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高考语文文言文实词的推断方法
要想在广东高考的语文考试中取得好成绩,掌握好文言文的推断方法必不可少。下面百分网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高考语文文言文实词的推断方法,希望大家喜欢。
高考语文文言文实词的推断方法
1、代入法。古汉语单音词占多数,一词多义的现象很普遍,确定一个多义词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意义,可先把这个多义词素组成若干个双音词,然后用“代入法”把这些词放在具体语境中去体会,可以推断一些词语的意义。
如08年高考北京卷C.霍光擢延寿为谏大夫擢:提拔。可以组词为“擢升”,与答案所示的“提拔”近义。
D.门卒当车,愿有所言愿:希望。可以组词为“愿望”,与答案所示的“希望”相近。把两个词代入原文都能作通畅的理解,所以是正确的解释。
2、根据造字法进行推断。汉字是音形义的结合体,严格来讲有四种造字法,即象形、会意、指事、形声。形声字占了汉字中的百分之八十以上,而形声字的形旁就叫“义符”,它显示了这个字的表意范围,如“珍珠”,都是斜玉旁,就表示这是很贵重的。
再如08年高考卷重庆卷翻译题
①殚财不足以奉敛,尽力不能周役,民氓饥寒冻馁,死背相望。
“馁”在现代汉语中多指气馁,但是这个字的本意是饥饿,因为它的形旁是食字旁。当然这里也可以根据词语构成法来帮助推断。
译为:用尽财物不能够完成赋税,费尽体力不能够完成劳役,老百姓饥寒交迫,冻饿而死的尸体到处都是。
3、根据词语构成推断词义。汉语的构词是有一定的规律的,我们可以根据这些规律进行合理推断。如在现代汉语中,我们使用的词是打击,爱憎,愉快,词语中的各个部分有时是可以相互注释的。如08高考卷江苏卷的翻译题
(1)及得召见,遂见亲信。这里牵涉到“见”这个特殊词的用法,有两种解释比较特殊:“被”和作代词。前句是得到皇帝的召见,那么应该是被“亲信”,所以亲信应该是动词,古今异义了。这是个同义复合词,解释为“亲近信任”所以应该翻译为:“到获得皇帝召见,便受到皇帝亲近信任。”
4、利用互文、对偶、排比等修辞推断词义。有些文句的结构整齐,那么处于同一位置上的词应该是用法一致,词义相近或者相反的。例如教材中有“忠不必用兮,贤不必以”,结构整齐,“忠贤”近义,“用”和“以”处于同一位置,那么语法功能应该一致,并且词义相近。那么“以”也解释为“任用”,这种解释虽不常见,但却可以据此推断出来。再如08年高考卷天津卷的第二个翻译题
(2)利人者,人亦从而利之;恶人者,人亦从而恶之。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根据“恶人者”即是“憎恶别人的人”,那么“利人者”中的“利”应该是个动词,而不是名词“利益”,那么这句话应该翻译为:有利于别人的人,别人也跟这做有利于他的事;憎恶别人的人,别人也跟着憎恶他。
5、凭上下文推断词义。结合上下文的语意来推断出要解释的词语的含义。这种方法是无论采用什么推断方法都必须结合起来使用的方法,因为要求解释的实词都不是孤立的,而是上下文中的实词。如08年高考广东卷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周穷振乏,家无余财振作
B、吏误收访,访奋击收者收留
C、访复以舟师造湘城前往
D、访威风既著,远近悦服愉快
A应为“赈济”,因为对于“穷乏”当然只能是“赈济”而不是“振作”了。B应为“抓获、扣留、收监”既然官吏错误地“收访”,若是“收留”,周访不用奋力反抗了。根据语境即可得知理解错误。C选项属于理解不周,应该是“高兴地降服”。
6、结合课文内容推断词义。如果这个实词的表面意思在这个语境里理解不通,那么我们可以结合语境联想它在其他场合特别是教材上出现过的意思。
如今年高考卷四川卷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而郑氏数千指独完完:灭亡。
B.吾居长,当任罪任:承担。
C.宥之,立握得为左参议宥:宽恕。
D.居一岁,入觐,卒于京觐:拜见。
答案:A。先根据语境“时富室多以罪倾宗,而郑氏数千指独完。”说明郑氏家族不可能是获罪了,那么此处的“完”就不应该是结束,完蛋之类了,再联想教材《六国论》中“盖失强援,不能独完”中的“完”是“保全”的意思,正与语境相合。
7、用语法分析句子结构的方法推断词义。将句子的语法结构进行分析,找出主干和枝叶成分,然后可以迅速判断其用法即词性,可以在具体的选择中使用排除的方法。这种方法也可以用在虚词的用法判断和文言文的翻译中。如08年高考卷全国卷一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部使者檄刚抚定檄:文告。
