盘点侗族的风俗习惯

时间:2022-08-20 16:10:57 风俗习惯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盘点侗族的风俗习惯

  侗族是当今中国的少数民族之一,习俗是非常之多的,也是很有趣的。下面是小编为你整理的侗族的风俗习惯,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盘点侗族的风俗习惯

  侗族的风俗习惯

  1、月也和拦路歌

  “月也”,侗语,意为集体出访做客。侗族传统交际联谊活动。时在农历正月和八月。“拦路歌”,侗族迎客送客时唱的歌,多用于“月也”场合。

  “月也”时间长短由内容决定,参加人数一般是一家一名代表。由寨中有威望的人率领,集体到某友好村寨拜访。甲寨客人快到乙寨时,乙寨众人要到寨口迎接,同时用日常生产工具或生活用具等,设置重重路障,双方摆开歌阵,对唱拦路歌。主队用歌提问,客队用歌回答,答对一次撤除一个路障。如答错,客队就燃放鞭炮,表示歉意和敬意,主队就尽撤路障,迎客入寨,参加丰富多彩的联欢活动,如演侗戏、唱侗歌、舞龙舞狮、赛芦笙,等等。“月也”结束,主寨又集结队伍欢送客人,送至寨口又唱“拦路歌”,表示挽留。彼此别情依依,表现了同胞之间的团结友爱情谊。

  2、打油茶

  侗族饮食习俗。桂北其他各族也有。用茶叶、包谷或糯米炒香、熬煮取汁与糍杷、黄豆、花生等配制而成。吃时加姜丝、葱花、胡椒粉、鱼腥草等佐料。还有打虾米、鱼崽、粉肠、猪肝、瘦肉等荤油茶的。“有客到我家,不敬清茶敬油茶”是侗家的规矩。打油茶时,主、客围坐火塘,主妇负责烹调、送茶。第一碗必须端给贵客或长辈。主人说声请,客人方可饮用。连喝4碗,是表示对主人的最大尊敬。农历九月十五日,侗族青年走寨时,更兴喝油茶,要连喝15碗,边喝边对歌。油茶能提神、祛风湿、防治感冒、增进食欲,有很好的保健、医疗作用。

  3、引路郎

  替新廊接引新娘的男子。侗家特有婚俗。由家庭四世同堂、人丁兴旺、被本寨乡亲公认为最幸运的人担任。婚期前一天,引路郎带上一应礼品前往女家。睡到鸡叫头遍,寨上姑娘把嫁娘闹醒,起来打粉肠油茶,姑娘们吃饱喝足,才放新娘出门。引路郎要机智灵敏,能说会道,不怕诘难。姑娘们越闹得欢,越证明新娘最合群,新娘的亲属就越高兴。喝粉肠油茶,寓意新娘出家,姐妹们牵肠挂肚,心连着心。

  4、换灯带

  侗家婚俗。新娘出嫁前夕,鸡叫第3遍,引路郎将新郎家的灯笼挂在新娘房门上,连催3次,新娘依依不舍地走出房门。随引路郎上路前,新娘剪下灯笼的草绳,掏出早已编好的花丝带系上,表示她的心和新郎已经相连。青少年,在这天集体祭扫革命先烈和革命前辈坟墓,缅怀先辈业绩,开展革命传统教育,举于形式多样的纪念活动。清明时节,春意盎然,城市人们喜欢趁此良辰佳日,远足踏青,尤其爱上尧山,赏花,登攀,或进行野餐。清明节的传统食品是粽子、粉蒸肉等。

  侗族独特的喝茶风俗

  (1)侗族的"豆茶"

  贵州黔东南一带的侗族同胞,将喝"豆茶"标志为"吉祥如意"的"喜茶"。豆茶是用米花、包谷、黄豆、炒米等通过独特加工后和茶叶一同入锅煮制而成,喝之香甜可口。豆茶又分"清豆茶"、"红豆茶"和"白豆茶"三种。

  清豆茶每于节日饮用,饮时各村各寨的人集聚,将各自便宜的豆茶献出,我们一同吃,并边吃边唱边跳舞,成为侗乡的一大"游艺茶会"。

  红豆茶用于子女行婚姻大礼时喝。煮红豆茶时还要参加猪血汤。喝红豆茶时,新郎新娘同站于堂屋门前迎客。将一碗碗豆茶放于托盘上,由新郎新娘一起托着,向贺礼来宾献茶。

  白豆茶用于长者过世时喝。煮白豆茶时则要参加牛血汤。喝白豆茶时,由死者儿女用托盘托茶,向前来祭拜的来客献茶。

  (2)侗族的"打油茶"

