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乡镇经济发展的调研报告
做好“托”字诀:依托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打牢镇域经济发展基石。一是借现代农业示范区发展,完善我镇基础设施建设。由于我镇经济基础薄弱,靠自身累计很难在短期内改善基础设施。2013年,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开始,第一期共投入1.2亿元,为我镇园区内几个村建立了完善的路网、林网、渠网,为高效农业发展提供了基础设施保障。第二期预算总投入1.5亿元,上马一大批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完成后将为我镇高效农业提供一个良好的基础。二是借农业示范园区基础,大力开展招商引资工作。自示范区建设以来,我镇共引进双丰收专业合作社、农家富家庭农场、绿神有限公司等7个企业,流转土地2、58万亩,大量的土地流转不仅形成规模化种植提高了单位面积土地的经济效益,也为项目用地提供了保证,形成土地利用的良性循环,为全镇经济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
做好 “新”字诀:科学规划新农村建设为镇域经济发展提供保障。一是提升我镇镇域经济发展基础。我镇采取集镇带动、强村辐射型的模式,以集镇发展为中心,宋营村、徐窝村、何营村、范湾村、张咀村、周当村6个村的新农村建设辐射带动,形成了新型城镇的整体发展格局,为镇域经济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二是移村腾地为项目落地提供用地指标。新农村建设严格按照科学规划合理布局,集中连片建房,可以腾出一部分土地,按政策相关规定净增土地20%可用于项目用地。我镇宋营、周当2个村共移村腾地200亩,从中可获得40亩的项目用地指标。目前,手续正在办理当中。新农村建设中移村腾地出来的土地为项目用地提供了后备保障。
做好“集”字诀:做好集镇建设筑建镇域经济发展良好平台。一是解决农贸市场遗留问题。农贸市场已有30多年历史,因早期未规划,早已废弃使用。2006年,我镇引进亿佳公司共投资7000万元,占地22亩地打算重建农贸市场,解决长期以来占地经营的问题,提升集镇形象。二是对政府路、广场路、新华路三条集镇主干道进行美化、亮化、绿化。2013年,我镇筹资330万元,对三条主干道的排水管道进行改造新建。今年,我镇预计再筹资400万元,对三条主干道进行硬化、铺设彩砖、架设路灯等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大大改善了镇容镇景。三是商业街建设。为了完善集镇服务设施,我镇规划在张集村二组建设一条一纵三横的商业街,可供容纳353户居民入住。建成后,商业街与宋营村新社区连在一片,可使集镇面积将扩大一倍。上述三项集镇建设大大改善了镇容镇貌,提升镇域形象,推动城镇化建设,为镇域经济发展提供了良好平台。
做好“人”字诀:组织干部培训提升镇域经济发展软实力。我镇实际工作人员仅22人,除开11个领导班子,中层干部、科员仅有11人,任务重人员少,懂镇域经济发展方面专业知识的人员就更是少之甚少,严重制约工作进度。除此之外,我镇工作人员平均年龄在44岁左右,村级干部更是老龄化严重,接受新鲜事物能力不足。针对上述人员少、老龄化严重、专业知识不足的现象,我镇组织4人专班主抓镇域经济发展定位培训,针对每个人员的特长优势,安排合适岗位,做到人尽其才。并定期组织培训,请一些业务精、知识足的专业人士对镇内人员进行培训,在现有人员数量无法变动的现状上,提高整体业务素质,提升镇域经济发展软实力。
