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族人的酒文化

时间:2023-11-02 14:38:37 偲颖 酒文化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满族人的酒文化

  文化,广义指人类在社会实践过程中所获得的物质、精神的生产能力和创造的物质、精神财富的总和,狭义指精神生产能力和精神产品,包括一切社会意识形式:自然科学、技术科学、社会意识形态,有时又专指教育、科学、艺术等方面的知识与设施。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满族人的酒文化,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资料1:

  满族人喜欢饮酒由来已久,满族先世在唐代就懂得造酒。据《魏书》载:“勿吉嚼糜酿酒,饮至能醉。”嚼糜酿酒,糜就是黄米,是当时酿酒的主要原料。辽金时,女真人已懂得用糜制酒,至清代,制酒更普及,主要品种为米儿酒和烧酒。米儿酒,满语称“詹冲努力”。据《扈从东巡日录》记载,其制法为“炊谷为糜,加以曲蘖,须臾成酒,朝酿而夕饮,味少甘,多饮不醉”。这种酒又称黄酒、秋酒。另一种酒为烧酒,是东北人最喜欢饮用的酒类,又称白干、老白干。制酒的原料多用高粱或荞麦。《大中华吉林地理志》载:吉林省“高粱专供造酒”。此酒纯真度高,味道好,度数大,饮后身体发热,有助于御寒,故此酒又有“水棉袄”之称。宁古塔所出的烧酒又叫汤子酒,质量最好,每斤需银4分。

  烧酒虽有自家酿制者,但更多的是制酒作坊——烧锅酿造的。《黑龙江志稿》载:“烧酒则自伯都讷(今吉林省扶余)来,年不下数千万斤。到后来,各城镇乡屯营此(烧酒)业者益伙矣。”以至于某地初辟时,来此谋生者,不是耕种土地,而是设立烧锅造酒,致使该地名以某某烧锅或烧锅乡、烧锅屯命名。《额穆县志》载:本地“各处烧锅,酒不停烧,随售随罄”,足以说明当时烧酒销量之大。

  满族先人嗜酒,史书早有记载。辽代女真人每逢婚嫁、节日、娱乐、祭祀,都要饮酒助兴,金代嗜酒之俗有增无减,从上到下,酗酒成风。金熙宗皇帝“荒于酒,与近宫饮,或继以夜,并酗酒妄杀”(《金史》卷一)。而众多的军户,更是“唯酒是务”。为此,金朝多次严令禁酒。海陵王时规定:“朝官饮酒,犯者死。”金世宗时,甚至实行酒曲国家专卖制度,不得私家酿造。尽管法令严苛,但收效甚微,直至金亡,也未能制止酗酒之风。

  酒更为满族所酷爱。明人严从简的《殊域周咨录》曾记载,建州女真人“聚会为礼,人持烧酒一鱼泡,席地歌饮”。努尔哈赤建立后金以后,饮酒之风继续发展,并且酒的度数也有所提高,由原来的糜子酿的薄酒,改为高度数烈性酒。八旗贝勒们宴客所用的酒都是烧酒。由于饮酒过度,有导致酒精中毒而死者、酒后闹事触犯法令者,也有一些醉后不能自制而导致伤亡者,为此,努尔哈赤曾多次下令禁止过度饮酒。

  满族民间嗜酒,与东北气候有直接关系。昔日东北极为寒冷,康熙年间,内阁大学士高士奇扈从康熙皇帝东巡,他在《扈从东巡日录》中对东北气候做了这样的描述:“三月之前,地冻未开,八月以来陨霜杀草。”“而冬季则是地裂盈尺,雪才到地即成坚冰,虽白日照灼不消。”东北各地也有民谚:“腊七腊八,冻掉下巴;腊八腊九,棒打不走。”“一九二九,在家死守;三九四九,棍打不走。”(《吉林纪略》)对于终年劳作、艰苦谋生的满族人民来说,要生存,要抵御严寒,酒是最好最方便的物品。所以,满族人给烧酒以“水棉袄”的美称,赞其御寒之效。在生产生活的实践中,人们发现,酒不仅可御寒、解忧、消除疲乏,还可以医治跌打损伤,活络筋骨,消肿化淤,这对缺医少药的东北民族是何等宝贵。更何况,在长期的山林生活中,酒精气味可使毒虫远避。酒的刺激,又可使人壮胆,增强勇气。因此,满族人对酒极具好感,酒对人极有吸引力,成为生活中不可缺少之物。

