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禁忌有哪些

时间:2024-02-19 16:20:43 禧雯 禁忌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春节禁忌有哪些

  我们在过春节的时候,除了要知道哪些应该要做外,还更应该知道哪些是不能做的。下面是小编为你整理春节禁忌,希望能帮到你。

春节禁忌有哪些

  禁忌1、大年初一至初四不倒垃圾,等到初五扫穷土时再倒,如院里有了垃圾,也只能往院子旮旯里扫一扫,因为倒垃圾会把财富倒出去。

  禁忌2、不说不吉利的话。小孩子一说出不吉利的话就会受到大人的制止,比如打碎了碗、碟不能说破、碎,要说岁岁平安。小孩做错了事,大人也不会去训斥。

  禁忌3、不能拒绝拜年。见面要说新年好!平时有些过节的人平时谁也不愿意先认错,过年时小辈给大辈儿拜个年,就会化解这些矛盾,两人和好如初。

  禁忌4、春节期间一般不干活儿,尤其妇女不许动针线、剪刀,这个禁忌也使得人们一年中有了一段彻底休息、放松的时间。

  禁忌5、起五更不能开柜、橱门,不能乱捯。起五更需要穿的衣服、用品要在头天晚上拿出来,以免财富外流。

  禁忌6、过年走亲戚要看日子,初一,初五,十三不串亲戚。

  禁忌7、正月初九不许动针线,因为这天是玉皇大帝的生日,动针线可能扎到玉皇爷的眼睛。

  禁忌8、正月里不能吵架,正月里吵架会一年不顺,所以过年有矛盾都会憋着,互谅互让,祈求一年平安。

  禁忌9、正月十三杨公忌,俗称杨公日。这天是黑道日,诸事不宜,有“五不”之说,不动土,不走亲戚,不嫁娶,不开张,不看病人。据说这天是杨家将七郎八虎闯幽州出征的日子,此战杨家将死、伤惨重,为了纪念杨家将的事迹,人们就把这天设为纪念日。

  春节的禁忌

  农历12月24日

  俗称“过小年”,这一天民间开始打扫房子准备过大年,湖北一带忌宰杀、河南一带忌捣蒜、台湾称为“送神日”忌椿米,建议这天大家可以打扫一下房间。

  农历12月25日

  台湾一带忌讨债。

  农历12月26日

  不宜施舍他人,农村蒸馒头准备过年。

  农历12月30日(除夕夜)

  这一天俗称“年三十”、“除夕”,是上一年的最后一天。

  1、传统上除夕夜应守岁,忌过早的睡觉。

  2、开口说吉祥话,忌说脏话。

  3、除夕夜不能大小便,见到阳光后再大小便。

  4、忌打碎器物。这一天打破碗碟杯盘,意谓着这年会有“破运”,补救方式是用红纸包起,口中念“岁岁平安”等吉祥话,并放在神案上数天,即可化解灾难。也可用红纸包上碎片,新年后丢入河中,口吟“撞破瓷,钱银一大堆”。

  5、不能留湿衣服过年。忌遇殡丧,遇之以为不吉,象征来年大灾祸临头。

  6、这一天米缸不能空着,以免一年之中有断炊之虞。这叫做聚财。除夕夜大小水缸也不能空,装满之后,乡下还举行封井仪式。即用一个大的簸箕将井面盖住,然后祭拜井神。初一日不能揭开簸箕,因为人们往往将水视作财水,一揭开簸箕用水,岂不意味着财气外流?

  7、年三十夜不能倒油,那是很不吉利的事情,点灯的油、炒菜的油,大人们都要小心伺候着,深恐小孩捣乱,泼了油,等于“倒了灶”,来年要倒大霉。

  8、除夕之夜,不能听到猫叫,民间说法“猫来孝家,狗来富家”。想来是夜猫子喜欢到整夜守灵的孝家去凑热闹,狗却喜欢到富人家去啃骨头。

  大年初一

  1、已出嫁的女儿不可以回娘家,据说会让娘家破败。

  2、早餐忌吃稀饭。避免吃稀饭,这天若吃稀饭,这一年外出会被雨淋,甚至大雨会将田土冲垮。此外,吃稀饭是贫穷的象征,初一吃稀饭,恐怕之后都得过着穷困生活。

  3、忌叫他人姓名催人起床:年初一的上午不要催人起床,认为这样做会让对方整年都会被人催促着做事。

  4、忌跟还在睡觉的人拜年。同时也不可以躺在床上说恭喜,传说这样会导致长年卧床!

  5、忌吃药。无论有什么病痛,都不许请医生。否则,象征一年从头到底病疾缠身,吃药不断。医生也忌讳在正月出诊,会不吉利。

  6、忌动针钱。尽量不动刀剪针线,一旦有差错,会招致破败等不吉利的事;也有可能把财路剪断。

  7、忌斧子劈木柴。

  8、忌借钱,忌催债。记得要在年前还清债务,如果已欠过年,初一到初五也不能上门讨债,否则会倒霉一整年!

  9、忌打家具(盘、碗、酒具等易碎物品),忌打碎器物。初一打破碗碟杯盘,意谓着这年会有“破运”,补救方式是用红纸包起,口中念“岁岁平安”等吉祥话,并放在神案上数天,即可化解灾难。

  10、白天不能睡午觉,男人在这一天睡午觉,他的田畦就会崩坍;女人在这一天午睡,炉灶会塌陷。这亦是取古意,劝人不要懒散。

  11、不能更换、洗涤衣被。严禁洒扫与倒垃圾,会把家里的福气财运扫光光;若真要动扫帚,记得由外往内扫!

  12、忌被他人自口袋掏取物件。人们认为,正月初一的口袋让人掏了,可能导致一年都被“掏空”的危险。

  13、忌洗衣。初一、初二忌洗衣:水神的生日在初一、初二,因此忌讳在这两天洗衣服。

  14、忌讳去有丧事的家庭拜年。

  15、忌迁居,糊窗户。否则认为是不吉利。

  16、忌穿坏新衣服。正月里孩子穿坏新衣服有晦气。

  17、忌讳剃头。民间有谚云:“正月不剃头,剃头死己舅”。

  18、压岁钱不能给奇数。长辈给晚辈压岁钱,金额要是偶数,否则不吉利。

  19、不能打人、骂人以及哭泣,以保持好兆头。啼哭是“歹头彩”,兆示疾病、凶祸。

  20、避免说出“破”、“死”、“病”、“输”、“败”等不吉利的字眼;若不慎犯忌,要以吐唾沬、说“童言无忌”等方式化解可能的不祥后果。

  21、禁忌动刀子和剪子。不宜杀生。杀生必见血光,为不祥之兆,会引起刀灾、兵灾、血灾等灾祸发生。

  此外,还忌小孩说脏话、年轻人打架斗殴、家里人抬杠伴嘴,凡是遇上这种事,亲朋友、街房邻居都会来劝说制止。

  大年初二

  1、过年期间,嫁出去的女子和女婿只能在初二或者初三回女方娘家,据说这样才不会把娘家吃穷。女儿回娘家时不能空手,且带给娘家的礼物,忌讳是单数,要好事成双,单数则不吉利。

