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夏睡起原文翻译赏析

时间:2024-08-05 18:17:14 赏析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初夏睡起原文翻译赏析

  无论在学习、工作或是生活中,大家一定都接触过一些使用较为普遍的古诗吧,古诗泛指中国古代诗歌。那什么样的古诗才是好的古诗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初夏睡起原文翻译赏析,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初夏睡起

  梅子流酸溅齿牙,芭蕉分绿上窗纱。

  日长睡起无情思,闲看儿童捉柳花。

  前言

  《闲居初夏午睡起二绝句》是宋代诗人杨万里的组诗作品。第一首诗写芭蕉分绿,柳花戏舞,诗人午睡初起,没精打采,当看到追捉柳絮的儿童时,童心复萌,便不期然地沉浸其中了。第二首诗写作者从书斋来到庭院里,百无聊赖,便捧起水来洒在芭蕉叶上,使儿童误以为下雨,表现其慵懒的情绪。全诗精于炼字,充满生活情趣。

  注释

  (1)梅子:一种味道极酸的果实。软齿牙:一作溅齿牙,指梅子的酸味渗透牙齿。

  (2)芭蕉分绿:芭蕉的绿色映照在纱窗上。与窗纱:《四部备要》本《诚斋集》作“上窗纱”,此据《杨万里选集》。与,给予的意思。

  (3)无情思:没有情绪,指无所适从,不知做什么好。思,意,情绪。

  (4)捉柳花:戏捉空中飞舞的柳絮。柳花,即柳絮。

  (5)半弓:半弓之地,形容面积极小。弓,古时丈量地亩的器具,后为丈量地亩的计算单位。一弓等于1。6米。

  (6)掬:两手相合捧物。

  翻译

  这是一首关于夏天的。大意是:梅子味道很酸,吃过之后,余酸还残留在牙齿之间;芭蕉初长,而绿阴映衬到纱窗上。春去夏来,日长人倦,午睡后起来,情绪无聊,闲着无事观看儿童戏捉空中飘飞的柳絮。

  赏析

  是对农家生活的热爱的表达。

  作者简介

  杨万里(1127-1206年),汉族,字廷秀,号诚斋。吉州 吉水(今江西省 吉水县)人。南宋杰出的诗人。绍兴二十四年(1154年)中进士。授 赣州司户,后调任 永州零陵县丞,得见谪居在永州的 张浚,多受其勉励与教诲。孝宗即位后,张浚入相,即荐万里为 临安府教授。未及赴任,即遭父丧,服满后改知 奉新县。乾道六年(1170年)任国子博士,开始作京官,不久迁太常丞,转将作少监。淳熙元年(1174年)出知漳州,旋改知常州。六年,提举广东 常平茶盐,曾镇压沈师起义军,升为广东 提点刑狱。不久,遭母丧去任,召还为吏部 员外郎,升郎中。十二年 (1185年)五月,以地震应诏上书,极论时政十事,劝谏孝宗姑置不急之务,精专备敌之策,坚决反对一些人提出的放弃两淮、退保长江的误国建议,主张选用人才,积极备战。次年,任 枢密院检详官兼太子侍读。十四年(1187年),迁 秘书少监。高宗崩,万里因力 争 张浚当配享庙祀事,指斥 洪迈“ 指鹿为马”,惹恼了孝宗,出知筠州(今 江西高安)。光宗即位,召为秘书监。绍熙元年(1190年),为接伴金国贺正旦使兼实录院检讨官。终因孝宗对他不满,出为 江东转运副使。朝廷欲在江南诸郡行铁钱,万里以为不便民,拒不奉诏,忤宰相意,改知 赣州。万里见自己的抱负无法施展,遂不赴任,乞祠官(无实际官职,只领祠禄,等于退休)而归,从此不再出仕,朝命几次召他赴京,均辞而不往。 开禧二年(1206年),因痛恨 韩侂胄弄权误国,忧愤而死,官终宝谟阁文士,谥“文节”。

  杨万里一生力主抗战,反对屈膝投降,他在给皇帝的许多“书”、“策”、“ 札子”中都一再痛陈国家利病,力诋投降之误,爱国之情,溢于言表。他为官清正廉洁,尽力不扰百姓,当时的诗人 徐玑称赞他“清得门如水,贫惟带有金”(《投杨诚斋》)。 江东转运副使任满之后,应有余钱万缗,但他均弃于官库,一钱不取而归。他立朝刚正,遇事敢言,指摘时弊,无所顾忌,因此始终不得大用。实际上他为官也不斤斤营求升迁,在作京官时就随时准备丢官罢职,因此预先准备好了由杭州回家的路费,锁置箱中,藏于卧室,又戒家人不许买一物,怕去职回乡时行李 累赘。后来赋闲家居的十五年中,还是 韩侂胄柄政之时,韩新建南园,请他作一篇“记”,许以高官相酬,万里坚辞不作,表示“官可弃,‘记’不可作。”以止数事,可以想见其为人。诗人 葛天民夸他“脊梁如铁心如石”(见《南宋群贤小集.葛无怀小集》),并非谥美之辞。

  杨万里一生热爱农村,体恤农民,也写了不少反映农民生活的诗篇。如《悯农》、《农家叹》、《秋雨叹》、《悯旱》、《过白沙竹技歌》等写出农民生活的艰难和疾苦,《歌四时词》、《播秧歌》等 写出农民艰辛和欢乐,《望雨》、《至后人城道中杂兴》等写出对 风调雨顺, 安居乐业的喜悦和盼望,都具有比较高的思想性和艺术性。

