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保健食品市场调研报告
随着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人们对自身的健康日益关注,养生保健的意识也日益增强。下面内容由小编为大家分享保健食品市场调研报告,一起来看看吧!
上世纪90年代以来,在居民的健康意识得到提升后,健康消费也逐年攀升。据资料显示,在按国际标准划分的15类国际化产业中,医药保健是世界贸易增长最快的五个行业之一,保健食品的销售额每年以13%的速度增长。在短短二十年时间里,保健食品已经迅速发展成为一个独特的产业。保健食品产业之所以蓬勃发展,主要原因是人民生活水平明显提高;其次,人民生活方式的改变,是保健食品产业发展的重要契机;多层次的社会生活需要,为保健食品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空间。
中国人历来注重进补,中草药进补及食补自古就有。《神农本草》和《本草纲目》中说:“上药养命以应天,无毒、多服、久服不伤人。欲轻身益气,不老延年者,本上经。”。南朝名医陶弘景说:“上品药性,亦能遣疾。但势力和厚,不为速效。岁月常服必获大益。”其他中草药一般都有一定的毒性。可见古人深得用中草药对人体保健和治病的精髓。 如今,随着医疗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国人对确有效果的保健食品更产生了旺盛的需求。
补益类保健食品包括补钙、补微量元素、补血等产品,是保健食品的传统领域,也是保健食品企业争相涉足的重点类别。
“脑白金”,“黄金搭档”“百合国际”铺天盖地的广告让你迎接不暇,然后就是盲目的追求社会潮流,“今年过节不收礼,收礼只收脑白金”,太多广告,无形中诱导着人们。这股保健食品热的兴起,购买和食用保健食品的人越来越多。但是大多数人对保健食品的认识,选择上都有错误或者不健全的理解。
由于大部分保健食品的设计是依据中医药理论和中医养生思想,科学组方配伍而成的,由于组方不同、原理不同,甚至配伍剂量不同、原料来源不同、工艺剂型不同均可能对人体的健康产生不同的影响和作用,而且在不同人群(年龄、性别、职业、身体状况、生活区域、生活环境、生活方式)当中也会有不同的体现,这种同一保健功能却有不同人体作用效果的事实,需要在上市后通过循证医学研究加以产品作用和用差异化的客观评价。这既是为了真实而准确地反映出不同产品同一保健功能的效果不同于使用价值,也是为了广大消费者能够从中了解到真实的产品功能信息,以便掌握正确产品的人体适用性。
此次调查项目,通过科学方法对补益类保健食品使用及效果反馈情况进行普查。39健康网力求通过客观、科学、严谨、专业的调查手段与统计、分析方法,体现本次调查的专业性、权威性,同时结合39健康网自身在健康行业中的专业特性,针对中国补益类保健食品使用人、使用频率及消费额度、人群使用途径、使用喜好、信息获知途径、使用情况反馈、购买知名度对比、购买信任度、保健食品社会负面消息反应等方面提供了客观、科学的分析和专业的建议。本次调查数据在经过筛选统计之后,由39健康网行业专家撰写《中国补益类保健食品使用及效果报告》,并无偿提供给有需要的科研单位及个人使用。
一.中国人群补益类保健食品使用情况分析
1.中国人群补益类保健食品使用频率
超过五成网友有使用过补益类保健食品
参与调查的人群中,24.67%的人经常使用补益类保健食品;57.57%的人偶尔使用补益类保健食品;16.45%的人很少使用补益类保健食品;1.31%的人从来不使用补益类保健食品。
超过五成的网友有使用过保健食品,对此,专家指出,健康人并没有必要吃保健食品,尤其是年轻人,很多年轻女性为了保持年轻的面貌,吃一些雌激素含量高的保健食品,反而还可能有害。因为保健食品虽然归为食品类管理,但很多保健食品都是化学品原料或辅料制成,其毒副作用不可避免。
《保健食品标识》里明确表示,保健食品说明书中必须注明“适宜人群”和“不适宜人群”,如果不在适宜人群之列,最好不要使用。
2.中国人群补益类保健食品使用原因
近五成网友使用保健食品由于该保健食品有功效
参与调查的人群中,47.70%的人认为保健食品有功效; 27.63%的人认为保健食品有虚名没有实效;24.67%的人认为平常注意饮食就行了,没有必要吃保健食品。
近五成网友表示之所以会购买保健食品,是因为该保健食品有功效,对此,广东省保健行业协会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徐陶钧表示,补益类的保健食品只要是有批文有保障,那是有相应的功效的,但正规的保健食品均标明“本品不能替代药品”,这表示所有保健食品只能充当药物的辅助作用,而不能用于治病。他认为,哪怕是感冒,也应该挑一些解毒类正规的药物治疗,而不能首选保健食品,但如果长期不见好,那当然可以选用一些保健食品适当辅助一下。
虽然保健食品有它特定的功效,但并不是说同种保健食品每个人都能吃。徐主任介绍,市面上有适合各种年龄的保健食品,大致有青少年、中老年两大类,另外还有按性别来区分。
二.中国人群补益类保健食品购买目的
超过五成网友使用的保健食品为自己购买
调查显示, 61.51%的人使用的补益类保健食品是自己购买的; 38.49%的人使用的补益类保健食品是别人送的。
从调查中我们可以看到,超过六成网友购买保健食品自己使用,对此专家认为,健康的人并没有必要吃保健食品。
自我保健首先要“管住一把嘴”,多吃新鲜的蔬菜和水果,饮食以素食和鱼类这些健康食品为主,少吃红肉,少喝酒。其次是进行适度的运动,摸索到最适合自己的运动方式并且持之以恒。专家建议老年人希望长寿健康一点,最简单的运动就是散步,可以用30分钟走完3公里。再次,要“知足常乐”,保持平衡的健康的心理.
