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老保险

养老保险研究报告材料

时间:2021-06-20 16:08:43 养老保险 我要投稿

养老保险研究报告有关材料

  篇一:城镇居民养老保险调查报告

养老保险研究报告有关材料

  一、调查结果基本情况的阐述

  第一个问题到第五个问题都是调查受访者的基本情况。本次调查男性250人,女性250人;其中18至30岁90人,31至40岁95人,41至50岁105人,50至60岁100人,61岁以上105人;现在或曾经在机关事业单位工作125人,国有企业130人,私营企业125人,自由职业或无业120人。在这一部分的调查中,对是否参加养老保险这一项的回答中,选择参加的受访者有425人,就调查结果而言,覆盖率已达到85%,而且从调查中可以看出,选择没有参加养老保险

  的受访者,年龄大部分集中在18至30岁自由职业或无业的人群中。

  第六个问题开始是对养老保险基本情况的调查。问题六:“您对当前实行的养老保险制度满意吗?”有180人认为满意,有195人认为一般,有125人认为不满意;问题七:“您对养老保险的具体政策是否了解?”有95人选择了解,有130人选择一般了解,有275人选择不了解;问题八:“您对现阶段养老保险中个人缴纳费用的额度负担是否困难?”有256人认为没有困难,有121人认为有点困难,有123人认为负担沉重;问题九:“您认为现阶段的基本养老保险是否能够满足您的养老生活需要?”有185人认为基本能够满足,有315人认为不能满足,待遇水平低;问题十:“您是否投资了其他方式的养老保险?”有255人选择没有投资其他方式的养老保险,有185人选择购买了保险公司的商业养老保险,有60人选择其他;问题十一:“您更认可以下哪种养老方式?”有92人选择自我养老储蓄,有180人选择家庭养老,有23人选择养老院养老,有205人选择缴纳养老保险养老;问题十二:“您认为目前养老保险运行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有178人选择养老保险待遇水平低,有32人选择个人缴纳的费用高,有219人选择养老保险宣传力度不够,不能及时了解详细情况,有71人选择养老保险的投入力度不够。

  二、调研结果分析

  通过调查分析,只有超过三分之一的受访者对现行的养老保险制度满意,认为一般和不满意的人占了受访者的三分之二,从总体上看,受访者对当前的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总体满意程度较低。另外受访者对现阶段养老保险个人缴纳费用负担是否困难这一问题的回答中,虽然有近三分之二的受访者认为没有困难,受访者基本上对养老保险个人缴纳的费用表示可以承担。但是还有三分之一的人认

  为有负担。从调查结果可以看出,在我们不断努力推进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同时,应该更加关注经济困难的人群,并通过调研等多种不同的方式及时了解广大人民群众的呼声,在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设计上下功夫,不断完善居民养老保险制度,制订适合各个群体的缴费额度,提高民众的满意程度。

  同时,通过对调查结果的分析,受访者对当前养老保险制度的具体情况了解程度较低,仅仅只有不到五分之一的受访者了解养老保险的详细情况,其余五分之四的受访者认为自己了解一点或完全不了解,由此可以看出,人们对当前的养老保险制度缺乏详细的了解。本次调查问卷也对当前养老保险制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做了调查,有近一半的受访者认为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养老保险宣传的力度不够,人们不能及时了解政策的详细情况及政策变化。作为社会保障制度中的核心部分,养老保险关系到每个人的切身利益,应当做到人人知晓、人人了解。因此,应当采取措施,通过广播、电视、报纸、网络等多种信息平台,加大对养老保险制度的宣传力度,提高广大民众对养老保险政策的了解程度。

  本次调查除了对一些基本情况的调查,还就受访者更认可哪一种养老方式做了调查。受访者最认可的养老方式主要集中在家庭养老和缴纳老保险养老这两种方式上,各占受访者的三分之一,只有少数的受访者选择自我储蓄养老和养老院养老。由于计划生育政策的实施以及其它各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家庭结构由原来传统的大家庭转变为“4-2-1”型家庭结构,即两个大人抚养四个老人和一个孩子,养老负担沉重,传统意义上的家庭养老已经不能满足当前的养老需求,虽然有三分之一的受访者认可缴纳养老保险养老,但另有三分之一的受访者选择了家庭养老。调查可见,传统的家庭养老方式还是占了很大一部分,面对沉重的养老负担,养老院集中养老及社区养老等多种模式的养老方式越来越来成为未来养老的主流,因此,加强养老院的投入,增加养老院的数量,并大力宣传和提倡

