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温州中元节习俗
中国传统的中元节是用来祭奠去世的亲人,表达孝意的方式。下面由百分网小编为你整理的温州中元节习俗,希望大家喜欢!
600多年前,明朝大将汤和(1326年~1395年)率领官兵来到温州等东南沿海修城筑堡,抗击倭寇侵扰。为了纪念汤和的丰功伟绩,缅怀抗倭将士的英勇事迹,龙湾宁村百姓在每年的农历七月十五都要举行汤和信俗活动。如今,龙湾宁村的汤和信俗活动已成为温州地区最具规模、持续时间最长的民俗文化节日之一,也是我国古老的中元节习俗中最具特殊性、典型性的个案之一。
农历七月十五中元节,俗称“鬼节”,是全国人民“祭祖”的传统节日。据《孙延钊集》载:“东瓯王庙在永嘉场,即今永强,每岁以旧历七月十五举行迎会。”在每年七月十五中元节,永强一带群众盛行祭奠抗倭英雄汤和和死于倭患的同胞,后逐渐演变为全民公祭的“汤和信俗”。
14世纪,日本处于内战时期,一些战败的溃兵、败将流落海上,会同浪人、奸商组成海盗集团,经常骚扰中国东南沿海。《明史·汤和传》载:“倭寇海上,帝患之……和乃度地浙西东,并海设卫所城五十有九。”朱元璋深知东南沿海倭患的危害性,于是派汤和前去部署防务。汤和在海防线上自北向南修筑城堡59 所。这些城堡在抗倭斗争,特别在温州(古称东瓯)一带发挥极大作用。
当年汤和在宁村等地实行“寓兵于民”的政策,允许来自五湖四海的士兵以及当地抗倭将士,在宁村娶妻生子。有事则战,无事则耕,战时为卒,农时为民,经济上做到自给自足。汤和离去后,留下卫所军长期驻扎在宁村。定居于宁村的抗倭战士后裔,为缅怀汤和造城功德,家家设立神位纸牌祭祀,上写“宁村所主汤和公之位”。永强人民视汤和为保护神,尊为“城隍”。明嘉靖七年(1528年),巡按御史请于朝,建成汤和庙,俗称“城隍庙”,逐渐形成“汤和庙会”。
“七月十五汤和节”的基本内容一是巡游,二是祭鬼。整个活动从七月十三至十七,持续5天。十三日背“路经牌”。一人背着“路经牌”,一人敲锣,沿着巡游经过的路线走一圈。十四日“符司爷”扫街。一人妆扮成“符司爷”持“符司”牌,骑马,四人打着锣鼓钹,沿途走一圈。十五日汤和神像出巡。在汤和庙举行隆重的神像出巡仪式,“文武元帅”、“先锋”、“土地”、“七星神将”等扮演者叩拜过神像,众“衙役”在庙内三出三回后,拥簇着汤和的香炉、神像出庙,庙门随即关闭,高挂“公务出巡”牌。巡游队伍十分整齐,有开路先锋,七星、土地、犯人、无常、皂隶、彩女、文武判官、文武元帅等,在锣鼓喧天中,分步行、骑马等形式,依次列队前进;最后是一顶四人抬的六角明轿,坐着城隍爷塑像,鸣锣压阵。
巡游活动的最后一项内容,是在宁村所南郊“抗倭英烈墓园”内的“祭祖”、“祭鬼”。祭礼除三牲祭品外,还备有两蒸笼的饭倒在竹席上,文元帅主祭,三叩九拜。三献香、三献茶、三献饭、三献酒、读祭文。最后队伍回村在四门巡游一遍,称“游营”。以后农历七月十六、十七演两天戏,戏毕活动结束。
广西中元节习俗
1、祭祖
农历七月十三之前,家家户户都搞大扫除,注意言行礼节,备好供品,一是表达对祖宗的敬重,二是展现子孙的治家本事;七月初八开始“接祖”,七月十二以前要把祖宗接回家,一日三餐点香供祭;七月十四、十五(有的地方是七月十三至十六),全家停止一切农事,置办丰盛的祭品,举行祭拜仪式、聚餐等。
七月十四,第一次祭拜时,往往是半夜起床,天蒙蒙亮全家就开始聚餐了。七月十五日为“送祖”日,当晚要把所有的纸供品烧化,以示送给祖先带回去享用。七月十六日走亲戚,嫁出去的女儿,这天都要拖儿带女回娘家。
2、泼水饭
怀远、三岔、洛西、龙头等圩镇有外地来经商(迁居)的汉族还有七月十四晚泼水饭给野鬼的习惯,即入夜时,各家在门口烧几支香,烧几张纸钱,把水饭泼洒于地供野鬼享用,怀远外省商人多,各会馆凑集经费请鬼师打醮做道场泼水饭给野鬼。
七月节期间(初七至十四),农村有禁止小孩到河边游水洗凉之俗,意为怕被溺水死鬼抓去做替身。
