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笔记

八佾篇读书笔记

时间:2021-06-19 14:21:16 读书笔记 我要投稿

八佾篇读书笔记

  《论语·八佾》是儒家典籍《论语》的第三篇。《八佾》篇包括26章。本篇主要内容涉及“礼”的问题,下面为大家分享了八佾篇的读书笔记,欢迎借鉴!

八佾篇读书笔记

  八佾篇读书笔记1

  《论语》八佾篇,通篇都与礼仪相关,读起来似乎与现在相隔甚远,且以现在的眼光看孔子似乎孔子有些顽固,而难以变通。中国素有礼仪之邦之称,可见礼仪的重要性。虽然随着时间之变迁很多礼仪已经被忘却所产生的内涵,而变成形式,但是无规矩不成方圆,一切需要礼仪进行规矩,社会才会秩序井然。创新固然好,所有社会的进步都是需要不断地创新进行完成的。似乎看来礼仪也就是形式,与创新是相互矛盾的,不可共存的。可是创新能被社会所认可必须是符合常规,符合道德,也不能违背礼仪之内涵。

  需要说明一下,孔子所指的礼并非是一般意义上的礼,它的意义是非常广泛的,它超越了现在法律所涵盖的范围,它规范了人与人之间的准则,如父子之间,君臣之间,朋友之间,长幼之间等,同时也规范了国家运作的种种制度。

  本篇中林放问礼之本,孔子的回答是“大哉问!礼,与其奢也,宁俭;丧,与其易也,宁戚”。可以看到,孔子所说的礼是符合人心中的真性情的,而不是繁琐的仪式,礼的外表则是符合人的真性情的“文化”产物。

  “子贡欲去告朔之饩羊。子曰:赐也,尔爱其羊,我爱其礼。”正朔是天子颁布的,昭示着天下还有国君,告朔是诸侯履行的,昭示着天下还有亲人,这是礼制最重要的部分。虽然现在只剩下饩羊,只有形式了,但是形式还是能够去昭示礼仪的内涵,让人们想起此种礼仪的内涵,对世人还是有启示作用的。故而,形式的存在还是有一定道理的,不能因为形式而去进行敷衍,应该去思考形式所存在的内涵。这种只存在形式的礼,也是符合人的真性情,有利于社会的规范。

  因而在学习中,在工作中,要做好形式性的工作,要反思我们所学所做的内涵,要在形式中添加我们所需要的真正的内涵。

  八佾篇读书笔记2

  当第一次打开《论语心读--八佾第三》时,大概知道这章的主要内容是讲礼节,但不知道更详细的内容和更多的意思,当静下心来读时,“八佾舞于庭,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的意思是:从孔子的愤慨中我们可以分明感受到孔子对社会秩序的坚守,对基本礼仪的维护,都社会稳定的渴望,原来这才是八佾第三的主要内容。

  接着往下读时,仁是儒家最重要的道德范畴,是儒家思路体制的基石。礼、乐都是形式,仁心才是根本。从教育视域看,仁是内心,是灵魂,是本质,是个人修养的目标,也是教育的追求目标。

  教师没有博大胸怀,没有慈爱之心,没有对后生的敬畏之心,没有都生命的终极关怀,那么,如何去建立一种有利于学生发展的规范呢?有如何能够科学运用音乐等艺术载体,去涵养学生的性情,养护学生的灵魂。

  中国当代教育最大的问题之一是求同。教育的核心价值追求,应当是都个体生命特质的尊重,是对差异的尊重。学校要有特色,校长要有思路,教师要有风格,学生要有个性。可惜现实教育从小学一年级开始,就用分数这把尺子,衡量学生的发展状况,音乐美术被边缘化,体育劳动被边缘化,没有中考任务和高考压力的所有学科都被漠视和忽视。十二年后,成就了一大批会读教科书却不会创造的“标准件”。这些“标准件”,因为错过了相应发展的关键期,优势潜能埋没了,创造才能扼杀了,德行养成耽误了,做合格公民尚不可期,还能指望担当民族复兴的伟大事业吗?

  从这三段话中,直指教学的目标与方法以及存在的问题。

  当读到谁知我心这章节时,写到孔子培养的学生十有八九完成了从“平民”到“士”的超越,也有不少从“士”到“大夫”的发展,其教育实践无可辩驳的证明,孔子的学说是有利于大众的学说,是思想启蒙的学说,是普罗大众争取生存空间和发展机会的学说。这就是原生态儒学及其精神始终难为统治者真正接受,难为帝王真正接受的根本原因,也是孔子之道不行与当时,却永远不过时的原因:儒学是为民之学。汉代开始统治者接受的不是原生态儒学,不是真儒学。当读到这时,我在想:为什么不被帝王真正接受?既然君王心怀天下,心怀的人民,为什么不接受真儒学?为什么汉代之后统治者接受的已不是原生态儒学,不是真儒学?