  养老院养老等区别于传统养老的养老方式,对于缓解愈来愈重的养老压力有积极的意义。

  本篇调查报告是对实际调研材料的归纳和分析,但是由于问卷的设计及篇幅的限制,仅就养老保险的一些基本情况作了简要的分析,希望能为现行养老制度的实施作一点贡献。

  参考文献:

  [1]白维军。内蒙古养老保险制度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J].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2007,

  (5)。

  [2]安锦。完善内蒙古社会保障体系的思考[J].实践,2006, (1)。

  篇二:社会养老调查报告

  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 (以下简称"新农保")是党中央、国务院做出的继取消农业税、实行农业直补、新农合、农村低保等政策之后的又一项重大惠农政策。本文在通过对新农保制度进行调查后,试对新农保制度推行中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一、定义界定和数据收集

  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制度是指由政府组织引导,建立以个人缴费、集体补助和政府补贴相结合,实行社会统筹与个人账户相结合,以保障农民年老后基本生活的一种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凡年满 16 周岁(不含在校学生)、未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的农村居民,均可在户籍所在地自愿参加新农保。新农保政府补贴包括缴费补贴和发放基础养老金两部分。各市、县(市、区) 政府根据当地经济条件和参保农民实际缴费金额确定缴费补贴金额,每人每年不低于 30 元。2010 年暑假期间,研究小组对全国各省市的 50 名农民进行了调查。调查以匿名填写问卷与访谈相结合的方式进行。问卷数据的收集整理采用了SPSS统计软件和相关的统计学知识,从技术层次上保证了样本数据的信度。为了弥补抽样调查的不足,我们还分别对部分农民进行了较为深入的个案访谈。

  二、样本的基本情况

  根据研究的需要,选取了问卷中对农民的 500 份调查问卷作为研究的样本。样本中男性 300 人,占 60%,女性 200 人,占40%;年龄结构以中老年为主,20-40 岁 130人,占 26%,41-60 岁 270 人,占 54%,60 岁以上 100 人,占 20%;学历以初中以下文化层次居多,小学以下 210 人,占 42%,初中170 人,占 34%,高中及中专 50 人,占 10%,大专及其以上60人,占12%;所在村为

  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障试点的频数为 30,占60%,所在村不是新农保试点的频数为 19,占 38%,一人未选,占 2%

  三、新型农村养老保险的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

  (一)养老观念陈旧,家庭养老仍是最主要的养老方式。调查显示,选择子女供养作为 60 岁以上老人生活来源的有 410 人,占 82.00%;选择老人劳动收入和老人养老储蓄的均占40.00%;然而选择农村养老保险作为老人生活来源的仅占 22.00%。说明广大农民仍不同程度的束缚于养儿防老的旧观念中,对农村养老保险还有一定程度的不信任和顾虑。

  (二)农民对养老保险有很大的诉求调查显示,参加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为 290 人,占 58.00%,参加商业保险的占4.00%,参加职工养老保险的占 4.00%,参加农民工养老保险的占 6.00%,选择其它的占38.00%。虽然目前社会养老保险还存在一定的缺陷,但仍有超过一半的农民对社会养老保有较大的诉求。

  (三)农民个人缴费能力有限,参保能力不足

  调查显示,40.00%的农民每人每年能够承受的养老保险费为100元,32.00%的为200 元,500 元以上仅为 6.00%。说明农民的个人缴费能力较低,有参加养老保险的诉求但是个人的参保能力不足。

  四、对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一)农民对养老保险制度不够了解,对保障能力缺乏信心

  调查结果显示,当被问及有关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制度设计问题时, 8.00%的农民表示没有听说过,72.00%的农民不太了解,与了解和非常了解的18.00%和2.00%形成鲜明的对比。农民自身对社会养老保险认知不够,其社会保险意识尚未真正形成。不少农民在收入水平提高后,不愿意把资金投入到未来的养老消费当中。由此可见,信息是否对称已影响到农民参加新型农保的信心进而间接影响到农民是否参保的行为。