  2、祭财神忌语。旧时有登门售财神像者。不欲购者,只能回答已有,忌讳说不要。以避不祥。

  大年初三

  俗称“赤狗日”,不宜外出或宴客。必须早点熄灯睡觉。

  另外,初一到初三都是岁首,禁忌与初一基本相同,可参照初一的忌讳。

  大年初四

  禁忌出门,都在家,因为民间说这是恭迎灶神回民间的日子。这一天灶王爷要点查户口,所以家家户户都要守在家里,准备丰富的果品,焚香点烛并施放鞭炮,以示恭迎。不可外出。

  大年初五

  民间称“破五”“五穷”,因为之前的禁忌过了这天便可破除,所以也谓“初五隔开”。

  1、忌走亲访友。

  2、这一天可以打扫卫生,这天垃圾变成了“穷气”,因此要清扫家里,将垃圾送出去,俗称“送穷出门”。

  3、这一天应吃水饺,而忌讳吃藕,并且忌梳头。

  4、“五忙日”,禁止动土,否则可能会有灾害发生。

  大年初六

  初六没有任何的禁忌,属于好日子,大家不必要忌讳什么,放心的宴请朋友,或者去做客。旅游,采购,也是不错的选择。

  大年初七

  称“人日”,传说里若这日天晴,代表人身安适;若阴雨,则疾病瘟疫生。又称“七煞日”,许多事情都不宜在这天进行,尤其应避免外出远行。这一天忌讳动针线,依然不能用刑法,不应罚孩子等。

  大年初八

  这天称“谷日”丰收之日,大家年假结束,都来上班互相送吉语吉言,大吉大利,恭喜发财。

  俗言多变,物随人意,各地风俗不同,但是无非是讨个口彩,图个吉利。东方朔占书岁后八日,一日鸡、二日犬、三日猪、四日羊、五日牛、六日马、七日人、八日谷。是说天地先生鸡、次狗、次猪、次羊、次牛、次马、始生人”。为此又有“正月一日不杀鸡、二日不杀 狗、三日不杀猪、四日不杀羊、五日不杀牛、六日不杀马、七日不用刑”之说。

  一般过了初七、初八之后,主要年日就算过完了,大家都开始返回工作岗位,各种春节禁忌也基本上没有了,可以像平常时间一样生活。

  春节必知的八条“破财禁忌”

  1、大年初一早餐忌吃稀饭、荤食和药,否则会导致一整年的贫穷。大年初一要吃除夕留下的过年饭,寓意是去年的东西吃不完,到今年还有剩余(即年年有余)。

  2、大年初一早上忌洗澡、洗头、洗衣服、倒污水、垃圾、扫地的,否则否则会扫走运气、破财,而把“扫帚星”引来,招致霉运。

  3、大年初一忌劈柴生火,俗话说“初一斧子劈开柴(财),劈开再也回不来”。

  4、大年初一忌借钱、讨债,俗话说“初一借了别人的钱,一年四季靠外援;初一借给别人钱,财产外流整一年”。

  5、大年初一已出嫁的女儿不可以回娘家的,会把娘家吃穷。内在的含意是,嫁去的女儿已经是别人家的媳妇了,过年婆家一定有很多人来拜年,媳妇要帮忙奉茶服侍,因此初一不可以回娘家。

  6、春节期间忌打破玻璃、陶瓷器物,否则破财破运,倘若不小心打破,应立即说碎碎(岁岁)平安。

  7、春节期间忌被他人自口袋掏钱,否则整年度钱财都会被人家掏走。

  8、春节期间忌向人讨债,否则一整年间都会走霉运,积不起财来。 以上这八条春节“破财禁忌”,你都记住了吗?切勿踩到“雷区”,小心猴年霉运当头。

  春节禁忌有哪些?

  1、已出嫁的女儿不可以回娘家

  过年的第一天如果嫁出去的女儿回娘家,意指着会把娘家吃穷,因此只能在初二或者初三回娘家,但是其中的含意是嫁去的女儿已经是别人家的媳妇了,过年婆家一定有很多人来拜年,媳妇要帮忙奉茶服侍,因此初一不可以回娘家。

  2、早餐忌吃稀饭、荤食及药品

  过去的传统穷人家才吃稀饭,所以在年初一的上午一定要吃乾饭,表示家里整年度都会很富有,而年初一的早上叫做万神盛会,表示所有的神出来拜年,因此为表尊敬首先不要吃荤,要吃素,另外除了重病不得不吃之外,一般的补品补药初一最好不要吃。

  3、忌叫他人姓名催人起床

  年初一的上午不要叫人姓名催人起床,这样表示对方整年度都要人催促做事情。

  4、忌跟还在睡觉的人拜年

  年初一时对方还在睡梦中不要跟对方拜年,等对方起床再拜年,因为这样会让对方一整年都在病床中。

  5、忌吃药

  说是“初一吃药整一年,而且啥病也治不好”,所以再重的病人初一也不吃药。

  6、禁忌动刀子和剪子

  说是“初一动了刀和剪,口舌是非全难免”。

  7、忌动针钱

  说是“初一动了针钱,挑了龙筋长(生下的小孩,眼睛如同针眼一样小)针眼”。

  8、忌斧子劈木柴

  说是“初一斧子劈开柴(财),劈开再也回不来”。

  9、忌借钱

  说是“初一借了别人的钱,一年四季靠外援;初一借给别人钱,财产外流整一年”。

  10、忌打家具(盘、碗、酒具等易碎物品)

  认为打碎家具,一年四季不吉利。不过在当今社会,当孩子们由于不慎打碎了家具也不要紧,只要大人们赶快说上一句:“岁(碎)来(了)好,岁来好,岁岁平安”,也就化凶为吉了。