  【译文】

  梅子味道很酸,吃过之后,余酸还残留在牙齿之间;芭蕉初长,而绿阴映衬到纱窗上。春去夏来,日长人倦,午睡后起来,情绪无聊,闲着无事观看儿童戏捉空中飘飞的柳絮。

  【赏析一】

  此诗描写梅子成熟、芭蕉分绿的初夏风光和儿童扑捉柳花的场景,表现了清闲恬淡、天真无邪的情趣。 留酸软齿牙 句写啖梅传神; 分绿 句形容蕉叶的浓荫,暗示反光、投影作用; 捉柳花 句写儿童专心戏嬉之状,跃然在目。

  诗人观察细致深入,描写生动逼真,感情真挚浓厚,因而意趣盎然,颇能动人。

  【赏析二】

  庭院很小,松树阴遮了大部,绿苔满地。因人迹罕至,主人懒于打扫。初夏日长,午睡起来,幽静的环境正适宜读书。只是主人没有兴致,偶然想看看书,却又懒得翻开。

  诗人从平凡乏味的生活中发掘情趣,运用日常口语入诗,浅近通俗,不用典而直抒性情,全诗显得飘逸、轻快、活泼、超脱。

  【赏析三】

  第一首诗写芭蕉分绿,柳花戏舞,诗人情怀也同有景物一样清新闲适,童趣横生。儿童捉柳花,柳花似也有了无限童心,在风中与孩童们捉迷藏。不时有笑声漾起,诗人该是从睡梦中被它叫醒的吧?如此光景,长睡不起也未免可惜了。

  第二首诗写作者闲适、慵倦情绪。他想看书,可是刚刚翻开又兴致索然,百无聊赖中掬起泉水去浇芭蕉。那淅沥水声惊动了正在玩耍的儿童,他们还以为骤然下起雨来。这儿以诗人的闲散无聊与儿童的天真烂漫相比较,一个 戏 字,一个 误 字起到相互映衬的作用,而情景宛然,含有无穷乐趣。 闲 字,写出了诗人的恬静闲适,抒发了诗人对乡村生活的喜爱之情。诗人善于捕捉生活中瞬间的形象和自己偶然触发的兴会,在这两句中也得到生动的显示。 初夏时节,闲居无事,此时奔竞之心尽消,与自然贴近,与儿童贴近,情绪得到交流,有一种说不出的满足。这两首诗反映的就是这样一种微妙的情境,第一首写午睡初起,没精打采,当看到追捉柳絮的儿童时,童心复萌,便不期然地沉浸其中了。第二首写他从书斋来到庭院里,百无聊赖,便捧起水来洒在芭蕉叶上,使儿童误以为下雨。全诗充满生活情趣,炼字也精,像 软齿牙 的 软 字, 分绿 的 分 字,意蕴深厚而不粘滞。

  【赏析四】

  杨万里(1127 1206)宋代诗人,字廷秀,号诚斋,吉州吉水(今属江西)人。绍兴二十四年进士,历任零陵丞、江东转运副使等职。力主抗金,最后家居乡里十几年不出,以忧愤卒。其诗新鲜、活泼、空灵、诙谐,自成一家,时称 诚斋体 。

  【赏析五】

  走过春季,步入夏天,觉昼长而夜短。生如夏花,感慨又一年的树绿阴浓。想到这年春景已然不再,青春韶华亦是随着节序轮回悄然逐逝,情怀里淡淡的惆怅,似也渐次的演变成深深的凄凉。

  林语堂先生说: 当我们渐次失掉那种少年心时,我们才会逐渐失掉我们内在的热情。我们热情的天性是被一种邪恶的环境所摧残压制,挫折或剥削。 我很觉得这是一种必然,人心随时而变,亦是生命的规律。人之情感和境遇,有欢呼之时,亦有沮丧之处。孩童的单纯与热情的丧失,或许就是成人的成熟的代价。

  每晚下班之时,在路上或公交车站旁,似乎总会遇到一些中学生。看着他们相互追逐撕闹、躁动不安,言谈举止皆是无忧无虑的一派天真模样,我竟觉得自己内心有一深深的叹息声:我也是从那段少年时光中一路走来的呀!但我知道,人生无法再少年,现在属于我们的只有未来的渐渐苍老。偶尔无事之时,也总会在内心里想起一些儿童时人和事,虽然大都已被忘掉,纵然想起的也不尽真切,但在内心还是有种甜美的感觉。

  此值初夏时分,阳光明亮而不热灼,加之花褪残红,绿意盎然,竟觉得很喜欢夏天。闲读诗人杨万里的绝句《闲居初夏午睡起》二首,细细品味诗中的意境与情趣,又感觉情思很是神往,甚至还会渐次的想起自己在孩童时候的很多趣事来,自己当年又何尝没有吃酸杏到牙倒、林中扑捉柳絮呢?惜乎儿童时期的天真烂漫,早已不复再有,而今只有闲散无聊的惆怅,抑或说是苦闷。夏睡懒起,毫无情思,本欲翻书闲看,然感怀于世事沧桑,却又情有不安,心下倍感纠结,读书不进。虽然不可同日而语,但我此时此刻的心思境遇,与千百年前的诗人杨万里又何尝没有半点相似之处呢?!唏嘘一声,叹息如花落,踪迹终不可寻

【初夏睡起原文翻译赏析】相关文章:

《幽居初夏》原文及翻译赏析10-13

《望江南·春睡起》原文及翻译赏析12-28

初夏游张园原文,翻译,赏析12-18

初夏游张园原文翻译及赏析12-17

《客中初夏》原文及翻译赏析04-15

《闲居初夏午睡起二绝句(其一)》原文及赏析05-29

阮郎归·初夏原文翻译及赏析07-27

《初夏》原文及赏析07-05

初夏绝句原文、赏析04-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