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盘点塔吉克族的民风民俗
中国民间有许多的风俗习惯,中国的少数民族又有怎样的风俗习惯呢?下面由百分网小编为你整理的塔吉克族的民风民俗,希望大家喜欢!
塔吉克族的民风民俗
在塔吉克族人中,为子女完婚被视为父母神圣的职责,其传统的家庭形式是家长制的大家庭式。父亲在世时,儿子们很少分家出去单住,否则会受到舆论的谴责。不少家庭都是三世内堂或者四世同堂。且家庭实行严格的家长制,提倡尊老爱幼,孝敬父母,夫妻忠诚,兄弟和睦。离婚、休妻、离开丈夫在塔吉克族社会中都被视为耻辱,因此,塔吉克族夫妻的婚姻都较为稳定,大部分都能白头偕老。
塔吉克族人热情好客,讲究礼节。其礼节质朴、亲切。男子相见,互相握手或互吻手背。妇女相见,长辈吻幼辈的眼或前额,幼辈吻长辈的手心,平辈互吻面颊和嘴唇。男女同辈相见,女方吻男方的手心或握手。子女与父母相见,要吻父母手心,以示敬重。家庭中最热情的礼节是拥抱。
塔吉克族民风淳朴、敦厚,社会道德高尚,凡到过塔什库尔干的人,都会为这里的路不拾遗,夜不闭户,民族和睦,社会安定而惊叹不已。在当今社会,它确实堪称一奇!
由于宗教关系,塔吉克族的饮食方面有一些禁忌。禁食没有经过宰杀而死亡的动物,禁食猪、马、驴、熊、狼、狐、狗、猫、兔和旱獭等动物的肉,以及一切动物的血。忌看羊产羔。交谈时忌脱帽。
他们对粮食和食盐特别珍惜,对用脚踩食盐和食品的人,被认为是罪人。见到盐和食品落在地上,要拣起来放在高处不容易被踩到的地方。
他们对牲畜特别爱惜,禁止用脚踢或棒打羊、牛等牲畜,不得骑马穿过羊群或接近羊圈,并忌讳羊在产羔时去观看。每逢星期三、星期日不出售牲畜,这两日也不偿还别人的债务,所以这两天他们也不去讨债,别人也不来买畜或还债。
如果骑马到塔吉克族人家作客,不能在门口下马,更忌讳快马到门口下马,这意味着报丧或有其它什么不吉利的消息。应慢步绕到毡房后面下马。
拉祜族的风俗习惯
猎肉分食与尊敬老人
狩猎,是拉祜族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部分,既是副业生产,也是打猎护庄稼。狩猎,有一人一户的活动,也有一村一寨的集体活动。集体狩猎是在旧历的正月、二月间,出猎时几乎整个寨子的男子都出动,十几个人或几十个人一路,一去就是几天或十几天才回来。所得猎物不管大小,参加围猎的人不论大人小孩,每人都分得一份猎肉。
假如猎物太小,就是煮成稀饭也要一人一碗分食。假如猎得马鹿等大野兽,头由猎得者或放头一枪打中者拿去,有两条里脊肉,猎得者可以分得一条,作为奖励,另一条送给寨子里年纪最大的老人,那也是不得享受的。除里脊肉外,其余猎肉平均分配。在分配肉时,凡是过路人,只要遇上,同样可以分得一份猎肉。
拉祜族对老人的尊敬,有这样一句话:“把享受让给比自己老的人,因为太阳、月亮是最老的人先看见的,最老的人是寨子里懂道理最多的人。”在生活的每一个细节,都反映出拉祜族尊敬老人的美德。平时家里有老人来了,青年就自觉地让座,请老人坐在火塘靠太阳出的方向,然后敬烟,接着烤茶,第一碗茶自己吃,第二碗敬给老人,意思是请老人放心。