  11、白天不可午睡

  过年期间白天睡午觉,表示整年度都会很懒惰,其中的含意是因为过年期间有很多客人到家里拜年,如果睡午觉的话对人很失礼。

  12、忌倒污水、垃圾、扫地

  过年期间不要从事洒扫的工作,因为这样容易把家中的财气扫掉。

  13、忌被他人自口袋掏取物件

  过年期间不要让人从自己口袋掏东西,这样表示整年度钱财都会被人家掏走。

  14、忌向人讨债

  过年期间不管是被要债或者是跟人家要债的人在一整年间都会很倒楣,因此忌讳向人讨债。

  15、忌洗衣

  水有水神,水神的生日在初一初二,因此这两天不要洗衣服。

  春节有哪些禁忌

  1、据说孩子的哭哭啼啼会给家庭带来霉气,纵使发生什么事情,父母也尽量别让孩子哭闹。

  2、对于工具或者其他设备的破损,则意味着来年财富的消失,因此商人要尽量防止此事发生。

  3、没什么急事,尽量别去医院,据说也会在来年招病上身。

  4、盗窃:在春节最好别让他人偷去你的物品及钱,因为有种说法是如果没有照顾好自己的口袋,那么来年预示着金钱的丢失。

  5、债务:新年里不要有借钱给别人,而且所有的债务要在除夕夜之前结清。如果别人仍旧欠钱不还,那么也不要去别人家里催债。据说如果这样做,来年则会诸事不顺。

  6、新年期间米缸也不要见底,因为旧有断炊堪虞之说。

  7、衣服破损:新衣服不能破损。特别是孩子们在新年的第一个月不能穿这样的衣服,否则会招来霉气。

  8、春节期间也不要杀生,因为见血也是一个不祥的恶兆,会招致破财,或者刀伤,及大的伤病。

  9、也不要穿白色或者黑色的衣服因为这两种颜色通常和死亡紧紧联系。

  10、迎接新年:按照迷信的习俗,人们通常会在除夕夜守岁,凌晨的时候燃放炮竹用来驱赶年神。

  11、新年的第一天不能洗头,因为“发”在中文里的和发财的同音。所以如果洗头,则会将新年伊始的财富洗之一空。

  中国春节禁忌

  禁忌一:“大年三十晚上忌人”。

  三十晚上,普通人家都要“大团圆”,出远门的亲人也要千里迢迢、迎风冒雪往家里赶,回来跟家人一起吃三十晚上的团圆饺子。这顿晚餐在南方叫“年夜饭”,北方人食面,就吃饺子,民谣说:“三十,合家欢乐吃扁食。”三十晚上,一家团圆,外面扬风飘雪,屋里灯火通明、热气腾腾。玻璃窗擦得干干净净,水珠还从玻璃上面往下滚。时不时传来阵阵鞭炮声。家家享受着天伦之乐,其乐融融。为了保证自家人欢乐的大餐,一般不愿外人突然闯入,无论外人来说话、串门以至讨债,都一样会起着干扰一个家庭内部欢乐的团圆,所以除夕之夜,对“家鞑子”之外的人都一律拒绝。

  禁忌二:“出嫁女大年三十不看娘家灯”。

  “三十晚上,出嫁的女儿不能看娘家灯,看娘家灯会死娘家人”,这一条够厉害的,但“师出有名”。因为旧社会是以男性为主的;出嫁的女儿往往多“婆媳不和”,如果已成为“人妇”的女子(尤其是有钱有势出身的)尽往娘家跑,那婆婆家就不能保持大团圆了。为了保证婆婆家一家团聚,所以传衍了这一条民俗,目的是好的,形式是“莫须有”的。既无法律规定,又不见经传,却起了凝聚与和谐的作用。

  禁忌三:“正月不剃头”。

  老天津,剃头匠从三十早起就干活,无论剃头打辫子,还是洗、剪男头,一直干一夜,直到初一早晨。那时剃头师傅多是宝坻人,天一亮就卷包儿回老家了,再剃头,找不到师傅了。这是督促人们,在新年前做好一切清洁卫生工作。

  禁忌四:“不许摔坏东西”。

  年下不许摔坏东西,摔了赶紧说:“碎(岁)碎(岁)平安。”这是提醒人们过年别得意忘形,也应小心翼翼、以求吉利,是一种心理暗示、没别的意思。

  春节期间有什么禁忌?

  1、过年嫁出去的女儿回娘家,会把娘家吃穷,因此只能在初二或者初三回娘家,但是其中的含意是嫁去的女儿已经是别人家的媳妇了,过年婆家一定有很多人来拜年,媳妇要帮忙奉茶服侍,因此初一不可以回娘家。

  2、过去的传统穷人家才吃稀饭,所以在年初一的上午一定要吃乾饭,表示家里整年度都会很富有,而年初一的早上叫做万神盛会,表示所有的神出来拜年,因此为表尊敬首先不要吃荤,要吃素,另外除了重病不得不吃之外,一般的补品补药初一最好不要吃。

  3、年初一的上午不要叫人姓名催人起床,这样表示对方整年度都要人催促做事情。

  4、年初一时对方还在睡梦中不要跟对方拜年,等对方起床再拜年,因为这样会让对方一整年都在病床中。

  春节忌讳什么?

  初一和初二的:

  初一初二忌洗衣,因为水里有水神,而水神的生日在初一初二,因此这两天千万不要洗衣服。

  初一到初五的:

  1、白天不可午睡:过年期间白天睡午觉,表示整年度都会很懒惰,其中的含意是因为过年期间有很多客人到家里拜年,如果睡午觉的话对人很失礼。

  2、忌倒污水垃圾扫地:过年期间不要从事洒扫的工作,因为这样容易把家中的财气扫掉。

  3、忌被他人自口袋掏取物件:过年期间不要让人从自己口袋掏东西,这样表示整年度钱财都会被人家掏走。

  4、忌向人讨债:过年期间不管是被要债或者是跟人家要债的人在一整年间都会很倒楣,因此忌讳向人讨债。

  春节期间的饮食禁忌

  1、儿童不宜多吃果冻等不易消化人工色素过多的食品,也不宜吃人参之类的补品。

  2、春节期间,人们常常玩到深夜甚至通宵达旦,其间通常会吃夜宵。由于白天饮食丰富,夜宵最好吃点小吃喝点牛奶之类的热饮即可。

  3、针对春节期间正餐油腻食品较多的状况,零食最好以开胃理气消胀降火祛燥为主。比如苹果香蕉等水果;瓜子花生巧克力要少吃;山楂片话梅等可适当品味。

  4、亲朋好友一聚会,喝酒总是难免的,但切忌不醉不归,以免饮酒过量造成意识与身体感官被麻痹,并出现酒精中毒和生命危险的状况。更要切记归途中不可酒驾。

  5、适当饮茶可增味添趣,帮助消化,益于身心,但不宜多饮浓茶。

  6、切忌暴饮暴食,尤其是胆囊炎以及胃病患者。若有饮食过量的状况,应服用有利于消化的药物。鸡鸭鱼肉食用过多后,通常会让人在30分钟到1小时内出现头晕心慌脉搏加快血压上升气喘下颚颤抖上肢麻木等症状的美味综合征。

  拓展:

  春节习俗

  (一)民俗类别

  春节传统节日仪式与习俗活动,是节日元素的重要内容,承载着丰富多彩的节日文化底蕴。岁节(年节)是中国一个古老的节日,也是全年最重要的一个节日,在历史发展中,杂糅了多地多种民俗为一体,形成了一些较为固定的风俗习惯,有许多还相传至今。这些活动,可大体归纳为如下几个方面:奉祀神灵,以应天时;崇宗敬祖,维护亲情;驱邪祛恶,以求平安;休闲娱乐,放松心情。百节年为首,春节是中华民族最隆重的传统佳节,它不仅集中体现了中华民族的思想信仰、理想愿望、生活娱乐和文化心理,而且还是祈福攘灾、饮食和娱乐活动的狂欢式展示。