超过三成网友购买保健食品为送给家人
参与调查的人群中,26.97%的人曾经购买补益类保健食品是为了自己使用; 36.02%的人曾经购买补益类保健食品是为了送给家人使用;11.84%的人曾经购买补益类保健食品是为了送礼用;25.17%的人曾经购买补益类保健食品有过上述的三种情况。
从调查中我们发现,购买保健食品用于送礼的占据多数, “送礼送健康”俨然成了近几年的流行事,特别是春节之后,很多家庭都存有保健食品,不免会出现一家大小同吃一种保健食品的情况。对此,专家认为,保健食品都有各自针对的人群,目前大致有分青少年和中老年两大类,也有按性别区分。在《保健食品标识管理规定》里,保健食品一定要写好适用人群。因此,同一种保健食品并不是每个年龄段的人都可以吃,使用之前,先看看相关说明。
三.中国补益类保健食品使用人群特征分析
1.中国补益类保健食品人群购买保健食品受影响因素
超过五成网友受作用大影响购买保健食品
在为什么会选择保健食品的问题中,57.40%的人在选购补益类保健食品时,看中保健食品本身的功效大小; 17.11%的人购买是因为该保健食品广告宣传力度。
专家点指出,从这一数据可以看出消费者在消费保健食品方面还存在很大的误区,保健食品的广告对消费者的购买起着比较大的影响。
《保健食品注册管理办法(试行)》中明确规定,保健食品说明书中不允许出现“功效、疗效”和暗示治疗某类疾病的字句,而且保健食品不具有任何药物治疗的作用,《保健食品广告审查暂行规定》第八条规定,保健食品广告中不得出现任何治疗疾病相关的字句,不得含有“安全”、“无毒副作用”、“无依赖”等承诺词句,不得以专家、医务人员和消费者的名义和形象为产品功效作证明,否则属于违法广告,经审批的广告并必须带上“本品不能代替药物治疗”的忠告语和保健食品“小蓝帽”标识。
那么如何识穿保健食品虚假广告?
