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云南少数民族茶文化的介绍
和祖国大家庭中的其他民族一样,饮茶之风在云南少数民族生活习俗中占据了重要地位。下面是为你整理的云南少数民族茶文化的介绍,一起来看看。
云南少数民族茶文化的介绍
壮族“甜茶” 是壮族人民的传统饮品,有很多讲究的茶礼。壮族男青年第一次到姑娘家相亲时,姑娘就给他敬一杯茶。如果茶中放有糖,男青年饮“甜茶”,就表明姑娘同意了;如果没放糖,则表示不同意。这种表达的方式,既特别又含蓄。
佤旗“苦茶” 其煮法是在大砂罐中一次放500克茶叶,一直煮到罐中剩下三五口茶水为止。然后等茶凉到一定温度,一口气喝下。茶水苦涩难忍,但喝后顿觉清凉爽口,回味无穷。
苗族“花茶” 苗族同胞用冬瓜片、橙子皮切成小薄片,在上面刻出各种图案,再同桂花、白糖一起制成待客的“花茶”。为表达对贵客的敬意,茶杯里常有“吉祥”、“祝福”之类的花茶片。花茶还是苗家青年恋爱中的传情物。小伙子来到姑娘家求婚,如果姑娘敬给小伙子的花茶里,有两片“并蒂荷花”和两片“喜鹊对鸣”,表示姑娘同意;如果茶杯中只有三片花茶,则表示不同意。
回族“八宝茶” 回族同胞常用此茶招待临门的贵宾。这种茶掺有杏干、桂圆、荔枝、葡萄干等,喝起来香甜可口,有滋阴润肺,清咽利喉之奇效。
东乡族“盖碗黄茶” 东乡族同胞用“盖碗黄茶”待客。其做法是用铜壶(或瓦壶)将茶煮沸后,在盖碗里放一小块糖和一点具有松香味的黄茶,在客人吃饭或坐在炕上谈天时,即献上盖碗黄茶。
白族“烤茶” 云南大理白族人常以“烤茶”招待贵宾。有宾朋来访时,主人就把从山上采回的鲜茶放在砂罐里,边烤边摇,待茶叶烤到发出清香并泛黄时,便用沸水冲入砂罐里,再稍煮片刻。茶煮成后便倒入瓷盅,双手举杯,敬给客人。
藏族“酥油茶” 其做法:把茶砖切开捣碎,加适量的水煮沸后滤出茶渣,调入食用酥油,茶汁和酥油就混合成乳白色的“酥油茶”。每有宾客来访,全家在帐蓬外恭候,待客人进帐坐定后,女主人即双手缓缓捧上酥油茶敬给来宾,使客人有宾至如归之感。
彝族“腌茶” 这是云南山区的部分彝族同胞喜爱的一种“茶”。将采下的鲜茶放入灰泥缸中,边放边压,直到压满,最后用重盖子压紧,数月后,即制成味道独特的“腌茶”。
云南少数民族茶艺介绍
(一)傣族等“吃茶”的习俗
傣族还有一种吃茶的风俗。在民间,傣族喝的茶多数都是自己制作的大叶茶,招待客人时喜欢把茶泡在一个大器皿中,待茶泡开了再往客人的杯子里倒。茶过三四泡,茶味变淡后,将茶叶捞出,沾上大青果(俗名:嘎哩罗)喃咪吃,茶叶余留的淡淡苦涩与大青果汁的回甜溶在一起,让你回味无穷。
基诺族有一种奇特的吃茶风俗。在新茶季节,他们把鲜嫩的茶叶采来,用手揉捻将茶叶汁拧在碗里,然后放上作料及盐巴辣椒,再用拧出的茶汁来凉拌,不放酸、原汁原味地食用,既开胃,又下饭。现在,基诺老人及中年人还保留着这种吃茶的习惯。
(二)云南穆斯林的茶文化
云南穆斯林普遍嗜好饮茶,尤其酷饮绿茶。相较而言,其饮茶的方式、习惯及其风味的独特,尤以滇东北穆斯林为最。在滇东北地区,特别是农村的穆斯林家庭,大都喜饮炕茶。即先烧一壶开水置于火塘边烘着,再将一土陶制小茶罐放到火上烧烤,待茶罐烤至发烫,放入茶叶,边炕边抖动茶罐,使茶叶不至焦糊。等到茶叶渐渐发黄,茶罐冒出缕缕清香,再注入沸水,顿时泡沫扑出罐口。去掉泡沫稍待沉淀,即可将茶水倾入小瓷盅内饮用。是时,满屋清香四溢,沁人心脾。这种炕制的茶水呈褐色,浓如刚榨出的菜油,味极苦酽。初饮不惯只觉苦得挂齿,涩得吐舌;但苦涩之后,却渐觉微甜,溢香满口,回味无穷。一般初饮者,只需斟二、三滴茶水,适当加兑些开水,方能下咽。虽掺兑过开水,茶味依然浓郁,清香回甜,饮之足可润喉止渴。
(三)云南德昂族茶文化