  在春节期间,全国各地均有举行各种贺岁活动,各地因地域文化不同而又存在着习俗内容或细节上的差异,带有浓郁的各地域特色。春节期间的庆祝活动极为丰富多样,有舞狮、飘色、舞龙、游神、庙会、逛花街、赏花灯、游锣鼓、游标旗、烧烟花、祈福、掼春,也有踩高跷、跑旱船、扭秧歌等等。春节期间贴年红、守岁、吃团年饭、拜年等各地皆有之,但因风土人情的不同,细微处又各有其特色。春节民俗形式多样、内容丰富,是中华民族的生活文化精粹的集中展示。春节各种民俗仪式中经常看到祭神的内容。

  春节是除旧布新的日子,春节虽定在农历正月初一,但春节的活动却并不止于正月初一这天。从年尾小年起,人们便开始“忙年”:祭灶、扫尘、购置年货、贴年红、洗头沐浴、张灯结彩等等,所有这些活动,有一个共同的主题,即“辞旧迎新”。春节是个欢乐祥和、合家团圆的节日,也是人们抒发对幸福和自由向往的狂欢节和永远的精神支柱。春节也是敦亲祀祖、祭祝祈年的日子。祭祀是一种信仰活动,是人类在远古生存活动而创造出来的期望与天地自然和谐共生的信仰活动。

  (二)民俗活动

  春节更是民众娱乐狂欢的节日。元日子时交年时刻,鞭炮齐响、烟花满天,辞旧岁、迎新年等各种庆贺新春活动达于高潮。年初一早上各家焚香致礼,敬天地、祭列祖,然后依次给尊长拜年,继而同族亲友互致祝贺。元日以后,各种丰富多彩的娱乐活动竞相开展,为新春佳节增添了浓郁的喜庆气氛。节日的热烈气氛不仅洋溢在各家各户,也充满各地的大街小巷。这期间花灯满城,游人满街,热闹非凡,盛况空前,直要闹到正月十五元宵节过后,春节才算真正结束。因此,集祈年、庆贺、娱乐为一体的盛典春节成了中华民族最隆重的佳节。春节反映了自然时空的新旧交换,具有除旧布新、祈福纳祥、感念先恩、阖家团圆的美好寓意。

  (三)传统习俗

  买年货

  办年货中国的年俗文化源远流长,全国各地衍生出纷繁多样的过年习俗,南北迥异,各具特色。虽然各地习俗不尽相同,但是备年货、送年礼却是几乎全国上下的“过年必备”。置办年货,包括吃的、穿的、戴的、用的、贴的(年红)、送的(拜年)礼物等等,统名曰之“年货”,而把采购年货的过程称之为“办年货”。办年货是中国人过春节的一项重要活动。

  民间谚语称“腊月二十六 ,割年肉”,说的是这一天主要筹备过年的肉食。将“割年肉”放入年谣,是因为农耕社会经济不发达,人们只有在一年一度的年节中才能吃到肉,故此称为“年肉”。

  祭灶

  民间祭灶,源于古人拜火习俗。如《释名》中说:“灶。造也,创食物也。”灶神的职责就是执掌灶火,管理饮食,后来扩大为考察人间善恶,以降福祸。祭灶在中国民间有几千年历史了,灶神信仰是中国百姓对“衣食有余”梦想追求的反映。

  扫尘

  扫尘在民间,新年前夕有“腊月二十四,扫尘(亦称扫屋)的习俗。民谚称“二十四,扫房子”。民间称做“扫尘日”。扫尘就是年终大扫除,家家户户都要打扫环境,清洗各种器具,拆洗被褥窗帘,洒扫六闾庭院,掸拂尘垢蛛网,疏浚明渠暗沟。到处洋溢着欢欢喜喜搞卫生、干干净净迎新春的欢乐气氛。按民间的说法:因“尘”与“陈”谐音,年前扫尘有“除陈布新”的涵义。扫尘用意是要把一切穷运、晦气统统扫出门,以祈来年清吉。

  贴年红(挥春)

  年廿八、廿九或三十日家家户户“贴年红”(年红是春联、门神、年画、福字、横批、窗花等的统称,因这些是过年时贴的红色喜庆元素,所以统称为“年红”)。贴年红是中华传统过年习俗,它反映了人民大众的风俗和信仰,增添喜庆的节日气氛,并寄予着人们对新年新生活的美好期盼。

  ⑴贴春联:根据《玉烛宝典》、《燕京岁时记》等文学作品记载,春联的原始形式就是人们所说的“桃符”。春联的另一来源是春贴,古人在立春日多贴“宜春”二字,后渐渐发展为春联。贴春联也叫贴门对、春贴、对联、对子、桃符等,它以工整、对偶、简洁、精巧的文字描绘时代背景,抒发美好愿望,是中国特有的文学形式。每逢春节,无论城市还是农村,家家户户都要精选一幅大红春联贴于门上,为节日增加喜庆气氛。

  ⑵贴年画:春节挂贴年画在城乡也很普遍,浓墨重彩的年画给千家万户平添了许多兴旺欢乐的喜庆气氛。年画是中国的一种古老的民间艺术,反映了人民朴素的风俗和信仰,寄托着他们对未来的希望。随着木板印刷术的兴起,年画的内容已不仅限于门神之类单调的主题,变得丰富多彩。

  ⑶窗花与“福”字:在民间人们还喜欢在窗户上贴上各种剪纸——窗花。窗花不仅烘托了喜庆的节日气氛,也集装饰性、欣赏性和实用性于一体。同时,一些人家要在屋门上、墙壁上、门楣上贴上大大小小的“福”字。民间还有将“福”字精描细做成各种图案的,图案有寿星、寿桃、鲤鱼跳龙门、五谷丰登、龙凤呈祥等。

  年夜饭

  年夜饭年夜饭,又称年晚饭、团年饭等,特指岁末除夕的阖家聚餐。年夜饭源于古代的年终祭祀仪,拜祭神灵与祖先后团圆聚餐。年夜饭是年前的重头戏,不但丰富多彩,而且很讲究意头。吃团年饭前先拜神祭祖,待拜祭仪式完毕后才开饭。席上一般有鸡(寓意有计)、鱼(寓意年年有余)、蚝豉(寓意好市)、发菜(寓意发财)、腐竹(寓意富足)、莲藕(寓意聪明)、生菜(寓意生财)、腊肠(寓意长久)等以求吉利。中国人的年夜饭是家人的团圆聚餐,这顿是年尾最丰盛、最重要的一顿晚餐。

  年夜饭的名堂很多,南北各地不同,而且各有讲究。北方人过年习惯吃饺子,这是古时候流传下来的习惯。由于地理气候方面原因,春节期间北方还处于万物闭藏的寒冬,冬天的北方地区白茫茫一片,冰天雪地,基本上没办法种植作物,资源匮乏,可选用的食材不多。而南方地区,尤其是沿海一些地方,基本上四季绿意盎然,南方冬季在蔬果等食材上占有极大的优势,所以在饮食的选择上具有更多的选择性;在地利方面,又得益于水资源充沛分布广所以各类渔获充足食材多样;所以在一些重要的节日上,南方的饮食会丰富多样一些。

