琵琶名曲《阳春白雪》赏析

时间:2023-05-31 09:39:29 王娟 赏析 我要投稿

琵琶名曲《阳春白雪》赏析

  《阳春白雪》是春秋时期“乐圣”晋国的师旷所作。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琵琶名曲《阳春白雪》赏析,希望对您有所帮助!如果你觉得不错的话,欢迎分享!

琵琶名曲《阳春白雪》赏析

  赏析

  《阳春白雪》表现的是冬去春来,大地复苏,万物欣欣向荣的初春美景。旋律清新流畅,节奏轻松明快,分七段:

  1、独占鳌头;

  2、风摆荷花;

  3、一轮明月;

  4、玉版参禅;

  5、铁策板声;

  6、道院琴声;

  7、东皋鹤鸣。

  小标题出自李芳园之手,与乐曲内容并无多大关系。

  全曲七段可分成起、承、转、合四个组成部分,是一首具有循环因素的变奏体乐曲。

  起部:(一)《独占鳌头》。曲首出现长达十七拍的“八板头”变体,它在以后三个部分的部首循环再现。原《八板》的旋律以“隔凡”和“加花”等技法加以润饰,运用“半轮”、“夹弹”、“推拉”等演奏技巧,音响效果独物有趣,使花簇的旋律充满活力。

  承部:(二)《风摆荷花》、(三)《一轮明月》。这两个《八板》变体,在头上循环再现《八板头》之后,旋律两次上扬,在高音区上活动,表现情绪较为热烈。

  转部:(四)《玉版参禅》、(五)《铁策板声》、(六)《道院琴声》在这三个段落中出现了不少展开性的因素。首先是乐曲结构的分割和倒装,并出现新的节拍和强烈的切分节奏。其二是运用“摭分”、“板”和“泛音”等演奏指法,使音乐时而轻盈流畅,时而铿锵有力。特别是《道院琴声》,整段突出泛音,恰如“大珠小珠落玉盘”,晶莹四射,充满生命活力。

  合部:(七)《东皋鹤鸣》。是本部的动力性再现,在尾部作了扩大,采取突慢后渐快的速度处理,采用强劲有力的扫弦技巧,音乐气氛特别热烈。

  名曲介绍

  《阳春白雪》:由中国民间器乐曲牌仪《八板》(或《六板》)的多个变体组成的琵琶套曲。“八板头”变体的循环再现,各个《八板》变体组合在一起形成变奏的关系,后又插入了《百鸟朝凤》的新材料,因此它是一首具有循环因素的变奏体结构。

  典故来源

  “阳春白雪”的典故来自《楚辞》中的《宋玉答楚王问》一文。楚襄王问宋玉,先生有什么隐藏的德行么?为何士民众庶不怎么称誉你啊?宋玉说,有歌者客于楚国郢中,起初吟唱“下里巴人”,国中和者有数千人。当歌者唱"阳阿薤露"时,国中和者只有数百人。当歌者唱“阳春白雪”时,国中和者不过数十人。当歌曲再增加一些高难度的技巧,即“引商刻羽,杂以流徵”的时候,国中和者不过三数人而已。宋玉的结论是,“是其曲弥高,其和弥寡。”、“阳春白雪”等歌曲越高雅、越复杂,能唱和的人自然越来越少,即曲高和寡。

  当然宋玉与楚襄王的这番讨论的目的不是谈论歌曲本身,而是强调雅与俗的巨大差距,并为自己的才德不被世人承认而辩解。宋玉进而说“鸟有凤而鱼有鲲”,自然非凡间俗物可比。宋玉说,“非独鸟有凤而鱼有鲲也,士亦有之。”最后,宋玉引出了自己的结论,即“夫圣人 瑰意琦行,超然独处;夫世俗之民,又安知臣之所为哉?”宋玉的意思是,但凡世间伟大超凡者,往往特立独行,其思想和行为往往不为普通人所理解。

  北宋的沈括在《梦溪笔谈·卷五·乐律一》中指出,《宋玉答楚王问》中明明说,“客有歌于郢中者”,即有客人在郢中唱歌。而不是郢人在唱歌,更不是郢人善唱歌。沈括认为,郢中为楚国旧都,“人物猥盛”,之所以和者寥寥,是由于不知道或没有听过这首歌曲。宋玉以此自况,未免有些不讲道理。以郢人不熟悉阳春白雪这样的曲子而指责他们,这不是很荒谬么?沈括还指出,阳春白雪典故中的一些细节后来被错误的解读和传播,例如,善歌者都被称为“郢人”,而原文的意思是郢人不善歌。

