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幼儿园人际环境交往的教案
篇一:幼儿园人际交往活动设计与实施
幼儿园人际交往活动设计与实施(观摩与讨论)
教学目标:
1.通过观摩、讨论幼儿园人际交往活动,熟悉人际交往活动的选材、环节安排、教学方法等内容。
2.通过观摩、讨论幼儿园人际交往活动,初步了解人际交往活动的一般模式,并能从中吸取他人组织活动的长处;对一些不足之处敢于质疑且能按自己的经验来尝试解决问题。
教学重点:
观摩、讨论及分析幼儿园人际交往活动。 教学难点:
能够根据人际交往活动的特点评价活动。 教学时数:2学时
课后作业:
1.在幼儿园试教的同学,按照教材的要求对提供方案进行修改后试教。
2.每组同学对教师给定的完整人际交往活动的方案进行合作修改。
教学反思:
这仍然是第一个学习情境—给完整方案的活动设计的学习,有了文本教案的参照,加上对优秀案例的讲解,学生觉得收获颇多,这次的视频为优秀教师展现的混龄活动,优点非常明显,便于学生吸收。学生在回答问题时,思路仍有时混乱,特别面对优秀教师的活动,只是感觉到好,说不清好在哪里,更指不出活动还存在的不足,思考问题还不够深入,也源于学生经验确实不足。
一、分析案例
(一)阅读书中教案文本:人际交往活动——相亲相爱(混龄)
对学生提出方案学习要求:1.熟悉活动环节2.学习教案书写语言规范
人际交往教育活动——相亲相爱(混龄) 1 活动背景:
大带小活动蕴含着丰富的教育价值,能有效地弥补独生子女缺乏与不同年龄儿童交往的的机会,帮助他们学习社会交往的技能,培养他们关爱的情感。《指南》中人际交往子领域的目标提到“愿意与人交往”和“能与同伴友好相处”。本主题通过大孩子与小年龄幼儿的互动,使大孩子充分体验长大了的自豪感,同时建立初步的责任感;小年龄幼儿感受到关爱,学习配合,也尝试去帮助哥哥姐姐。
为了在更多的领域和范围内进行尝试,最大限度地促进大与小之间的互动和双方的共同发展,我设计了本次活动,意在让幼儿多层面体验人际关系,学习关爱、照顾弟弟妹妹的方法,学习配合、照顾哥哥姐姐的方法,更好地相互学习并吸收同伴的经验,进而形成责任感和集体意识。
活动目标:
1.在活动中体验并理解只有互相帮助、相亲相爱才能顺利完成任务。
2.愿意主动大胆地向同伴介绍自己,能说出自己的姓名、年龄、最喜欢的活动及最爱吃的食物。
3.体验做哥哥姐姐和弟弟妹妹,学会相互欣赏、相互照顾与配合。
活动准备:
1.有与哥哥姐姐或弟弟妹妹交往的经验。
2.8种水果挂饰,每种2份。
3.小河场景布置,塑料筐、呼啦圈、地垫、积木等过河的工具若干。
4.小兔子家的布景,一位扮演兔姐姐的幼儿,提示卡片每位哥哥姐姐人手一份,礼物人手一份。
5.剪刀、胶棒若干,幼儿照片每人一张,展示台一个。
1 案例选自广东省委机关幼儿园程艳老师执教活动
一、导入
1.请出小班弟弟妹妹,每个哥哥姐姐找到一个弟弟或妹妹。
2.哥哥姐姐给弟弟妹妹挂上与自己相同的水果卡片,并领其入座。
二、展开
(一)请幼儿做自我介绍
1.教师:请小朋友们在自我介绍的时候说清楚自己的姓名、年龄、喜欢的活动和最喜欢吃的食物。
2.请个别幼儿上前对着全体幼儿进行自我介绍(注意:先请哥哥姐姐,再请弟弟妹妹)
(二)去兔姐姐家做客
1.“过河”
(1)教师说明游戏规则:“小朋友们要互相帮助,不要掉到河里去,哥哥姐姐要带好弟弟妹妹。”
(2)提问:“小朋友们想想用什么办法才能过河?”
