赏析

诗经的优秀赏析

时间:2021-06-19 19:39:32 赏析 我要投稿

诗经的优秀赏析

  诗经是中国古代诗歌开端,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下面就随小编一起去阅读诗经的优秀赏析,相信能带给大家启发。

诗经的优秀赏析

  诗经的优秀赏析(一)

  因为之前几篇《诗经》的赏析文章中都提到卫庄姜这位春秋初期的女子,所以笔者将〈硕人〉这首诗提前来赏析。

  本诗所叙述的故事发生在公元前753年(卫庄公五年),齐国国君齐庄公的嫡长女庄姜嫁给卫庄公为夫人之事。而且《左传.隐公三年》直接点明了卫国人创作此诗原因:“卫庄公娶于齐东宫得臣之妹,曰庄姜,美而无子,卫人所为赋〈硕人〉也。”这是说卫国人之所以创作〈硕人〉这首诗是因为庄姜“美而无子”。可是我们从历代经学家的注释中,却看不到有多大的关联,也就是此诗还有一个没有被汉代之后的经学家解读出来的背景故事。

  齐庄公(姜购)是一位非常了不起的诸侯国君,因为他在位六十四年,没有被《春秋三传》及《史记》的作者找到一件犯非礼的事情拿出来写。古代的史官就是这样,天子或诸侯国君做了本分的事情或治理好国家,他们都不写,认为这是应该做的。史官着重就是记载天子或诸侯国君做错事或违背周礼的那些事。

  也就是在春秋初期齐庄公是一位赫赫有名的人物,他比当时的周平王还大一辈。齐庄公有三位嫡生儿子,分别是得臣、禄甫、仲年。其中得臣先于齐庄公去世,所以国君的位置由齐僖公(禄甫)继任。还有三位嫡生女儿,而庄姜是长女,在兄弟中排行第二(得臣的妹妹)。

  依照当时各诸侯国的联姻约定:“诸侯娶一国,则二国往媵之,以侄娣从。(《公羊传.庄公十九年》)”这是说,比如卫庄公娶齐国的女子庄姜为正妻(嫡夫人),与齐国同姓的诸侯国中愿意加入联姻的,由另外两国各送一名贵族女子(一般均为国君的同姓至亲)给卫庄公做媵(分别为左媵及右媵),而且庄姜还要有同胞妹妹(古代称娣或女弟)或同胞长兄的嫡生女儿(侄或侄女)至少一名做陪嫁(以侄娣从)。除此之外的随嫁女子都没资格称为陪嫁。周礼还规定了在这种情况下如何立继承人:“礼,嫡夫人无子立右媵(之子);右媵无子立左媵;左媵无子立嫡侄娣。”(摘自汉.何休《公羊传》注疏)

  可是齐国的国姓为姜,仅此一国。不像以姬姓为国姓的诸侯国随便找十几个都没问题。因此庄姜出嫁,肯定没有陪嫁的媵。至于是否有侄娣做陪嫁,那就要看庄姜的父亲齐庄公如何考虑了。

  卫庄公与庄姜的婚事是卫武公(在位五十五年)与齐庄公订的。可是随着庄姜快到十五岁的时候,齐庄公就开始有想法了,因为庄姜不仅长得美丽(春秋初期的第一美女),而且她的女功因为得到真正的传承,所以不管是织布还是制衣都做得非常精美。她的两个妹妹也都心灵手巧。

  周礼中最精华的传承也是不立文字,口传心授,而且还规定了传嫡不传庶。西周初期只有三个诸侯国得到了这个传承,即齐国(姜太公的封国)、鲁国(周公旦的封国)、燕国(召公姬奭的封国)。当然朝廷中也有完整的传承。姜太公是亲自带着传承去赴任的。西周时期王后及大国的夫人所用的织布、制衣的设备比我们现代人想像的古代的纺织机器精巧太多了,那是真正的神传文明。表面文字上的东西,如果没有神的点化,他就是看几千年也看不出文字背后的神奇。