  (二)养儿防老的思想根深蒂固

  农民的思想观念对新农保认识不足,传统的"养儿防老,家庭养老"的思想在农民心里根深蒂固,认为依靠家庭和土地来养老最安全、可靠,还没有认识到新农保的好处。

  (三)政府财力投入不足

  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设计明确了三方主体的出资责任,理应提升农民参加新农保的信心, 但在地方财力有限、支出压力很大且刚性较强的情况下,农民往往担心政府财力能否保证持续投入,确保农民享受到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好处,进而担心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能否成功实施。

  五、完善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障制度的建议

  (一)加大对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宣传力度,提高农民参保的积极性要发挥宣传导向作用,引导农民主动参保,要开展形式多样、针对性强、有效性强的政策宣传工作。

  (二)加快农村经济发展,提高农民的参保能力未来的养老保障对于收入较低的农民来说就是可望而不可及的奢侈品。因为在收入较低的情况下,农民考虑第一位的是子女教育、生活必需品、房屋修建等最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对于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即使他们愿意参加,但有可能没有参与能力而无法参加。我们从调查中也能得到同样的结论。为此,加快农村经济发展,提高农民收入,改善农民的生活状况,将有助于提高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参与程度。

  (三)加快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自身的建设和完善坚持参与方式灵活性,缴费标准多样性的原则。由于农村中的经济发展水平和农民缴费承受能力各不相同,因此需要创新社会养老保险缴纳方式。例如可以采用土地换养老保险,以实物缴纳保险费用等方式,使每年对农民的补贴与建立健全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结合,以此为支点,推动农村养老保险体系的建立。

  结语

  参考文献:

  [1]国务院.国务院关于开展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的指导意见[R].国发〔2009〕32.

  [ 2 ]郑功成. 论中国特色的社会保障制度[M] . 武汉:武汉大学出版

  社,1997.56.

  [ 3]米红,杨翠迎. 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基于有限财政责任理念的制度安排及政策构想[ J ] .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3).

  [4]王琦. 新型农村养老保险模式的制度框架和实施难点[J]. 合作经济与科技,2009,(3).

  篇三:我国养老保险调查报告

  养老保险是一种社会保险,它与每个劳动者息息相关,是根据国家法律规定,对达到退休年龄的老年人,由国家和社会提供物质帮助以保障其晚年生活所需的社会保险制度。养老保险基金是在社会经济生活中,国家为实施养老保险计划按照一定的法律程序而预先建立起来的、用于保障受保人养老基本生活需要的专用基金。

  一、建立和完善养老保险制度的重要性 。

  (一)完善养老保险制度、解决好养老问题。正是劳动者的劳动和创造,推动着社会文明的'发展和进步。老年人是国家和社会的宝贵财富,尊敬和赡养好老年人,既传承和弘扬了优秀的民族文化,又为经济社会的发展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二)完善的养老保险制度,是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重大举措。老年人曾经在革命、建设和改革过程中作出了重要的贡献。建立健全各种保障制度,为老年人提供基本的生活、文化、医疗、活动场所等服务,确实保障老年人的合法权益,让老年人共享经济社会发展的成果,有利于进一步促进社会的公平正义。

  (三)完善的养老保险制度,是促进社会精神文明建设、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建立健全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是保障和改善民生、建设和谐社会的基础工程。顺应我国人口老龄化的发展趋势,有效应对人口老龄化带来的各种矛盾和问题,营造安定和谐的社会氛围;再次,可以减轻子女赡养的经济负担,在相当程度上避免引发家

  庭矛盾,有利于促进社会精神文明的发展。

  二、我国现行养老保险制度的现状

  改革开放30年来,逐步建立了多种类型的社会养老保障制度。在城镇地区,主要是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和机关事业单位职工退休金制度。以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为重点的社会养老保障制度覆盖人群不断增多。截止到2008年底,全国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人数为21890万人,其中在职人员16597万人,离退休人员5293万人。

  在农村地区,主要是民政部1992年推行的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 2009年8月,国务院发布了《关于开展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的指导意见》,确定从2009年起开展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同时召开了开展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工作会议,正式启动农村新型养老保险试点工作。新制度2009年覆盖10%左右的县,2020年之前覆盖所有农村适龄居民。根据规定,养老金待遇由基础养老金和个人账户养老金组成,支付终身。中央确定的基础养老金标准为每人每月55元。年满60岁、未享受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待遇的农民都可以按月领取养老金。如果新制度实施时已年满60岁,不用缴费可以按月领取基础养老金。这是以社会保险与老年福利津贴相结合的制度设计,必将促进老年保障制度的快速发展。