(3)请幼儿过河
2. “找礼物”
(1)兔姐姐介绍“找礼物”的规则
(2)兔姐姐给哥哥姐姐发卡片
(3)弟弟妹妹在哥哥姐姐的提示下进入兔姐姐的家找礼物。
3. 回家
幼儿用各种方法再次“过河”
(三)制作相框并互相赠送
1.制作相框
2.互相赠送相框
请每组幼儿互赠照片,并说一句夸奖对方的话,做一个表示亲热的动作。
三、结束
总结:“小朋友都做到了相亲相爱,玩得很开心,以后哥哥姐姐要学会照顾弟弟妹妹,以后我们还可以请弟弟妹妹一起来参加其他的活动。”
哥哥姐姐与弟弟妹妹继续共同参与其他的活动,体验相亲相爱的快乐。
(二)录像呈现:人际交往教育活动——相亲相爱(混龄)
提出观摩要求:
1.记录详细的教学过程。记录过程中不仅要注意教师的实施,更要关注幼儿的表现,促进幼儿的发展才是教育的最终目的。
2.参考方案实施分析要点,对教学精彩部分作上记号,以便今后学习借鉴。
3.参考方案实施分析要点,对教学中需要完善的地方作上记号,以便讨论时进行探讨,并提出改进建议。
二、组织学生讨论反思
引导学生分小组讨论活动实施效果:
1.活动目标的设计是否合理?请依据目标设计原理分析。
2.幼儿已有的水平如何?
3.物质准备有哪些?是否充分、恰当?
4.活动主要环节有哪些?各环节的安排是否呈现梯度?
5.活动环节之间如何衔接?
6.各环节是否都有变化?有重复的环节吗?
7.重点目标是什么?活动中如何突出重点?
8.难点目标是什么?活动中如何突破难点?
9.活动目标是否实现?各环节是否为实现目标而服务?
10.“哥哥姐姐”和“弟弟妹妹”在活动中的交往要求有哪些是相同点?哪些是不同点?
11.活动主要的优点有哪些?
12.活动主要的不足有哪些?如何改进?
三.总结提升幼儿园人际交往活动“相亲相爱”
1.目标设计合理,符合一致性原则、系统性原则和针对性原则。
2.幼儿已有的水平包括认识不同年龄段的小朋友,相互之间有过初步的交往,这样,在教学活动中,幼儿们不会觉得生疏,交往互动自然主动。
3.教师物质准备充分,除了包含充足的材料,还有不同场景的环境布置,完全跳出来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情境丰富。如水果挂饰不仅有分组的功能,更有分发礼物的功能。
4.活动过程层次清晰流畅:主要分为相互认识,分组配对;去兔姐姐家做客;相互制作分享礼物;相互感谢欣赏这四个环节。环节依据故事情境发展的顺序开展,体现梯度。以让幼儿“体验、操作”为主,打破了传统以“坐着参与教学”为主的教学形式,做到了“做中学”幼儿活动的积极性高。
5.环节之间的衔接一方面体现在故事发展的顺序上;另一方面,环节的衔接也体现在教师的过渡语上,在幼儿相互认识之后,教师说:“我们都分好了组,森林里的兔姐姐很欢迎小朋友去她家做客,我们一起去吧。”
6.大环节没有重复现象,但在小环节中,去兔姐姐家做客,从兔姐姐家回来,经历2次过河,过河环节2次没有变化,等于是重复环节,可以考虑目标中未实现的部分:“相互照顾,相互帮助,相互配合”,第二次让小年龄段幼儿带大年龄段幼儿过河,让小年龄段幼儿也体会到他们可以给予的帮助和照顾。
7.重点是“体验并理解只有相亲相爱、互相帮助才能完成任务。”主要在不同的游戏中完成,而游戏贯穿整个活动始终。
8.难点是小年龄段幼儿配合帮助大年龄段幼儿。突破方法有大的先示范、大带小;教师有意识地给小年龄段幼儿更多机会、更多等待;在分配任务时将相对趣味和相对简单的任务交给小年龄段幼儿。
9.目标基本实现,过程围绕目标开展,师幼互动很融洽,幼儿参与活动的形式多样。就是目标中相互照顾,小的照顾大的没有体现。
10.“哥哥姐姐”和“弟弟妹妹”活动中一样的交往要求是,“相互照顾、相互帮助、相互配合”。哥哥姐姐的重点是充分体验长大了的自豪感,同时建立初
步的责任感;弟弟妹妹的重点是感受到关爱,学习配合,也尝试去帮助哥哥姐姐。
11.活动主要优点:混龄教学一箭三雕,对大哥哥姐姐,要有责任意识,学会照顾比自己小的孩子;对于弟弟妹妹,要尊重哥哥姐姐,配合哥哥姐姐开展活动;对于全体幼儿,不论什么年龄段,都要学会与他人友好相处,与自己的朋友相亲相爱。教师的选题,教学内容与形式的设想都很好。活动场地足够的大,幼儿可以充分开展活动,不受拘束。情境创设丰富,充分体现了社会教育当中强调的“实践性原则”,重视幼儿对所学知识的运用。
篇二:幼儿园教案
《甘肃省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发布并向社会广泛征求意见 保障幼儿游戏权利尊重幼儿游戏意愿
