- 相关推荐
《月光曲》课堂教学方案实录与赏析
说到“对话”,一些教师更多地只想到课堂上师生之间的口头语言交往,这个理解不能说不对,但不够全面。新课程将教学的本质定位于交往,把教学过程理解为师生共同参与、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因此,作为体现交往哲学理念的“对话”,不仅仅是一种调动学生的教学手段,更是一种尊重学生的教育思想;不仅仅是一种激活课堂的教学技巧,更是一种走进心灵的教育境界;不仅仅是指教师和学生通过语言进行的讨论或争鸣,更是指师生之间平等的心灵沟通与交流。这种“对话”要求师生的心灵彼此敞开,并随时接纳对方的的心灵,这种“对话”需要教师的价值引导,这种“对话”更是一种价值引导下的生成。
现以《月光曲》教学为例,来铨释这种价值引导下的生成。
师:同学们,《月光曲》这篇课文你读了几遍?想知道老师读了几遍吗?我反反复复地读、如痴如醉地读,读了整整20遍。读着读着,心中涌动着别样的情绪,像潮水般喷薄而出。我写下了一首诗,想听吗?
师:(配画诗文《月光中的女孩》,背景音乐《月光曲》)好,“大诗人”朗诵给你们听(深情地)。
月光中的女孩,
你是月亮女神遗失在人间的孩子。
遍地的荆棘划破了你的双脚,
重重的迷雾遮盖了你的双眼,
只有音乐淌入了你的心河。
贝多芬是接你回去的天使,
指间流淌的音乐化作月光下圣洁的云彩。
托着你薄薄的身躯慢慢飘升,
你洁白的羽翼轻轻扇动,
回到了温暖花开的天堂……
师:听着,想着……或许你心中有千言万语想说、想诉,但难以用言语表达。我知道美丽需要等待,期待你精彩的言说。
生:这诗描绘的图画很美,真的好像在天堂一样。
生:图画里,月光中的女孩在音乐里翩翩起舞,显得楚楚动人。
师:说得也很美。同学们,你们会写诗吗?
生:(摇头)不会。
师:写诗并不难,老师写这首诗,灵感来自于课文,激情也来自于课文。大家多读课文,也能写诗,而且写起来会比我更精彩。因为,有人说,儿童是天生的诗人。今天,咱们一群“小诗人”,再加上我这个“大诗人”(我不谦虚了),定能营造一个诗意流淌的课堂。
师:大家读了课文,知道这个月光女孩就是──
生:(齐)盲姑娘。
师:贝多芬指尖流淌的音乐就是──
生:(齐)《月光曲》。
师:学习从“疑”开始,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无疑则无进。看着“盲姑娘”,听着《月光曲》,你想知道些什么?
生:《月光曲》是怎样的?
生:贝多芬为什么要为盲姑娘弹《月光曲》?
生:《月光曲》是怎样创作出来的?
【赏析】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逐步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的能力,提倡多角度有创意的阅读,利用阅读期待、阅读反思和批判等环节,拓展思维空间,提高阅读质量。”其中“阅读期待”作为一种全新的教学理念,要求教师学会拥有宽厚的期待,关注学生的阅读期待,利用阅读期待,激发阅读兴趣,提高教学效益。《月光曲》课始,教师以潜心会文后从心中喷薄而出的诗──《月光中的女孩》引领激趣,匠心独运激发学生读文作诗的欲望。然而话锋一转,有的放矢地引导学生与文本零距离接触进而生疑。这一过程,教师创设和利用阅读期待,诱发学生与文本主体对话。这种对话是学生在教师催化下对文本的渴读,是教师点化下的主动建构,更是教师价值引导下的有效生成。
【返回倾听:对话在倾听中生成】
师:这是一首怎样的《月光曲》?
生:优美、悦耳的《月光曲》。
生:舒缓的、令人陶醉的《月光曲》。
师:你是从哪些语句中读懂的?
生:我是从这段话中读懂的──他好像面对着大海,月亮正从水天相接的地方升起来。微波粼粼的海面上,霎时间洒满了银光。月亮越升越高,穿过一缕一缕轻纱似的微云。忽然,海面上刮起了大风,卷起了巨浪。被月光照得雪亮的浪花,一个连一个朝着岸边涌过来……
师:这是《月光曲》的旋律吗?
生:不,这是皮鞋匠听了《月光曲》后的联想。
师:哦,这是文字版的月光曲,好好读读,你从哪些词句中感受到《月光曲》是很优美的?
【《月光曲》课堂教学方案实录与赏析】相关文章:
《月光曲》语文课堂教学实录01-26
《天窗》课堂教学实录03-07
《白鹭》课堂教学实录03-09
掌声课堂教学实录12-18
《夏》 课堂教学实录12-07
《巨人的花园》课堂教学实录12-20
《金色的草地》课堂教学实录12-19
《武陵春》课堂教学实录05-06
比例的意义课堂教学实录08-11
《找春天》课堂教学实录0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