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郭小川权威指导高考改革下的志愿填报技巧
:教育部每年都会公布新增专业名单,考生家长在报考此类专业时,因为没有往年的参考数据而苦恼。面对这类问题,您有什么建议?
郭小川:新增专业主要有两种情况。一是“专业目录”中已有的专业在某些学校原来没有开设而在这些学校新设的专业;二是“专业目录”中没有而在某些学校新设的专业。面对新增专业,由于没有往年录取分做参照,如何预估这些专业的录取分就成了考生和家长的困惑。网上比较多的建议是,参考该专业开设院校其他专业录取平均分来估计。对此建议不敢苟同。如四川农业大学20xx年新增了经济学所属的“投资学”专业和管理学所属的“酒店管理”“文化产业管理”专业,该校当年新增的这几个专业在四川招生,“投资学”录取分超过该校最低录取分20分(接近当年最高录取分的专业),“酒店管理”专业,录取分只超过该校当年最低录取分4分,而“文化产业管理”是该校当年录取分最低的专业。因此,建议填报相对“热门”学科如经济学所属新赠专业,可以估计得稍高一些,或可高于该校其他专业录取平均分一定分数;对一般学科如管理学所属新增专业,可以估计得稍低一些,或可按该校其他专业录取平均分或低于一定分数预估。当然,新增专业录取分数的高低会受多种因素影响,如根据经济社会发展需要设立的“专业目录”外的新专业,一般是有一定发展前景或就业形势看好的专业,但这类新专业也可能是学校尚不成熟的专业。因此考生或家长对这类新增专业或追捧(报考分数相对较高)或不看好(报考分数相对较低)都有可能。此外,某些新增专业,如教育部前不久公布的飞行器控制与信息工程专业,在不同学校可能会因该专业的支撑学科航空宇航科学与技术是否具有一定的优势,而影响该专业报考分数的高低。总之,对新增专业录取分的预估,需要综合考量。
:去年,北京本科录取率首次超过了70%,可是仍然有许多学生高分滑档没有学上,中低分段学生想上好大学也是越来越难。改成平行志愿后,为什么还是志愿难报呢?该如何有效降低考生被退档和被调剂的风险?
郭小川:平行志愿的实行大大降低了考生的落榜风险。所谓大大降低了风险,也就是说并非没有风险。高分滑档可能产生的原因是,考生档案“冲”进了所填院校,但由于没有分数优势又不服从专业调剂。还有可能就是考生所选的几所院校预估录取分都比较高,考生档案没有投进所填院校。
因此,考生在选择平行志愿拟填的几所院校的预估录取分中,可以有适当高于自己高考成绩的,也可以有与自己高考成绩大体相当和低于自己的高考成绩的,总之所选院校的'预估录取分从高到低要有一定的梯度,预估分数较高的院校作为“冲”的院校放在最前面,预估录取分相对较低的院校从高到低依次往后放,形成“冲”“稳”“保”的排序。这样可最大限度的避免滑档。但如“冲”进了所填院校,考生的分数往往不占优势,被录取到所填专业中最希望读的专业的机会较小,甚至有被退档的可能。因此最好填报服从专业调剂,以降低退档风险。不过,如服从专业调剂,有可能被调剂到自己不满意的专业。考生对此要有充分认识。
这里还要提醒的是,考生所选院校预估录取分的高低排序,也许并非与自己对这些院校的“喜好”程度的排序一致。预估录取分较高的院校,不一定是自己最喜欢的院校,预估录取分较低甚至在所选院校中最低的高校,恰恰是自己心目中比较喜欢的高校。如果是这种情况,则应按对所选的几所院校的“喜好”程度排序。如果放在最前面的高校预估录取分比自己高考成绩低很多,表面上“浪费”了不少分数,但考生高考成绩高出学校预估录取分越多,被录取并被录取到自己所填专业中较满意的专业的可能性越大。“冲”、“稳”、“保”仅仅是平行志愿的填报方式之一,非固定模式,不能照搬。
:今年,山东、海南等多个省市相继宣布二三本批次合并录取。改革以后,原来的三本院校涌入二本院校招生,考生家长一下子面对七八百所大学,给志愿填报增加了难度。您认为,处于这个分数段的考生家长应该如何有效填报志愿?