全民信仰小成佛教的德昂族根据教规戒酒,这就使得茶水成为德昂人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饮品。德昂族男女老少都喜欢喝茶。进入德昂人家的竹楼,客屋正中是火塘,火塘周边即是主人待客的地方。有客来访主人便吹燃塘火,将盛满山泉水的壶置于三角架上,又取出拳头般大的陶罐,放进去一把茶叶,随后置于火炭上灸烤。烤到室内弥漫起茶叶的清香时,用鼎沸的山泉水冲入陶罐。主人再取出与客人同数的牛眼瓷盅,放平,提起陶罐往每个瓷盅里倾进茶叶。不管客人是多是少,有经验的主人总是会让小陶罐里的茶汁平均分配的。倒好茶汁,主人再往每个瓷盅里掺进沸水,然后一手托盅底,一手扶盅沿,奉给客人。客人须双手接过,不可单手接茶盅,以示对主人礼貌待客的敬意。你可不要小觑了那牛眼般大的瓷盅,也就一口的茶量,碰碰舌尖,苦如黄莲,随后是回甜,这便是云南大叶茶的特点。一盅茶下肚之后,你自然不敢再喝,却能让你体验到“醉茶”的滋味,一夜头脑清醒到天明。
云南各民族独特的茶文化,以它在人民群众日常生活中的重要地位及其独特而多样的形式,富有着丰厚的内涵,在中国茶文化中独树一帜,别具特色、风姿。
云南爱喝茶的五个少数民族
一、布朗族:
在茶叶的原产地西双版纳,布朗族主要聚居勐海县的布朗山。布朗族是“濮人”的后裔,也是我们这个星球上最早种植茶叶的民族之一。商周时期,生活在元江流域和澜沧江思普地区的濮人已经开始种植茶叶。
在思普地区,布朗族山区几乎都是驰名中外的普洱茶的重要产区。据澜沧县芒景发现布朗族种植茶叶的“功德碑”记载,景迈万亩古茶园的种植始于傣历57年,也就是公元695年,据今已有1300多年的历史;而出土的茶山布朗族建寨的奠基碑,清楚地表明布朗族在茶山上建寨的时间是675年,也就是说,在建寨后20年,他们即在景迈茶山上开辟出了大片的茶园。
在布朗族的传说中,景迈这里原先并没有茶,是布朗族的祖先哎冷带领族人来到这里安营扎寨,开辟了这片家园。哎冷性情刚强,英勇善战,在族人中具有非常高的威望,不料却遭他人的谋害。哎冷死后,仍然牵挂着他的族人,因此化作神仙降落在山头,并留下遗嘱说:“我给你们留下牛马,怕遇到灾难死掉;给你们留下金银财宝,也怕你们吃光用完;给你们留下茶树,让子孙后代取不完用不尽……”从此以后,这里就长出了满山遍野的茶树。
布朗族最早是把茶叶当做佐料和清毒解热的良药使用,随着岁月的推移,他们在生活实践中认识到茶叶的广泛用途,于是把它从野生驯化为连片种植的万亩茶山。远在一千多年以前,他们就把野生茶树逐步培植驯化,并实施规模化种植,开辟了目前世界上为数极少的千年万亩古茶山,这不能不说是布朗族对世界茶文化的一大贡献。
二、哈尼族:
哈尼族是一个与普洱茶有着不解之缘的民族。西双版纳文献记载和习惯上称哈尼为“爱尼”,根据国务院正式颁布的全国少数民族的名称,统称为哈尼,爱尼只是哈尼族的一个支系,在勐海县的南糯茶山、巴达茶山,勐腊县的易武茶山都有不少的爱尼族村庄。
居住在南糯茶山上的爱尼人(哈尼族支系)喜欢饮用土锅茶,尽管他们不是茶树的最早种植者,但在上千年漫长的时光中,他们逐渐养成了地种到哪儿,就将茶树种到哪儿的习惯。在与茶朝夕相处的过程中,他们发明了一种古老而方便的饮茶方法:土锅茶。在哈尼语中,土锅茶被叫做“绘图老泼”,如果你到了哈尼山寨,好客的哈尼人就会用“土锅茶”招待你。主人先将火塘的炭火吹开,用盛满山泉水的土锅架在火上,等山泉水烧开后,抓一把南糯山上特制的“南糯白毫”放入土锅中,约煮5—6分钟后,将茶水舀入竹制的茶盅内饮用。这种茶水,汤色黄绿,清香润喉,回味无穷,是爱伲待客的一种古老习俗。