做好“合”字诀:将镇域经济发展与日常工作相结合。一是与“一周一访”相结合。督导干部在一周一访下乡过程中,密切联系群众,征求群众对镇域经济发展的意见,便于政府找准镇域经济发展方向,从群众中找寻发展机遇,从群众立场上看问题,转变思考方式,多方位思考看待发展。二是与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相结合。在群教活动中,多于群众交心谈心,决策落实之时,到村入户了解决策落实过程中不合理、待改进的地方,不停发现镇域经济发展工作中的错误,及时纠偏整改,保证小细节,提高决策力。三是与区委区政府每月督办要点相结合。结合区委区政府每月工作重点,找准我镇发展方向,紧抓我镇发展重点,紧跟区委区政府的发展脚步,做到进度不落后,方向无偏差。四是与承诺的十件实事相结合。密切关注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将镇域经济发展最终目标与提高群众幸福度联系在一起,将十件实事进度作为经济发展的稳定保障,并于基础设施建设的融合为一体。
为配合区人大常委会主任会议听取区政府关于我区楼宇经济发展的情况汇报,日前,财经工委在黄幼钧副主任的带领下,对区发改局、区财政局、翠苑街道、古荡街道等12个单位进行了走访调研,并专程赴XX区考察交流,现就我区楼宇经济的发展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及评价
楼宇经济是我区打造现代服务业强区、发展区域经济的重要载体,近年来,区政府坚持以“国际化、高端化、特色化、集约化、标准化”为导向,按照“招商一批、管理一批、更新一批、建设一批、规划一批”的思路,依托我区特有的人文社科、生态环境等资源优势和现代服务业的产业优势,做优做精“一核一带三区”的空间布局和产业布局,全面推进楼宇经济高端区的打造。我们认为,有以下几个方面值得肯定:
(一)总量与规模不断扩大。近年来,我区深入推进重点项目建设、“三退三进”、腾笼换凤、“三改一拆”等工作,楼宇资源在黄龙国际商圈、文三路电子信息街区、城西等区域不断扩容,同时通过招商引资、协税护税等工作,中介服务、文化创意、广告设计、金融证券、房地产开发等优势产业在楼宇中的集聚效应不断放大。据统计,我区现有上规模(即总面积≧8000平方米或楼宇税收≧1000万元)的商务楼宇近百幢,总面积近400万平方米,入驻各类企业6000余家。在去年成功打造12幢亿元楼,40幢千万元楼宇的基础上,今年再接再厉,1-8月已打造亿元楼9幢,千万元楼35幢。
(二)特色与效益不断提升。目前,黄龙国际商圈集聚了较多的跨国公司和中介服务业企业,文三路电子信息街区集聚了it业和贸易业企业,创新创意产业在之江、城西、三墩等区域快速发展,并形成了产业特色楼宇集群和“中介服务楼”、“计量检测楼”、“文创产业楼”等专业特色楼宇。1-8月,全区45幢重点监控楼宇区内企业贡献税收35.93亿元,其中地方财政收入21.16亿元,税收属地率达92%,平方税收2502元,特别是世贸中心以5.35亿元的税收贡献成为我区第一幢“5亿元”楼宇,平方税收达到18759元。
(三)优势与品牌不断显现。随着现代服务业强区战略的实施,城市化进程加快,优势产业深度集聚,我区作为省委省政府驻地、休闲旅游胜地以及众多高校、科研院所集聚地,为楼宇经济快速发展提供了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资源优势和环境优势,从而推动了楼宇经济不断迈向高端化。同时不断创新管理模式,不断推进“审批服务进楼宇”等特色工作,以欧美中心为代表的“党建为核心、经济为主体、服务为载体”的“三位一体”楼宇集群管理服务新模式基本形成,我区楼宇经济的优势与品牌效应不断凸显,黄龙国际商圈、文三路电子信息街区在省市都具有较高知名度和影响力,之江文创园、莲花商圈、西溪湿地影视等品牌也在进一步打响,今年,我区有12幢楼宇被评为市50佳商务楼宇,楼宇培育和发展走在了全市前列。