徐主任提醒各位消费者,只要是保健食品就一定有一个天蓝色的图案,我们称为“蓝帽子”;第二是有卫生厅批准的一个许可证号,简称食字号,比如“(闽卫食字号)”即表示“福建省卫生厅食品的许可证”,如果是进口的保健食品,就有个“进”字;第三,还应有生产厂家、地址、电话、生产日期、适宜人群、用法用量等详细信息;第四,进口的保健食品,其包装上必须要有中文,不能只是外文,否则估计是走、私的。最后,保健食品是不能宣传功效的,往往宣传力度越大的产品,其夸大产品功效、暗示能治疗某种疾病等违法行为的几率更高,所以消费者在购买保健食品时需警惕,只要发现有表示治病功效的,就不要购买。
2.中国补益类保健食品人群使用喜好
五成网友购买保健食品关注维生素成分
参与调查的人群中,40.30%的人购买保健食品的时候,会优先关注保健食品中药成分;50%的人购买保健食品的时候,会优先关注保健食品维生素成分;7.24%的人购买保健食品的时候,会优先关注保健食品益生菌成分;2.47%的人购买保健食品的时候,不会关注保健食品的成分;
从调查中我们发现,五成网友在购买保健食品时关注考虑维生素成分。在西方,维生素类保健食品以“家居必备”的地位出现,没有比维生素类更普及的保健食品了。在美国的各大超级市场甚至是街头的小杂货店里到处都能找到它们。而且,它们常常会被摆放在各种润肤品,甚至是牙膏、牙刷的旁边。随着国内居民保健意识的加强,国内的维生素类保健食品正在悄然升温,在北京、上海、广州等一些大中城市中已经出现固定的食“素”一族。专家预测,今后国内的维生素市场将快速增长,而且越来越多地会以保健食品的形式出现。
3.中国补益类保健食品适用人群消费额度
三成网友每月花费51——100元购买保健食品
参与调查的人群中,12.66%的人每月愿意花30元以下来购买补益类保健食品; 26.81%的人每月愿意花31~50元来购买补益类保健食品;37.66%的人每月愿意花31~50元来购买补益类保健食品;22.87%的人每月愿意花100元以上来购买补益类保健食品。
从调查中我们看到,77%以上的网友每月购买补益类保健食品的费用均在100元一下,网友在补益类保健食品方面的消费相对理性。目前,补益类保健食品的社会总需求空间不断的扩大,给补益类保健食品行业带来了巨大的商机。保健食品宣称能补充营养元素、增强免疫力,某种程度上迎合了现阶段消费者的消费心理,因而成为热销产品。
四.中国补益类保健食品人群使用情况分析
1.中国补益类保健食品使用人群意见反馈
超过80%的网友认为保健食品有效果
参与调查的人群中,11.51%的人认为补益类保健食品作用很大;68.91%的人认为补益类保健食品一般有效;17.76%的人认为补益类保健食品不怎么有效;1.82%的人认为补益类保健食品完全无效
五成网友使用一个疗程后停用保健食品
参与调查的人群中,12.5%的人停用保健食品是在使用一周后;34.7%的人停用保健食品是在使用一月后;50%的人停用保健食品是在使用一个疗程后;2.80%的人停用保健食品是在使用一年后。
超五成网友担心长期使用补益类保健食品会出现副作用
参与调查的人群中,19.08%的人停用保健食品的原因是效果不好;13.49%的人停用保健食品的原因是出现不良反应;53.45%的人停用保健食品的原因是担心长期使用会出现副作用;13.98%的人停用保健食品的原因是使用周期过长,费用大;
从调查中我们看到,大部分网友认为保健食品有一定的功效,而停用的原因是担心长期使用会出现副作用。徐主任认为,不管是药还是保健食品,长期服用会导致两个不好的结果:一、任何食物都要经过肾脏的代谢,所以有些保健食品长期服用可能会增加肾脏的负担,而对于维生素,虽然可以长期服用,但却似乎没这个必要。二、加重金钱上的负担。徐主任表示,保健食品的价格都不便宜,比如蜂胶类,动辄几千元,普通老百姓怎么受得了?
面对这种情况,徐主任建议,保健食品最好能在服用一个阶段后,停一段时间,再服用,比如服用两星期,休息一星期,再服用两星期;或者先服用半个月,休息半个月,再继续服用。至于具体的服用时间和休息时间,要根据不同情况而定,科学的做法可事先征求医生的意见,看自己的身体是否缺少哪方面的元素,从哪些保健食品中能获取,这样有有针对性的去选择更好。
2.中国补益类保健食品人群对保健食品社会负面消息认知情况
超过七成网友听说过保健食品违规添加药物成分
参与调查的人群中,69.74%的人听过明星违规代言保健食品现象;72.2%的人听说过保健食品违规添加药物成分现象;64.47%的人听过虚假广告屡禁不止现象;42.27%的人听过未经批准擅自上市销售现象;40.63%的人听过使用伪劣保健食品身体受损现象;
