赏析

老人与海的课文赏析

时间:2022-09-06 10:42:50 赏析 我要投稿

老人与海的课文赏析

  《老人与海》是美国作家海明威于1951年在古巴写的一篇中篇小说,于1952年出版。以下是小编整理的老人与海的课文赏析,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老人与海的课文赏析

  《老人与海》可以说是最典型的海明威小说,集中体现了海明威的世界和海明威的人生哲学。小说的题材是从一个古巴老渔民那里得来的,海明威酝酿了十几年,他不仅以他长期以来获得的打鱼的丰富知识充实了这个故事,而且把它补充和裁剪为自己所需要的题材。小说讲述了古巴老渔民桑提亚哥,84天出海没有钓到一条鱼,大家都认为他背运了。连平时常照顾他的男孩曼诺林,也不来了。可老人并不死心,在第85天,他独自一人去到更远的海面,终于钓到一条从未钓到过的大马林鱼。他被鱼拖着跑了两天两夜,终于征服了它。正当他扬帆返航时,碰上了鲨鱼,为了保护他的鱼,他又与鲨鱼展开了搏斗,他一条条地杀死它们,但更多的鲨鱼又来了。最后老人精疲力竭,只剩下一支折断的舵柄作武器。但马林鱼还是被鲨鱼吃得只剩一副骨架,他把它拖了回去。回到家他还在“梦见狮子”。

  小说情节十分简单,但却蕴含着深刻的寓意。小说集中描写了主人公三天三夜只身在海上捕鱼的情况。为了突出想要表现的主题,作者把主人公桑提亚哥投进了几乎与世人隔绝的茫茫大海之中,让他孤独地与海洋、鲨鱼搏斗。在海明威笔下,大海显然不仅仅是大自然的一种景观,而且也是社会的象征。正如桑提亚哥把捕鱼不只看作一种谋生手段,而且也当作人生角斗的场所一样。作者多次用“黑色的”、“暗黑的”、“黑魆魆的”等幽冷、神秘的字眼来形容海水,大海充满了大大小小的马林鱼和鲨鱼。尤其使人颤栗的是桑提亚哥与鲨鱼搏斗时海的凶怒、野蛮、阴险及深不可测和不可知。这一切,使桑提亚哥显得那么渺小,那么孤独无助。从而形象地表明了人在同外界势力的斗争中逃避不了失败的命运。但是作品通过桑提亚哥在失败面前所表现出来的风度,又强调了人要勇敢地面对失败这一主题。

  海明威是以塑造那些在强大的压力下不失风度的主人公而饮誉文坛的。这篇小说中的主人公桑提亚哥就是他那种“人可以被消灭而不可被击败”的最典型的“硬汉”形象。在海明威笔下的桑提亚哥社会关系十分简单。小说一开始,作者就不动声色地叙述着:“他是一个独自在湾流里一只小船上打鱼的老头儿,他到那儿接连去了八十四天,一条鱼也没有捉到……”。似乎桑提亚哥是个超然于世外的人。他没有什么丰功伟绩、离奇的遭遇。小说只提到他早年曾到过非洲,见过狮子;也曾有过一个妻子,现已离他而去。而现在唯一与他接触的只有一个小男孩曼诺林。但是他捕鱼却“有许多诀窍”,“要说打鱼,顶好的还得数”桑提亚哥。长年的捕鱼生活在他身上刻下了大海留下的难忘印记,铸就了他的“硬汉”性格。小说中写道:桑提亚哥“后颈上凝聚了深刻的皱纹,显得又瘦又憔悴。两边脸上长着褐色的疙瘩。那是太阳在热带海面上的反光晒成的肉瘤。疙瘩顺着脸的两边蔓延下去,因为老在用绳拉大鱼的缘故,两只手上都留下了皱痕很深的疤,但是没有一块疤是新的。他身上的每一部分都显得老迈,除了那一双眼睛。那双眼啊,跟海水一样蓝,是愉快的,毫不沮丧的。”他极具性格,认定自己的使命就是到大海深处去捕鱼,虽然接连去了八十四天,一条鱼也没有捉到,但还是带着“希望和信心”独自驾着小舟出海了,而且“到那什么人也没有去过的地方。”在小说中,桑提亚哥捕鱼不单是为了“养活自己”,而且是“为了光荣”。“鱼一方面养活我,一方面要弄死我”。因此他必须战胜鱼。人和鱼都在选择:“它的选择就是待在一切圈套、引诱和诡计都奈何它不得的黑魆魆的深水里。我的选择呢,就是到那什么人也没有去过的地方把它找出来。我和它谁也没有个帮手。”当他打着了大鱼,手却抽筋了,“我恨抽筋,这是对自己身体的背叛,是自己丢自己的脸”,但又自信:“不过你呀,你是永远不会垮的。”他希望能证明自己是个什么样的人,也就是海明威的准则:“让它把我当作比现在的我更有男子汉气概些吧,事实上我一定会那样的。”他证明了一千次都落空了。但“现在他又要去证明了。每一次都是一个新的开端,他也决不去回想过去他这样做的时候。”他认为:“痛苦在一个男子汉不算一回事。”当他终于把大鱼制服,猎获了他梦寐以求的目标,以胜利者的姿态返航时,却又遇到了更凶险的对手:鲨鱼。于是他又和鲨鱼作着殊死的斗争,伤痕累累。“一个人并不是生来要给打败的,你尽可把他消灭掉,可就是打不败他。”这就是彻底的海明威的人生哲学。他把个人生存的价值提到高于一切的地步,但同时又带有明显的悲观色彩。最后,桑提亚哥与鲨鱼搏斗失败了,一千五百磅的大马林鱼只剩下一副空骨头架子,可是他精神上并没有失败:“可是,是什么把你打败的呢?他又想‘什么也不是,’他提高嗓子说。‘是我走得太远了。’”回到家,他还在梦见狮子。而“狮子”正是他力量的象征。在精神上他是个强者,“就是打不败他”。然而,这毕竟是作者的主观愿望。桑提亚哥是孤立的个人奋斗,他敌不过鲨鱼所象征的命运的捉弄,最后只能在失败中寻求自我安慰。这也是海明威晚年思想的集中表现。