向老人敬烟、敬茶时,都要双手举过头,接的人也要双手去接,单手接就很不礼貌了。敬烟敬酒时,第一个敬给的烟酒,不转给在场比自己年纪更大的人,以后这个人是不会受到大家尊敬的。老人坐着时,青年人不得从老人前面走过,要从背后走过。盛饭时要先盛给老人。老人吩咐事情时,要等老人吩咐完了才能回话。
拉祜族的服饰
拉祜族人民穿的衣服,解放前还处于各家各户自己种棉,自己用简单的纺车纺纱,用极简陋的织布机织布,布织成后染成蓝色、青色,做成衣服。拉祜族最喜欢黑色,认为黑色最好看。解放后,国家每年由内地调入各色的棉布和化纤织品供给。
由于拉祜族人民喜欢自己织的布,国家每年还要调入大量的棉花和棉纱,供拉祜族人民自己纺纱织布。现在,拉祜族的小伙子和小姑娘既喜爱自己的民族服装,又喜爱各色布匹和化纤产品制作的新式服装。
拉祜族妇女的服饰大体有两种:一种是右开襟,两边开齐腰部高的岔口,衣长齐脚面的长衫。在长衫岔口及衣边、袖口,镶缀红、白等各色几何图纹的花边,沿衣领及开襟上还嵌上数十个雪亮的银泡或佩带大银牌(拉祜族“普巴”)。
有的下穿统裙,有的下穿黑色长裤。另一种是开襟很大,几乎像对襟,衣边缀有花布条纹,无领,小袖口,衣长只齐腰节骨的短衫。短衫里面,穿一件白色汗衫,露在统裙上面。穿着这两种服饰的妇女,都头包四公尺长的黑色包头,在包头两端缀以线穗,有的则是包大毛巾。穿长裤的妇女,冬季多数小腿都套腿套,小腿套两端都用色线绣上花纹。
拉祜族男女都剃光头,但妇女要在头顶留一绺头发,名曰魂毛,以示男女之区别。现在,大部分年轻姑娘都留长发,编辫子。但在农村,妇女婚后又剃光头。这一方面是为了卫生,另一方面更主要的是表示已经结婚了。拉祜族妇女一般都戴较大的银耳环、银项圈、手镯,男子也有戴手镯和项圈的。
拉祜族男子头戴帽子,也有全包头者。帽子是用六至八片正三角的蓝黑布拼制成的,下边镶一条较宽的蓝布做边,顶端缀有一撮约十五公分长的各种颜色的线穗垂下。现在,有不少人戴便帽。但到节日,妇女都穿花边衣服,头裹黑色包头或大毛巾,男子戴帽或裹黑色包头。节日和赶集,男女都要背一个长方形背袋(拉祜语叫“面搓”)。
背袋用自己织的青布做成,袋口镶嵌数层各色花布做成的模拟橄榄叶的几何图案,袋绳用色线织成,两端留有线穗。糯福、东回一带拉祜族的背袋又是用红、白、黑等多色线织成,并缀有贝壳和数个线穗和绒球。在集体进行舞蹈时,无论男女都背一个背袋。
拉祜族男人的服装,多数穿无领对襟短衣,青年人还要配上一件黑面白里的褂子。他们认为黑衣服配上白里,就是妆扮得像喜鹊一样漂亮。
穿开襟很小的衣衫的拉祜族姑娘,在短衣下衬上一件白汗衫,下摆露在统裙上面,它的意思也是同喜鹊争艳。年纪大一些的男人,都穿无领开襟短衫,老幼都穿裤管很大的斜拼裆长裤。
壮族有哪些风俗习惯
建筑
壮族喜欢依山傍水而居。在青山绿水之间,点缀着一栋栋木楼,这就是壮族人的传统民居。木楼上面住人,下面圈牲畜。无论是什么房子,都要把神龛放在整个房子的中轴线上。前厅用来举行庆典和社交活动,两边厢房住人,后厅为生活区。屋内的生活以火塘为中心,每日三餐都在火塘边进行。
服饰
壮族多用自织的土布做衣料,款式多种多样。壮族女子的服装一般为一身蓝黑,裤角稍宽,头上包提花毛巾,腰间系精致的围裙;小伙子多穿对襟上衣,腰间系一条腰带。
