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文化的发展
韩国茶礼
韩国的饮茶史也有数千年的历史。公元7世纪时,饮茶之风已遍及全国,并流行于广大民间,因而韩国的茶文化也就成为韩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
在历史上,韩国的茶文化也曾兴盛一时,源远流长。在我国的宋元时期,全面学习中国茶文化的韩国茶文化,以韩国“茶礼”为中心,普遍流传中国宋元时期的“点茶”。约在我国元代中叶后,中华茶文化进一步为韩国理解并接受,而众多“茶房”、“茶店”、茶食、茶席也更为时兴、普及。
80年代,韩国的茶文化又再度复兴、发展,并为此还专门成立了“韩国茶道大学院”,教授茶文化。 和日本一样,源于中国的韩国茶道,其宗旨是“和、敬、俭、真”。“和”,即善良之心地;“敬”,即彼此间敬重、礼遇;“俭”,即生活俭朴、清廉;“真”,即心意、心地真诚,人与人之间以诚相待。我国的近邻――韩国,历来通过“茶礼”的形成,向人们宣传、传播茶文化,并有机地引导社会大众消费茶叶。
韩国的茶礼种类繁多、各具特色。如按名茶类型区分,即有“末茶法”、“饼茶法”、“钱茶法”、“叶茶法”四种。下面介绍韩国茶礼叶茶法:
(1)迎宾:宾客光临,主人必先至大门口恭迎,并以“欢迎光临”、“请进”、“谢谢”等语句迎宾引路。而宾客必以年龄高低、顺序随行。进茶室后,主人必立于东南向,向来宾再次表示欢迎后,坐东面西,而客人则坐西面东。
(2)温茶具:沏茶前,先收拾、拆叠茶巾,将茶巾置茶具左边,然后将烧水壶中的开水倒过茶壶,温壶预热,再将茶壶中的水分别平均注入茶杯,温杯后即弃之于退水器中。
(3)沏茶:主人打开壶盖,右手持茶匙,左手持分茶罐,用茶匙捞出茶叶置壶中。并根据不同的季节,采用不同的投茶法。一般春秋季用中投法,夏季用上投法,冬季则用下投法。投茶量为一杯茶投一匙茶叶。将茶壶中冲泡好的茶汤,按自右至左的顺序,分三次缓缓注入杯中,茶汤量以斟至杯中的六、七分满为宜。
(4)品茗:茶沏好后,主人以右手举杯托,左手把住手袖,恭敬地将茶捧至来宾前的茶桌上,再回到自己的茶桌前捧起自己的茶杯,对宾客行“注目礼”,口中说”请喝茶”,而来宾答“谢谢”后,宾主即可一起举杯品饮。在品茗的同时,可品尝各式糕饼、水果等清淡茶食用以佐茶。
高丽五行茶礼: 韩国的传统茶礼,其形式与日本茶道相似,基本是对茶的冲泡和品饮,而高丽五行茶礼则大大突破了韩国茶礼的传统模式,以规模宏大、人数众多、内涵丰富,成为韩国最高层次的茶礼。高丽五行茶礼是古代茶祭的一种仪式。茶叶在古高丽的历史上,历来是“功德祭”和“祈雨祭”中必备的祭品。五行茶礼的祭坛设置:在洁白的帐篷下,并挑八只绘有鲜艳花卉的屏风,正中张挂着用汉文繁体字书写的“茶圣炎帝神农氏神位”的条幅,条幅下的长桌上铺着白布,长桌前置放小圆台三只,中间一只小圆台上放青瓷茶碗一只。
五行茶礼的核心,是祭扫韩国崇敬的中国“茶圣”炎帝神农氏。 茶礼中的五行均为东方哲学,包含十二个方面:
(1)五方,即东西南北中;
(2)五季,除春夏秋冬四季外,还有换季节;
(3)五行,即金木水火土;
(4)五色,即黄色、青色、赤色、白色、黑色;
(5)五脏,即脾、肝、心、肺、肾;
(6)五味,即甘、酸、苦、辛、咸;
(7)五常,即仁、义、礼、智、信;
(8)五旗,即太极、青龙、朱雀、白虎、玄武;
(9)五行茶礼,即献茶、进茶、饮茶、品茶、饮福;
(10)五行茶,即黄色井户、青色青磁、赤色铁砂、白色粉青、黑色天目;
(11)五之器,即灰、大灰、真火、风炉、真水;
(12)五色茶,即黄茶、绿茶、红茶、白茶、黑茶。