  广西一带的侗族同胞,喜喝油茶(打油茶)。打油茶所用茶叶,有砖茶,也有新采摘的鲜茶叶。

  清明前后,侗族姑娘们成群结队地上山采茶。鲜叶采回后,先放锅里蒸煮至叶黄,取出沥干水,参加少量米汤搓弄后用明火烤干,装入竹篓,吊挂于灶塘上熏烤。制打油茶时,先将铁锅烧热放油入锅,油熟后将茶叶倒人锅中翻炒,至茶叶宣布幽香时参加芝麻。生姜等佐料炒顷刻,然后加水煮沸即成。待客时,将沸茶水盛入装有肉丁、鸡丁、豆粒、葱花、香菜、花生等食物的碗中,美味可口,油而不腻。但喝油茶时,需留神让滚烫的茶水烫坏嘴唇。

  打油茶是侗族员生计中不行短少的平常饮料。一天到晚可随时制造,随时饮喝。侗族员好客,并总以茶待客、以茶结交。客人至主人家喝油茶不能谦让,否则是对主人的不恭。喝够了只要将主人发的一双筷子架到碗上,主人便不会再倒茶给你。侗家男女青年还以喝油茶作为相恋相爱的前言。

  (3)侗家的"十五茶"

  十五茶流行于广西侗族自治县等地。每于阴历十五夜晚,男女青年成群结队地去他村走寨。寨中的姑娘则集集合于某一姑娘家,待小伙子们到后以打油茶招待。喝茶前还要先对歌,由女方问,男方答,答对者方能喝茶。女子献茶时先于一只碗上放二双筷,意图是打听小伙子能否有目标。待两边用歌对答后再行第2次献茶。这时,则有碗无筷,以打听小伙子能否聪明。再次答歌后则开端第三次献茶,这时一只碗放一根筷子,是探问男方能否有情于女方。答对后再第四次献茶,这时即一只碗放一双筷,表明成双成对,两心相印。

  侗族的风俗

  (一)侗族宗教信仰

  侗族是古代骆越的后裔,至今已有2500多年的历史,现有人口有290多万,主要分布于湘黔桂三省区交界处的崇山峻岭之中,从事农业、林业生产,是人类古老的稻作民族之一。侗族原无文字,1958年设立了拉丁字母形式的侗文方案。从唐至清,中央王朝在侗族地区建立羁縻州、土司制度,社会处在早期封建社会。但是,侗族社会内部多用以地域为纽带具有部落联盟性质的款约来维护社会秩序。在历史的长河中创造了自己独特而灿烂的文化,其中“鼓楼、大歌、风雨桥”被称为侗乡三宝。

  侗族信奉原始宗教,崇拜多神,无论是山川河流、古树巨石、桥梁、水井等,都视为有神灵之物,都是崇拜的对象。侗族人相信灵魂不死,有浓厚的自然崇拜、灵魂崇拜、祖先崇拜。生活中以鸡卜、草卜、卵卜、螺卜、米卜、卦卜测定吉凶。

  (二)萨崇拜

  在侗族信仰的多种神灵中,侗族女神“萨”(意为始祖母)最受尊崇,侗人认为“萨”的神威最大,能主宰一切,所以,南部侗区村寨普遍都建有萨坛。

  萨坛往往有专人看守,守坛者或世袭,或由卜测产生。每年都进行祭祀、膜拜,从而求得人口的繁衍、生产的丰收、生命的安全、社会的稳定、家庭的幸福。

  “祭萨”是侗族最重要、最隆重、最古老的活动之一。祭萨时全寨男女身穿盛装,在萨坛前踩歌堂,吟唱《萨之歌》,歌颂萨的功德,冀求萨的保佑。

  萨神的圣地在黎平的“弄堂概”,又称萨岁山,各地举行祭萨活动,都要到此取圣土。

  (三)寨老议事与侗款

  侗族村寨过去为管理内务、调解纠纷、加强联防而结款,用“款约”来维持社会秩序,被称为没有国王的王国。新中国成立后,实行民族团结平等政策,款社现象不存在,但今侗族民间事务,特别是寨内公益性事务仍由寨老召集各房族族长商议。