(四)潜力与后劲不断增强。依托黄龙国际商圈的辐射带动,以及文教商圈、城西商圈的日趋成熟,楼宇招商呈现良好势头,1-8月,引进现代服务业企业2562家,到位资金203.65亿元,分别占引进企业总数的94.54%和资金总额的93.67%,其中10亿元以上项目3个,亿元以上项目42个。同时,三墩区块、蒋村新区、之江地区、西溪谷等区域新建在建楼宇项目储备充足,现有在建楼宇项目48个,预计年度可投入使用的楼宇16个,招商面积达70万方。加上现有的存量、空闲资源,我区楼宇可招商面积达到160余万方。
(五)服务与扶持不断优化。区级层面制定了楼宇经济“十二五”规划及分年度实施计划,建立了楼宇经济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及服务中心,统筹全区楼宇经济发展各项工作,同时健全各项工作机制,改革行政审批制度,开展“十进黄龙”、“三退三进”等专项活动,不断加大协税护税和财政扶持力度,推动楼宇经济快速集聚发展。各镇街也不断完善组织网络,优化楼宇经济协作招商、联动管理、考核奖惩、激励扶持等政策,探索楼宇社区、一站式代理代办、地毯式楼宇排摸、网格化服务、“九员”服务进楼宇等举措,不断做大做优楼宇经济。
二、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从调研的情况看,我区在推进楼宇经济发展等方面还受到一些因素的影响和制约,需要政府及相关部门引起高度重视并认真加以解决,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资源性因素制约楼宇经济的扩张。一是主城区的楼宇资源日益稀缺。我区各镇街、园区虽然都有楼宇资源,但总体上呈现出“中心贫、周边富”的格局。特别是主城区的部分老街道,楼宇资源日益贫乏。如北山街道楼宇以行政事业单位和居民楼居多,基本无纯商业楼宇且无可开发资源,该街道的楼宇入住率已达到97%以上,可用于招商的楼宇面积仅3000余平方米。西溪街道13幢重点楼宇的入住率在95%以上,部分楼宇甚至达到100%,空余资源越来越少。二是区域环境制约城郊楼宇资源的利用。虽然三墩、转塘、蒋村等区块拥有不少楼宇项目,如三墩投入使用的楼宇有12个,在建楼宇10个,规划楼宇23个,但受到地域环境、道路设施、人口集聚以及公建配套等影响,入驻楼宇的企业以低、小、散居多,楼宇的综合利用效率较低。转塘、蒋村等区域的楼宇也存在类似情况。三是商业楼宇的可控性较低。我区的商业楼宇业主大多为市场主体,政府实际掌握的资源十分稀少,对楼宇招商的控制力较低。商业楼宇项目主体或业主追求租金利益与政府需要高成长性企业、属地企业的税收收入之间的矛盾始终存在。这些市场主体在运营过程中“重租轻税”的逐利本能,使之在“租金”与“闲置”的天平中选择前者,进而影响到入驻楼宇企业的税收属地率和贡献率、产业导向以及经济业态。
(二)竞争性因素制约楼宇经济的发展。一是周边城区的政策优势较为明显。由于财政管理体制、城市功能布局等原因,周边XX区的海创园、临安的青山湖科技城、江干的钱江新城以及拱墅、滨江等区域在税负减免、财政补助等方面的扶持政策优势明显,再加上土地供应和楼宇资源充足、租金差异等优势,给我区楼宇招商带来强劲压力。另外,位于我区核心商圈的11.44平方公里高新XX区块,XX区在不需承担大量社会管理事务,并且能在科技扶持、房租补贴上给予更大优惠的基础上,与我区竞争企业落户,优势显而易见。而我区现有的楼宇经济扶持政策在扶持重点、形式以及支持力度上也有待进一步完善。二是企业流动门槛更低。如工商部门出台的深化改革优化服务促进创业创新的实施意见中,废除了工业性企业设立和变更时必须当地政府批准、企业外迁时必须当地政府或者部门同意等规定,使得企业流动的约束力更小。有的企业为达到外迁的目的,甚至采用了直接注销企业名称的办法,使得设置企业外迁的“拦水坝”失去了应有的作用。三是楼宇资源充分挖掘、有效利用尚待加强,协税护税责任共担机制有待进一步健全完善。