  守岁

  除夕守岁是年俗活动之一,守岁之俗由来已久。守岁的民俗主要表现为所有房子都点燃岁火,合家欢聚,并守“岁火”不让熄灭,等着辞旧迎新的时刻,迎接新岁到来。除夕夜灯火通宵不灭,曰“燃灯照岁”或“点岁火”,所有房子都点上灯烛,还要专门在床底点灯烛,遍燃灯烛,谓之“照虚耗”,据说如此照过之后,就会使来年家中财富充实。

  压岁钱

  压岁钱,年俗之一,年晚饭后长辈要将事先准备好的压岁钱派发给晚辈,据说压岁钱可以压住邪祟,晚辈得到压岁钱就可以平平安安度过一岁。压岁钱在民俗文化中寓意辟邪驱鬼,保佑平安。压岁钱最初的用意是镇恶驱邪。因为人们认为小孩容易受鬼祟的侵害,所以用压岁钱压祟驱邪。

  在历史上,压岁钱是分多种的,一般在新年倒计时时由长辈派发给晚辈,表示压祟,包含着长辈对晚辈的关切之情和真切祝福;另一种就是晚辈给老人的,这个压岁钱的“岁”指的是年岁,意在期盼老人长寿。可追溯的最早压岁钱文字记载在汉代,又叫压胜钱,并不在市面上流通,而是铸成钱币形式的玩赏物,有避邪的功能。

  游神

  传统贺岁民俗——游神游神,是传统贺岁习俗之一。游神,又称圣驾巡游、游老爷、营老爷、游菩萨、游神赛会、年例、迎神、迎年、游春、行香、菩萨行乡、抬神像、神像出巡等等,是指人们在新年期间或其它喜庆节日里,又或诸神圣诞的这一天,到神庙里将行身神像请进神轿里,然后抬出庙宇游境,接受民众的香火膜拜,寓意神明降落民间,巡视乡里,保佑合境平安。主旨是酬神、消灾、祈福等。游神沿途伴随有锣鼓、唢呐、神偶、舞狮、舞龙、飘色、标旗、游灯、八音、杂技及乐队演奏等丰富多彩艺阵表演。是集拜神、祈祷、欢庆、宴客为一体的传统民俗活动。

  游神在潮汕地区又称为“游神赛会”、“营老爷”,是潮汕地区的传统民间民俗活动;每年春节期间,按时间顺序,各村镇轮流举行民间游神活动,场面热闹非凡。在粤西地区又称为“游老爷”、“游菩萨”,或称“年例”;所谓年例,即“溯古例今、年年有例”。在北流一带亦是称为“年例”。在珠三角地区又称为“菩萨行乡”,众人抬神像巡游,绕村一周,接受祈福。在福州又称为“迎神”,农历的正月初三至十五,便是游神的时间,成为乡村“做年”的重要活动之一;游神常以村为单位,有时数村联合,在锣鼓和鞭炮声中结队巡游村境,百姓夹道观看、迎接,场面热烈。

  拜岁

  拜岁,年俗活动之一。在岁首早上迎新岁,拜祭“岁神”。“岁”又名为“摄提”、“太岁”,上古纪元星名。太岁也是民间信仰的神灵。岁以六十甲子的干支纪年法为运转周期,共六十位,每年有一位岁神当值,在当年当值的太岁谓之“值年太岁”,是一岁之主宰,掌管当年人间的吉凶祸福。如《三命通会》中所讲:“夫太岁者,乃一岁之主宰,诸神之领袖”。拜岁是历史最悠久的过年传统风俗,这古俗如今在广东,尤其在吴川一带仍盛行。在新年初一辞旧迎新之际,迎新岁、拜祭岁神、接福。

  庙会

  逛庙会是春节期间的民俗活动之一。广府庙会与北京地坛庙会并称中国两大庙会。涵盖木偶荟萃、中华绝活、武林大会、元宵灯会等主题活动,包含了祈福文化、民俗文化、美食文化、商贸休闲文化等丰富的内容。

  拜年

  拜年春节期间走访拜年是年节传统习俗之一,是人们辞旧迎新、相互表达美好祝愿的一种方式。初二、三就开始走亲戚看朋友,相互拜年,道贺祝福,说些恭贺新喜、恭喜发财、恭喜、新年好等话。拜年的意义所在是亲朋好友之间走访联络感情、互贺新年,表达对亲朋间的情怀以及对新一年生活的美好祝福。随着时代的发展,拜年的习俗亦不断增添新的内容和形式。

  烧炮竹

  爆竹中国民间有“开门炮仗”一说。即在新的一年到来之际,家家户户开门的第一件事就是烧炮竹,以哔哔叭叭的爆竹声除旧迎新。炮竹是中国特产,亦称“爆仗”、“爆竹”、“炮仗”、“鞭炮”。其起源很早,关于爆竹的演变过程,《通俗编排优》记载道:“古时爆竹。皆以真竹着火爆之,故唐人诗亦称爆竿。后人卷纸为之。称曰“爆竹”。

  炮竹的原始目的是迎神与驱邪。后来以其强烈的喜庆色彩发展为辞旧迎新的象征符号。烧炮竹可以创造出喜庆热闹的气氛,是节日的一种娱乐活动,可以给人们带来欢愉和吉利。

  生旺火

  新年正月十五元宵,在院子里点燃火把,火堆,民间称为“生旺火”、或“点发宝柴”。现代民间生旺火常常是点燃禾杆堆或炮纸堆,火势越旺越好,象征燎去旧灾晦,迎来新气象。

  春节传统食物

  饺子

  饺子是春节时期的传统食物,对于北方人来说,春节食物怎能少了饺子呢,饺子不仅吃起来美味,寓意也很深刻,它有着“招财进宝”的吉祥含义,所以在过年时吃饺子就寓意着新的一年能走财运。而且饺子馅料的选择和寓意有着直接的联系,比如说韭菜馅的饺子有着久财的意思,白菜馅饺子有着百财的意思,香菇馅的饺子有着鼓财的意思,酸菜馅的饺子有着算财的意思等等,所以说水饺是春节期间少不了的美食。

  鸡

  春节期间鸡肉是不能少的一道美食,鸡和吉同音,吃鸡肉寓意着百事大吉,而且吃鸡肉也很讲究,鸡翅给年轻的人吃,有着大展宏图的意思,鸡腿给长辈吃,有一家的顶梁柱意思。在过年期间我们吃的食物热量比较高,所以很多地区的人都会在烹饪后将鸡肉去皮,来减少脂肪的摄入,也能保证鸡肉的鲜美。

