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青霉素过敏的预防措施
在人们素养不断提高的今天,措施的适用范围越来越广泛,措施是针对情况采取的处理办法。那么,措施到底怎么写才合适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青霉素过敏的预防措施,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青霉素过敏的预防措施
青霉素属于β-内酰胺族抗生素,其疗效显著、应用广泛。但青霉素易导致药物不良反应,人群中有1%~10%对青霉素过敏,任何年龄、剂型、剂量和给药途径,均可发生过敏反应,严重的过敏性休克可以危及生命。下面是小编为你带来的青霉素过敏的预防措施 ,欢迎阅读。
1.医生开出青霉素类药物及青霉素皮试医嘱后,护士必须先查阅病史及询问患者有无过敏史。如有青霉素阳性史记录或主诉青霉素阳性者,禁止行过敏试验。如无青霉素过敏史者,须做过敏试验,皮试阴性的患者可使用青霉素制剂。如果停用青霉素制剂72小时以上或更换批号,则必须重新做过敏试验。
2.如对患者先前的青霉素阳性史有怀疑,必须在有医嘱、医师在场、备好急救物品、严密观察下重做皮试。
3.行青霉素皮试试验,嘱患者不能随意外出,避免剧烈活动,观察20分钟后判断结果。
4.青霉素过敏试验阴性时,须在当天的临时医嘱单上注明青霉素皮试(-),在青霉素输液单上显示出青霉素皮试(-)符号,在每日的输液卡注明青霉素皮试(-),输注青霉素液体时应双人核对。
5.有青霉素过敏史和皮试结果青霉素阳性须做到:
①立即通知医生,停用青霉素类药物医嘱,撤去青霉素类药和输液卡;
②病历第一页前面夹放青霉素阳性标记的大红纸;
③在当天临时医嘱单上注明青霉素(+);
④护理记录上注明青霉素皮试(+)及日期;
⑤在患者一览表诊断小牌左上角注明青霉素(+);
⑥床尾挂青霉素(+)红标记;
⑦告诉患者或其家属,该患者为青霉素阳性,禁用青霉素类药物;
⑧患者门诊病历上用红笔写上青霉素(+)。
护理各班连续交班3天。
6.每次注射青霉素制剂前,应认真进行三查七对,询问青霉素过敏史及核对皮试结果,静脉输注青霉素制剂时,做到现配现用;输注该液体的护士须经仔细核对,并双人签全名后方可给患者输注。需要外出检查时,应停输或调换其他液体,门诊患者注射后嘱观察20分钟后方可离院。
7.青霉素制剂滴注过程中,护士应认真巡回,观察用药反应,一旦患者有不适主诉,应及时停止输注,通知医生配合对症处理并加强观察;若患者出现心率加快、呼吸急促、血压下降等一系列过敏性休克征象时,应立即给予平卧、保暖、吸氧并及时通知医生配合实施抢救
发现青霉素的故事
1941年2月12日,伦敦一家大医院收治了一个43岁的警察——一个已处于休克状态的垂危病人。专家们经过会诊后,认为他的败血症已经非常严重,不可能挽救了。于是,正在研究青霉素的佛罗理医生,决定“死马当作活马医”,把这个警察作为用青霉素治病的临床试验的第一个病人。
一针青霉素打进去了,往后是每隔3个小时再打一针。奇迹出现了:24小时后,病情有了明显好转;第3天,警察的意识已经清楚;第5天,病人想吃东西了。可是到了第6天,佛罗理培养的青霉素已经用完,整个伦敦也再找不到这种有效的药物了。佛罗理眼睁睁地看着警察的病情再度恶化,最后死去了。
这次治疗是成功还是失败了?可能有人认为是失败了,因为病人最终还是死了。可佛罗理医生却认为是成功的,他从警察病情的变化中看到了青霉素的威力。他敏感地意识到,弗莱明医生发现的这种物质将成为本世纪最伟大的发现之一,将有可能去挽救千百万人的生命。
弗莱明发现青霉素,是一个很有意思的故事。
1928年,弗莱明在伦敦梅利医院当医生。这个47岁的中年人正在起劲地研究对付葡萄球菌的办法。人们受伤后伤口化脓,原因之一便是葡萄球菌在捣蛋。弗莱明在一只只培养皿里培养出葡萄球菌,然后再试验用各种药剂去消灭它们。这个工作已花费了他几年的时间,至今仍一无所获——这个葡萄球菌实在是个难对付的家伙!