(三)管理性因素制约楼宇经济的提质。一是产业特色还不够鲜明。目前,很多楼宇没有明确的功能定位和产业布局,特色集聚程度相对较低。单幢楼宇中进出口、货运代理、设计、广告、建筑等多种行业、产业、业态无序分布,同业企业数超七成的楼宇寥寥无几。另外,还有不少楼宇项目属于商务办公和单身公寓并存,且单身公寓的面积至少占楼宇总面积的30%以上,也使得这部分楼宇失去了建设特色楼宇的基础。二是品牌品质还不够响亮。我区的黄龙国际商圈虽然经过几年来的潜心打造形成了较大的品牌度和影响力,但商圈楼宇中总部企业与外资企业的比重不高,企业总体档次不高,而且黄龙商圈外围的道路、停车泊位无法满足现有的交通流量需求,周边生活配套和环境也有许多提升空间,与国际商圈的目标还存在一定的差距。其他商圈在品牌知名度、产业特色以及楼宇宣传等方面的力度也有待提高。另外,我区不少建于20世纪90年代的楼宇在硬件设施、软件配套、管理模式上还需进一步改善,部分楼宇的电梯等候时间较长、餐饮服务欠缺、停车泊位紧张、物管水平较低等问题也应引起重视。三是楼宇管理还不够精细。虽然各镇街都想方设法建立了一系列楼宇服务和管理机制,加大了楼宇排摸力度,完善了楼宇的基础信息台账,对楼宇入驻企业信息、收税情况、归属地、楼宇空置情况实施动态管理,但从区级层面来看,全区的楼宇经济信息平台还未建立,招商落户、企业外迁、楼宇资源使用、空置情况等信息未实现对接共享,楼宇资源统筹利用水平还有待于进一步提高。
三、工作建议
结合调研中发现的问题和平时掌握的情况,我们就进一步深入推进楼宇经济发展,打造楼宇经济高端区,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一)做精楼宇经济的品牌。一是要明确目标定位。要坚持以五化为导向,全力打造楼宇经济高端区目标不动摇,着力在培育楼宇的高端化、品牌化、特色化上下功夫,形成重点楼宇、一般楼宇和特色楼宇三级楼宇发展梯队,为现代服务业发展承接更多的空间资源和集聚优势。二是要强化规划引导。要坚持高品质规划,统一布局楼宇经济功能区块,加强对楼宇项目在选址定点、楼宇设计、产业布局、物业管理等方面的规划引导,合理搭配不同类型、功能楼宇的比例,同时要加快公建设施的建设以及餐饮、消费等商业商务配套的完善,形成更多的高品质楼宇经济发展载体。三是要注重对外宣传。要高度重视楼宇经济的品牌和商誉,突出对政策、楼宇、入驻企业的宣传推介力度,要通过楼宇经济扶持政策的宣传,让公众和商家了解我区发展楼宇经济的优势和决心;通过对在建和建成楼宇的形象宣传,让我区各个商务楼宇的功能特色更加鲜明,更有影响;通过对入驻企业的宣传,构建楼宇产业的生态链,吸引上下游产业项目的入驻,壮大产业规模,提升楼宇知名度。四是形成工作合力。要全面整合各镇街、工商、税收、招商等信息资源,建立全区楼宇经济信息服务平台,对楼宇资源现状分布、功能定位、经营主体、物管公司,入驻企业的产业结构、经营业态、税收归属、平方税收,以及企业进出变动情况等信息实行动态监管,定期分析楼宇经济的发展态势。
