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笔记

医生读书笔记

时间:2021-06-19 09:03:39 读书笔记 我要投稿

医生读书笔记大全

  作为一名医生,我们要养成读书的好习惯,大家知道怎么样书写自己的读书笔记吗?以下是小编整理好的医生读书笔记大全,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医生读书笔记大全

  《日瓦戈医生》读书笔记600字【1】

  当我合上书,眼前晃动着的是日瓦戈捂着前胸摇摇晃晃地从闷热的电车上走下来,一头栽着地上死去了,拉拉在不远处。那个一生坎坷的女人最后失踪了,被送往了劳动营,可能就消失在了那里。还有远在天边的冬妮娅,痛不欲生的马琳娜,自杀了的帕沙……

  日瓦戈是个典型的俄罗斯知识分子,受到良好的学校教育和深受舅舅的宗教文化熏陶,他抱着以基督福音为基础的历史观、博爱和自我牺牲的思想以及“勿以暴力抗恶”的原则,经历了革命前后的一系列重大历史事件:1905年革命、第一次世界大战、二月革命、十月革命、国内战争、新经济政策和社会主义建设等等。外部世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日瓦戈却始终不改初衷,一颗赤子之心愈挫愈坚。他保持着精神上的独立自由,用自己的原则去审视社会历史的变迁。

  我敬佩这个一生诚实正直,忠于自身信仰和满怀人道主义精神的医生,在那个动荡不安的纷乱时代,在种种苦难和厄运的残害下,日瓦戈仍然能坚守着自己的本心,坚定自己的信念,不曲意迎合时代风尚、追赶浪头,从他的身上我们能感受到他对人类精神自由的一种崇高的追求。但是,也正是因为他的这种理想化的精神追求,他的命运注定以悲剧结局。他既肯定革命的正义性,却又否定革命的暴力手段,他想逃避现实,走一条回避战争的中间道路,想寻找到精神上的世外桃源,却忘了:任何游离在社会之外、独善其身的做法都是行不通的。

  医生的角色”读书笔记【2】

  第879期《三联生活周刊》的主题内容是“医生的角色”,重新认识疾病、医疗与生死。

  之所以会关注这样一个话题,是因为儿子选择的大学专业有跟医学有关的内容,根据他描述的他想学习的专业内容,我给他选择了生命科学和医学、药学等专业。所以一看到这个话题,我就有了十分的关注。

  而目前国内面临的恶劣的医患关系,也使得我们这些准备学医的家长有了一份担心。

  医生和病人之间的关系,是一种非常特殊的关系是人类社会中其他关系很难超越的。

  作为医疗行业的医学,处在一张极为复杂的关系网中,医院、政府、制药企业、法律等角色都在对我们所能获得的医疗施加着影响。

  就拿药品开发来说吧,许多的制药企业也都把新药的研发外包出去以减少企业的研发成本。研发新药的周期非常的长,一般的企业很少会把精力和财力投入进去,一些大型的有着垄断地位的研发集团,也往往把目光锁定在利益最大化而不是治病救人最大化的基础上的。

  比如预防和治疗埃博拉病毒的药物,因为非洲的贫穷与落后,很难支付起研发费,在预期内也很难收回成本并且创造出经济效益,所以,发达国家就很少积极去解决这个问题。

  这个说多了,再回过头来说疾病、医生和患者之间的关系。

  在临床医学治疗手段很缺乏的时代,面对疾病,医生与病人处于近乎平等的关系,从根本上来讲,病人只能靠自己的力量承受身体的痛苦,医药仅仅是可以尝试的一种选择,而到了现代临床医学突飞猛进发展的现代,在公众甚至在医生本人看来,一切疾病都将被征服。但是,病人们却越来越发现医生们难以信任,因为,他们不总是能够治病救人。

  医学决定中的“共享决定权”又将医患关系拉入了新的矛盾中。

  今天跟儿子聊天的时候,就聊到了这个问题,我说,手术中的家属签字环节,就是“共享决定权”的具体体现。手术前,医生们会告知家属手术的各种风险,然后家属同意手术就要在手术通知单上签字,不签字就医生就不能擅自手术。而家属们的第一反应就是:我们不懂医学,手术就是治病的,既然有这么多风险,为啥还要手术?让我们家属签字是不是医生或者医院为手术失败推卸责任做准备?