  笔者说到此处,也许有读者会认为你是不是讲得太玄啦?!笔者举一个的例子,〈绿衣〉这首诗的作者其实是周公旦,讲述的是周公的夫人教导女儿织布制衣配色等的故事。有兴趣的读者可以去试一下,按笔者所标的注音朗读这首诗(由慢而快)对纠正儿童口吃或说话不利索有特殊的功效[1]。当然《诗经》中的诗篇神奇之处可不止这些。

  齐庄公认为,把庄姜嫁给卫庄公已经让他占了大便宜了,哪里还舍得再赔上庄姜的两位同胞妹妹中的一个[2],而当时的齐太子得臣也没有可以当陪嫁的嫡生女儿。所以齐庄公与夫人一合计,就想了个办法,让庄姜最小的妹妹先出嫁,然后老二,然后庄姜。而这一等就等了四年,也就是庄姜十九岁那年春天,孟春一月,三妹(刚好十五岁)嫁给谭国国君。仲春二月,二妹嫁给刑国国君。季春三月,庄姜出嫁。全部都是做正妻。因为不管是周礼还是当时的风俗习惯都没有规定说妹妹出嫁须要把嫡亲姐姐当陪嫁的道理。所以当时各诸侯国的人知道此事后也只能惊叹于齐庄公的强势和老谋深算。只是有诸侯国的国君在聚会时开齐庄公的玩笑说,齐庄公只要有一个女儿没有生儿子(生儿子就是国君的继承人,而且要称齐庄公为外公),那这个女儿就白嫁了。而齐庄公听了这些传言后也是一笑置之,他认为自己的嫡生女儿不可能会出现这种事情。可是命运往往就是在捉弄人,这种事情就偏偏发生在庄姜的身上。

  硕人其颀,衣锦褧衣。齐侯之子,卫侯之妻,东宫之妹。邢侯之姨,谭公维私。 她身材苗条而修长,穿着一件自己制作的五彩锦衣,锦衣外又加了一件罩衫。她是齐庄公的女儿,卫庄公的正妻,齐国太子得臣的妹妹,刑侯的大姨;谭公是她的妹婿。

  西周及春秋初期,大国国君的姐妹或女儿出嫁,她们所穿的衣服包括出嫁之后参加祭祀等典礼所要穿的衣服都是这些女孩子出嫁前亲手做的。本诗第一章是作者从远处看庄姜的感受。“硕人其颀”是讲庄姜从远处看就与众不同,“衣锦褧衣”首先是体现了庄姜的身份,因为在先秦时期也只有诸侯国君、夫人,或地位在他们之上的朝廷三公、王姬、后妃、天子才可以穿锦衣[3]。而且这种锦衣与汉代以后不同的是,它是用五彩丝线连帛连图案同时织出来的。

  所以,第一章还有一个言外之意是说,庄姜高雅的气质,与众不同的才艺和她的五个显赫身份是相配的。在中国古代,从明末清初开始,民间流传了这样一句话“女子无才便是德”,这种话如果拿到先秦时期的主流社会去说会让人笑掉大牙。不要说诸侯夫人了,就说一般的卿大夫之家的正妻,如果不识字,不懂得周礼对织布制衣的相关规定,不懂得祭祀及重要典礼中的礼仪,不懂得教养孩子,她即使当木偶让保姆牵着生活都无法在主流社会中生存。因为一些重要的祭祀活动,命妇必须跟着诸侯夫人走的,闲杂人等不能跟着。而如何走路,男女靠不同的边行走,前后次序还有讲究[4]。如何行礼回礼说话等等都有讲究。所以“女子无才”只能在庶民之家生活,因为“礼不下(及于)庶人”。

  手如柔荑,肤如凝脂,领如蝤蛴,齿如瓠犀,螓首蛾眉。巧笑倩兮,美目盼兮。

  笔者认为这一章的诗句用白话翻译出来会破坏她的意境。千百年来,古人对美女描写的诗篇有很多,能超越这一章诗句的却很少见。这一章的每一句都押韵,不仅读起来句句优美,而且每一句都令人遐想连翩,不管您在脑海中如何构思出庄姜的样子,当您读到“巧笑倩兮,美目盼兮”时,您都会觉得自己所构思的美人还是没有作者所描写的那样动人。