(二)做足楼宇资源的增量。一是新增楼宇要快建优用。对48个在建楼宇项目要突出重点,落实责任,盯目标、盯进度、盯节点、盯成效,统筹推进项目建设,力争项目早建成、早投入、早见效。二是现有楼宇要提档升级。要以“三退三进”、“三改一拆”为契机,大力推进现有楼宇、老旧楼宇、旧厂房、专业市场的改造提升工作,进一步扩容楼宇资源空间。要扎实推进古荡科技园区、骆家庄工业园区、西斗门等地块的改造项目,积极培育楼宇增量空间,为楼宇经济打造新增长极。要采取多种形式,引导业主对楼宇的房屋立面、配套设施、内部环境进行有机更新,提升楼宇的档次和品质。三是社会楼宇要整合利用。要切实加强与社会楼宇业主的密切联系,跟踪项目建设进程和楼宇招商情况,充分挖掘,为我所用。要主动排摸主城区高校、行政事业单位的楼宇资源,加强对政策、合作模式的研究探索,争取有所突破。要充分整合全区的楼宇资源,加大区级层面的统筹协调力度,高效利用好有限的楼宇资源。
(三)做强楼宇经济的特色。一是要注重特色产业的招引。要注重发挥信息、资源、项目、成果“四共享”及区、部门、镇街“三联动”机制,坚持量质并举、资税并重的思路,充分结合楼宇的产业定位和业态布局,择优招引能量大、效益好、体现城市集聚功能的境内外大公司、大企业,区域性总部和销售中心、研发中心,不断提升招商绩效,提高楼宇的入驻率、注册率和贡献率。二是注重特色楼宇的培育。要以商务商贸、文化创意、电子信息、科技研发等产业作为主力业态,重点培育一批金融服务型、中介服务型、科技研发型、现代传媒等特色楼宇。要加大“腾笼换凤”、“三退三进”工作力度,通过产业选择和引优汰劣,引导楼宇产业有机更新,突出上下游企业和同类企业的集聚,打造并打响特色楼宇的品牌。三是注重特色商圈的.打造。要坚持以楼兴商、以商促楼的思路,加快推进楼宇与商务区、城市综合体、高校的整合,进一步做大做强以黄龙国际商圈为核心的高端楼宇商圈,以文三路电子信息街区为核心的电商、信息产业集群,以西溪谷-西溪湿地为核心的总部经济圈,以美院象山校区为核心的创意设计产业圈,以浙大紫金港为核心的创业创新圈,促进楼宇与商业商务的融合互动,打造特色楼宇集群和商圈。要全面提升黄龙国际商圈的功能品质,加大精品楼宇的招商推介,引导国内外优质物业公司实施管理,缓解周边交通压力,完善商业商务区步行系统,深化企业对口服务,进一步吸引中介服务、金融服务等优势企业集聚,实现黄龙国际商圈高端化、专业化、国际化发展。
(四)做优楼宇经济的管理。一是要优化政策。区政府层面要结合我区楼宇经济发展的实际,主动借鉴兄弟城区的先进经验和做法,进一步研究并完善我区促进楼宇经济发展的扶持意见,突出对优势产业的支持力度。设立楼宇经济发展专项资金,专门用于产业扶持、房租贴补、楼宇更新、业主和物管奖励等。镇街层面要建立健全对村社、楼宇业主、物管公司的考核激励机制,形成“楼宇业主(相关村社)、物业公司、入驻企业”三方联动的考核奖励扶持体系,激发各方积极性。二是要强化楼宇精细管理。要探索楼宇管理的新途径,推进“楼宇社区”建设,实现经济服务、民生保障、城市管理、综合治理、党群建设“五进楼宇”,搭建涵盖政策宣传、企业登记、民政事务、劳动保障、非公党建、群团组织等多方面服务内容的综合平台,为楼宇企业、企业员工提供主动化、个性化的服务。要进一步完善发展楼宇经济考核办法,明确各镇街、部门在保障楼宇经济发展中的目标任务和职责分工,建立量化指标评价体系,+并与年终目标责任制考核挂钩。三是加大协税护税工作力度。要尽快理顺区内企业镇街间流转的税收和属地管理问题,及时出台相关制度,形成协税护税一致对外的工作机制,减少镇街间的内耗。要完善协税护税审核流程和企业外迁考核奖惩,筑牢“拦水坝”,减少和防止税源收入较好的企业外流。要密切关注在我区纳税的异地发展企业,切实解决企业在发展中的问题,稳住并留住税源,同时加强与外迁企业的联系和沟通,努力争取外迁企业“回巢”发展。
实体经济是淳安经济的主体,实现“蝶变淳安”必须牢牢把握发展实体经济这一坚实基础。实体经济的发展状况如何,存在哪些困难问题,需要在哪些方面着力扶持和加大力度,结合“以湖XX县、蝶变淳安”主题学习实践活动,XX县人大常委会于今年3-4月,选择了部分工业企业、农业龙头企业、限上服务业企业和房地产企业进行了针对性调研,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和建议。