  海明威生活的时代,整个西方资本主义国家里呈现了一片混乱的景象:经济危机、市场萧条、战争频繁。这个充满着战争、暴力、凶杀、邪恶、堕落、恐惧、绝望和死亡的世界对海明威产生了决定性的影响和打击,并在他的肉体和心灵上留下了不可治愈的可怕的创伤,从而把他推上了痛苦、迷惘、绝望和死亡的边缘。但是,他并没有被打垮,他像一头“受伤的.老狮子”,用笔同那个荒诞的世界作了无数次抗争。海明威通过小说揭露和鞭挞了那个荒诞的世界的危机和矛盾,发泄他和“迷惘的一代”对那个社会和世界的憎恨、愤怒、不满和绝望。在海明威的作品世界中,无一不是他的人生哲学的形象显现。在海明威看来,一个人如果没有勇气是比什么都可怕的。他作品中主人公的头上总有一种厄运在盘旋,他们都得奋力抵抗这种厄运。从他的第一部小说集《在我们的时代里》的涅克、《太阳照常升起》的巴恩斯、《丧钟为谁为鸣》的乔顿、《乞力马扎罗的雪》的哈利、《弗·马康贝短暂的幸福》中的马康贝、《有的和没有的》中的摩根到《老人与海》中的桑提亚哥,几乎所有重要的作品都表现了这一点。理解了这一点,我们也就不难理解海明威作品的题材为什么总是战争、拳击、狩猎、海上垂钓等充满暴力的事件,而主人公总是孤独的男人,女性在他的世界里只处于陪衬地位。这些主人公在某种程度上都存在着一个共同点,即他们面对困难、厄运能表现出一种重压之下的优雅风度。海明威塑造的这种艺术形象,被人们称为“硬汉形象”,而桑提亚哥则是这一类“硬汉形象”的典型表现。

  在这篇小说中,海明威最成功地运用了他锤炼多年的那种洗练的风格。行文流畅、文体简练、含蓄,读来富有诗意。作者以第三人称叙述故事,语句平稳,节奏明快、具像鲜明,丝毫没有过于修饰的文句。但在这简朴的语言中,却蕴藏着丰富的内涵,就像那藏在海水中的八分之七的冰山一样,而这也正是小说魅力之所在。象征手法的运用在小说中也到处可见。如小说中的大海,象征桑提亚哥搏斗的场所;大马林鱼象征着他的追求;鲨鱼象征着他奋斗道路上的敌人,而狮子则象征着力量,老头儿一再梦见狮子,正象征着老人对力量的追求和对强者的向往。小说的结尾,作者写到那些旅游者围着大马林鱼的骨架议论纷纷,却分不清这是鲨鱼还是马林鱼。这个讽刺性的结尾,也含有象征意味,影射了客观世界对同厄运搏斗的老人的不理解,从而加深了小说主人公孤军奋斗、孤芳自赏的思想主题。小说中,作者还充分运用了独白、思忖、回想等来揭示人物的内心,达到刻画人物性格的目的。