  清朝的学者方玉润曾在《诗经原始》中称赞说:“千古颂美人者,无出‘巧笑倩兮,美目盼兮’二语。”笔者表示赞同。

  硕人敖敖,说于农郊。四牡有骄,朱幩镳镳,翟茀以朝。大夫夙退,无使君劳。 美人在东郊的庄园前下车,闲雅悠然地行走,并在东郊的农庄中休息。给夫人拉车的四匹马多么矫健啊,迎送亲车队中所有马匹的马嚼外露部分都缠着红绸,车队看起来又整齐又威武。美人将乘坐华丽的翟车与车队一起进入国都。婚礼当天的早朝,卫国的卿大夫官员在前殿跟卫庄公相见礼毕,大家就退朝了,因为不想让国君太过劳累。

  这一章的言外之意是说,庄姜的行走举止都合乎身份及礼仪,而卫国的官员等对卫庄公与庄姜的婚姻都是支持的。而卫庄公对自己能娶庄姜这样的妻子也是十分的满意。

  河水洋洋,北流活活。施罛濊濊,鳣鲔发发,葭菼揭揭。庶姜孽孽,庶士有朅。 黄河之水经过卫国及齐国,洋洋洒洒地向北流入大海。渔人官带人在河中放置大鱼网,鳣鱼、鲔鱼泼喇喇的只只被网罗,初生的葭草和菼草都在茁壮的生长。随嫁而来的女子虽然都是庶出,但也人数众多,随嫁而来的家丁个个都孔武勇猛。

  因为庄姜出嫁时也是从齐国到卫国,古代的女子出嫁曰“于归”,此章首先用“河水洋洋,北流活活(黄河北入海流)”比喻庄姜出嫁是一个很好的归宿。用“施罛濊濊,鳣鲔发发,葭菼揭揭”比喻当时卫国的春天有一个很好的开端,今年的年景一定不会差,这一切似乎都是庄姜的出嫁带来的好兆头。而随着庄姜出嫁而来的男男女女今后都将在卫国安家落户,这又预示卫国的将来人口会增加。多么美好啊!

  〈硕人〉这首诗到这里就戛然而止了,为什么呢?《春秋三传》及《史记》中只记载了卫庄姜“美而无子”或“好而无子”,却没有说出原因,依惯例也没有必要记载下来。因为接下来发生的事情就如同齐庄公在同一年的春天连嫁三个女儿一样,不仅齐卫两国的人都知道,附近诸侯国的人也都知道,但两件事情都没有违反周礼的规定,所以史官依惯例没有记载下来。

  卫庄公与卫庄姜结婚之后,他们夫妻俩非常的恩爱,卫庄姜也显示出了名门闺秀的气度和不凡,把国君的家事处理得井井有条。三个月后的一天,那是孟秋时节,卫庄姜在她专用的织布机上,用五色丝线织出了五块单一颜色的帛,其颜色分别是青、赤、黄、白、黑。因为是疏织与密织相结合,所以每块布都同时密织出三个字,比如青色的帛上有“东”、“木”、“青”三个字,呈三角形。卫庄姜的脸上露出了甜蜜的微笑,因为这五块丝帛是为他们将来的.孩子准备的。

  就在这时,保姆来请卫庄姜去堂屋,说齐国来人有要事禀报。当卫庄姜到堂屋听到来人说她的生母去世的消息时,大哭一声,当场晕倒在地。等到卫庄公听到消息赶来时,卫庄姜才醒过来。卫庄姜十九岁出嫁,与母亲在一起有十九年,母亲给予她太多太多的慈爱,因此听到母亲去世的消息根本无法接受。

  卫庄姜在第二天就先行赶回齐国奔丧,在走之前她就告诉卫庄公,她可能再也不会有孩子了。让卫庄公早点考虑再娶之事,并承诺她在齐国服丧三年后回来会帮卫庄公培养别的夫人生的孩子。