一、实体经济发展的现状和特点
调研中了解到,当前淳安实体经济发展呈现如下特点:
(一)工业企业势头良好,但压力增大后续乏力。一是企业生产销售快步增长。今年企业节后开工总体比上年提早。1-3月份,全县实现工业总产值 54.56亿元,实现销售产值52.44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6.2%和17.2%;全县工业产品产销率96.5%,同比提高1.1个百分点。二是骨干产业拉动明显。一季度规上工业27个行业大类中有18个实现销售产值同比增长,增长面达66.7%;有11个行业增速超过全县平均水平。其中纺织业一季度销售产值增幅48.8%,拉动全县规上工业企业增长16.4个百分点。三是工业投入增长较快。一季度全县完成工业投资4.29亿元,同比增长55.1%,制造业设备投资增长成为明显看点。但同时XX县工业技术含量和附加值低,自主创新能力弱,缺乏核心竞争力,后续重大工业投入项目少,转型升级慢,尤其是大项目的工业招商力度不大,有些原已招进企业长时间不开工,项目进展不快,节能降耗的压力加大,工业发展后劲乏力。
(二)农业企业快速成长,但规模偏小带动力不强。一是实力逐步壮大。截止2011年底,淳安农业龙头企业106家,其中国家级2家、省级4家、市级28家,全县农业龙头企业注册资金10.51亿元,总资产42.11亿元,销售产值56.19亿元。特别是在目前宏观调控下,农业企业因其风险小、市场前景好而受青睐,2011年有3家房地产企业转产投入农业产业。二是带动能力得以增强。全县农业龙头企业共联县内外基地65万亩,自建基地18万亩,联接本地农户12.5万户;其中通过租赁、流转、承包等方式建各类农产品基地4.7万亩,2011年共收购县内农产品5.88亿元。三是经营领域有了拓宽。基本形成了茶叶、蚕桑、干水果、竹木、渔业、菌类六大产业格局,并已向大农业的各个领域和行业延伸。四是市场竞争力有所提高。到2011年全县有无公害农产品产地109个,无公害农产品113个,绿色食品3个,有机食品76个。2011年14家农业龙头企业直接或间接出口县内茶叶、蚕丝、水产品、柑桔、畜禽等产品,出口额达到4724.19万美元。但淳安农业龙头企业总体规模偏小,科技含量低、产品档次低、精深加工能力低,产品主要依赖县内市场,大多数农产品加工企业与农民之间停留在以产品买卖关系为基础的低层次产销合作上,与农户的利益联结不够紧密。
(三)旅游行业蓄势待发,但商旅对接能力相对较弱。一是旅游星级酒店初步形成集群。全县已开业的高星级酒店14家,其中五星6家,4星8家。 1-3月份,尽管受阴雨天气影响,但酒店平均入住率仍达32.42%,高星级酒店入住率达到50%以上。二是乡村旅游已成为千岛湖旅游新亮点。全县共有乡村旅游景点15个,休闲观光农业示范园区2个,农家乐经营户370余户,床位3600余个,餐位2.5万余个。一季度住宿和餐饮零售额达到1.88亿元,增长17.1%。三是商贸企业运行平稳。1-3月份,全县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1.11亿元,同比增长17.1%,其中批发和零售业零售额9.22亿元,增长16.4%。但淳安旅游业总体仍停留在观光旅游阶段,乡村旅游未形成规模,商贸市场发育不完善,大件商品在该县选购余地不足、价格偏高,商旅对接能力弱,旅游对商贸经济的带动作用不明显。