  这就是医患矛盾的起因,从一开始手术就有了不信任有了质疑。

  现代医学的专业性意味着医患之间存在无法逾越的巨大知识壁垒。病人对治疗效果的预期远远高于医生,对医学知识的掌握和医学风险认识又远远低于医生。缺位和无效的沟通既给临床治疗制造了巨大成本,又使医患的情感遭到巨大打击。

  说着这里,儿子提出了一个创新的解决方案,他说:“能不能有一种类似律师的中介力量,作为医生和患者(及家属)之间的沟通桥梁,他能把生涩难懂的医学术语转变成通俗易懂的方式传递给患者及家属,并在中立的立场上,替患者及家属评估医生提出的手术或者治疗风险,并为患者提供是否可以手术的意见。这样将医患之间的矛盾通过一个中介缓冲一下,医患之间不直接处理这种事情,医生仅仅处理疾病的问题。

  儿子的这个建议,我觉得非常有创新精神啊,虽然我不知道是不是有专业机构或者人在探讨这个方案,但是从儿子思想里出现这个想法,我觉得还是很值得称赞的。

  这样中介机构,可以由患者和病人自己委托,当然觉得有必要的.时候再去委托,如果没有必要,医生(医院)就直接跟患者及家属直接打交道就可以了。

  这种中介机构可以是律师?儿子说,最好是法医,因为他们也懂得医学,能够有效评估手术风险,也比一般人更了解医疗、手术不是万能的。而一旦医疗纠纷发生后,也是依赖法医的鉴定来划分责任的。

  而在有更好的解决医患矛盾的方法之前,我们可以分别角色去看待和理解疾病与生命,这要宣传。

  “通过医生的视角,理解生命”:医学是一种回应他人痛苦的努力。同过医生的视角,也就是要了解到有些疾病是无药可救的,要让病人和家属有充分的认识,把缓和医疗传递出去。缓和医疗也叫做姑息治疗,是对弈不能治愈的严重疾病和终末期慢病患者,密切关注他们的情绪、精神、实际需求,减轻病人的痛苦,提高生活质量,帮助病人和家属达成心愿。

  其实,简单的说,就是不治之症的中后期,老老实实告诉人家,已经没有医治的必要了,劳民伤财,病人还遭罪,不管是身体上还是精神上的,那么这种情况下,不如劝诫患者及家属,让患者的有生之年有尊严的活着,与家人一起,把最后的时光过得美好一些。也就是不要过度治疗。

  “医生的修炼,艺术之上的人学”:医患之间,如何共同携手对抗疾病,从医生的角度,和谐关系的建立,是关键也是学问。

  儿子说,教师和医生这两种职业有着很相似的地方,最大的一个相似点就是“要凭良心工作”。

  医学的角色与艺术:艺术上,如何看待生死,对医生与患者,这都是重大的课题。“死亡是一种伟大的平等,死亡也是一个伟大的教师。死亡不是医学无奈的失败,而是人们回归生命本源的自然过程。

  刘瑞琪(总医院肿瘤科专家)讲,他们不断的提醒年轻的同行们,不要陷入匠人思维,而忘记抽离出来体味医学的最终目的——如何体面地照顾人的生老病死。

  无论是医者还是病患,既然能喜悦地迎接生,也可以从容地面对死。

  医术总有无能为力之时,而观念和情感可以让人们在医技的绝处,学会优雅的转身。

  医患关系断代史:权力、壁垒与困境。

  传统雇佣式的医患关系和19世纪末“视病人为人”的医学理论建立在“面对疾病,医生和病人处于近乎平等的弱势,医生仅仅是病人与疾病斗争的辅助者。

  而到了20世纪,医学突飞猛进的发展,免疫学和药物发展、输血、器官移植等等手术的成功,在公众眼里,医生所能完成的种种不可能似乎已经接近于上帝,医生有了足够的权威和能力。权威带来了权力,医学大幅度扩张,医学接管了人们的外貌、精神,同时侵入到生命的每一个进程。