五行茶礼是韩国国家级的进茶仪式。所有参与茶礼的人都有严谨有序的入场顺序,一次参与者多达五十余人。入场式开始,由茶礼主祭人进行题为“天、地、人、和”合一的茶礼诗朗诵。这时,身着灰、黄、黑、白短装,分别举着红、蓝、白、黄,并持绘有图案旗帜的四名旗官进场,站立于场内四角。随后依次是二名身着蓝、紫两色宫廷服饰的执事人、高举着圣火(太阳火)的二名男士、二名手持宝剑的武士人场。执事人入场互相致礼后分立两旁,武士入场要作剑术表演。接着是二名中年女子持红、蓝两色蜡烛进场献烛、二名女子献香、二名梳长辫着淡黄上装红色长裙的少女手捧着青瓷花瓶进场,另有二名献花女则将两大把艳丽的鲜花插入青花瓷瓶。
这时,“五行茶礼行者”共十名妇女始进场。皆身着白色短上衣,穿红、黄、蓝、白、黑各色长裙,头发梳理成各式发型均盘于头上,成两列坐于两边。用置于茶盘中的茶壶、茶盅、茶碗等茶具表演沏茶,沏茶毕全体分二行站立,分别手捧青、赤、白、黑、黄各色的茶碗向炎帝神农氏神位献茶。献茶时,由五行献礼祭坛的祭主,一名身着华贵套装的女子宣读祭文,祭奠神位毕,即由十名五行茶礼行者向各位来宾进茶并献茶食。最后由祭主宣布“高丽五行茶礼”祭礼毕,这时四方旗官退场,整个茶祭结束。
布依族人的饮茶风俗
饮茶,以茶水待客,是布依族人的饮茶风俗。一有客人来到布依族人的家中,主人往往先递上烟,然后敬茶。在他们日常的饮料中,茶是一种最普遍和必需的饮料。
布依族人用的茶叶都是自采自制,他们有时也上山去采和茶叶一样能泡开水饮用的其他植物,然后和茶叶一起进行加工,再加入一种名叫金银花的中草药,制成混合茶叶。这种混合茶叶的味道特殊,芬芳醇美,还具有清热提神的作用,泡出来的茶水是很好的饮料。
布依族人制作的茶叶中,饮茶风俗有一种茶叶很有特色,相当名贵,而且味道别具一格,这就是“姑娘茶”。姑娘茶是布依族未出嫁的姑娘精心制作的茶叶,每当清明节前,她们就上茶山去采茶树枝上刚冒出来的嫩尖叶,采回来的通过热炒,使之保持一定的温度后,就把一片一片的茶叶叠整成圆锥体,然后拿出去晒干,再经过一定的技术处理后,就制成一卷一卷圆锥体的“姑娘茶”了。
这种圆锥形的“姑娘茶”,每卷约50至100克重,形状整齐优美,质量也格外优良,是布依地区茶叶中的精品。平时,布依人家制好了这种茶叶都不拿出来出售,而只是作为礼品赠送给亲朋好友,或在谈恋爱或订亲时,由姑娘家作为信物而赠送给情人。意思是用纯真精致的名茶来象征姑娘的贞操和纯洁的爱情。
在布依族家中,男女老少天天都要饮茶。饮茶风俗这是他们生活中最为普遍和必不可少的饮料了。火塘上的茶壶,终日热气腾腾。他们相互往来,相互敬茶,品评茶味,说古论今,无拘无束,享受着天伦之乐。茶,则是他们之间联络、交往的纽带。
品茶十层境界 你属于哪一层
在我国茶文化里品茶犹如品饮人生。品茶就品其茶的味道是一种比较高雅的精神上享受的艺术。品茶的境界有十八种不同,想知道自己是处在哪一层境界吗?不妨跟小编一起来看看吧。
品茶第一层学茶(茶卒)。除了喝茶以外,更多的去了解茶叶知识。
品茶第二层爱茶(茶徒)。更着重于追求茶叶的观赏及品饮之情趣。
品茶第三层嗜茶(茶客)。不断的去追求了解茶叶的产地来源年份等。
品茶第四层耽茶(茶豪)。比较会以实际的行动来体会品饮茶叶。
品茶第五层暴茶(茶狂)。茶痴,茶贪最为明显的表现,不断追求茶道的最高境界。
品茶第六层长茶(茶仙)。品一种茶已经没有了任何的杂念。
品茶第七层惜茶(茶贤)。茶如人生,珍惜每一种不同的茶犹如珍惜世间人与情。
品茶第八层乐茶(茶圣)。喝茶,喝与不喝都没有什么两样。
品茶第九层观茶(茶宗)。只要看到茶就开心,大可不必饮之。
品茶第十层废茶(涅槃)。涅磐重生最高境界。
简说客家人的食茶习俗