(四)外贸企业生产经营正常,但外贸压力进一步加大。2011年淳安外贸进出口额20459.02万美元,其中自营出口实现15892.6万美元,比上年增长29.5%,康盛、千岛湖恒博纺织、商辂丝绸、千岛湖鲟龙、杭州伊斯特塑料制品等重要出口企业和全县7家外资企业外贸出口都呈大幅增长。但外贸出口压力加大的情形逐步呈现,今年1-2月累计出口1947.32万美元,与上年同期相比下降4.32%,较上年同期增幅回落25.3个百分点。特别是外国公司大量削减了周期长、额度大的外贸进口业务,无论对外贸自营出口企业和依靠产品出口的工业企业都带来严峻挑战。
(五)房地产企业健康稳定,但发展势头日趋平缓。淳安房地产业坚持以保障低收入群体住房为基础,以普通商品房开发为主线,以景观休闲房产为重点,凭借着良好自然生态环境为依托,在国家宏观调控的大背景下,仍保持着健康稳定的发展态势。一季度千岛湖镇新开工房地产面积6.8万平方米,与上年同比增长了411.28%,普通商品房销售价格也基本保持稳定。但随着杭州等一线城市房价走低,持币观望现象普遍,商品房销售量和二手房交易明显下降、外地购房户持续减少。现有的房产企业部分出现资金紧张、收缩“战场”等现象。目前,本县15家房产企业和60家外地进淳房地产项目公司,有新项目开工的36家,已完成项目建设尚在后期销售的13家,暂时停业的26家。
二、当前存在的主要问题
从调研情况看,当前实体经济运行整体是好的。在国际金融危机冲击影响下,仍然取得较好的业绩,呈现增长势头。但淳安实体经济仍面临内部矛盾交织,外部制约因素较多的压力,特别是目前金融危机还在发展、国内经济增长动力不足,使淳安实体经济发展步履艰难。当前企业集中反映的矛盾和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一)融合发展认识不足,环境氛围仍不乐观。一是对实体经济发展的思路认识不到位。实践证明“打造以旅游为龙头的服务业首位经济、工农业依托生态和自然资源特色发展和三大产业融合发展”是淳安实体经济发展的唯一路子。但一些乡镇和部门对融合发展的认识不够充分,思想不够统一,割裂一二三产业发展之间互为依托关系。一谈旅游为龙头的服务业首位经济,就认为不重视工业,不重视制造业,没有按融合发展的思路去指导经济工作,缺乏抓生态工业一以贯之、一抓到底、抓住不放的思路和决心。二是在处理保护和发展的关系上存在着偏差。保护好生态资源是淳安的责任,发展经济也是淳安的责任。但在实际工作中,少数单位和同志存在着把发展工业与保护环境相对立,谈生态就轻工业、谈保护就弃工业的现象,思想上、行动上不敢大张旗鼓地宣传发展生态工业。三是发展实体经济的氛围不够浓厚。表现在有的乡镇领导,会上强调的多,会后解决具体问题少;关注政府投资的多,关注社会投资的少;要求出台政策的多,上门关心服务的少。调研中有的企业还反映近两年有些部门和领导到企业少了,宣传工业的少了,对民间投资、市场经济关注少了,研究如何提高社会资金投入的积极性少了。由此带来整个实体经济发展的氛围淡化、信心不足。
(二)要素制约矛盾突出,发展瓶颈日益显现。一是资金短缺,融资困难。由于金融危机影响,市场低迷,原材料价格上涨,劳动力成本上升,产品积压严重,资金回笼缓慢,大多数企业都存在着资金短缺、周转困难的问题。今年以来,已有4家规上企业关停或注销。企业无抵押物可担保,机器设备抵押率过低,银行利息太高、成本增大等为融资困难的主要表现。二是土地制约,用地困难。现有平台可供土地很少。经济开发区坪山、鼓山区块基本无地可供,其他工业园区尚未完成配套或未启动,乡镇功能区普遍面积较少,配套不足,地处边远,交通不便。工业用地指标紧缩,用地要求提高,使部分初创企业望而却步,有些发达地区转移的制造业在招商引资中也被挡在了门外。三是能耗制约,用电困难。由于节能降耗指标的限制,从2009年开始,已连续三年用电高峰期间拉闸限电,并从65天提高到85天,严重影响了企业的正常生产。从今年开始,XX市为提前一年实现“十二五”期间节能降耗目标,将实施万元gdp能耗和能耗总量的“双控”,减排也在原有基础上增加了新的指标,使淳安发展的压力更大。