赏析

《石龛》作品赏析

时间:2021-06-20 14:49:10 赏析 我要投稿

《石龛》作品赏析

  作品介绍

  《石龛》的作者是杜甫,被选入《全唐诗》的第218卷第28首。

  原文

  石龛⑴

  作者:唐·杜甫

  熊罴咆我东,虎豹号我西。

  我后鬼长啸,我前狨又啼⑵。

  天寒昏无日⑶,山远道路迷。

  驱车石龛下,仲冬见虹霓⑷。

  伐竹者谁子?悲歌上云梯⑸。

  “为官采美箭,五岁供梁齐⑹。”

  苦云“直簳尽,无以充提携⑺。”

  奈何渔阳骑,飒飒惊蒸黎⑻!

  注释

  ⑴龛,音刊;石龛,犹石室。沈佺期诗:“危峰石作龛。”

  ⑵这四句写山路险恶可怕,前后左右,无非异物。狨,音戎,猿类,尾作金色,俗谓之金线狨。

  ⑶昏无日,昏暗没有日色。这句是上四句的说明。

  ⑷这是记载此地气候的殊异的。因为按一般情况,十月没有虹。

  ⑸上云梯,攀登高山。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脚着谢公屐,身登青云梯。”

  ⑹这两句也是伐竹者的答辞。“苦云”二字,倒安在下,便不直突。五岁,自公元755年(天宝十四载)至759年(乾元二年)。梁齐,指河南山东地区,当时唐政府对安史作战多在这一带。

  ⑺直簳尽,可以作箭干的竹子都砍完了。句意是说手中空无所携。因采不到箭,交不了差,所以悲歌。

  ⑻渔阳骑,是指安禄山和史思明,安禄山所部皆渔阳突骑。飒飒,本风声,这里形容军声。惊蒸黎,使老百姓不得安生。杜甫就采箭一事而追究其起因。按钱起有《夕发箭场岩下作》及《奉使采箭簳竹谷中晨兴赴岭》二诗,知当时采箭设有专使。钱虽躬预其事,但诗中对此种苦况,反无所反映。

  赏析

  这首诗是公元759年(唐乾元二年)杜甫由秦州往同谷所作的纪行诗。此诗主要是写自己的经历和所见人民服徭役的痛苦,故对石龛本身,不作任何描写。

  作者介绍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汉族,巩县(今河南巩义)人。杜甫曾祖父(杜审言父亲)起由襄阳(今属湖北)迁居巩县(今河南巩义)。盛唐时期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他忧国忧民,人格高尚,他的约1500首诗歌被保留了下来,诗艺精湛,他在中国古典诗歌中的影响非常深远,被后世尊称为“诗圣”,他的诗也被称为“诗史”。杜甫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

  杜甫的诗被称为“诗史”,是因为在杜甫所作的诗多诗风沉郁顿挫,忧国忧民。杜甫的诗词以古体、律诗见长,风格多样,以“沉郁顿挫”四字准确概括出他自己的作品风格,而以沉郁为主。杜甫生活在唐朝由盛转衰的历史时期,其诗多涉笔社会动荡、政治黑暗、人民疾苦,他的诗反映当时社会矛盾和人民疾苦,他的诗记录了唐代由盛转衰的历史巨变,表达了崇高的儒家仁爱精神和强烈的忧患意识,因而被誉为“诗史”。杜甫忧国忧民,人格高尚,诗艺精湛。杜甫一生写诗一千五百多首,其中很多是传颂千古的名篇,比如“三吏”和“三别”,并有《杜工部集》传世;其中“三吏”为《石壕吏》《新安吏》和《潼关吏》,“三别”为《新婚别》《无家别》和《垂老别》。杜甫流传下来的`诗篇是唐诗里最多最广泛的,是唐代最杰出的诗人之一,对后世影响深远。杜甫作品被称为世上疮痍,诗中圣哲;民间疾苦,笔底波澜。

  杜甫善于运用古典诗歌的许多体制,并加以创造性地发展。他是新乐府诗体的开路人。他的乐府诗,促成了中唐时期新乐府运动的发展。他的五七古长篇,亦诗亦史,展开铺叙,而又着力于全篇的回旋往复,标志着我国诗歌艺术的高度成就。杜甫在五七律上也表现出显著的创造性,积累了关于声律、对仗、炼字炼句等完整的艺术经验,使这一体裁达到完全成熟的阶段。有《杜工部集》传世。其中著作有《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春望》、《绝句》、《望岳》等等。

  繁体对照

  卷218_28石龛杜甫

  熊罴哮我東,虎豹號我西。

  我後鬼長嘯,我前狨又啼。

  天寒昏無日,山遠道路迷。

  驅車石龛下,仲冬見虹霓。

  伐竹者誰子,悲歌上雲梯。

  爲官采美箭,五歲供梁齊。

  苦雲直簳盡,無以充提攜。

  奈何漁陽騎,飒飒驚烝黎。

【《石龛》作品赏析】相关文章:

送石处士序-作品赏析范例07-06

春归终南山松龛旧隐赏析09-06

辛弃疾作品赏析07-05

目送作品赏析01-29

《时间》作品赏析07-06

《弹琴》的作品赏析07-08

《家》作品赏析07-08

《苏幕遮》作品赏析06-23

《初秋》作品赏析03-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