郭小川:本科二本、三本批次合并录取,实际上是原来在本科二批录取的院校与原来在本科三批的院校放在了一起录取,且只有一个批次线,即合并后的二本批次线。合并后的二本批次里由于有原三本院校,因此,合并后的二本批次线相对走低是必然的。考生在预估今年拟填报的二本招生院校(原本二院校和原本三院校)或专业录取分时,可参照往年三本(不是二本)批次线来估计这些院校或专业的录取分。预估分数时可以采取这样一种比较简便的方法,即用往年本二、本三招生院校或专业录取分,减去当年本三批次线,得出学校或专业录取“相对分”,然后与今年自己的高考成绩减去今年二本批次线,得出高考成绩“相对分”,然后将学校或专业“相对分”与自己的高考成绩“相对分”进行比较。如自己的高考成绩“相对分”高出学校或专业“相对分”越多,填报该学校或该专业的风险越小。
:近日,山东高考改革方案公布, 2020年起将采用“专业(类)+学校”志愿填报和招生录取方式。相比传统的“学校+专业”,改革后的志愿填报方式有何优势?改革后,报考扎堆,部分学校、专业招不到人的问题是否能有效缓解?
郭小川:“专业(类)+学校”志愿填报有利于考生按照自己的兴趣特长选择专业,有利于学校特色优势专业招到相对高分的考生,有利于促进学校加强专业的建设,但也有可能导致过去靠调剂录取的某些专业招不满甚至招不到学生。同时,对一些盲目追风开设新专业的高校也有一定的警醒作用。这种志愿模式是否能有效缓解考生报考扎堆现象倒不一定,如出现志愿扎堆,如果这种模式采取的是“一档多投”,考生的志愿风险也会比志愿模式改革前要小得多。
:上海、浙江两地改革方案中均提出尝试一档多投。浙江考试院专家介绍,高职提前招生中试水的“一档多投”很成功,今年也将扩大范围。您认为,高职院校招生中的“一档多投”的成功经验是否适用于本科院校?未来,探索实行一档多投、多次选择的投档模式,难点在哪儿?
郭小川:“一档多投”不仅适合本科院校,也必将成为志愿填报模式改革的趋势。从目前情况看,这种模式还局限在“一档多投”,而未实现 “双向选择”。志愿模式改革的方向应该是“一档多投,多校录取,双向选择”。真正实现高校与考生的“双向选择”,或许是这种模式改革的难点。
:有人曾提出,志愿填报规则改革的趋势是信息全公开,网上填志愿。这一模式的精髓,是实时动态志愿,即考生家长随时知晓学生的高考成绩、学校每一个专业的招生计划、报考每所学校、专业的实时动态的学生的成绩及相关信息。您觉得这种提法是否正确?是否有可以借鉴的地方?
郭小川:信息全公开,网上填志愿,是高考志愿模式改革的趋势,但把他说成是实时动态志愿的精髓并不恰当。信息全公开,网上填志愿,应该是目前呼声较高的“一档多投,双向选择”志愿模式的必要条件。而信息“全公开”本身就是一个相对概念。实时动态志愿需要公开与该志愿模式关联的考生分数及填报的院校及专业等信息,而“一档多投,双向选择”志愿,除了需公开其他与该志愿模式关联的信息外,还需要让考生及时知道是否被多所学校录取,以便考生在规定的时间内对已录院校进行取舍。可见,两种志愿模式需要公开的必要信息是不同的。
实时动态志愿模式的探索值得肯定,但这种志愿模式的“实时动态信息”,在让考生及时了解其他考生的志愿情况并及时调整自己志愿的同时,也会受到随时有可能改变的这些信息的困扰而无可适从。甚至可能出现有的考生采取先“占位”并在“最后时刻”零时改变志愿,而导致相关考生不能及时变更志愿的情况。目前已在内蒙实施多年的实时动态志愿模式未在全国推广,反映出该志愿模式并未得到广泛认可。而这种模式如果要推广到几十万的生源大省本身就是一个挑战,志愿填报网络系统关闭前的“紧要关头”,最后博弈的一场混战也未可知。
:在新的招生考试制度下,高中三年由“拼一年”变成了“拼三年”,考生家长在何时开始关注志愿填报也成为一个争议话题,您怎么看?
郭小川:从高一开始准备高考志愿本来就无可厚非,无论从过去传统的文理分科选择出发,还是从未来的职业规划出发,从高一着手是应有之义。新的招生考试制度下,“拼三年”更是再自然不过。每年高考志愿咨询中,许多考生家长最纠结的就是,不知道孩子在想什么,也不知道孩子想报考什么专业,未来的职业规划更无从谈起。由于高考复习紧张的压力,家长往往担心与孩子沟通与志愿有关的问题会影响孩子的学习,从而导致家长们临到填报志愿时,还一头雾水,不知所措。因而,早与孩子沟通,早些了解孩子,早做职业规划,早做志愿准备有利无害。
【郭小川权威指导高考改革下的志愿填报技巧】相关文章:
高考志愿填报技巧指导07-18
吉林高考志愿填报指导技巧10-16
江西高考志愿填报指导技巧10-16
填报高考志愿的技巧指导02-05
高考改革志愿填报08-16
填报高考志愿技巧指导篇06-20
高考志愿填报指导07-11
高考志愿填报指导07-27
2017年高考志愿填报技巧指导02-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