  鱼

  年年有余(鱼)是中国比较传统的说法,所以在春节这个吉祥的日子里,鱼肉就显得非常重要了,不少家庭为了吃出连年有余的好兆头,会在除夕夜吃一条,大年初一吃一条,这样就是连年有余了。不过呢,我们还有另一种说法,就是在除夕夜吃鱼尾,大年初一吃鱼头,这样也是连年有余,有头有尾。

  年糕

  春节吃什么传统食品,其实最主要的还是一些寓意吉祥的,比如年糕。全国各地几乎都用江米面和黍子黏面做成黏糕(也叫年糕),寓意“年年高”。春节吃的食物大部分是节前准备好的,北方人大多吃馒头。南方是头几天淘米,名叫万年粮米,意思是年年有余粮。年糕也是汉族过新年的必备食物。做年糕的谷物有多种,各地作法不尽相同。其中以江南的水磨黏糕最为着名。北方则吃白糕或黄米黏糕,西南少数民族习惯吃糯米粑粑。

  元宵

  正月十五北方吃元宵,南方吃汤圆。元宵在宋代时就很流行,最早叫“浮元子”,后称“元宵”,生意人还美其名曰“元宝”。通常是以白糖、玫瑰、芝麻、豆沙、黄桂、核桃仁、果仁、枣泥等原料为馅,用糯米粉包裹成圆形。可荤可素,风味各异。可汤煮、油炸、蒸食,有团团圆圆、生活美满之意。

  春节过年必备年货

  1、对联

  对联是家家户户要用到的。对联的寓意就是在于用美好的祝福来展望未来的生活或者希望。这是非常好的一个传统过年方式,红红对联贴门前,家家户户迎新春。

  2、福字

  贴福字也是必须的,但是大家要知道,福到,就是福倒。因此,往家里的窗户上或者是门上贴福字的时候,一定要倒过来贴,这样才能迎福纳喜。

  3、门神

  门神贴门口,大鬼小鬼莫进来。这是传统过春节必备的年货。虽然有点儿迷信,但是大家也只是为了取到一个好的过年的气氛,能安心快乐地过一个团圆年。

  4、灯笼

  红灯笼门前挂,人增寿岁增春。所以,如果家里有条件的话,一般是会在家门口挂灯笼,然后大年三十的晚上,一直到十五,灯笼都是亮的,不让其灭,为了求福引福。

  5、其他

  当然还有其他的,例如黄纸、叠神牌位、灶神等等诸多的神,因为在年的时候,要迎神下凡间,然后还要送神走。这些东西的准备也是必须的。

  春节传统文化知识

  贴春联

  春联也叫门对、春贴、对联、对子、桃符等,它以工整、对偶、简洁、精巧的文字描绘时代背景,抒发美好愿望,是中国特有的文学形式。每逢春节,无论城市还是农村,家家户户都要精选一幅大红春联贴于门上,为节日增加喜庆气氛。这一习俗起于宋代,在明代开始盛行,到了清代,春联的思想性和艺术性都有了很大的提高,梁章矩编写的春联专著《槛联丛话》对楹联的起源及各类作品的特色都作了论述。

  春联的种类比较多,依其使用场所,可分为门心、框对、横披、春条、斗方等。“门心”贴于门板上端中心部位;“框对”贴于左右两个门框上;“横披”贴于门媚的横木上;“春条”根据不同的内容,贴于相应的地方;“斗斤”也叫“门叶”,为正方菱形,多贴在家俱、影壁中。

  贴窗花

  在民间人们还喜欢在窗户上贴上各种剪纸——窗花。窗花不仅烘托了喜庆的节日气氛,也集装饰性、欣赏性和实用性于一体。剪纸在中国是一种很普及的民间艺术,千百年来深受人们的喜爱,因它大多是贴在窗户上的,所以也被称其为“窗花”。窗花以其特有的概括和夸张手法将吉事祥物、美好愿望表现得淋漓尽致,将节日装点得红火富丽。

  在贴春联的同时,一些人家要在屋门上、墙壁上、门楣上贴上大大小小的“福”字。春节贴“福”字,是中国民间由来已久的风俗。“福”字指福气、福运,寄托了人们对幸福生活的向往,对美好未来的祝愿。为了更充分地体现这种向往和祝愿,有的人干脆将“福”字倒过来贴,表示“幸福已到”、“福气已到”。民间还有将“福”字精描细做成各种图案的,图案有寿星、寿桃、鲤鱼跳龙门、五谷丰登、龙凤呈祥等。

  年画

  春节挂贴年画在城乡也很普遍,浓黑重彩的年画给千家万户平添了许多兴旺欢乐的喜庆气氛。年画是中国的一种古老的民间艺术,反映了人民朴素的风俗和信仰,寄托着他们对未来的希望。年画,也和春联一样,起源于“门神”。随着木板印刷术的兴起,年画的内容已不仅限于门神之类单调的主题,变得丰富多彩,在一些年画作坊中产生了《福禄寿三星图》、《天官赐福》、《五谷丰登》、《六畜兴旺》、《迎春接福》等精典的彩色年画、以满足人们喜庆祈年的美好愿望。中国出现了年画三个重要产地:苏州桃花坞,天津杨柳青和山东潍坊;形成了中国年画的三大流派,各具特色。

  爆竹

  中国民间有“开门爆竹”一说。即在新的一年到来之际,家家户户开门的第一件事就是燃放爆竹,以哔哔叭叭的爆竹声除旧迎新。爆竹是中国特产,亦称“爆仗”、“炮仗”、“鞭炮”。其起源很早,至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放爆竹可以创造出喜庆热闹的气氛,是节日的一种娱乐活动,可以给人们带来欢愉和吉利。随着时间的推移,爆竹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品种花色也日见繁多,每逢重大节日及喜事庆典,及婚嫁、建房、开业等,都要燃放爆竹以示庆贺,图个吉利。现在,湖南浏阳,广东佛山和东尧,江西的宜春和萍乡、浙江温州等地区是中国的花炮之乡,生产的爆竹花色多,品质高,不仅畅销全国,而且还远销世界。

  春节起源

  春节是指汉字文化圈传统上的农历新年,传统名称为新年、大年、新岁,但口头上又称度岁、庆新岁、过年。古时春节曾专指节气中的立春,也被视为是一年的开始,后来改为农历正月初一开始为新年。一般至少要到正月十五(上元节)新年才结束,春节俗称“年节”,是中华民族最隆重的传统佳节,汉武帝时期之前,各朝各代春节的日期并不一致,自汉武帝太初元年始,以夏历(农历)正月为岁首,年节的日期由此固定下来,1911年辛亥革命以后,开始采用公历计年,遂称公历1月1日为“元旦”,称农历正月初一为“春节”。

  腊月二十三或二十四又称“小年”,是民间祭灶的日子。民谣中“二十三,糖瓜粘”指的即是每年腊月二十三或二十四日的祭灶。有所谓“官三民四船家五”的说法,也就是官府在腊月二十三日,一般民家在二十四日,水上人家则为二十五日举行祭灶。小年是整个春节庆祝活动的开始和伏笔,其主要活动有两项:扫年和祭灶。除此之外,还有吃灶糖的习俗,有的地方还要吃火烧、吃糖糕、油饼,喝豆腐汤。传统习俗:祭灶、蒸花馍、写春联、吃灶糖、扫尘