  再往下读时,很多的疑问慢慢解开,既然儒学不仅是为民之学,也是为臣之学,最终可以为君王赢得清明和天下太平。难道是愚蠢的君王不懂得这个道理?所以不愿意或不屑于接受原生态儒学。一旦帝王学习并贯彻原生态儒学的精神,那么他必开创一个盛世王朝,唐太宗开创了贞观之治就是最有说服力的'事实。

  孔子的教育实践改变平民的命运,创造平民的上升通道,这是对原有等级制度的挑战;难道这样最终由汉代开始统治者接受的不是原生态儒学,不是真儒学。

  儒家道德、儒家伦理、儒家君子人格、儒家内圣外王之道,从来都不是针对普通百姓,而是针对天子以及庶人。汉代以来,经过阴阳家董仲舒等精心包装的假儒学,是读原生态儒学的彻底背叛,把儒学从为民之学变成为帝王之学,从此,儒学以被异化的角色进入体制,作为历代的统治工具,数千年来,认识次真相的人并不多。董仲舒的思想核心是“义”,儒家的思想核心是“仁”,二者有着质的区别。

  八佾篇读书笔记3

  学习了孔子“八佾”,主要是孔子为复“礼”而做的一些论述。孔子终身为天下和平而游说诸侯,希望通过复“周礼”而实现各阶层“守其序,司其职”,从而天下太平。但在弱肉强食的春秋纷争时代并不被统治者接受。这可以理解,那时代的诸侯趁周天子势微,都想借此机会强大自己,没人想做狼群中的羊,弱者意味着灭亡,强者才能生存。这时候孔子的“礼教强国”之路必然不合时宜,“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这条路对于竞争日趋激烈时代而言,对于急于求成的各路诸侯而言,太过漫长。但他们并不否认这条路的可行性,所以诸侯对儒家一行敬重但不重用,他们更看重法、墨、兵、纵横家之类能快速帮其强国称霸的实战派。所以孔子终身比较落迫,也曾自嘲“累累若丧家之狗”。

  如此这般,孔家学说没用么?然而并非如此,虽然当时儒家不受待见,但我们不可否认,在中国历史上,任何一个朝代的统治思想都是儒家思想及其演化,包括现在!这是相当伟大的,世界上甚至把儒家与三大宗教相提并论可想,儒家思想不仅对中国,对世界都产生了相当大的影响,近代遍布世界各地的“孔子学院”更是印证了儒家在世界的地位。

  孔子的思想,在战乱年代不被接受有其根本原因,那就是人性的特点。孔子的理想化治理国家的手段是更多是建立在精神层面,但人性的基本需求是先物质后精神,即马斯洛的需求理论(不知道的自己百度)。所以,在物质需求有保证的时代下,儒家思想自然大行其道,首先它非常符合统治阶级利益,儒家倡导的“修齐治平”“君臣兄长父子”理念完美的规划了社会的层次与制度,保证了社会这个大熔炉有序安定,同时也为各阶层之间的规划好了发展路径,保证了社会有序和平稳定幸福的发展。所以,和平时代需要儒家思想!

  人们在满足了物质生存需要之外,呼唤精神满足与幸福感的提升。不可否认我们的物质条件较40年前有了非常大的提升,但是因为思想约束的不到位,社会上出现了很多不良的现象,这也是为什么这些年大家感慨、报怨的原因,因为不幸福。孔子克复“周礼”,其实是在克复一种和谐的社会准则和规范,或者讲是规则。礼只是行为规范和规则的外在表现形式。我们经常讲“无规矩不成方圆”,其实是一个道理。做人要讲忠孝节义,做事要讲智信仁勇,人活一世,修身齐家,立已成人,服务社会……这些道理在我们前几十年一心注重经济建设的时代慢慢遗忘了,丢失了!更恐怖的我们差点永远失去它们,我们的孩子,80后的我们被社会教导理想是科学家、教师、工人,长大服务人民,那时候感觉人生很精彩,社会很精彩,前途很光明,我们的人民币上印的是农民与工人,因为他们是我们最尊敬最羡慕的人,劳动最光荣,奉献最光荣!90后呢?他们被教导的是超女,网游,早恋,富二代、炫富……一切向人民币看齐,只不过这时的人民币上已不再是农民与工人!

  还好,中华民族是最聪明的民族,5千年历史的经验让我们的人民,让我们社会,保持着时刻反省与改进的好习惯,世界4大文明古国只剩中华民族屹立不倒体现的是中华民族的智慧!感恩社国,改革开放不到40年,我们完成了外国佬100年才能达到的小康水平。今日,我们发现了自己的不足,我们开始发掘自己的先进文化,重温传统优良思想,重塑中华之魂。感恩我们的祖国,感恩我们的政党,我们的小初高开始推行国学教育,我们的媒体开始宣传中华瑰宝,我们的社会开始觉醒,越来越多的人开始自发的加入到中华传统文化回归与建设的服务当中。虽然现在我们的时代仍然金钱至上,虽然我们的青年仍然哈韩哈美,但,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时代的趋势不容改变,国学的发扬必然不容改变。儒家“礼”是现时代我们最需要的工具,做一个知礼,懂礼,身体健康精神富足的时代幸福者,我们愿意与孔子同行!

【八佾篇读书笔记】相关文章:

论语八佾优秀读书心得读后感悟(通用10篇)07-30

《培根随笔》读书笔记八篇04-02

读书笔记作文八篇02-24

精选读书笔记作文八篇02-27

【热门】读书笔记作文八篇02-26

【精华】读书笔记作文八篇02-25

【精选】读书笔记作文合集八篇03-03

【必备】读书笔记作文八篇02-24

【实用】读书笔记作文八篇02-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