镜花缘的经典赏析
镜花缘是清代文人李汝珍创作的长篇小说。下面是小编推荐给大家的镜花缘的经典赏析,希望大家有所收获。
镜花缘的经典赏析一
我初次知道镜花缘,是在小时候去哥哥家玩,哥哥有本《镜花缘》小人书,画的是唐敖、林之洋、多九公到海外游历,在两面国揭开两面人后面的头巾,看见了他们背后的狰狞面孔。看到唐敖往高处蹿了数丈,当时不知道前面有他吃了蹑空草的情节,还以为他是武林高手。当时看小人书时就觉得非常好看,可惜哥哥只有一本,故事就没有看全,一直引以为憾。后来上了大学,在图书馆看见了《镜花缘》小说,就马上借回宿舍,一口气读完了。时间一长,对前面唐敖出海游历印象深刻,后面的情节便记不清了。此次再与《镜花缘》相逢,入手一册,也算是我与此书的夙缘。
本书共一百回,前四十回和后六十回,内容虽有联系,却有很大的不同。
前四十回,才子唐敖官场失意,随出海做生意的妹夫林之洋游历海外,后六十回,唐敖之女唐小山(百花仙子转世,后改名唐闺臣)出海寻亲,与其他花仙转世的才女们相遇,并共同参加武则天举办的女子考试之事。前四十回,由于角色人数较少,游历主线清晰,读起来还比较容易,后六十回,百花出场,人物繁杂,众才女相聚言欢饮酒行令,琴棋书画各展才华,难免令读者眼花缭乱。岂止是才女相聚,分明是作者炫学。作者欲刻画才女,倘若自己腹中欠缺才华,这文章是万万写不出来的。作者不吝笔墨,极力描写各才女之才华,如身在百花丛中观百花齐放。
我曾在其他版本《镜花缘》卷首见到胡适的文章,胡适很推崇这本书,尤其赞赏女儿国一段描写,因其表达了作者的女权主义思想。镜花缘提倡女权,在当时的封建社会里实属难能可贵。前四十回借海外游历讽喻世情,笔法谐谑,入木三分,此为文学评论界共识,在此就不多说了。此次我特地细读了后六十回纷繁杂乱的百花相会之章,其实在后六十回作者也借书中人物之口,发表了一些颇有见地的议论和讽喻。如红红、亭亭在黑齿国女子考试中被一些关系户挤下来而名落孙山,唐闺臣劝其到唐朝参加女子考试,红红、亭亭也担心唐朝的考试是否也存在着不公平、找关系的现象。还有一处情节讲医治小儿惊风,李汝珍也表达了自己的看法,认为惊风起源不同,要因人而异,不能盲目使用同一种药物医治,这样只是治标不治本。可以说,镜花缘是一本作者借故事阐述自己观点的书。有些中国古典文学,作者意图往往较为隐晦,但李汝珍借此书阐述观点的目的非常明显,有关论战、观点的篇幅几乎多于情节。但有观点并不等于说教,作者借鲜活的情节将自己的观点表达得畅快淋漓,读之令人解颐,并无枯燥之感。
此书大力提倡女权,在当时不啻惊世骇俗,但作者难免受到时代的局限性,对女权的提倡还是不够彻底。本书的九十几回讲一群将领征讨女帝武则天,连破武氏把守的四关,后来扶中宗上位,武则天退位为太后。百花中有一些女子为破阵玉殒香消,还有一些因为夫君战死而殉身相从。因其有女子殉夫情节,所以我觉得作者女权思想还是不够彻底解放。不过时代不同,以现代观点作标准要求生活在清代的作者,未免太过苛求,作者见解独到、议论精辟,已经走在时代前列,不少现代作者亦难望项背。
另外,作者写女子参加考试,赞扬女子的才华,而对女帝武则天持反对态度,如唐小山改名唐闺臣,小说最后中宗继位,武则天退位,又似乎为观点自相矛盾之处。然而我以为,这是小说时代背景的局限,并非作者反对女子称帝、从政,不然,作者又何以令牡丹转世的阴若花回归女儿国做皇帝,并且有三位女子随之做了女儿国的大臣?破武氏四关的一段战场描写,风格与封神演义类似,失陷在阵中的将领,亦是失陷在酒色财气之内,仍然讽刺的是人心的贪婪与欲望。作者身在清朝,女主名字改为“唐闺臣,意为仍是唐朝闺中之臣,我想作者也许是在隐喻反对清朝统治吧,毕竟清朝文字狱厉害,不能写得太明显。
此书作为文学作品,其效果可以用本书最后一页的一段话来作结:作者之友有忧思之疾,读此书时而解颐,时而喷饭,不久即愈。敢情这书能治抑郁症啊?心情不太好的.朋友们都可以看看。然后作者还有伏笔,暗示这本书没完,还有下文,说只写了一半,朋友就催他将这一百回先印出来,说他写稿太慢,等全都写完,指不定要到什么时候,写多少先印多少。然后……就没有然后了。 没听说哪本书是镜花缘的续集了。而且镜花缘里一百位女子,也只是交待了一小部分的结局,一大半却还没有交代。不过未写出来的那部分似乎也不是那些女子的结局,而是武则天作太后时第二次开女科考试的事情了。要说没烂尾,有些女子的结局没交代,作者本人都说还没写完;要说烂尾吧,也不对,因为女主百花仙子已经了却尘缘,与剑侠颜紫绡弃世修行去了。所以,我猜是这部作品实际上已经完成,只是爱开玩笑的作者在结尾吹了个牛。