  结语:〈硕人〉这首诗通过描写庄姜出嫁的故事,来讲述一些世人都明白的但又不愿意承认的道理。古人云: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

  就如卫庄姜那样,长得那么的美,那么有身份和地位,又心灵手巧,上天还安排了那么好的婚姻给她,有一位深爱她的诸侯国君。可是,她也有她那个阶层的、无法化解的、必须去承受的烦恼和痛苦。

  古人是这样,现代人何尝不是这样呢?不管您当多大的官,发多大的财;或者您也像庄姜那样又美又有地位又有钱,您不妨扪心自问的想一想,您走过的这一段人生路,当您不再依靠父母,独自出来工作的时候,您真的一点烦恼都没有、天天都很快乐、也没有任何病痛和灾难吗?谁又能保证得了自己的将来一定会怎样呢?

  所以,既也不要去羡慕别人,也不要去嘲笑别人,尽自己作为一个人的本分和责任,按中华的传统道德礼仪去做一个好人;孟子曰:“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孟子.尽心上》)。”不亦乐乎?

  诗经的优秀赏析(二)

  将打桩设网的狩猎者,与捍卫公侯的甲士联系起来,似乎也太突兀了些。但在先秦时代,狩猎本就是习练行军布阵、指挥作战的“武事”之一。《周礼·大司马》曰:“中春,教振旅。司马以旗致民,平列陈(阵),如战之陈,辨鼓铎镯铙之用,……以教坐作、进退、疾徐、疏数之节,遂以蒐田(打猎)。”其他如“中夏”、“中秋”、“中冬”,亦各有“教茇舍(野外驻营)”、“教治兵”、“教大阅(检阅队伍的综合训练)”的练兵活动,并与打猎结合在一起进行。按孔子的解释就是:“以不教民战,是谓弃之。兵者凶事,不可空设,因蒐狩(打猎)而习之。”打猎既为武事,则赞美公侯的卫士,偏从打桩设网的狩猎“兴起”,也正在情理之中了。

  一场紧张的狩猎就将开始。从首章的“肃肃兔罝,椓之丁丁”,到二章、三章的“施于中逵”、“施于中林”,虽皆为“兴语”,其实亦兼有直赋其事的描摹之意。“兔”解为“兔子”自无不可,但指为“老虎”似更恰当。“周南”江汉之间,本就有呼虎为“於菟”的习惯。那么,这场狩猎所要猎获的对象。就该是啸声震谷的斑斓猛虎了!正因为如此,猎手们所布的“兔置”,结扎得格外紧密,埋下的网桩,也敲打得愈加牢固。“肃肃”,既有形容布网紧密之义,但从出没“中逵”、“中林”的众多狩猎战士说,同时也表现着这支队伍的“军容整肃”之貌。“丁丁”摹写敲击网“椓”的音响,从路口、从密林四处交汇,令人感觉到它们是那样恢宏,有力。而在这恢宏有力的敲击声中,又同时展示着狩猎者振臂举锤的孔武身影。

  从诗中所咏看,狩猎战士围驱虎豹的关键场景还没有展开,就突然跳向了对“超赳武夫”的热烈赞美。但被跳过的狩猎场景,其实是可由读者的丰富想像来补足的。《郑风·大叔于田》就曾描摹过“火烈具举,襢裼暴虎(袒胸手搏猛虎)”的惊险场面,以及“叔善射忌,又良御(车)忌,抑磬控忌(忽而勒马),抑纵送忌(忽而纵驰)”的追猎猛兽情景。这些,都可在此诗兴语的中断处,或热烈赞语的字行间想见。而且由猎手跳向“武夫”,由“兔罝”跳向“干城”,又同时在狩猎虎豹和沙场杀敌之间,实现了刹那间的时空大转换:这些在平时狩猎中搏虎驱豹的健儿,一旦出现在捍卫国家的疆场之上,将在车毂交错、箭矢纷坠之际,挥戈击退来犯强敌,而巍然难摧如横耸的城墙。于是一股由衷的赞美之情,便突然充溢于诗人胸际,甚至冲口而出,连连呼曰“赳赳武夫,公侯干城(好仇、腹心)”了。