  当医学的局限重新认识,医生的权威在逐渐丧失。

  医生们觉得,实现了对病人进行有效治疗,也就没有必要去谋求医患的亲密关系所带来的心理好处了。

  这里有一个真相是被忽略的:病人向医生寻求帮助的时候,他所求的治愈的疾病与医生眼里面的疾病并不相同。

  《疾病的故事》中提到,对于病人而言,疾病是疾痛,它牵涉病人及其家人乃至更广的社会关系,是各种好的坏的亲身感受。而对于医生来说,却仅仅是一种病理理论解释和重组疾病时提出或发明的。

  疾病和病痛的错位,医生和病人的隔阂,造成了医疗的失败和医患矛盾的不断升级。

  这就是我们今后需要解决的问题。一个老的新课题。

  这篇文章中提到的参考资料有一本《叙事医学:尊重疾病的故事》,我觉得比较的好。

  儿子说,虽然医生和教师都做的是良心活,但是人性不可测人心不可测啊。所以必要的监督还是应该有的。

  协和医事读后感【3】

  协和:洛克。菲勒基金会在原北京协和医学堂基础上创立,在过去的近一个世纪里,成为西方医学在中国发展的鼎盛和巅峰,深深影响了中国的医疗系统,大部分学生在未来的从医生涯里推动了中国的西医发展,治学严谨,提倡精英教育,通识教育、博雅教育并重。它在教育、医学领域取得的成就,应当引起现在社会的思考,在面对医患矛盾层出不穷,社会医疗体系改制迫在眉睫的今天,如何去培养医生,以期提高基本的社会医疗保障。

  担任医学生辅导员的三年多时间里,深深感受到,医学生们从高考中走出,又重新进入新一轮不间断的考试,不说学富五车,起码要学的书就要五车,每一学期末发教材,体弱女生沉得都无力提起,内外妇儿、八大系统、解剖、生理、生化、病理……基础考、临床考、毕业考,三大综合考试,座座大山,想穿上白大褂还需经历医师资格考试,近来又提出要进各基地医院轮转,本三年硕两年博一年,如此沉重之学业,和其高中同学四年本科毕业即投入社会熔炉相比,医学生所付出的时间、精力,必然更多,除了普世的救死扶伤理念之外,这一切理应得到社会给予的尊重和理解。八年求学路漫漫,学生却不知自己八年后的社会角色是什么,看到一幕幕的医事件,一部分学生开始退怯,医生都已经成为高危职业,社会的诚信还能靠什么去支撑。

  多年前的梦想,自己也是一名身穿白大褂的临床医生,无幸而从,命运将我被迫地“弃医从文”,只是对于医生职业的情愫一直都没有变,多年后有幸进入医学院担任辅导员,在这里和医学生们同吃同住同学习,新学期担任大一新生的辅导员,个人觉得应该更多地参与课程教学,做一个梦里的医学生。

  尤其是新生更有必要读一遍《协和医事》,这是一种那个时代里的象征,进入学府,耳濡目染,不知不觉就被浸润其间,要有归属感,要有使命感,要有幸福感,告知新生的同时,同样也警醒自己。

【医生读书笔记】相关文章:

《日瓦戈医生》读书笔记06-11

日瓦戈医生读书笔记05-29

杜立德医生的故事读书笔记心得作文09-13

医生的经典座右铭06-22

医生座右铭06-10

对医生的感谢11-20

医生工作总结医生工作自我总结11-18

如何与医生沟通06-23

关于医生的诗词06-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