我疑惑了很久这本书为什么叫《镜花缘》,取的自然是水月镜花之意,但是我读了很久并没有觉得书里讲水月镜花。后来一想,大概是唐敖和唐闺臣父女都弃世修仙去了,所以尘世间种种富贵、种种磨难,如同镜花一般,虚无缥缈。如有续文,说不定会叫《水月缘》呢。
另外,发现作者对名字里带紫的女子很偏爱呢,颜紫绡、燕紫琼、宋紫菱都是女中剑侠,英姿飒爽,来无影去无踪。
李汝珍花费三十年心血,方写了五十二万字,装印成书,已算是极厚实的一本著作。当今网文,作者为了保持人气,动辄日更万字,速度虽快,其质量就很难说了。天下文章,能流传于世,莫不是消耗作者的大量才华与心血,方可写成。文学作品浩如烟海,“消磨了三十多年层层心血,算不得大千世界小小文章。”
此句令人一叹。
镜花缘的经典赏析二
一本《镜花缘》,越往深处读越有一种似曾相识却又出奇不意的感觉。初读此书的乐趣也就是在书中不断发掘其他书的影子。这些影子或并蒂莲生或对镜比照,一字一句中意蕴缱绻。
从百花仙子受遣下凡看《镜花缘》与《红楼梦》
镜花水月、红楼一梦的标题即隐含着“以虚幻始,以虚幻终”的虚幻意识。《镜花缘》以百花仙子,百草仙子给王母娘娘贺寿开篇,视线自觉转向仙界,百花仙子由于在宴会后的仙居中疏忽大意,“贬谪”凡间;《红楼梦》中林黛玉其身本为绛珠仙草,因受神瑛侍者灌溉,吸收天地精华,脱去草胎木质,修成仙女;又得警幻仙子许可,下凡“还泪”。幻境开篇,虚实结合,增添一抹奇幻色彩。此外,二者在用笔之处皆以女子为重,女子为尊:百名仙子个个品貌超群,争奇斗妍,才艺过人还相处和谐,诗词曲赋、琴棋书画、经史音韵、医学算术样样精通,不禁让人感叹:“天地间灵淑之气只钟于女子”,即便才女,却也在时代洪流中难逃“终虚所望”的结局,“即使所载巾帼,设或无缘,不能一见,岂非镜花水月”,“团圆之后,又将如何?乐聚之后,又将如何?再过几十年,无非终归于尽,临期谁又逃过那座荒丘”。一种笼罩在书中挥之不去的悲剧底蕴压在心头。对现实的失望、绝望,精神的痛苦,心灵的忧伤或许只有在一切都归于无的虚幻中才能得到遗忘和消解。
从周游列国看《镜花缘》与《格列夫游记》
提及周游列国的著作,绝大部分青少年的脑海中浮现的都是经典丛书系列之《格列夫游记》,当在《镜花缘》中看到相似的情节时,难免会做一比较。二者在架构一致,《镜花缘》中唐敖随林之洋、多九公出游海外,见识了三十多个幻想国家的奇人异事、奇风异俗;而《格列夫游记》则是外科医生格列佛从现实世界进入到一个虚幻奇异的世界。在这个世界里,有人类一切文明和丑恶的缩影,《格列夫游记》将丑恶内化于道貌岸然的人的性格和行为当中,而《镜花缘》则是直接将丑恶放大外化,将人异化为奇禽异兽,在人物的描写上,以简笔勾勒形象、以神似代替细致入微的刻画和描写,即使游离于现实之外,却也形象逼真。虚构的框架,夸张的手法使得作品在针砭时弊,讽刺现实,揭露社会丑恶方面张力十足。
从女儿国看《镜花缘》与《西游记》
女儿国大可分为两种:其一,《西游记》中的西梁女国,“纯女无男之国”,生育需依照饮子母河水、到照胎泉照影这种方式解决;其二,《镜花缘》中的女儿国,“以女为治之国”,男子反穿衣裙,作为妇女,以治内事;女子反穿靴子,作为男人,以治外事。两本小说皆以男子视角,游历女儿国,亲身体验异国情调,身份倒错,巨大的反差产生戏剧性效果。《西游记》中唐僧和猪八戒误饮了子母河的河水,怀有身孕;《镜花缘》中,林子洋因被国王选为王妃,而被强制“穿耳、裹脚”改造为一位异性。这种与正常社会的巨大反差,在给人以新奇之感。但在捧腹一笑之后,感受到的却是这种以身份倒错方式进行的异性角色体验伴随的尴尬和痛苦。唐僧、猪八戒饮了子母河的河水后,肚子“疼痛难禁”,而林子洋的痛苦则超过唐僧、猪八戒,穿耳让他疼得“喊叫连声”,裹足更是让他痛不欲生。通过男子体验女子这种“系为美观而设”的习俗,将历代女子所受的痛苦客观形象地展现出来,一种指向男女地位尊卑的无言反讽和无情批判力透纸背。
《镜花缘》集各家之长,取《山海经》之奇异国度,采《红楼》之太虚幻境,比《格列弗》之辛辣讽刺,寓《西游》之戏剧化批判;《镜花缘》为时而著,讽国人之丑恶嘴脸,批封建之尘俗陋习,揭社会之腐朽弊病。一本《镜花缘》虽以夸张辛辣笔触揭露人心丑恶,男女地位尊卑,却美得赏心悦目。
【镜花缘的经典赏析】相关文章:
《镜花缘》句子12-09
读《镜花缘》随笔06-14
读《镜花缘》有感09-01
《镜花缘》读书心得09-26
镜花缘读书心得09-28
镜花缘的读后感悟06-21
《镜花缘》的读后感11-09
镜花缘的读后感11-09
镜花缘读后感08-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