中国甘肃网9月3日讯 据兰州晨报报道:(记者 魏娟)9月2日,省教育厅发布了《甘肃省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并于9月10日前在全社会广泛征求意见。纲要细致地规定了幼儿教育的7项原则和5个领域,要求小班教育过程以游戏性为主,中班增强目标化活动,大班要加强集体教学,为幼儿入小学做准备。纲要指出,幼儿园教育有七项原则:尊重与关爱、可持续发展的原则、保教并重、游戏为主、整体教育、环境创设、因地制宜。着重强调要保障幼儿游戏的权利,尊重幼儿游戏的意愿,为幼儿提供游戏条件,引导幼儿在游戏过程中获得发展。幼儿园的教育目标可以相对划分为健康、语言、社会、科学、艺术五个领域。纲要对这5个领域中,幼儿园小班、中班、大班各应该达到的目标进行了详细的规定。如“语言”领域中,大班的孩子不需要会写字,只需会讲故事,知道书写和阅读时的顺序是从上到下、从左到右,用正确的笔顺写自己的名字,初步练习使用铅笔即可。这也就意味着,孩子幼儿园毕业后,只要会写自己的名字就可以,不必会写多少字。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总则的'主要精神
纲要总则:
一、为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幼儿园管理条例》和《幼儿园工作规程》,指导幼儿园深入实施素质教育,特制定本纲要。
二、幼儿园教育是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学校教育和终身教育的奠基阶段。城乡各类幼儿园都应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地实施素质教育,为幼儿一生的发展打好基础。
三、幼儿园应与家庭、社区密切合作,与小学相互衔接,综合利用各种教育资源,共同为幼儿的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
四、幼儿园应为幼儿提供健康、丰富的生活和活动环境,满足他们多方面发展的需要,使他们在快乐的童年生活中获得有益于身心发展的经验。
五、幼儿园教育应尊重幼儿的人格和权利,尊重幼儿身心发展的规律和学习特点,以游戏为基本活动,保教并重,关注个别差异,促进每个幼儿富有个性的发展。 主要精神:
1、生活性:课程遵循幼儿生活的逻辑,以幼儿的现实生活为课程内容的主要源
泉, 以密切联系幼儿生活的主题活动或游戏为主要载体,引导幼儿在生活在发展,在发 展中生活。
2、自主性:强调幼儿的自愿参与、主动探究、自主建构、自由想象、积极创作、大胆表现。幼儿的学习主体地位处于突出的显性状态,教师“教”的主体作用是通过间接指导来实现的。
3、活动性:倡导幼儿通过活动——即通过自己与周围的自然、社会、人的实际接触与相互作用——获得多种知识和经验,而不是单纯通过教师的讲授来学习的。在课程实施中特别强调通过幼儿的观察、操作、实验、探索、调查、游戏等具体的实践活动来进行,注重幼儿的实践与直接体验。改善教与学的关系,注重活动的过程体验,淡化结果的即时达到。
4、开放性:课程以幼儿周围的自然环境、社会环境、人际环境为背景展开。幼儿园、家庭、社区以及大自然、大社会都是幼儿活动的空间。与幼儿生活密切相关的人、事、物、现象、问题等均是幼儿教育的内容,而不限于教师的计划或现有的教育用书。师生关系是一种平等、民主、相互尊重和信任的关系,同时其活动方式、组织形式也是开放的、多元的。
5、整合性:不是以单一学科或某一领域为学习的目标,而是以幼儿的情感、态度、能力的培养和直接经验的获得为宗旨。课程内容涉及自然科学、社会、文化、艺术等与幼儿生活的方方面面。但各方面的内容不是各自独成系统,而是实现课程内容的高度整合。
6、生成性:这是由该课程的过程取向所决定的。随着活动的不断开展,新的目标不断生成,新的主题不断生成,幼儿在这个过程中兴趣盎然,认识和体验不断加深,创造性的火花不断迸发。
【幼儿园人际环境交往的教案】相关文章:
探讨人际交往的策略与技巧08-08
八年级上册《网络上的人际交往》教案12-07
幼儿同伴交往活动教案10-01
小班社会交往活动教案09-08
社区工作者面试:人际交往意识的题解题思路08-12
幼儿园环境保护教案04-06
幼儿园环保教案:世界环境日11-09
幼儿园中班世界环境日教案201508-15
幼儿园世界环境日教案设计06-04
网络上的人际关系教案1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