目前已出现部分县内企业新增投资转移外县的现象。四是人才紧缺,用工困难。在“服务百企解难题” 问题汇总中,招工难问题赫然成为排在土地问题后的第二大难题。用工难体现在纺织等劳动力密集型企业生产旺季难以招到熟练工,机械制造等加工行业很难招到技术工,规模企业很难招到高级管理人员。据新投入开业的几家五星级酒店反映,目前招聘宾馆服务人员很难,几个原在宾馆工作、有一定管理能力的中层人员总是被相互挖来挖去。用工紧张、人才紧缺已成为经济发展的一大制约。
(三)转型升级步履缓慢,内生动力严重不足。淳安工业企业仍处于粗放式、外延扩张阶段。规模小、结构散、技术装备落后、产品档次低、转型升级缓慢、自主创新能力弱、缺乏核心竞争力是其基本特点。一是从总量上看,2011年,淳安规上工业销售产值仅占杭州的 1.2%,全县拥有规上工业企业123家,而建德、桐庐分别是 333家和 343家;截止2011年12月,淳安拥有个体工商户10902家,民营企业2233家,而建德分别是16260户和6132家,桐庐是16310户和 7315家。淳安无论是在数量和规模上都存在较大差距。二是从产业结构看,淳安工业企业仍以传统行业为主,高科技、新型产业项目很少。工业的门类多,但没有形成集群块状发展。淳安优势产业如纺织服装业,同质化竞争激烈,效益空间日趋缩小;食品饮料业上规模企业偏少,知名品牌难以引进;机械行业门类单一,配套不足,基础薄弱。淳安农产品丰富,但精深加工能力低,附加值低,没有形成主导作用的产品。三是从装备技术看,淳安工业企业技术装备处于全市落后状态,绝大多数行业缺乏关键技术或开发新品、名品的技术基础。工业产品多数集中在传统行业的制造加工环节,产品以中、低档为主,立足于低成本、低价格竞争,在激烈市场竞争中处于劣势。四是从企业投入看,近几年企业在设备投入、技术改造和新品研发上投资的少。今年1-3月份,全县规上工业新产品产值仅为4.46亿元,同比下降8.5%,新产品产值率10.7%,分别低于上年同期和全年3.9和2.4个百分点。至3月底,仅有18家企业有新产品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数的14.9%。
(四)合力扶持差距较大,服务环境尚待改善。从“服务百企解难题”问题统计了解到,截止三月底尚未解决的408个问题中,涉及审批问题有31 个,要求政府帮助搞好服务的105个,要求政策扶持的32个。尽管有些问题企业提的也不尽合理,从这些数据体现,一方面政府审批、服务方面尚待改进,另一方面也体现企业期待着政府部门更大地扶持。从调研中了解到,涉及服务环境集中反映在以下方面:一是政策落实上有差距。原已出台的优惠措施在具体落实过程中,有“慢”、“拖”和“折扣”现象。二是办事效率上有差距。现行政策规定涉及企业或经济实体前置审批的项目仍有20多个方面、350多个项目。尽管多方已作努力,但仍有部分企业反映在具体审批过程中,速度慢效率低,其中工业项目从引进到落地一般需要一年时间甚至拖得更久。三是服务意识上有差距。重商、亲商、活商的氛围不浓,服务意识淡薄,个别单位存在行政权力部门利益化现象。四是平等竞争上有差距。部分县内民营企业反映,有些国有企业或招商引资企业可享受的优惠政策,本地中小企业没能享受,以致挫伤本地中小企业积极性。
【乡镇经济发展的调研报告】相关文章:
乡镇调研报告07-19
经济发展调研报告05-03
县域经济发展调研报告范文03-10
农村经济发展调研报告02-21
乡镇农业工作调研报告01-30
乡镇扶贫工作调研报告09-09
乡镇林业调研报告的范本07-16
乡镇林业工作调研报告03-12
农村乡镇教师调研报告0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