  满族视酒为最高享用品,是奢侈品,因此,酒作为交际佳品,体现在生活中的各个方面。在婚俗方面,满族求婚以酒为礼,婚礼中除劝酒外,还有各种节目来助兴佐酒。婚礼中饮酒的名目繁多,有提神酒、换盅酒、定亲酒、嫁妆酒、交杯酒、敬天酒、敬神酒、谢媒酒,又有接风酒、送行酒,还有上马杯、下马杯、进门盅、出门盅等,一举一动皆需酒,一招一式都有酒,每一环节、每一过程都少不了酒,随着盏起杯落,情绪也达到顶点。

  在丧俗方面,吊唁者要向死者祭酒,出殡前,亲友们要向遗体祭酒,俗称“送灵酒”。参加送葬的人,都必须吃“回灵饭”,喝“回灵酒”。此风俗今日仍盛行。酒在这样的场合中,是凝重、肃穆、庄严的,它表达了人们对死者的依恋与惜别之情。

  在岁时节俗方面,春节,满族人要在祖先堂、天地桌前供酒,祭祀祖先。除夕午夜,出门迎财神、喜神,要祭酒跪拜致礼。吉林满族风俗,午夜要饮消夜酒。三日后送神,要到十字路口焚纸祭酒。逢三月初三上巳节、清明、七月十五中元节、十月初一下元节、三月十六山神爷生日、五月初五端午节、八月十五中秋节、九月初九重阳节等节俗时,满族人都要以酒纪念或祭奠。

  在东北各民族的祭祀活动中,满族祭祀活动最隆重,无论是家祭、族祭,也无论是祭祖、祭天、祭星、祭树、办家谱等,均离不开酒。这一点,在萨满的神词中有充分的反映,如关姓祭神词:“酿造了芳香黄酒,备好了醇醪白酒。”关姓“背灯”神词:“各置神俸献醇酒”等。酒是萨满跳神中不可缺少之物,缺了它,就缺少了过程与尊敬,缺少了隆重与庄严,就没有了人神沟通的中介。这在领牲仪式中看得最清楚,其做法:将白酒灌进猪耳朵,若耳动,说明神已批准此猪作为牺牲,即神已领牲,否则,还需反复向猪耳灌白酒,直到耳动为止。

  资料2:

  清代时,满族造酒的技艺已是炉火纯青,以宁古塔为例。宁古塔即今之黑龙江省宁安市。清初之时,宁古塔是东北地区除盛京(今沈阳)之外最大的边城。是统辖吉林、黑龙江等广大地区的宁古塔将军的驻扎之地。当时,宁古塔的米儿酒(黄酒)和白酒(烧酒)皆盛誉关东。

  宁古塔的白酒名为“汤子酒”,流配至此的汉族人称之“满洲烧酒”,醇香诱人但价钱也是不菲,要每斤四分银子。宁古塔的米儿酒满语叫“詹冲努力”,流配至此的汉族人则称之“黄酒”,每斤需银三分。宁古塔、吉林城等地有种叫“瓮头春”的米儿酒甚是有名,是满族人元旦(今之春节)时祭神祀祖必不可少的供祀之物。清沈兆褆之《吉林纪事诗》中歌道:鞭炮声喧献岁辰,米儿酒饮瓮头春。斋明盛服焚香早,都是攀鳞附翼人。

  满族酿酒喝酒的历史很悠久,至少可以追溯至2000年前的汉魏时期。而今人对汉族的酒酿之米酒,及朝鲜族的米酒多有了解,对满族渊源久远的“詹冲努力”(米儿酒)则知之不多。这种米儿酒是将大黄米煮熟,放入酒引子之后发酵即可并不复杂。然而,金女真人发明的蒸馏白酒工艺则比较复杂了。

  早年,满族烧造白酒的作坊叫“烧锅”。造酒时要先将高粱、苞米、小米等上碾子轧碎,上锅蒸后扬散于地称之“扬馇子”;使其降温,称之“凉馇子”。然后混入酒曲拌匀,下窖中使其发酵。发酵后上锅蒸,蒸出的水汽冷却之后便成了白酒。先流出的酒酒精有70多度,越流酒的度数会越低,到40度左右时便停下来。

  40度以下的酒称之“酒梢子”,会有苦味儿异味儿。这时,将剩下的蒸料和新料混拌在一起,再蒸再取酒直到粮料中无酒。酒的好喝不好喝全在酒师傅的经验,酒师傅的看酒花、酒色、品尝,是造好酒的关键技艺。