B.刚遣长子迟喻贼喻:开导。
C.愿稽旧制,选精锐为亲兵稽:查考。
D.以杜金人窥伺之意杜:制止。
答案A。分析这个句子的主语应该是“部使者”,“刚”是廖刚,廖刚做什么呢,去“抚定”,所以中间的“檄”就不是名词“文告”,而应该是个动词“下令”全句的意思就是“路政司下令廖刚安抚平定”。
高考语文写作指导
一、卷面上,务求美观,打动阅卷老师的第一感觉。
阅卷老师的第一印象来源于卷面,卷面整洁、字体美观、无错别字的卷面肯定更容易获得好感。现在高考阅卷都实行了“网评”,阅卷时间大大缩短(看一篇文章约60秒),因此,用笔的选择、字形的大小、书写的轻重等都会影响卷面的美观。建议用高考专用笔,选择黑色笔芯,字体力求美观,千万不要潦草、随意涂改而至墨迹斑斑。
二、内容上,凸显长处,制造阅卷老师的第一震撼。
从一般高考作文的内容看,无非就是意象类、情感类、议论类、哲理类、文化类等几种,构思时就应该选准自己擅长的某一类,或以美诱人,或以情动人,或以理服人。通过自己认知深刻且富有个性化的内容展示,让阅卷老师一接触文章就受到震撼。
再者,作文无非都是用来表达作者自己的情感、态度和观点的,而在表情达意的过程中,不同的人又有着各自不同的长处,那么,就应该扬长避短,从自己擅长的地方去构思、立意、表达,恰好,现在的作文一般少有过死的限制,舞台还是很广阔的。
阅卷实践中,那些泛泛而谈、人云亦云、没有深度的文章总是不可能获得什么高分的。
必须注意的是,现在的高考作文更倾向于内容方面——审题正误、内容深浅、见解高低、层次优劣、有无自我等方面会直接影响阅卷老师对作文的评判态度和评分结果。
三、结构上,展示灵动,形成阅卷老师的第一印象。
这里,首先要说的是文章的题目,作为文章的“眼睛”自然要有超强的吸引力。其次,就是开头结尾,我想只要能达到古人所说的“凤头”“猪肚”“豹尾”要求也就足够了。另外,文章自身的结构应注意讲究,或记叙类要“文似看山不喜平”,或议论类要因果相生、层层递进而又严密,等等。最好文章的结构要有动感,要有立体感,当然更要有美感。阅卷实践证明,那些拟题随意、结构松散、形式单调的文章也是难以受到阅卷老师的青睐的。
四、语言上,展现特色,刺激阅卷老师的加分动机。
总有学生问,是不是语言一定要华美一些才能得高分,答案肯定是否定的。无论本色派还是文采派,它们本身没有好坏之分,只是风格不同,关键在于写作者运用得合不合适。
不同的学生运用语言也有自身的`长处和短处,不妨将自身的长处发挥到极致。同一种情感或观点,本来就可以用不同风格的语言来表达,只是要看遣词是否准确,造句是否合适,手法是否恰到好处。简单地说,只要能准确表情达意的,让读者感动认可的就是最好的,我是这样认为的。阅卷老师都是感情丰富的人,他们的感情是可以调动的,动机都是可以激发的,我是这样理解的。
再到阅卷现场去看看,不是常常见到一些华美的排比排遍全文,美丽的修辞比比皆是,可最终分数依然十分可怜的现象吗?究其原因,大多是语言与写作对象之间,或者是风马牛不相及,充其量也只能是雾里看花,那怎么能让阅卷老师欣赏呢?
需提醒的是,语言功夫非一日之功也不可能一蹴而就,万不可走入为追求语言而放弃其他的误区。
五、思维上,彰显个性,提升阅卷老师的好感指数。
这一点跟第二点有关系,但又有区别。前面所说的主要是指文章(作者)的思想,这里重在说作者思考的方式。有的同学辩证思维的能力很强,那就应善于将写作的话题巧妙转换,道理分析得让阅卷老师觉得毫无破绽,心服口服;有的同学善于抒情,那就应善于将话题转至写人、记事类,然后用跳跃式叙述、细腻的描写和恰到好处的抒情、议论来挑动或诱导阅卷老师的情思;有的善于揭示哲理,那不妨将阅卷老师带至大自然,带进寓言世界,带到人物故事中,让他们和你一起欣赏,让他们陪你一道感悟,从而达到在欣赏中产生好感,在感悟中提升好感指数。这样,不经意中,高分就来到了。
高考语文实词复习讲义
①远离
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出师表》)
小人寡欲,则能谨身节用,远罪丰家(《训俭示康》)
②差距大
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师说》)
又弗如远甚(《邹忌讽齐王纳谏》)
③深远
举类迩而见义远(《屈原列传》)
④距离远,遥远
衔远山,吞长江(《岳阳楼记》)
而见者远(《劝学》)
⑤时间久,久远
人无远虑,必有近忧(《论语·卫灵公》)
【高考语文文言文实词的推断方法】相关文章:
高考文言实词词义推断技巧02-16
2016年高考文言文实词翻译技巧09-23
化学推断题的解题方法01-25
高考语文文言实词用法技巧07-08
高考语文备考:文言虚词用法推断“七看”06-22
文言文实词坐的用法11-29
文言文实词左的用法11-29
文言文实词走的用法11-29
高考化学有机推断技巧08-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