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对于皮肤病的一些应急措施
入秋以来,炎热的天气仍没有退温,经过夏天的冲击的人体抗病能力下降,皮肤裸露并长期与外界接触,不免受到身体内外诸如细菌、病毒和过敏原等不良因素的刺激,皮肤病发病率增加。
1.虫咬皮炎
夏秋季多昆虫,如螨、蚊、毒蛾、毛虫、蜂类等。人被叮咬后,皮肤会出现丘疹、红斑、水疱等类症状。患病后以抗过敏为主,主要给予口服抗组胺类的药物,局部外用炉甘石洗剂及激素类软膏。
应对:尽量避免去草丛,对宠物要勤洗澡减少感染率。
2.足癣和股癣
足癣和股癣是由真菌感染而引起的皮肤病,由于真菌喜好温暖和潮湿,因此常常在夏季加重。足癣表现为足底或脚趾间出现水疱、脱皮、浸渍会糜烂,并有瘙痒感,严重者可因过度搔抓而引起局部的感染。股癣表现为大腿内侧、臀部的环状红斑脱屑,呈离心性扩大,周围常可见小丘疹,自觉瘙痒或疼痛。
应对:无论是足癣还是股癣,都有一定传染性,因此应避免共用公共浴室、游泳池、旅馆的拖鞋或毛巾等。注意保持足部清洁干燥,穿透气性好的鞋袜,平时不宜穿运动鞋、旅游鞋等不透气的鞋子,以免造成脚汗过多,脚臭加剧,而且应勤换鞋袜。勤换内裤,不穿紧身的内裤或牛仔裤。勤洗澡,保持身体清洁。可选用各种抗真菌药物如达克宁等外用,严重时配合口服抗真菌药治疗。
3.皮炎
夏秋季天气高温及闷热,很多人不注意防护,患上或轻或重的夏季皮炎,表现为皮肤上,尤其是在四肢伸侧、小腿深侧生出大片红斑,红斑上有密集针头至粟粒大小的丘疹,甚至丘疱疹,搔抓后出现较多线状抓痕、血痂,时间长了可能会皮肤粗糙、淡褐色素沉着、苔藓化。瘙痒明显,轻度灼热感。
应对:保持室内通风、散热措施得当,使室内温度、湿度适宜,衣服宜宽大、轻爽、吸汗,保持皮肤清洁干燥,宜用清水外洗后用毛巾擦干。治疗上可口服抗组胺药,外用炉甘石洗剂、止痒酒精、糖皮质激素霜剂等。
4.带状疱疹
带状疱疹俗称“串腰龙,是由一种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引起的,平时潜伏在人体某个神经节上,成年人绝大部分是这种病毒的携带者,当人体免疫力较强时,这种病毒就不会发作,而当抵抗力下降时,这种病毒就会复制,沿着神经分布下行,从而使皮肤出现红斑水泡,并伴有剧烈疼痛。
应对:换季时要注意保暖,不要着凉,因为感冒发烧时人体抵抗力较低,易诱发该病毒。同时,要注意合理休息,不要熬夜。在饮食上应注意补充维生素和水分。平时也要经常锻炼身体,以增强抵抗力。另外,秋季还要注意补充水分,可适量服用一些维生素,尤其是维生素C、维生素B和维生素E,并加强日常身体锻炼等。
5.皮肤瘙痒症
天气转凉后,人体皮脂腺分泌开始减少,皮肤容易干燥,引起瘙痒。而老年人的皮脂腺分泌功能有所减退,皮肤更干燥,因此,这种病常见于老年人。同时,再加上一些外部的刺激,如过多使用肥皂、洗衣粉等,这就极易引起瘙痒。
应对:对于患有这种皮肤瘙痒症,且每逢换季时病情就较重的患者,建议在换季时做好预防。
第一,注意忌嘴。对于鱼、虾、酒、辣椒等食物尽量不要食用,以免加重病情;
第二,尽量少接触含有化学成分的物品,如洗衣粉等;
第三,皮肤痒时,切忌抓挠或用开水烫,可搽一些润肤乳液或服用一些抗过敏药物或养血润燥、祛风止痒的中药;平时还要少用肥皂洗手,注意滋润皮肤。
6.银屑病
季节变化是银屑病的诱发因素之一,该病往往冬天加重夏天减轻。进入秋季后,天气转凉,该病病情常常会逐渐加重。同时,由于发病机理目前并不清楚,这种病只能控制而不能根治,所以秋季做好预防工作很重要。
应对:换季时节,银屑病患者一定要注意保暖,上呼吸道感染是该病的重要诱发因素,而秋季早晚温差大,是上呼吸道易发季节,所以避免上呼吸道感染很重要,如果病情加重,一定要及时到医院就诊。另外,每于好发季节之前,适当清淡饮食,能够有效避免或减轻银屑病复发。
7. 脓疱疮
脓疱疮是秋季常见的化脓性球菌传染性皮肤病。主要是金黄色葡萄球菌和链球菌感染所致。该病的特征是皮肤浅在性脓疱。初起为红斑,很快形成绿豆或黄豆般大小的小疱和薄壁脓疱,周围皮肤发红,因搔痒不适抓破脓疱流出黄水,故又称为“黄水疱。
该病具有接触传染和身体接种发病的特征,有较强的传染性,一人发病,往往引起和他密切接触的其他人跟着发病;身体某个部位发生脓疱疮,渗出的带病菌的脓液流到哪里,哪里就会受到感染而发病。有的病人可出现发烧、全身不适、白细胞增加,局部灼痛等症状。如不积极治疗,可迁延数周到数月,还可并发急性肾小球肾炎、败血症等。
应对:最主要的预防方法是保持皮肤清洁、勤洗澡、勤换衣、勤剪指甲,及时治疗各种皮肤瘙痒疾病。患者的衣物等应煮沸或曝晒消毒。由于老年人免疫功.能和抵抗力下降,更须防脓疱疮。患病后应去医院积极治疗。
【对于皮肤病的一些应急措施】相关文章:
对于火灾应急预案08-05
火灾的应急措施08-03
仓库应急措施03-28
暴雨的应急措施11-09
消防应急措施11-16
暴雨应急措施07-30
仓库应急措施-整改措施09-29
对于护士的一些赞美语录11-18
火灾应急预案及措施08-05
预防中暑应急措施1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