  每年农历腊月的最后一天的晚上,农历年的最后一天(月大为30日,月小29日),称之为“除夕”。它与春节(正月初一)首尾相连,是人们辞旧迎新的日子。由于农历大月有三十天、小月只有二十九天,所以除夕的日期也就有廿九、三十的不同了。但是这一天常常不论是二十九还是三十,习惯上都被称为“大年三十”。除夕晚上全家人团圆吃年夜饭,年夜饭以后有发压岁钱和熬年夜的习俗、周、秦时期每年将尽的时候,皇宫里要举行“大傩”的仪式,击鼓驱逐疫疠之鬼,称为“逐除”,后又称除夕的前一天为小除,即小年夜;除夕为大除,即大年夜。传统习俗:置天地桌、吃年夜饭、守岁、看春晚、接神、踩祟、接财神

  春节风俗习惯

  正月初一原名“元旦”,“元”的本意为“头”,后引申为“开始”。这一天是一年的头一天,春季的头一天,正月的头一天,所以称为“三元”;因为这一天还是岁之朝,月之朝,日之朝,所以又称“三朝”;又因为它是第一个朔日,所以又称“元朔”,正月初一还有上日、正朝、三朔、三始等别称,意即年、月、日三者的开始。

  开门炮仗:春节早晨,开门大吉,先放爆竹,叫做“开门炮仗”。爆竹声后,碎红满地,灿若云锦,称为“满堂红”。这时满街瑞气,喜气洋洋。

  拜年:新年的初一,男人们都早早起来,后来一些上层人物和士大夫便使用名贴相互投贺,由此发展出后来的“贺年片”。春节拜年时,晚辈要先给长辈拜年,祝长辈人长寿安康,长辈可将事先准备好的压岁钱分给晚辈,据说压岁钱可以压住邪祟,因为“岁”与“祟”谐音,晚辈得到压岁钱就可以平平安安度过一岁。压岁钱有两种,一种是以彩绳穿线编作龙形,置于床脚,此记载见于《燕京岁时记》;另一种是最常见的,即由家长用红纸包裹分给孩子的钱。压岁钱可在晚辈拜年后当众赏给,亦可在除夕夜孩子睡着时,由家长偷偷地放在孩子的枕头底下。

  占岁:旧时民间以进入新正初几日的天气阴晴来占本年年成。其说始于汉东方朔的《岁占》,谓岁后八日,一日为鸡日,二日为犬,三日为猪,四日为羊,五日为牛,六日为马,七日为人,八日为谷。如果当日晴朗,则所主之物繁育,当日阴,所主之日不昌。后代沿其习,认为初一至初十,皆以天气清朗,无风无雪为吉。后代由占岁发展成一系列的祭祀、庆祝活动。

  饮屠苏酒:屠苏酒是一种药酒。在古代习俗中,元日全家饮屠苏酒,以祛不正之气。制作屠苏酒的方法是:用大黄一钱,桔梗,川椒各一钱五分,桂心一钱八分,茱萸一钱二分,防风一两,以绛囊盛之悬于井中,至元日寅时取起,以酒煎四五沸。古时饮屠苏酒,方法很别致。一般人饮酒,总是从年长者饮起;但是饮屠苏酒却正好相反,是从最年少的饮起。大概年少者一天天长大,先饮酒以示祝贺,而年长者过一年少一年,后饮以示挽留。宋朝文学家苏辙的《除日》诗道“年年最后饮屠苏,不觉年来七十余”,说的就是这种风俗。这种别开生面的饮酒次序,在古代每每令人产生种。种感慨,所以给人留有深刻的印象。

  聚财:俗传正月初一为扫帚生日,这一天不能动用扫帚,否则会扫走运气、破财,而把“扫帚星”引来,招致霉运。假使非要扫地不可,须从外头扫到里边。这一天也不能往外泼水倒垃圾,怕因此破财。许多地方还保存着一习俗,大年夜扫除干净,年初一不出扫帚,不倒垃圾,备一大桶,以盛废水,当日不外泼。

  正月初二(北方地区为正月初三),嫁出去的女儿们便纷纷带着丈夫、儿女回娘家拜年。女儿回娘家,必备办一大袋的饼干、糖果,由母亲分送邻里乡亲,一如过年的情景。如果家中有多个女儿的,而这些女儿又不在同一天归来,那么,就要来一个分一次,礼物颇薄,四块饼干而已。然而,它反映的情意却甚浓,真正的是“礼轻情意重”,它表达了姑娘对乡亲的切切思念。姑娘回到家中,若家中有侄儿,当姑母的必须再掏腰包,尽管在初一日给压岁钱时已经送了,可这一次意义不同。这习俗,潮汕人称为“食日昼”。顾名思义,仅仅是吃中午饭而已,女儿必须在晚饭前赶回婆家。

  祭财神(北方):北方在正月初二祭财神,这天无论是商贸店铺,还是普通家庭,都要举行祭财神活动。各家把除夕夜接来的财神祭祀一番。实际上是把买来的粗糙印刷品焚化了事。这天中午要吃馄饨,俗称“元宝汤”。祭祀的供品用鱼和羊肉。老北京的大商号,这天均大举祭祀活动,祭品要用“五大供”,即整猪、整羊、整鸡、整鸭、红色活鲤鱼。

  正月初三是女娲造羊的日子,故称“羊日”。在这一天里,人们不能杀羊,如果天气好,则意味着这一年里,羊会养得很好,养羊的人家会有个好收成。

  烧门神纸:旧时初三日夜把年节时的松柏枝及节期所挂门神门笺等一并焚化,以示年已过完,又要开始营生。俗谚有“烧了门神纸,个人寻生理”。

  谷子生日:民间以为正月初三为谷子生日,这一天祝祭祈年,且禁食米饭。

  小年朝:即天庆节。宋代宫廷节日,宋真宗大中祥符元年,因传有天书下降人间,真宗下诏书,定正月初三日为天庆节,官员等休假五日。后来称小年朝,不扫地、不乞火,不汲水,与岁朝相同。

  贴“赤口”:在中国南方,大年初三的早上要贴“赤口”(禁口),认为这一天里易生口角,不宜拜年。所谓“赤口”,一般是用约长七八寸、宽一寸的红纸条,上面写上一些出入平安吉利的话(格式:“公元一九九四年岁次甲戌正月初三日当对神前香火前门钉断四方男女赤口贼盗火星一切祸灾归天大吉大利”),贴在前门和后门的门顶上,另外有一张是放在垃圾上面挑出外面倒掉。这些垃圾是初一初二两天积下来的,一定要到初三才一起清理倒掉,否则,等于把家中的金银财宝向外流一样。总之,贴“赤口”,是使人们心理上觉得一年到头都能出入平安,不与人发生口角或各种不幸的灾难,家中多多招财进宝,万事如意。