3、放柚子灯祭河神
农历七月十四、十五两日,有一个祭河神的习俗(晚上点了柚子灯放到河里),仪式大概进行2-3小时。为了祭祀河神,黄姚人用木板木条制作一个两米长、一米多宽、一米高五色纸糊成的装饰精美的小屋。在小纸屋里面插上蜡烛香之类的东西。
然后用绳子串连一个个柚子、排成几十米长的两串,在割平的柚子上插上蜡烛和香、纸旗让它漂在水面上。几个水性特好的年轻人一边游水,一边推送小纸屋拖动两条长长串的,每隔一尺穿一个柚子的成串柚子灯。晚上天黑下来,柚子灯从下游拉到上游,又从上游拉回下游,大约一个多小时,活动才结束。放柚子灯活动连续举行两个晚上才算结束。这项民间活动千百年来从无间断。
4、吃鸭子
在这个日子里,吃鸭子成了广西人约定俗成的风俗习惯。据说,广西人的祖先认为,每年农历七月中旬的鸭子,正是它们长大成熟的时期,肉肥而美。而七月半这一天,鬼门大开,许多的鬼魂涌入阳间,为了防止孤魂饿鬼伤害生者,肥美的鸭子就成了最好的`祭品。
这个节,黄姚人还在习惯包粽子。此时,到黄姚来旅游的人还能品尝到一种美食叫做“落水狗”的灰水糍。
5、烧包
另外也有的“烧包”习俗,一般是先祭祖,然后是给孤魂野鬼烧衣物。祭祖的酒菜是必须要放在扁平笸箕内,意为野鬼不得抢夺。
“七月半,鬼乱窜。”除了在家里、祖庙摆祭品祭祀祖先,广西大多人还要到外面祭祀鬼魂,在给祖先的祭品上写上祖先的名字,另附“大鬼小鬼,同名同姓,你莫(不要)来抢”等字样,还会准备一些冥币烧给孤魂野鬼。
6、连续三天宴请宾客
在广西来宾、百色等地,除了春节,中元节就算是最盛大的节日之一。人们在祭祀之余,还把中元节作为宴请宾客、合家团圆的好日子。为了让宾客吃得更开心,不少人还会提前一个星期左右开始磨面做饼、蒸馍,做芝麻糖等。
据悉,在广西来宾,中元节宴请是一种习俗,有的家里还会连续三天宴请亲朋,宴请的人越多,家里越热闹,人们就越高兴越自豪。
山东中元节习俗
在山东中元节祭祖的习俗较为普遍,人们一般都在午后带着祭品上坟祭祖。单县的祭品尤为丰盛,有竹子做的盂兰盆、山东纸做的衣帽和一桌素食等。淄川则把祖先请到家里祭祀,家家都在大门顶上插上五谷穗子,据说以五谷为马,祭祀完毕后,好让祖先跨着马回去。
荣成农村以祭祀祖先为上。午饭前,家人携带祭品上坟祭祖。荣成的祭品,除香纸必备外,一般四碗菜、一壶酒、十个大饽饽。祭祉回来,兄弟间必聚餐,共食祭余,以悼念先人,重申手足之情。
中元节的饮食一般是包子、水饺、馒头,饭后吃苹果、梨等时令水果。沾化县各家采麻柯及新鲜草叶搭棚子,称为“麻屋”,请祖先牌位于其中祭祀。唯独陵县例外地称中元节为掐嘴节,吃粗茶淡饭。
石岛镇除白天祭祖外,夜晚还要举行盂兰盆会,俗称“放海灯”。放海灯前,于宽敞处设巨形香案,摆放祭品,焚香烧纸,并请僧道两众筑台诵经作法,超渡无主孤魂。僧道两众一边诵经作法,一边向台下抛施舍--即预先蒸好的小馒头。大人孩子见此一拥而上,据说这是佛赐的,吃了能祛病消灾。
入夜,由扎制的巨鬼开道,僧道两众先行,人们紧随其后,在低沉、苍凉的锣鼓声中聚集海边放焰口、抛施舍。此时的施舍是各商家自愿制作的小馍馍、米饭,用笸箩筐盛着,向海中抛撒。焰口,就是土制的礼花,由铁屑、木炭和火花药制成,俗称泥墩子。在放焰口的'同时,人们将自制的各式灯笼点燃,下面托一木板,放进海里。
长岛渔民以木板秫稽制成小船,上贴一纸条“供××使用”,或供溺海者的牌位,再装上食物、衣帽、鞋袜等用具,然后点燃蜡烛,由已婚的男子将小船放入海中。
【温州中元节习俗】相关文章:
中元节习俗08-31
中元节习俗08-12
中元节的习俗08-30
中元节的习俗范文01-28
广东中元节的习俗08-04
关于中元节的习俗08-09
广西中元节习俗08-30
潮汕中元节习俗08-30
南京中元节习俗04-18
中元节的习俗包括08-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