  老人与海》给海明威带来了至高无上的荣誉。1954年瑞典皇家学院授予海明威该年度诺贝尔奖。“因为他精通于现代叙事艺术,突出地表现在其近著《老人与海》之中,同时也因为他在当代风格中所发挥的影响。”

  内容简介

  《老人与海》故事的背景是在20世纪中叶的古巴。主人公是一位名叫圣地亚哥的老渔夫,配角是一个叫马诺林的小孩。风烛残年的老渔夫一连八十四天都没有钓到一条鱼,但他仍不肯认输,而是充满着奋斗的精神,终于在第八十五天钓到一条身长十八尺,体重一千五百磅的大马林鱼。大鱼拖着船往海里走,老人依然死拉着不放,即使没有水,没有食物,没有武器,没有助手,左手抽筋,他也丝毫不灰心。经过两天两夜之后,他终于杀死大鱼,把它拴在船边。但许多鲨鱼立刻前来抢夺他的战利品。他一一地杀死它们,到最后只剩下一支折断的舵柄作为武器。结果,大鱼仍难逃被吃光的命运,最终,老人筋疲力尽地拖回一副鱼骨头。他回到家躺在床上,只好从梦中去寻回那往日美好的岁月,以忘却残酷的现实。

  创作背景

  《老人与海》这本小说是根据真人真事写的。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海明威移居古巴,认识了老渔民格雷戈里奥·富恩特斯。1930年,海明威乘的船在暴风雨中沉没,富恩特斯搭救了海明威。从此,海明威与富恩特斯结下了深厚的友谊,并经常一起出海捕鱼。

  1936年,富恩特斯出海很远捕到了一条大鱼,但由于这条鱼太大,在海上拖了很长时间,结果在归程中被鲨鱼袭击,回来时只剩下了一副骨架。

  1936年4月,海明威在《乡绅》杂志上发表了一篇名为“碧水之上:海湾来信”的散文,其中一段记叙了一位老人独自驾着小船出海捕鱼,捉到一条巨大的大马林鱼,但鱼的大部分被鲨鱼吃掉的故事。当时这件事就给了海明威很深的触动,并觉察到它是很好的小说素材,但却一直也没有机会动笔写它!

  1950年圣诞节后不久,海明威产生了极强的创作欲,在古巴哈瓦那郊区的别墅“观景社”,他开始动笔写《老人与海》(起初名为《现有的海》)。到1951年2月23日就完成了初稿,前后仅用了八周。4月份海明威把手稿送给去古巴访问他的友人们传阅,博得了一致的赞美。

  主题鉴赏

  老人每取得一点胜利都付出了沉重的代价,最后遭到无可挽救的失败。但是,从另外一种意义上来说,他又是一个胜利者。因为,他不屈服于命运,无论在怎么艰苦卓绝的环境里,他都凭着自己的勇气、毅力和智慧进行了奋勇的抗争。大马林鱼虽然没有保住,但他却捍卫了“人的灵魂的尊严”,显示了“一个人的能耐可以到达什么程度”,是一个胜利的失败者,一个失败的英雄。这样一个“硬汉子”形象,正是典型的海明威式的小说人物。

  海明威在作品中塑造了一系列“硬汉子”形象。他们多是拳击家、斗牛士、渔夫、猎人、战士等下层人物,生活贫困,屡受挫折,但他们始终保持旺盛的生命力和坚强的意志力,始终保持人的尊严和勇气。在他们身上,具有一种不屈不挠、坚定顽强,面对暴力和死亡而无所畏惧,身处逆境而不气馁的坚强性格。正如肖恩·奥弗莱因所说:海明威小说的主题是“人的本质,人的努力和奋斗,人的追求和痛苦,人的信仰和挣扎,人的倔犟和价值,人的聪明和命运,人的胆略和气魄,人的尊严和灵魂,”即使失败了,也要坦坦荡荡,不失重压下人的“优雅风度”。无论处在顺境还是逆境,自然或是社会中,人应该正视现实,接受一切并超越它,继续自己的人生之旅。纵然面对死亡,也要漠然处之,宁折勿弯,这是圣地亚哥所执著的人生要义,也是《老人与海》的哲理闪光。海明威塑造的一系列“硬汉”形象的理论与思想基础是行动哲学。它主要以主体的行动为表达方式,用主体的行为和动作展示其丰富的内涵。他所揭示的是肉体和精神的永恒生命力来自于不断运动的驱动力,强调的是在深沉的行动中锻造有价值的灵魂,他们用行动来显示自己的勇敢、冷静、果断、顽强和不畏任何强大力量的主体意识。他们所遵循的真理是“命运总是与人作对,人不管如何努力拼搏,终不免失败。尽管如此,人还是要苦苦奋斗,并尽量保持自己的尊严,他在肉体上可以被打垮,但在精神上永远是个强者。”

