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节祭祖扫墓的意义

时间:2024-04-01 14:16:44 雪桃 意义 我要投稿

清明节祭祖扫墓的意义

  清明也是中国传统节日,是最重要的祭祀节日之一,是祭祖和扫墓的日子。那么,清明节祭祖扫墓的有什么意义吗?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清明节祭祖扫墓的意义,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清明节祭祖扫墓的意义

  清明节为什么要扫墓?

  按照旧的习俗,扫墓时,人们要携带酒食果品、纸钱等物品到墓地,将食物供祭在亲人墓前,再将纸钱焚化,为坟墓培上新土,折几枝嫩绿的新枝插在坟上,然后叩头行礼祭拜,最后吃掉酒食回家。唐代诗人杜牧的诗《清明》:“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其实,清明节有好几重意义,当然最主要的是关于生命的意义。

  宗祠,供奉先人的地方,是我们一提起就心怀归依的朝圣地。

  它是什么模样?

  在我们的脑海里,它或许是古旧森严的故居祖屋,或许是一块块静默肃穆的漆木牌位。表象之下,它更承载着家族最厚重的历史文化和刻骨铭心的沧桑岁月,静默地诉说家族的更替兴衰,无声地注视着子孙后代的人间幕剧。

  它是我们生命的起源,是我们灵魂的归宿,给予我们最无条件的庇荫。

  人自出生起就一直在生命的路上,一个人如果不知道自己的身世,不知道自己到底从何而来,又怎么知道要到哪里呢?

  这一生,走进芸芸人群,如果没有来处,不确定有什么人和事值得牵挂,怀疑是否会被什么人和事惦念,世界热闹却茕茕一身,像漂泊在无边无际死寂孤独的真空里,连呼吸都荒凉。可怕吗?当然可怕!

  幸好,我们还有宗祠,让我们知道,我们的生命从哪里承延,我们能透过它的神圣和温情,在茫茫人海中,体察与体内汩动血脉相感应的骨肉缘分,感受到一种穿越时空界限的牵连。

  这种缘分和牵连能让我们在孤清的时候泽被温暖;在迷茫的时候仍能坚定信念;在困顿的时候依然心存希望;在胆怯的时候还可以积攒勇气;哪怕焦恐沉沦最终也能坦然释怀,重归安宁。

  岁月无声浩邈,生命迎来送往,每一代人都有自己无常的命运。人的天性让我们渴望一处安放身心的归宿,以应对无法捉摸的际遇。

  于是,触碰宗祠斑驳的年月,理解它的包容和强韧,就成了每个家族子孙灵魂最深处的需求。

  清明节是缅怀已逝生命,激发现有生命,纪念自己身边的,自己亲近的已逝的亲人,感谢先人赐予我们生命的一个节日。如何通过我们现有的生命延续过去的生命,用过去的生命激发今天的生命?缅怀的意义不单纯是对亲人的思念,更该成为一种民族的风俗,成为一个种族的繁衍仪式。我们对自己亲人每年一次的扫墓就是一个典礼,是敬祖报本观念的延续。有专家曾提议,应该把这个典礼扩大开来,就是在每年的清明节对那些为国捐躯,为中华民族付出生命的人进行祭奠。其实这样的活动我们小的时候是年年都搞的,现在这样的活动在少年当中少多了。所以有专家建议我国应该有一个“国典”,每年的清明节在天安门广场上的人民英雄纪念碑前举行祭奠先烈的仪式。从先烈到先贤,先贤不仅是抛头颅、洒热血的人,我们历史上有许许多多的杰出人物,都是值得我们纪念的。家乡的贤人是家乡历史的灵魂,也是家乡山川的灵魂,他们在家乡都留下了足迹,大家可以到他们的故居、墓园、纪念碑去祭奠,这将是最贴近百姓的乡土教育。

  其次,清明节还是“生机的节日”,迎接大自然的生机,扩大大自然的生机。大自然到了清明节的时候是生机勃发的。植树就是古人扩大自然的生机,古代有“插柳留春”的习俗;踏青则是珍惜自然的生机,到自然中去,拥抱大自然、亲近大自然,蹴鞠、荡秋千、拔河等等,以此来迎接大自然生机的到来。