  三、我国现行养老体制存在的弊端

  现行养老保险筹资模式在实行过程中出现了许多问题和矛盾,这对即将进入老龄人口增长高峰期,同时又正值工业化发展阶段的中国来说,完成由旧制度向新制度转移的过程,必须首先明确当前中国现行养老保险体制所存在的弊病和问题:

  (一)在实践中,社会统筹常常只能顾及当前社会养老保险基金的收支状况,而无法顾及到未来人口老龄化和可能出现的经济危机对社会养老保险制度所带来的风险。由于积累的个人帐户由于收支平衡的期间过长,容易受到通货膨胀的严重影响,养老金个人帐户的贬值风险无法抵御;而且,单纯以个人交纳的保险费数额来决定养老金给付数额的模式下,社会的低收入者或负担重的劳动者往往难以通过自身预提积累的保险金满足维持退休后最基本生活水平的需求。

  (二)机制转轨过程中存在着巨大的资金缺口。社会养老保险基金从现收现付模式转向“社会统筹与个人帐户相结合”的部分积累模式,从财富流动的机制上来看,新制度下的劳动者除了要为自己缴费之外,还必须为退休的上一代再交一次费用。

  (三)在社会极度进步的时代,经济高速发展也带来了极不稳定的因素,企业破产导致下岗职工增多,社会养老保险基金的筹集更加困难。不仅如此,一方面企业经营困难,另一方面又需要被迫不断地提高缴费率去应付日益增长的养老金支付压力,不仅社会养老保险基金入不敷出,由此也导致收入分配的巨大差距,乃至进一步拉大地区之间社会经济发展的水平。

  (五)缺乏政府的财政投入。在1995年的《国务院关于深化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通知》中规定“基本养老保险基金发生困难时,由同级财政予以支持”。但在实际工作中,有关支持的手段、力度、范围和财政基金的来源却没有明确的规定,所以此种支持很难到位。

  综上所述,社会统筹与个人帐户相结合模式在现收现付的基础上,既面临着人口老龄化、支出需要大幅度增加的现实,又存在着缺乏政府的财源支持、企业和个人缴费已不堪重负的问题,在这种情况下,养老保险前进的道路是十分曲折、困难的。

  四、我国养老保险制度的完善与对策

  (一)确立农村养老保险的法律地位,保持其制度上的稳定性 应当确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法律地位,使其具有制度上的稳定性。注重制度化建设,建立新型

  农村养老保险实施办法以及基金治理、财会制度、审计监督、定期公示等一系列的治理制度,并且在试点中不断完善,强化制度化、规范化、法律化的治理。

  (二)扩大基金来源的渠道,建立多层次的养老保险体系。提高养老金保值增值的能力,实行国有资产变现,发行社保长期债券,进入资本市场等措施,把社保基金做大。

  (三) 积极发展企业年金计划即补充养老保险和个人储蓄养老保险。强化个人自保的意识,加强企业和个人对养老保险的责任与义务。使得养老保险的各个支柱都得以发展和完善,为建立多层次的保

  障体系打好基础,为降低基本养老金的替代率,促进个人账户实账运行创造足够大的活动空间。

  (四)逐步做实个人账户,解决个人账户的“空账”问题。(1)建立账户分立制,建立个人账户专管体系。将个人账户从社会统筹金中分离出来,实行账户分立,从而避免社会统筹向个人账户“借”的风险。(2)建立专门的基金管理机构来负责个人账户基金的管理与营运,以确保其保值增值。

  (五)建立农民工的养老保障体系。根据我国经济发展的现状和趋势来看,养老保险应逐步全面覆盖所有与城市化、工业化过程有密切联系的群体,而农民工正是这一过程中非常庞大而且不容忽视的一个群体。应该立即建立有关将农民工纳入养老保险框架之内的法律法规,将其纳入养老保险的范围之内。这样一方面可以扩大社保尤其是养老保险的基金来源;另一方面,又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农村老龄化带来的养老危机,因为一旦农民工为社保网络所覆盖,他们才会有“精力”去考虑如何提高父母辈老人的福利水平问题。

【养老保险研究报告材料】相关文章:

养老保险汇报材料09-26

企业养老保险的汇报材料06-22

企业养老保险关系转移材料03-17

广西南宁养老保险办理必备材料06-24

养老保险需要的材料及办理程序服务事项03-16

春节文化研究报告01-12

养老保险证明11-04

养老保险建议06-23

养老保险政策06-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