超过七成网友认为保健食品出现违规现象由于市场监管机制不成熟
参与调查的人群中,66.28%的人认为出现上面情况的原因是假冒伪劣保健食品利润丰厚;76.48%的人认为出现上面情况的原因是保健食品市场监管机制不成熟;41.45%的人认为出现上面情况的原因是医疗系统的管理缺失;33.88%的人认为出现上面情况的原因是民众对保健食品质量认识浅薄;39.14%的人认为出现上面情况的原因是遍布各地的不合法药店众多。
随着国人生活水平的逐步提高,保健食品消费越来越有市场。可是当前中国保健食品消费市场仍旧存在诸多弊端,一些商家出现不道德甚至非法违规行为。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部分:
一是抓住消费者望子成龙、尊重长辈,女性爱美的心理,在儿童、中老年人、养眼排毒减肥的保健食品上下功夫,忽悠人,夸大、误导消费者。
二是过分夸大保健食品对疾病的治疗作用。一般而言,保健食品只能对疾病治疗起辅助作用,况且有的保健食品只是“食”字号,不能起到药物治疗作用。这些信息对患者,特别是中老年患者起到不好的误导作用。
三是给一些保健食品打上科学标签。故弄玄虚诱导,以“负离子”“绿色”等抽象概念片面夸大产品功能。聘请所谓“专家”,大讲特讲其科学依据。使消费者误以为其具有特殊疗效,蛊惑人心。
四是利用广告强化心理攻势。这些广告,患者现身说法介绍神奇疗效,名人明星宣传造势。众多违法情节严重的广告已经被食品药品监管局曝光。例如去年闹的轰轰烈烈的“侯耀华代言门”,中国广告协会发出通报,著名演员侯耀华共代言了包括保健食品、药品、医疗器械等10个虚假产品广告,舆论哗然。这些广告宣传超出了批准的保健功能范围,含有不科学表示产品功效的断言和保证,严重欺骗和误导消费者。
某些生产推销保健食品的企业和商家为追求利润,把精力和资金主要用于迅速占领市场,而不是用于产品的科技研发投入,使得我国很多保健食品的科技含量并不高。在国际上缺少竞争力!
总而概之,国家应对保健食品市场进行规范、整治,商家要诚信销售、增强产品投入,对消费者负责;广大消费者也应该用正确的观念和心态看待保健食品,必要时拿起法律武器保护自己的消费权益!
3.中国补益类保健食品人群使用补益类保健食品不良反应
(1)中国补益类保健食品人群使用保健食品不良反应情况
近五成网友曾经使用保健食品出现头晕头热的不良反应
曾经在使用补益类保健食品时出现不良反应的人群中,48.36%的人出现了头晕发热;21.22%的人出现了血压低下;12.17%的人出现了水泡;26.15%的人出现了恶心呕吐;11.18%的人出现了皮疹。调查中我们发现,74.5%的使用者表示自己出现过不良反应症状,其中最常见的是头晕发热、其次是恶心呕吐或出现皮疹等。
对此,专家表示,不管是药品还是保健食品,都不要长期服用,这是因为一方面任何食品和药品都要经过肾脏、肝脏的代谢,所以有些保健食品长期服用可能会增加肾脏、肝脏的负担和毒副作用,比如有慢性肾脏病人,还大量服用高蛋白的保健食品,会加重肾脏的损伤,所以不良反应的发生会债所难免。正确的使用方法是在服用一个阶段后,停一段时间,比如服用两星期,休息一星期。
(2)中国补益类保健食品出现不良反应维权情况
超六成网友在药房购买保健食品
参与调查的人群中,65.3%的人选择到药房购买补益类保健食品;39.14%的人选择到超市购买补益类保健食品;16.28%的人选择到医院购买补益类保健食品;32.24%的人选择到专卖店购买补益类保健食品;4.93%的人选择社区药店购买补益类保健食品;
超六成网友保健食品出现不良反映找医院或药房负责
参与调查的人群中,28.45%的人出现不良反应后会找的负责方是生产厂家;61.18%的人找购买药品的医院或药房;10.36%的人找药监部门。
78%的负责方不予处理或拖延处理
参与调查的人群中,22.04%的人觉得负责方处理速度快,态度好;54.93%的人觉得负责方处理速度一般;19.74%的人反映负责方没有进行处理;3.29%的人觉得负责方态度恶劣。
调查中我们发现,尽管有超过70%的使用者都有过使用保健食品发生不良反应的经历,但真正知道如何去维权的人占不到四成。其中61.1%的人在出现不良反应后回去所购买的药店或医院,只要10.4%的人会选择向药监部门或消协举报维权。即便实施了维权,也有78%的遭遇不予解决或拖延处理。
对此,徐主任表示,保健食品是不会进医院药房的,所以不会出现这种情况。而外面的药店,由于相当多属于私人所有,目前监管相当不容易,所以即使消费者去投诉,也相当困难,能认真负责的药店也不多。