  阳春白雪这个典故说明了不同的欣赏者之间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存在着的巨大差异。乐曲的艺术性越高,能欣赏的人就越少。不得不承认,这种差异又和欣赏者的主观趣味有很大关系,有时很难得到一个客观公允的评价。正如西晋葛洪在《广譬》一书中所指出的:“观听殊好,爱憎难同。”对于听惯桑间濮上之曲、下里巴人之声的人,当然无法理解阳春白雪和黄钟大吕的高贵雅致。从这点来说,古今并无太大区别。今人欣赏音乐,大都是“入耳为佳,适心为快。”

  典故运用

  储光羲《酬李处士山中见赠》始信郢中人,乃能歌白雪。

  刘希夷《春女行》春女颜如玉,怨歌阳春曲。

  刘禹锡《和浙西李大夫霜对月听小童吹觱篥歌依本韵》一奏荆人白雪歌,如闻雒客扶风邬。

  刘长卿《奉和李大夫同吕评事太行苦热行兼寄院中诸公仍呈王员外》白雪和难成,沧波意空托。

  寒山《诗三百三首》大有好笑事,略陈三五个。巴歌唱者多,白雪无人和。

  岑参《和祠部王员外雪后早朝即事》闻道仙郎歌白雪,由来此曲和人稀。

  岑参 《奉和中书舍人贾至早朝大明宫》独有凤皇池上客,阳春一曲和皆难。

  李白 《古风》之二十一郢客吟白雪,遗向飞青天。徒劳歌此曲,举世为谁传。

  李白 《和卢侍御通塘曲》长吟白雪望星河,双垂两足扬素波。

  李白 《对雪奉饯任城六父秩满归京》燕歌落胡雁,郢曲回阳春。

  李白 《感遇四首》之四巫山赋彩云,郢路歌白雪。

  韦应物《简卢陟》可怜白雪曲,未遇知音人。

  在二十世纪四十年代的中国,毛泽东试图将高雅艺术和通俗文化统一起来。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曾说,“就算你的是‘阳春白雪’吧,这暂时既然是少数人享用的东西,群众还是在那里唱‘下里巴人’,那么,你不去提高它,只顾骂人,那就怎样骂也是空的。

  现在是‘阳春白雪’和‘下里巴人’统一的问题,是提高和普及统一的问题。不统一,任何专门家的高级的艺术也不免成为狭隘的功利主义;要说这也是清高,那只是自封为清高,群众是不会批准的。”统一的初衷也许是好的,但在极左的年代里阳春白雪成了受批判的对象,而下里巴人也成了政治的附庸。

  阳春白雪虽然被指高雅艺术,但古曲《阳春白雪》在很多书籍里被解题时,都称它以清新流畅的旋律、活泼轻快的节奏,生动地表现了冬去春来,大地复苏,万物向荣,生机勃勃的初春景象。很显然这是在“阳春白雪”四个字的字面上解题了。阳春白雪的典故和琴曲《阳春白雪》年代相隔太远,已无音乐上的关联。

  由来考证

  《阳春白雪》曲倒是很有可能与元代的散曲有关。元代杨朝英的《阳春白雪》是一本著名元代散曲集。元曲在曲韵及格律方面都有一定的要求。《阳春白雪》中收录的白仁甫的《驻马听》中有这样的句子,"白雪阳春,一曲西风几断肠。"可见元代已有阳春白雪这支曲子。

  至于元代令人“几断肠”的《阳春白雪》曲,如何演变为今日轻快流畅的乐曲,已非大路所能参透。言犹未尽,此处且做“留白”,与众友共赏析。

【琵琶名曲《阳春白雪》赏析】相关文章:

琵琶名曲赏析《阳春白雪》02-23

琵琶独奏阳春白雪赏析06-20

琵琶曲《阳春白雪》赏析06-20

琵琶行 / 琵琶引原文及赏析08-25

琵琶仙中秋赏析07-02

赏析《琵琶仙·中秋》07-04

琵琶仙原文及赏析09-05

琵琶仙·中秋原文及赏析08-27

琵琶行原文翻译及赏析06-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