喝茶一般都是饮一口细细的品茶回味其感觉。但是在客家那边却与我们有很大的不同。客家人的饮茶方式比较喜欢一碗一大口一饮而下。
在客家茶不仅是用当作解渴的饮品。更多的是用来热气招待客人用的一种方式。食茶便是客家人的一种习俗,也是所有饮品的统称。哪怕客人是小坐一会,不论因的是白开水还是饮料什么的都被称之为食茶。在客家食茶不仅代表着喝茶更重要的是表达了客家人的好客淳朴。
在客家的食茶习俗当中还用来男女提亲女子受聘的意思。所谓好女不食两家茶,指的是女子要专心于一个男子。
客家的食茶习俗说来简单却也复杂。总而言之更多的是表达客家人的好客及爱茶。
去柏林寺品味淡茶饭
去幽州是亦动亦闹,而去河北赵县的柏林寺就是寻找纯粹的清净心情,可以多住几天,在这里,你需要用心去体会的是淡泊名利与修禅雅意。
和什么样的朋友一起去
与去幽州不同,去柏林寺你绝对不能够找那些爱闹腾的朋友一起,这里讲究的是安静,适合邀请几个谈得来的亲密挚友一起去感悟人生意义。在这里,4个或者6个人即可,正好是租满一个房间,人太多了不好。
寻找清净心
选择去柏林禅寺,我们是为了寻找一颗清净心。
柏林寺坐落在赵县县城的东南角,黄墙碧瓦、土红山门,几株不高不矮的碧树,一份清净自然而然地就从赵县的红尘中冲脱出来。
穿过山门、长廊、钟楼、柏树林,寺里的路好像很长。放眼望去,层层楼阁、重重殿宇,高墙碧瓦间透露出庄严肃穆。袅袅的,从流通处传诵出节奏舒缓的梵音佛乐,在正午炎热的阳光里淡淡流动,宛若隔世。
等待时遇见了一位师父,我去问客堂何时开门,师父不徐不缓答了几句,带着飘逸的`神态,仙风道骨的凛然。看着那样的眼神,不知道为什么,我烦躁的心竟然在突然之间沉浸下来,静谧非常。随手,禅师送给我一个“金色净瓶”胸针,我十分感动,心想这位师父真是大方。后来才知道他们都是如此,送书、送东西从不吝惜,也许,这就是佛所说的慈悲施舍。
品味淡茶饭
在柏林寺的云水楼,6人一间的普通房间住了很多前来寻找清净的游客们。在这里一定要起早,因为只有起早才能知道静谧的真正情境。
5点钟,东方晨霞微透,禅师们、居士们在大殿中按位置排列好之后,鼓声敲动,声音悠扬而绵长,这便是柏林禅寺新一天的开始。早课后是早饭,依次下来是诵经、休息、过堂、午饭、休息、坐禅、休息、晚课、吃饭、休息、讲课、晚上9:30分,全寺便又沉睡在夜色当中。时间表安排得是一丝不苟,而禅师们的脚步也是按部就班,从不乱过半寸。
在寺庙内是要吃斋饭的,清清素素,对于出家人来说,这是修行的一部分。而对于我们来说,这是调养生息的好机会,几天的代谢吞吐,一个人便会有脱胎换骨的感觉。
在柏林寺,品茶也是另外的一门学问。大多禅师都精于茶道,所谓“茶禅一味”,深解其中奥秘的他们醒来一杯茶,参禅后一杯茶,饭后一杯茶,闲时还饮茶作赋,逍遥自在。
行程指导
怎样去柏林寺
由北京西站搭乘至石家庄的城际快车,票价40元,行程3小时;或由莲花池长途汽车站搭乘汽车。由石家庄火车站马路对面的汽车站搭乘30路汽车至南郊客运站,由此搭乘至赵县的中巴,票价7元,车会直接送你到柏林寺门口。
修禅柏林寺
在寺内留宿通称“挂单”。柏林寺内食宿分为两个档次,云水楼位于寺庙西侧,10元/天,6人房间、电扇、公用卫生间,晚上可以到设在斋堂后面的公共浴室洗澡;茶香楼位于东侧,20元/天,4人间、私人卫生间、空调、热水澡;价格均含三餐斋饭。
顺路参观景点
在柏林寺大门右手300米处矗立着现存世界最高大的经幢——陀罗尼经幢;而举世闻名的赵州桥距柏林寺3公里,门票:25元,搭车前往,5元往返。
闲谈民族茶风俗
民族茶文化在中华茶文化中占有特殊的地位,不同的民族有不同的茶俗、不同的风情。
白族“三道茶”
云南白族“三道茶”,久负盛名,茶分三道,味各有异,表达的涵义不一样,泡饮的技艺也独特:
第一道称“苦茶”。即先把小砂罐放在炭火上烤热,然后放入一撮茶叶,用手握砂罐,边烤边抖动,待茶叶色泽变微黄色,散发出清香时,立即冲入少许开水,这时“嚓”声如雷,茶水翻腾,如“绣球花”盛开的泡沫溢出罐外,这是吉祥的象征,这一道茶称作“雷响茶”。主人给客人斟茶非常讲究,遵循“酒满敬人,茶满欺人”的尊客例规,先在小小茶杯斟入三、四滴,再兑入少许开水,待茶水色如琥珀、晶莹透亮、清香扑鼻时,主人即双手将杯举到齐眉敬献宾客品饮。这苦茶味苦纯真,在客人细品时,主人唱起了动听的歌:你是远方的山鹰,带着吉祥和幸福,翻山越岭不怕苦,飞来我家落……
第二道称“甜茶”。先在小茶碗内放入生姜片、红糖或蜂蜜、炒熟的白芝麻、核桃仁片,再冲入茶水,这道茶芳香扑鼻、滋味甘甜,品饮时别有情趣,主人又热情的献上甜甜的歌:举杯甜茶敬友人,品饮甜茶情更深,品饮甜茶意更重,杯杯甜在心……
第三道称“回味茶”。即先将辣桂皮、花椒、生姜片放入水里煮,然后倒入茶碗内,添加蜂蜜,再斟入苦茶,搅均后敬献客人。这道茶甜香苦辣,细细品饮,回味无穷。主人便唱起了激动的歌:“三道香茶三道情,三道香茶敬客人,三道香茶三道意,道道表深情……
白族“三道茶”一苦二甜三回味,不但表达了白族同胞好客的情意,同时蕴含着先苦后甜,苦尽甘来,无限深刻的人生哲理。
侗族打油茶
湘、桂、黔三省交界处的侗寨,森林茂密,风景秀丽,吃茶风情独特,侗族同胞吃惯了打油茶。
其方法是,将佐料如黄豆、花生、芝麻、干笋子等放在油锅中,同猛火炒熟,取出备用,然后把茶叶同样用油略炒一遍,随即加入清水,放入盐、生姜、葱花、桔皮、枣等配料,待烧沸后倒入佐料即成打油茶。这时客人坐定,主人用碗分盛敬献客人。
每位客人至少吃三碗,这叫“茶行三遍”又称“三遍不见外”。打油茶理脾解表、脆香可口,使人饮后生情。
彝族罐罐茶
美丽的云南蒙乐彝乡,有着悠久的茶文化。品饮罐罐茶是彝乡人民最高尚的礼节。
每当亲朋好友登门之际,主人在山堂候坐,边叙友谊,边生火炉烧水,待铜壶水烧开后,主人拿出陶瓷罐,每个客人一个罐一个杯,罐罐烤热后放入茶叶,客人们各自仿照主人的动作,轻轻的抖动,此起彼落,如同“三跺脚”的打歌盛会,风情别致,抖到茶叶微黄焦香时,倒入少许沸水,顿时罐响如爆竹,喷出水花,茶香满屋,这时客人们各自倒茶于杯并添加少许开水,互相举杯,互敬“请茶”。这种罐罐茶,真是神乎其神,味中有味,品饮时情趣无穷,这是彝乡风情的艺术享受。
藏族酥油茶
藏族聚居在西藏及青海、甘肃、四川、云南的部分地区,生活在气候干寒的高原环境,有悠久的历史文化,藏族茶文化在藏族民族文化中占极有特殊的地位,茶是藏族人民生活中的必需品,真可谓:“不可一日无茶”。
藏族饮茶方式主要有酥油茶、奶茶、盐茶、清茶等几种,酥油茶是藏族人民最喜爱、最普遍的饮用方式。
酥油茶的烹煮方法是:先将砖茶切开捣碎加水烹煮,然后滤清茶汁,倒入预先放有酥油和食盐的搅拌器中不断搅拌,使茶汁与酥油充分混合成乳白色的汁液,然后倒入茶壶以供饮用。
藏族同胞多用早茶,饮过数杯后,最后一杯饮到一半时在茶中加入黑麦粉调成糊状热食。午饭时喝茶一般加麦面、奶油及糖调成糊状热食。酥油茶醇香可口,喝一碗顿觉芬芳进肺腑,心胸开朗,令人体会到:玉液满杯泛琼浆,雾纱轻扬万缕香,未到唇边心已醉,怡神爽气焕春光。
【茶文化的发展】相关文章:
日本茶文化的发展07-10
潮汕茶文化的发展08-04
中国的茶文化发展02-19
福建茶文化的发展02-20
茶文化的起源与发展02-18
浅谈我国的茶文化发展02-19
茶文化发展历程介绍02-15
唐代茶文化的形成与兴衰发展02-19
关于茶文化发展历史的介绍02-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