大凡名茶,都与茶树生长的环境、人文景观、神话典故有着密切的关系。在南糯茶山,当地的爱尼人也有这样的传说:很久很久以前的一天,一位勇敢而憨厚的爱尼小伙子,在深山里猎到一只危害爱尼山寨人畜的凶豹,用大锅煮好后,邀约全寨男女老少去分享,大家一边吃,一边说笑,还跳起舞,“跳啊跳”,跳了一个通宵,跳得口乾舌燥……憨厚的小伙子又请大家喝锅里的开水,这时一阵大风吹来,许多树叶纷纷落到锅里,大家喝了锅里的开水,感到这水苦中带甜还有清香,非常爽口,从此爱尼人就把这树叶称为“老拔”(汉语即茶叶)开始种植。虽然说这样的传说如今已无从考证,但南糯山是云南最古老的茶山之一却是不争的实事,更重要的是哈尼族种植茶叶的历史久远,哈尼族地区的茶叶产量,甚至占了云南全省的三分之一。
三、基诺族:
基诺族自称是“基诺”或“雅诺”,过去称为“攸乐”,主要聚居在基诺山区四十三个村寨。在历史上,基诺山是西双版纳的“六大茶山”之一,以盛产“攸乐茶”闻名。清代,攸乐茶被列为贡茶。公元1729年,清政府曾在攸乐山茨通寨设置“攸乐同知”一员,统兵五百驻守山寨,征收茶捐及赋税,当时有大批的内地茶商和马帮前来收购茶叶。
对于茶叶的种植,基诺族同样有自己的民族传说《女始祖尧白》:“很古很古时候,尧白造天地以后,召集各民族去分天地,基诺族没有参加,尧白先后派汉族、傣族来请,基诺族也没有去,尧白亲自来请,基诺族还是无动于衷,尧白气得拂袖而去,走到一座山上时,想到基诺族现在不来参加分天地,以后生活会有困难,便站在山顶上,抓了一把茶籽撒在龙帕寨的土地上,从那时起,基诺族居住的地方便开始种茶,并成为云南六大茶山之一。”传说归传说,毋须考证,但凉拌茶食用的留传,可以作为基诺山为茶叶原产地的又一证明。
四、傣族
世世代代生息于云南普洱茶区的傣族,与生活在这方土地上的基诺族、拉祜族、布朗族,哈尼族、佤族一道,在漫长的生产生活中,创造了令人眼花缭乱的茶文化。澜沧县的景迈茶山,方圆十几个村寨的布朗族和傣族世代以种茶为生,经过一代代人的努力,他们开辟出了一片具有上千年种植历史的万亩古茶园,被国外的学者称为“天然的茶叶博物馆”。
五、拉祜族
作为15个独有的少数民族之一,拉祜族有着漫长的迁徙史和演变史。有专家考证,拉祜族原本应该是生活在甘肃和青海一带的“古羌人”,而有关他们南迁的秘密,藏在了诸如《新唐书·西南夷列传》、《后汉书·西羌传》以及《普洱府志》等典籍中。经过多年的研究,从那些有关西南民族研究的史籍文献中,同时也从拉祜族遗存下来的少量的口传资料里,研究者们寻找到了这个民族南迁的蛛丝马迹:大体上,他们是从我国西北地区的黄土高原和青海湖一带南下,沿横断山脉经四川西南进入云南的西北地区,之后他们继续南迁,抵达了现在的澜沧江、元江和红河下游的山林地带,甚至迁徙到了越、老、缅、泰等国家。
曼迈寨是贺开山上的一个拉祜族聚居村落,曼迈寨位于贺开茶山的腹地,这里有大片的古茶园,因而尽管拉祜族不是这里最早种植茶叶的民族,但在与茶树千百年的相守中,茶成为了他们生活的的必需品。在拉祜族婚俗中,男女双方确定成婚日期后,男方要送茶、盐、酒、肉、米、柴等礼物给女方,而且婚礼上必须请亲友喝茶。所以拉枯人常说:“没有茶就不能算结婚。
每一天外出劳作之前,或者收工回家之后,拉祜族都将喝茶作为缓解繁重劳作的一种方式,他们认为可一日不进餐,但不能一日不饮茶。“不得茶喝头会疼的”,与茶的朝夕相处,让拉祜族人发明了许多饮茶的方法。
【云南少数民族茶文化的介绍】相关文章:
唐代宫廷的茶文化介绍10-10
中国茶文化的内容介绍11-21
西湖龙井茶文化的介绍08-26
裕固族的茶文化介绍11-25
云南茶叶的介绍及历史01-27
关于中西方茶文化的差异介绍10-20
茶文化:英国下午茶文化的起源10-24
少数民族满族的清明节习俗介绍04-06
茶文化:世界各国不同的茶俗介绍10-31
隋唐五代的茶文化相关介绍1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