  《老人与海》中的老人圣地亚哥在海上经过三天精疲力竭的搏斗,最终拖到海岸上的是一副巨大的鱼骨架子,事实上,老人是一无所获的胜利者。而且今后人们也无法相信这位身衰力竭的老人,能够战胜奔腾不息的大海。在海明威看来,人生是一场打不赢的战争,就像老人那张“用好多面粉袋子补过的旧帆,看上去就像一面永远失败的旗帜”。但老人却始终没有停下行动的脚步,是一种面对巨大悲哀的追求,是一种面对死亡和失败的追求,而这种追求同样是顽强的、执著的。由此我们在桑提亚哥身上看到了诗人的尊严和巨大的精神力量,而且给读者带来强烈的审美效应:使我们深刻地认识到人的生命的有限和人的追求的无限之间的矛盾。在人生的道路上,谁不经受一些挫折和失败?此时是缴械投降呢?还是顽强拼搏呢?圣地亚哥给我们的启示是:积极的进取和行动,是必然失败面前的不屈不挠的行动,人生的价值和意义就在于行动本身。所以,海明威为他所钟爱的硬汉们找到了灵魂,这灵魂就是人类亘古不变的永恒价值——与命运作殊死抗争的悲壮与崇高。在圣地亚哥身上表现的是一种深沉而强烈的悲而壮的生命悲剧意识,这完全是古希腊悲剧精神的现代回响。尽管海明威笔下的人物都是悲剧性的,但他们身上却有着尼采“超人”的品质,泰然自若地接受失败,沉着勇敢地面对死亡,这些“硬汉子”体现了海明威的人生哲学和道德理想,即人类不向命运低头,永不服输的斗士精神和积极向上的乐观人生态度。海明威用象征性的寓言向我们昭示了跨越时空的人类永恒的自我求证意识。

  作品影响

  《老人与海》是海明威晚年的作品,凭借这部作品,他荣获1953年的普利策奖和1954年度的诺贝尔文学奖。同时该书也被评为影响历史的百部经典之一;美国历史上里程碑式的32本书之一;1986年法国《读书》杂志推荐的理想藏书,48小时内卖出530万本,销量曾排名第一。

  《老人与海》这部小说是海明威最满意的作品之一,是海明威个人世界观和人生观的结晶,是20世纪欧洲文坛最具影响力的小说之一,对促进欧洲文学的发展有着长足的影响。

  2020年4月,列入《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中心 中小学生阅读指导目录(2020年版)》。

  作者简介

  欧内斯特·米勒尔·海明威(Ernest Miller Hemingway,1899年7月21日-1961年7月2日),美国小说家、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1899年7月21日生于芝加哥市郊橡胶园小镇。1926年出版了长篇小说《太阳照常升起》(又名《太阳照样升起》),初获成功,被斯坦因称为“迷惘的一代”。1929年,反映第一次世界大战的长篇巨著《永别了,武器》的问世给作家带来了声誉。30年代初,海明威到非洲旅行和狩猎。1935年写成《非洲的青山》和一些短篇小说。1937年发表了描写美国与古巴之间海上走私活动的小说《有钱人和没钱人》。西班牙内战期间,他3次以记者身份亲临前线,在炮火中写了剧本《第五纵队》,并创作了以美国人参加西班牙人民反法西斯战争为题材的长篇小说《丧钟为谁而鸣》(1940)。他曾与许多美国知名作家和学者捐款支援西班牙人民正义斗争。1941年偕夫人玛莎访问中国,支持我国抗日战争。后又以战地记者身份重赴欧洲,并多次参加战斗。战后客居古巴,潜心写作。1952年,《老人与海》问世,深受好评,翌年获普利策奖。1954年获诺贝尔文学奖。卡斯特罗掌权后,他离开古巴返美定居。因身上多处旧伤,百病缠身,精神忧郁。海明威去世后发表的遗作,主要有:《岛在湾流中》(1970)和《伊甸园》(1986)。

【老人与海的课文赏析】相关文章:

老人与海课文名句赏析02-21

翠鸟课文赏析11-06

课文赏析:《心声》07-16

课文《桥》赏析07-17

《爱莲说》课文赏析08-01

课文马的赏析08-01

散步课文赏析06-13

课文春精选赏析07-09

口技-课文赏析07-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