  诗写得很自豪。在三章相叠的咏唱之中,这种自豪也因了“干城”、“好仇”以至“腹心”的层层推进,而增添了一种神采飞扬的夸耀意味。这对那些“公侯”来说,有这么一些孔武有力之士为其卖命,当然是值得自矜的。但对于“春秋无义战”的那个时代来说,甘将一身武艺,售予公侯之家,而以充当他们的“腹心”为荣,就很难说是一件幸事了。《诗经》“国风”中另一些为离乡背井、久役不归或丧身异域,而咽泣、哀号和歌哭的诗作,也许更能透露:在这种夸耀背后,还掩盖着怎样一种广大无际的悲哀。

  通过上面的分析,可知《毛诗序》、朱熹《诗集传》以为诗的主旨是讲“后妃之化”、“(周)文王德化之盛”,实在令人感到穿凿牵强,而欧阳修《诗本义》、方玉润《诗经原始》所持的“美武夫忠勇说”、“咏武夫田猎说”差为近之。

  诗经的优秀赏析(三)

  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之子于归,宜其室家。

  诗经是那片桃林。流光的霞披,如新娘的红盖头,被春风轻轻掀起。果实饱满的模样太惹人怜爱了,她们真像一群孩子,密密匝匝地挤在枝叶间,笑闹着,春天仅仅有了这些果子就不会冷清。当初桃花流水,不还叹息过吗?你担心这季节象梭子一样飞去了,藏着十八岁少女的心事,像春天藏着太多太多的花朵,你不说,不说也羞呵。

  小姐妹出嫁前,你陪着流了一晚的泪,你想过,自己也将有这样大哭一场的日子,离开家,离开父母,头顶一块红布,骑上高高的骏马,在吹吹打打的热闹声中,不知为何,也不问为何,就要向陌生的新郎全身心地交付自我。小姐妹归宁之时,像沾露的梨花,不胜娇羞,你问她们“结婚好吗”,她们回答“真好”,再问,却云山雾罩,笑言,“急什么,你迟早要知道的。”你有一点点羡慕她们,暗自猜测:我做新娘,会不会很快乐?

  灼灼其华桃花是火啊,是春天的火,是内心的火,燃起你莫名的相思,那少年曾在垅间走过许多回,既俊雅,又健硕,相遇时,他微微一笑,就捉住了你的灵魂。“他会不会娶我?”你这样温柔地等待,夏蝉唱完了,秋雁飞过了,终于在某个雪后的黄昏有了消息,他在火塘边与父兄们说着要紧的话,每一言你都隔窗听见了,心儿如一活蹦乱跳的小鹿,你有些担心,它会脱腔而走。

  一桩美满的婚姻终于在那个雪夜瓜落蒂熟。又是桃花灼灼而开,明艳的少女就要出嫁。祝福吧,她带着着美好的祝福开始新的生活。从此以后,她将成为贤妻,成为慈母。

  《孟子·滕文公》中有言,“丈夫生而愿为之有室,女子生而愿为之有家。”三千年前的婚姻的确是一道亮丽的风景,至今看去仍旧图画一般,不曾丝毫腿色,不曾减弱当初馥郁的芳馨。那年的桃花自有一种奔放之美,三千年后,犹听到那古乐之喧和新人之笑,不禁生出对遥远春天最真切的爱慕。

【诗经的优秀赏析】相关文章:

诗经《鸡鸣》赏析06-28

诗经绿衣赏析06-28

诗经的译文赏析06-20

诗经经典篇章赏析06-20

《关雎》诗经赏析03-10

诗经《诗经·小雅·蓼萧》赏析01-29

《诗经·秦风·无衣》诗经翻译赏析02-09

诗经小雅鹤鸣赏析06-20

诗经静女赏析06-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