  “送年”:一般晚上举行送年仪式,是送诸神和祖先回天。

  大年初四(Forth of January),又称为“羊日”,是中国的传统节日。在老黄历中占羊,故常说的“三羊(阳)开泰”乃是吉祥的象征,也是恭迎灶神回民间的日子。大年初四这一天全家在一起吃前几天剩下的饭菜合在一起的大杂烩,打扫年货。清扫室内,把垃圾收集堆到一处。在北方有些农村风俗是大年初四,绑火神,用玉米梗或麦梗绑在棍子上,点燃后从自己家送到河里去,代表一年家里无火灾。

  民间有吃饺子的习俗,寓意着招财进宝。按照旧的习惯要吃“水饺子”(北方叫“煮饽饽”)五日,如今有的人家只吃三两天,有的隔一天一吃,然而没有不吃的,古时从王公大宅到街巷小户都如是,就连待客也如此。妇女们也不再忌门,开始互相走访拜年、道贺。新嫁女子在这一天归宁。民俗一说破五前诸多禁忌过此日皆可破。一说破五这一天不宜做事,破五习俗除了以上禁忌外,主要是送穷,迎财神,开市贸易。

  正月初六

  正月初六,俗称”马日“,在这一天要”送穷“,自秦汉以来,传统的看法是正月初一日为鸡日,初二日为狗日,初三日为猪日,初四日为羊日,初五日为牛日,初六日为马日,初七日为人日。传说这是因为女娲创造万物生灵的时候,先造的六畜,后造的人,因此初一到初六都是六畜之日。在中国各地还有自己的送穷办法,各不相同。但寓意基本相同,都是在于送走穷鬼。反映了我国人民普遍希望辞旧迎新,送走旧日贫穷困苦,迎接新一年的美好生活的传统心理。

  正月初七

  正月初七是人日,亦称“人胜节”、“人庆节”、“人口日”、“人七日”等。传说女娲初创世,在造出了鸡狗猪牛马等动物后,于第七天造出了人,所以这一天是人类的生日。汉朝开始有人日节俗,魏晋后开始重视。古代人日有戴“人胜”的习俗,人胜是一种头饰,又叫彩胜、华胜。从晋朝开始有剪彩为花、剪彩为人,或镂金箔为人来贴屏风,也戴在头发上。此外,还有登高赋诗的习俗。唐代之后,更重视这个节日,每至人日皇帝赐群臣彩缕人胜,又登高大宴群臣。如果正月初七天气晴朗,则主一年人口平安,出入顺利。

  正月初八

  传说初八是谷子的生日。这天天气晴朗,则这一年稻谷丰收,天阴则年歉。顺星:顺星又名祭星。正月初八晚上,人们无论是否去庙里进香祀星君(即顺星),等天上星斗出齐后,各家都要举行一个顺星的祭祀仪式。祭星时,要在案头、灶台、门槛、锅台等处各放一盏“金灯”(黄灯花)并点燃,叫“散灯花儿”,有避除不祥之意。祭星结束后,全家聚在一起吃一顿元宵。放生祈福:正月初八有“放生”活动,就是把家里养的一些鱼、鸟拿到外面,放归野外。明代刘侗在《帝京景物略》中记载说:“正月八日,石磴巷放生,笼禽雀、盆鱼虾、筐螺蚌,罗堂前,僧做梵语,数千相向,纵羽空飞,孽着落屋上,移时乃去,水之类投皇城金水河中网罟笋饵所希至。初八放生,不仅体现了古人尊重自然万物、和谐相处的品德,也表达了新春之始,企盼世间各种生物兴旺发达的美好愿望。

  正月初九

  正月初九是天日,传说此日为天界最高神祇玉皇大帝生日,俗称“天公生”。“天公”就是“玉皇大帝”,道教称之为“元始天尊”,是主宰宇宙最高的神,他是统领三界十方诸神以及人间万灵的最高神,代表至高无上的“天”。主要习俗有祭玉皇、道观斋天等,有些地方,天日时妇女备清香花烛、斋碗,摆在天井巷口露天地方膜拜苍天,求天公赐福。

  正月初十

  十,谐音“石”,因此初十为石头生日。这一天凡磨、碾等石制工具都不能动,甚至设祭享祀石头,恐伤庄稼。也称“石不动”“十不动”。河南风俗这一日家家向石头焚香致敬。午餐必食馍饼,认为吃饼一年之内便会财运亨通。在山东郓城等地有抬石头神之举。初九夜,人们将一瓦罐冻结在一块平滑的大石头上,初十日早晨,以绳系罐鼻,由十个小伙子轮流抬着瓦罐走。石头不落地则预示当年丰收。

  正月十一

  “子婿日”,此日是岳父宴请子婿的日子。初九庆祝“天公生”剩下的食物,除了在初十吃了一天外,还剩下很多,所以娘家不必再破费,就利用这些剩下的美食招待女婿及女儿,民歌称为“十一请子婿”。

  正月十二

  十二搭灯棚:从即日起人们开始准备庆祝元宵佳节,选购灯笼,搭盖灯棚。有童谣云:“十一嚷喳喳,十二搭灯棚,十三人开灯,十四灯正明,十五行月半,十六人完灯。”

  正月十三

  南通旧时从正月十三开始上灯,正月十八落灯,有“十三、十四神看灯,十五、十六人看灯,十七、十八鬼看灯”之说。

  正月十四

  正月十四即农历正月第十四天,作为汉族传统农历节日之一,这一天的汉族民俗活动有喝亮眼汤,试花灯,食糟羹,拜临水娘娘等。到了这一天,年基本已经过去了,之后便是正月十五元宵节,元宵节过后,年就宣告结束了。

  元宵

  农历正月十五元宵节,又称为“上元节”(Lantern Festival)、上元佳节、小正月、元夕或灯节,是春节之后的第一个重要节日,是中国亦是汉字文化圈的地区和海外华人的传统节日之一。正月是农历的元月,古人称夜为“宵”,所以把一年中第一个月圆之夜正月十五称为元宵节。

  元宵节的节俗非常有特色。节期与节俗活动,也随历史的发展而延长扩展。就节期长短而言,汉代才一天,到唐代已为三天,宋代则长达五天,明代更是自初八点灯,一直到正月十七的夜里才落灯。整整十天。白昼为市,热闹非凡;夜间燃灯,蔚为壮观。特别是那精巧、多彩的灯火,更使其成为新年期间娱乐活动的高潮。

【春节禁忌有哪些】相关文章:

满族的禁忌有哪些08-31

石斛的禁忌有哪些04-15

洗澡的禁忌有哪些11-16

马铃薯的禁忌有哪些01-29

春节除夕有哪些禁忌大全10-19

同事交往的禁忌有哪些03-18

老人养生禁忌有哪些10-27

晒太阳有哪些禁忌10-13

人参泡酒的禁忌有哪些03-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