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怀信心迎接党的十八大读后感

时间:2022-11-24 15:57:04 读后感大全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满怀信心迎接党的十八大读后感

  今年是实施“十二五”规划承上启下的重要一年,是党的十八大召开之年。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和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党的十八大将对党和国家各项事业作出全面部署,进一步明确今后一个时期的发展目标和宏伟蓝图。在这样的大背景下,两会确定了今年经济社会发展的各项工作,确定了深化改革的重点任务,激励着我们满怀信心努力奋斗,以实际行动迎接党的十八大。

满怀信心迎接党的十八大读后感

  这样的重大事件临近,以“平常心”度过直到今年秋天大会召开前的一年,对中国社会来说并非很容易就“自然做到”的。中国人有“认真准备”,“确保不出任何问题”迎接重大盛事的习惯,出于善良的愿望,我们往往愿意尽可能把好的一面放到这样的时候来展现,不让一些可以暂缓的问题做不合时宜的干扰。

  然而中国的内外大环境都在变化,社会进程在加速变化,问题的分布面在分散化,今天自上而下把握处理问题的节奏,要比以前付出大得多的调控成本,效果却更加难以控制。对于各种盛大事件,今天“良好环境”的概念与过去大概很难一样了,对这种变化的适应是中国社会必须跟上的。

  “平常心”很可能是我们应对新情况的一把钥匙。以积极热情的态度迎接十八大,尽最大的力量做好工作,以优异成绩迎接十八大,但也不必过于小心、拘泥,追求“不出任何事”,而是以实事求是的态度,不隐瞒问题,遇什么事解决什么事,这样的态度对全党全社会来说,都将是有益的。

  由于十八大前后会涉及并带动一系列人事安排,党内外普遍有一旦某个地方“出事”会带来相关人事影响的看法。这会造成做事情更多的谨慎,甚至紧张。这是可以理解的,在任何国家和社会里,类似的谨慎都无可避免。但谨慎的过度化,只会给工作带来负面影响。

  转型的中国社会里,利益多元化已是现实。不同群体、不同人追求利益最大化的方式也越来越不拘一格,采用“倒逼”等极端方式的在增多。这种环境下如果国家和社会存在明显的“敏感期”和“确保不出事”的期待,这在客观上会造成极端诉求甚至对抗行为的增多。

  这些年中国两会期间社会上的极端诉求往往最活跃,而处理这些诉求的人力物力消耗那个时期往往也最多,从而形成遇盛大节日和事件时,社会维稳成本成倍增加,各地政府的精力受到较大牵扯。改变这种情况已成为中国社会治理绕不开的课题。

  此外,要保持中国全境的“绝对祥和”已无可能,互联网能瞬间把一个地方的小事放大成全国性事件。如果面对十八大这样的盛事,我们对环境的要求过高,一个小事就有可能拥有了破坏大气氛的舆论能量。应该剥夺它们的这种能量,让小事回归小事的本位。

  或许我们不应苛责一个地方以及一个部门的工作是否做到了最高级别的缜密,使对“出事”的杜绝和反应能力达到极致。应当鼓励积极和活力在全社会不间断地存在。当人们的注意力更多集中到创造和进步时,一些原来可能吸引关注的负面事件就会被边缘化,社会就将在创造和解决问题之间生生不息。

  衷心祝愿十八大的准备工作顺利,祝愿它召开之前的一年,成为中国人政治心理更加成熟,全国上下更加珍惜团结,鼓励奋进的一年。

【满怀信心迎接党的十八大读后感】相关文章:

满怀信心,迎接挑战的演讲稿08-09

迎接十月的说说10-19

迎接十月说说06-02

迎接十月的文案02-19

迎接十月的语录01-20

迎接十月治愈说说01-23

迎接十月的心情文案03-17

迎接十月祝福语11-15

迎接十月说说9篇06-06

迎接十月的说说6篇06-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