赏析

吆喝课文赏析白话文

时间:2021-06-20 19:09:48 赏析 我要投稿

吆喝课文赏析白话文

  《吆喝》这篇白话文,大家学过了吗?下面给大家整理了吆喝课文赏析白话文,赶紧来看看吧!

  赏析《吆喝》一文,要从它的出处——《北京城杂忆》说起。

  萧乾在谈到《北京城杂忆》的“原旨”时说:“《北京城杂忆》不是知识性。我是站在今天和昨天,新的和旧的北京之间,以抚今追昔的心情,来抒写我的一些怀念和感触。”这可以看成是他写作这类杂文的基本动因,也是杂文重要的思想和艺术底蕴之所存。《北京城杂忆》共十篇,所描述的全是北京特有的风味:京白,吆喝,行当,花灯,布局和街名,游乐街等,还有一些旧北京特有的人文特色。这组文章写于一九八五年,那时这些文章里所记叙的饶有情趣的生活习俗、历史文化、奇闻逸事的生活,早已湮没在轰轰烈烈的新中国建设大潮中。据说萧乾老先生的杂文刊出时曾产生过轰动效应。如今仔细阅读这组文字,其中蕴含着的饱经沧桑的老人坦诚的胸襟剖白,对文化对历史对现实背后现象的深刻思考,依然令人深深感动。北京古老文化的辉煌,一个老北京人对它的依恋之情,跃然纸上。

  《吆喝》位于十篇中的第三篇,位于“京白”之后。如果把这组杂文看做一个老北京对北京文化的梳理的话,“吆喝”在北京文化特色中位置之重可见一斑。

  “吆喝”对于一般人都不会陌生,包括现在所住城市中依然有不少需要吆喝的“职业”,卖五香牛肉的,卖豆腐的,收破烂的,卖凉粉儿的……但很少有人从文化传承的角度进行欣赏。看文章第一部分作者就写到两个外国人对于“北京音响”的欣赏与赞扬,然后笔锋一转提到“吆喝”,为了证明这点,还专门用相声《卖布头》《改行》来佐证。

  从文章第4段开始,作者正式进入对“吆喝”的描绘,作者按照一年四季从早到晚的顺序介绍各种叫卖声。奇怪的是这些吆喝作者从“吆喝”本身的音色曲调来介绍的很少,只有“硬面饽饽”和一个乞丐叫的声音,其他则是从另外角度来叙写:对叫卖事物的解释,如“馄饨”挑儿,“唱话匣子”的;有说自己听到叫卖后想法的,如“算灵卦”的;有说自己听到叫卖后做法的,如卖蛤蟆骨朵儿的,“烤白薯”的;还有对叫卖进行评价的,如卖柿子的叫声……总这个角度来看,作者想要写的并不是“吆喝”本身多么令人难忘,多么有内涵有深度,而是其背后暗含着的一些老北京街头特有的景色,人物,还有自己那永远忘不了的回忆。

  题目是“吆喝”,作者也自然少不了对“吆喝”的.艺术性的欣赏,在11自然段之后,作者就对“吆喝”的声调变化和音韵节奏进行介绍,作者用幽默的语调缓缓叙述种种吆喝之有趣有味儿,令人忍俊不禁又赞叹不已。

  文章最后一段,作者对“冰棍”吆喝的介绍,虽意思表述为“这种带戏剧性的叫卖艺术并没有失传”,但其背后所暗含却满是怀念与遗憾。

  文章语言直白,可谓毫无“技巧”可言。但满满浓浓的生活气息却通篇都是。再加上文字背后的那种警醒,令很多人在读完一笑后有着深深长长的思考。

  虽然教学参考与许多分析都将作者构思时的顺序安排作为技巧所在,也作为教学支点,但我觉得更需要注意的是文中对生活,甚至是最文化,对历史的那种思考与记叙。作者《杂忆的原旨》一文中直言“我想用它唤回北京市民的荣誉感,唤回东方人的尊严”,荣誉和尊严在哪里?不应该只在课本上和思想里,它应该存在于我们对生活的思考与升华。

【吆喝课文赏析白话文】相关文章:

吆喝课文赏析02-21

论读书翻译赏析白话文02-23

蜡烛课文赏析02-22

故乡课文赏析02-22

《心声》课文赏析02-22

金锁记课文赏析02-22

《绝唱》课文赏析02-22

雪的课文赏析02-22

台阶课文赏析03-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