所以,如果服用保健食品出现一些不良反应,首先要将该产品保留,然后向消费者协会投诉。一般消费者协会会根据消费者的要求,让相关部分化验查看产品的真假或者有无违法添加西药等其他情况。另外,国家药监局目前正在重点整治保健食品违法现象,可向该部门举报获取解决。
调查显示也有28.45%的人出现不良反应后会找生产厂家负责,第一次徐主任表示,要找生产厂家理论的话,需要在购买的时候就应该留意有没有厂家地址、相关批文、电话号码等信息,如果一应俱全,表示这是个负责任的保健食品厂家,一旦你要投诉才容易些,否则怕是投诉无门。
同时,专家建议,投诉只是发发自己的牢骚,并不是解决问题的办法。在服用保健食品之前,如果能问问医生,自己适不适合服用,应该怎样服用,医生通常会给一个很详细的指导,网友也能放心使用,就不至于出现那么多不良反应。否则等到吃出问题便投诉人,不利于自己的健康。
五.中国补益类保健食品人群对保健食品品牌认知情况
1.中国补益类保健食品人群对保健食品品牌认知情况
超七成网友认识哈药六厂
参与调查的人群中,69.24%的人认识东阿品牌;52.8%的人认识红桃K品牌;35.86%的人认识康富来品牌;71.88%的人认识哈药六厂品牌;68.59%的人认识同仁堂品牌;22.2%的人认识万基品牌;13.16%的人认识宝和堂品牌;25.66%的人认识美媛春品牌;17.6%的人认识四世同堂品牌;37.34%的人认识椰岛牌品牌;47.7%的人认识劲酒品牌。
超六成网友信任东阿阿胶
参与调查的人群中,68.75%的人认为东阿阿胶值得信任;28.13%的人认为红桃K值得信任;26.81%的人认为血尔值得信任;32.89%的人认为朴血口服液值得信任;32.89%的人认为同仁堂含铁当归胶囊值得信任;4.28%的人认为万基女人缘美颜口服液值得信任;6.41%的人认为宝和堂海狗胶囊值得信任;12.66%的人认为美媛春肾宝值得信任;6.91%的人认为四世同堂海狗鞭特补胶囊值得信任;26.64%的人认为椰岛鹿龟酒值得信任;24.34%的人认为劲酒值得信任。
2.中国补益类保健食品人群对国内保健食品信任度
近五成网友购买国内的保健食品
参与调查的人群中,41.28%的人购买国内的补益类保健食品;11.68%的人购买国外的补益类保健食品;47.04%的人既购买国内的又购买国外的补益类保健食品;
超三成网友认为国外保健食品质量更有保证
参与调查的人群中,29.77%的人在对国内外补益类保健食品的评价中认为国内的物美价廉更好;
35.53%的人认为国内和国外的一样;34.70%的人认为国外的质量更有保证,但价格高。
近四成网友不信任我国的保健食品
参与调查的人群中,34.05%的人信任我国保健食品;34.05%的人不信任我国保健食品;34.05%的人对我国保健食品的态度是无所谓。
从调查中我们可以发现,大部分网友购买的是国内的保健食品,但多数并不信任国内的保健食品,认为外国保健食品比国内保健食品质量更有保证。
专家指出,消费者的不信任源于两个原因:
第一,国内某些无良厂家的影响。某些厂家打着旅游的旗号硬性推销劣质保健食品,欺骗消费者,违法事迹被媒体曝光后,民众信任度自然下降。
第二,相关部门打击力度有问题,国家对这方面的投入也不太多,导致缺乏一些好方案,一旦各种“检查”来了,才赶紧抽样检查。
对此,专家表示,舆论应做好监督,给政府敲警钟,保健行业协会加强宣传力度,教会群众如何进行自我保健。呼吁整个保健食品行业的相关业务人员应该团结起来,加强监管。他表示,保健行业协会已经有一个明确的制度,将已知的不良厂商列入黑名单,并进行教育,如果屡教不改,便会委托相关部门吊销其营业执照。
那么国内的保健食品是否比国外的保健食品质量差?对此,专家表示不能一概而论。国内有上万种保健食品品牌,不能否认,相当一部分还是管理得不错,技术也达标,口碑也相当不错。而国外的,也不尽然就都很好。要全面看待国内外的保健食品品牌,不能一味认为国外的品牌就是质量的保证,更不能全盘否认我们国内的保健食品。
【保健食品市场调研报告】相关文章:
市场调研的报告02-14
市场调研报告01-11
保健食品销售实习报告08-03
市场调研报告格式08-03
面粉市场调研报告10-27
水泥市场调研报告03-03
手机的市场调研报告03-04
广告市场调研报告01-02
关于市场调研报告01-23
牙膏市场调研报告0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