  清明节的故事

  春秋战国时代,重耳流亡出走。在流亡期间,原来跟着他一道出奔的臣子,大多陆陆续续地各奔出路去了。只剩下少数几个忠心耿耿的人,一直追随着他。其中一人叫介子推。有一次,重耳饿晕了过去。介子推为了救重耳,从自己腿上割下了一块肉,用火烤熟了就送给重耳吃。

  十九年后,重耳回国做了君主。想要差人去请介子推上朝受赏封官,介子推却不愿意,背着母亲躲在绵山。最后只好火烧绵山,希望介子推自己走出来,但火烧三天三夜至熄也不见其出来。重耳上山发现,介子推母子俩抱着一棵烧焦的大柳树,已经死了。

  重耳把介子推和他的母亲分别安葬在那棵烧焦的大柳树下。在山上建立祠堂,并把放火烧山的这一天定为寒食节,晓谕全国,每年这天禁忌烟火,只吃寒食。

  第二年,重耳领着群臣,素服徒步登山祭奠,表示哀悼。只见那棵老柳树死树复活,绿枝千条,随风飘舞。晋文公重耳望着复活的老柳树,像看见了介子推一样。他敬重地走到跟前,珍爱地掐了一下枝,编了一个圈儿戴在头上。祭扫后,晋文公把复活的老柳树赐名为“清明柳”,又把这天定为清明节。

  此后,晋国的百姓得以安居乐业,对有功不居、不图富贵的介子推非常怀念。每逢他死的那天,大家禁止烟火来表示纪念。寒食、清明成了全国百姓的隆重节日。

  清明为什么要扫墓

  清明是二十四节气之一,是冬至后的第108天,一开始与扫墓祭祖无关。扫墓起源于古代帝王将相“墓祭”之礼,墓祭是贵族活动,在古代,平民百姓没有墓,只有贵族才享有墓。到了秦汉时期封建等级没有那么森严,老百姓有坟地后才仿效贵族举行祭奠活动以缅怀先人,称之为家祭。到汉代以后,墓祭才逐渐形成风俗。

  扫墓又与寒食节有关。“寒食墓祭”大约在南北朝时形成习俗,据《旧唐书·玄宗纪》记载:“寒食节上墓拜扫礼经无文,但近代相沿,积久成俗,士庶之家,每逢寒食节无不祭扫。”唐玄宗则把“寒食墓祭”作为国家礼俗确定下来,一直沿袭至今。但是后来寒食节那天严禁烟火,因此扫墓祭祖便推迟至与寒食相距一两天时间的清明,久而久之,两节合一。于是清明扫墓祭祖便成为了传统的习俗,并流传至今。

  清明扫墓的意义

  1、 孝敬祖先,缅怀先人

  清明节是纪念祖先的传统节日,自古以来,中国人都非常注重孝道,而祭祖又是和孝道相挂钩的,所以清明扫墓祭祖是慎终追远、孝敬祖先的一种表现,是人们借以表达感恩之情,体现血脉相连的亲情之爱的一种活动。

  2、 铭记传统,传承中华民族精神

  清明扫墓祭祖不仅仅是个人的事情,还关乎国家民族精神文化的传承。扫墓祭祖是孝道的一种表现,同时也是传承了中华民族“孝”的精神,万人同祭万姓祖,是敦亲睦族的表现,同时使人们追本溯源,不忘本分。而海外侨胞、华裔清明回乡扫墓则表达了其不忘先人,不忘故土的爱国之情,有利于巩固民族的感情。

  3、 尊重生命,敬畏历史

  清明节的祭奠仪式是个体与历史连接的精神脐带,缅怀先人,祭祀先祖是人们尊重生命的表现,同时也是对过往历史的一种敬畏,对先人奋斗和辛劳的敬重,在个人与家庭传续的同时将国家与文明的历史一并传续下去。

  相信大家对清明为什么要扫墓以及清明祭祖的意义有所了解了吧,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清明节祭祖扫墓的意义】相关文章:

清明节扫墓祭祖的意义10-22

2022清明节祭祖的意义与扫墓的由来10-20

清明节扫墓祭祖的说说05-22

清明节扫墓的意义08-03

清明节扫墓的意义04-06

关于清明节扫墓的意义11-23

清明节扫墓祭拜的意义03-27

清明节扫墓的意义是什么04-04

清明节扫墓祭祖的禁忌与注意事项介绍1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