9月的一天早晨,弗莱明发现其中一只培养皿里竟长出了一团青绿色的霉毛。显然,这是某种天然霉菌落进去造成的。这使他感到懊丧,因为这只培养皿里的培养物没有用了。弗莱明正想把这发了霉的培养物倒掉,突然产生了一个念头:把它拿到显微镜下去看看。
“啊!”弗莱明一看显微镜,情绪马上激动起来了:在霉斑附近,葡萄球菌死了!这是不是他梦寐以求,已追寻了好几年的葡萄球菌的克星呢?弗莱明立即动手大量培养这种青绿色的霉菌,将培养液过滤,滴到葡萄球菌中去。结果,葡萄球菌在几小时之内全部死亡。将滤液冲稀800倍,再滴到葡萄球菌中去,它居然仍能杀死葡萄球菌!
弗莱明把这种培养液叫做青霉素。接下来,他又做了病理试验,把青霉素注入小白鼠体内,结果什么影响也没有,证明青霉素对动物无毒害。他又在家兔的眼睛里滴入这种液体,也没有发现异常现象。
1929年6月,弗莱明把自己的发现写成论文,发表在英国的《实验病理学》季刊上。可是,你可能想象不到,这篇论文竟未能引起医学界广泛的重视。有人认为青霉素的性质很不稳定,不值得深入研究。弗莱明本人也由于种种原因,未能再继续研究下去。刚刚出世的青霉素被打入了冷宫。
1938年,英国医生佛罗理和钱恩在研究溶菌酶的时候,从文献中发现了弗莱明的文章。这引起了他们的高度注意,立即着手继续弗莱明当年的研究。这在科学史上被认为是青霉素的第二次发现。
佛罗理和钱恩将弗莱明发现的液状霉素,经过过滤、浓缩、提纯、干燥,终于得到了一种黄色粉末。经过许多次实验,他们证实了青霉素的药效极高,把它稀释50万倍仍能有效地杀灭细菌,这是一种极有临床价值的新型抗菌药。他们并在1941年进行了第一次青霉素治病的临床试验,这次试验我们在前面刚提到过。
但是,当时提取青霉素的方法很不理想。从100公斤的青霉菌培养液中所提取到的青霉素,只能刚刚够一个病人的一天治疗用量。靠这种方法来生产,需要大量的财力和物力。那时正值第二次世界大战,英国没有力量进行这种昂贵的生产研究,而战争又急需大量的高效抗菌药。
在英国的请求下,美国承担了这一任务。结果发现,生长在烂甜瓜表面的菌种最好;用玉米粉调配的培养液最利于繁殖;在24℃的温度下最利于大量生产。这3个条件都不难办到,青霉素终于大批量生产起来,成为一种价格便宜的特效药物了。
1945年,青霉素先后二次发现的有功之臣——弗莱明、佛罗理、钱恩,一同荣获了本年度的诺贝尔生理或医学奖。
有人在评论青霉素的发现时说:“弗莱明发现青霉素可以说是既偶然又幸运。这个发现是由3个因素偶然地同时出现所造成的。”这里指的因素之一是落到弗莱明的培养皿中的霉菌,恰好是分泌青霉素的;因素之二是培养皿中的细菌,恰好是能被青霉素杀灭的;因素之三是恰好弗莱明本人在做实验,若是旁人,几乎可以肯定会按常规扔掉这只混有“杂菌”的培养皿的。
这种说法不能说一点道理都没有。然而仔细想想就会知道,这是与弗莱明几年来的苦心寻觅分不开的,与他历来的认真、细致的工作态度分不开的。正如法国著名微生物学家巴斯德所说:“在观察的领域中,机遇只偏爱那种有准备的头脑。”
【青霉素过敏的预防措施】相关文章:
婴幼儿过敏症的预防措施05-22
《青霉素的发现》教学设计07-20
喝茶过敏的症状10-31
关于过敏作文04-04
传染的预防措施04-13
地震预防措施10-25
上火的预防措施10-17
粉尘预防措施08-05
肥胖的预防措施03-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