婚俗
“炮火”入洞房
壮族的一种婚俗。迎亲那天新娘要经过“炮火”的洗礼后才能进门入房。这个婚俗,在广西田阳县玉风等壮村流行。新娘来到新郎家以前,要稍停片刻,做好“冲锋”进门的准备,因为在门口、厅堂、洞房等三个地方分别由七八个男青年组成的“炮火”组,手拿着串串鞭炮等着新娘过来。当新娘将要靠近门口时,“炮手”们点响鞭炮,形成道道“火墙”,挡住新娘的进路。如果是胆小的新娘,这时只好退却在门外,再等第二次“冲锋”。
“炮手”们也总结胜利的经验,做好第二次的“阻击”准备。可以说,新娘不经过两三次的“冲锋”是进不了门的。围观的客人,里三层外三层,好不热闹。新娘经过苦战跃进门口,来到洞房门前,这是难通过的最后一关,因为“炮手”要放“火炮”。这时,聪明的伴娘和迎娘左右“侦察”,乘“炮火”稀疏时夹着新娘跳到洞房里。顿时欢声雷动,祝贺新娘“旗开得胜”。婚宴后到掌灯时分,客人们还要观看新娘在迎娘的指引下摸黑出门“挑水”。新娘将把水缸挑满,这是在考验新娘是否吃得了苦。就这样,直到夜深了新娘才能入洞房。
拓展:
满族
满族主要分布在中国的东三省,以辽宁省最多。另外,在内蒙古、河北、山东、新疆等省、自治区以及北京、成都、兰州、福州、银川、西安等大中城市均有少数散居满族。人口达982.118万(1990年第四次人口普查)。在中国55个少数民族中仅次于壮族居第二位。满族本来有自已的语言、文字,满族属阿尔泰语系满—通古斯语族满语支。满族过去信仰萨满教。传统节日主要有春节、元宵节、二有二、端午节和中秋节。
饮食方面
满族由于生活环境的不同以及与汉族频繁交流,饮食习惯一方面与汉族有相似之处,如吃大米、小米、面食等等。
满族人不吃狗肉,不戴狗皮帽子,凡是用狗皮做的东西都是禁止使用的。据说狗救过满族始祖的命,所以满族人对狗有特殊的感情。
礼俗方面
满族有敬老尊上的风尚。青年人见了长者要垂手站立并要和颜悦色地回答长者的问话。有人冲父母状况,子女必须起立回答。对老人,三天请小安,五天请大安。
满族人禁忌较多,除了各种礼仪习惯中所规定的必须遵守不许违犯外,还有不允许亵渎神灵和祖宗。另外,满族人还不打喜鹊、乌鸦,不吃狗肉和不使用狗皮做的取暖物品。这与满族的犬图腾崇拜、祖先崇拜有关,也与狗在满族人生活、生产中曾起过重要作用有关。禁裹足:满族及其先世风俗。女子一向保持天足,不裹脚。满族人忌坐西炕。因满族人以西为上,所以祖宗板案设于西墙中,下为摆供祭品。祭器等不得随意坐卧蹬踏及设置杂物,以示对祖先的尊重。
服饰方面
旗袍是满族一种很有代表性的服装,它的穿着范围不只限于妇女。旗袍,因为它是"旗人"(满族人又称旗人)所穿的一种袍子,所以后来被称之为旗袍。
服饰方面,满族人忌讳狗,外人入满族人家也要把所穿的狗皮衣帽脱掉。
【盘点塔吉克族的民风民俗】相关文章:
什么是民风民俗11-24
家乡的民俗民风作文12-03
关于民俗民风的作文03-19
高中作文:民风民俗12-21
家乡的民风民俗的作文12-21
民风民俗小学作文12-18
客家民风民俗作文12-19
关于民风民俗的作文08-16
民风民俗包括什么1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