  早年满族的烧锅,贮酒窖藏用的都是一个个大木箱,人们称之“酒海”。酒贮藏的时间越长越味正醇厚。昔日,满族装酒卖酒用的都是酒篓。酒篓是用油条或笤条编结的,是一种口小肚子大的容器。酒篓编好之后,需要里外用毛头纸或高丽纸糊上四五层,然后刷上猪血以防止酒渗透。

  满族酒篓的口盖更是新奇,是用新鲜的猪尿脬洗净擦干之后,直接抻开蒙在酒篓口上扎紧做盖。几天之后,猪尿脬便定型了还非常结实。满族这种传统的酒篓好处很多,材料是到处都有,故而既便宜又适用,装酒又不跑味儿而且还方便运输。用古老传统蒸馏工艺酿造的满族打牲乌喇御酒满族造酒传承久远,而且酒的种类也很多,像米儿酒、芦酒、清酒、醴酒、烧酒、汤子酒、老白干、二锅头、曲子酒、松龄酒等等。那松龄酒还须多言语几句。

  松龄酒是满族一种颇具特色的美酒,是将优质的白酒盛在一小酒篓里。然后,在山中选一棵粗大的松树,在其根部挖一个树洞将酒篓贮藏在里面,外面再将整块的带木树皮敷上绑好。这样,树又长成了一体。几年之后,当有重大喜庆活动或贵宾到来时,即可取出而饮。此松龄酒经在松树中贮藏醇化,既酒香浓郁又有股淡淡的松香,是满族人最珍贵的传统待客美酒。

  满族传统的美酒很多,除了上述的诸种之外,满族人很早便知道用当地特产的各种药材来泡酒,不但可以香口逸情还可以治病养生,故长久以来传承有人参酒、虎骨酒、鹿茸酒、熊胆酒、蛇胆酒、灵芝酒、黄花酒、槐花酒、不老草酒、五味子酒等不下20余种。满族人喜喝酒、能喝酒,以“大碗喝酒,大块吃肉”的民风著称,是与其所处的严寒地域和身为北方渔猎民族有直接关系。

  早年,满族渔猎于江河之上或大森林之中很是寂寞,秋、冬、春三季又均很寒冷。于是,他们发明了又喜爱上了“酒”,这既解寂寞又可暖身御寒、还悦情逸志的美味。寒天野外,喝上几口老白干、吃上几块烧烤的兽肉,会从心里暖到手脚,难怪满族人称酒为“水棉袄”。故此,满族还有句老话:“漫山遍野跑,离不开水棉袄”。酒是好东西,怎能独享?于是,满族人将酒上升为祀神祭祖的供品。

  满族祀神的神案上,祭祖的天地桌上,渥辄库(神位)前、祖宗板前都要奠酒致祭,而在过大年时请神、送神及合家欢聚皆要有酒。一年之中的重大节日,像元宵节、上巳节、大神节、清明节、端午节、山神节、开江节、中秋节、中元节、重阳节、下元节等,满族除了以酒祭神祀神,人们也要喝上两杯“与神同享”。

  满族的酒也是一种传统的礼俗,是待人接物、友好往来及婚、庆、礼、祀之时必不可少之物。如男婚女嫁之婚事酒俗便甚是繁复。满族谈婚论嫁,请媒人前去女方家提亲,会有三次相商之礼,每次都要拎点儿饽饽点心和一瓶好酒,故有俗语:“婚事成不成,礼酒拎三瓶”。

  婚事谈成了那传统的酒礼就更多了,新姑爷迎亲去,走时要有“上马酒”,到了女方家则有请姑爷的“下马酒”“接风酒”。女方亲戚至男方家大门口,便要喝三杯“敬客酒”,到了房门外有“进门子酒”。正式婚宴席上,那酒礼就更多了,有“敬媒人酒”“换盅酒”“交杯酒”“敬天酒”“敬地酒”“敬祖宗酒”“敬亲人酒”等等。婚宴结束后,女方亲属回家时,还要敬以“回程酒”“送行酒”“上马酒”“出门酒”等等。

  满族的酿酒喝酒有着久远的历史,满族的酒风酒俗亦是传承久远,“大碗喝酒,大块吃肉”是其豪爽的酒风,敬天祀祖、热情待客是其真诚的酒俗。酒对满族人来说甚有魅力,已是人们生活之中不可或缺之物。

【满族人的酒文化】相关文章:

关于酒文化05-08

酒文化的对联11-24

人生与酒文化11-24

酒文化的起源11-23

黎族酒文化11-23

酒文化的知识11-25

宋代的酒文化11-23

客家的酒文化11-23

中国的酒文化11-23

日本的酒文化1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