  侗款是古代和近代侗族社会的民间自治和自卫组织,具有原始氏族农村社会和原始部落联盟的特征,是国家组织结构的活化石。

  传统的侗族社会,主要由家庭、房族、村寨、小款、大款和合款构筑而成。

  房族是一种以父系血缘为纽带组成的宗族组织,也可以通过一定的手续吸收非血缘的成员参加。

  村寨是在房族的基础上建立的地缘组织,不仅有比较稳定的地域范围,还有属于全村寨所有成员共有的风水林、鱼塘、鼓楼、花桥、河段、荒山等。

  邻近的自然村寨联合,即成为小款,若干小款联合起来,就组成大款。

  侗款作为一种社会组织形式,具有他特定的文化要素和运动形式。各个村寨推选寨老,寨老中推选小款首,小款首中推选大款首,款首必须为人正直、见多识广、德高望重等。款的公务人员称“款脚”,款内无常设机构,也无专职人员,款脚为兼职,负责送信召集、看守鼓楼等。款的武装力量为“款军”,由各村青壮年组成。款的集会场所为“款坪”,有的设在鼓楼坪上,有的设在离村不远的平地上。款的法律条文为“款约”,主要有三种流传方式,即口头背诵、书面传抄和石刻碑文。

  (四)拦路歌

  拦路是侗族最高的迎宾礼节、最隆重的迎宾仪式。客人在进入侗寨时,主寨中女孩在寨门前用板凳、纺车等作障碍物把路拦住不准客人进寨,主客双方须对唱拦路歌,若客人唱赢了主人才把障碍物逐一挪开,迎客进寨,若不能对歌则需喝罚酒方得进寨。

  (五)踩歌堂

  踩歌堂是侗族在节庆活动结束前的一种集体歌舞。宾主手牵手,围成圈,唱着节奏明快的歌,伴着旋律,踏着舞步,绕圈跳动。歌曲一人领唱众人合唱,侗家人称之为“多耶”。踩歌堂象征着侗家人的团结友爱,被称为“东方圆舞曲”。

  (六)抢花炮

  抢花炮这种侗族独特的体育运动项目已有二百余年历史。开始由商人为了聚集人群,生意兴隆,出钱举办,后演变为侗族群众性传统体育比赛项目。

  花炮都系着象征幸福的铁圈,有茶杯大小,外用红绿丝线扎得五颜六色。燃放时以铁炮为冲力,把铁圈冲上七八丈高的天空。在花炮落地时,以铁圈为目标,蜂拥争夺,叫做“抢花炮”。哪队抢得“花炮”交到指挥台,哪队就是优胜者,将获得扎花雕龙、悬丝挂彩的花炮盒和红蛋、糯米粑、米酒、猪肉等彩礼及奖品。

  抢花炮有传统规矩:以寨为单位事先报名,也可临时补报。队数不限,队员则由各寨挑选身强力壮的青壮年组成。每队十到二十人,各队人数相等。入场时脱下外衣长裤,方便运动。抢时可以挤、扳、钻、护、传、拉,但不准打、踢、拳击和带利器。抢的时间不限,直到能把铁圈交到指挥台,就算优胜。花炮铁圈刻有记号以防假冒。

  (七)摔跤

  侗族摔跤活动历史渊远,形式上不同于内蒙,也不同于日本的柔道,而象斗牛。黎平侗族人民喜欢摔跤,分别于农历2月15日在坑洞和3月15日在四寨举行,摔跤是体力和智力的拼搏,又是文体结合的比赛项目。侗族摔跤赛以娱乐为目的,选手争夺优胜主要是为本寨争光,振奋人心。获胜时用“啊嗬”的喊声表示祝贺,摔败时,则发奋努力,重新练习,来年再战。

  (八)抬官人

  在贵州黎平地区,有一项侗族喜爱的民俗活动,侗语叫“掂宁蒙”,汉语意译为“抬官人”。据说此项活动已有300多年历史,“抬官人”一般在春节期间“月贺”(集体做客)中进行。他形式奇特,通过化装表演,夸张地再现了过去的社会现象和传说,具有浓厚的戏剧色彩。

  “官人”由侗寨里的一个青年或小孩装扮,乘坐“滑竿”,有化妆奇形怪状“随从”,他们有的赤膊露体,有的衣衫褴楼,有的脸抹锅烟石灰,有的身画青龙白虎,有的饰兵匪乞丐,有的饰妖魔鬼怪,有的扮得不男不女、非僧非道。队伍后面还跟着一大批衣着靓妆、银饰闪烁、头插羽毛的年轻姑娘。她们一手撑花伞,一手提竹篮。篮内盛炒米花、糯米粑等食品。

  “官人”队伍若途经他寨,主寨头首即起身带领该寨男女前往寨口迎接,此时便有该寨放鸣炮吹笙、斟茶送水的;有扮强盗、喽罗的;有扮呆儿女乞的;拦路唱歌的向“官人”讨要“压岁钱”,笑闹纠缠一番后,“官人”即赠红包打发他们,多寡不计。“随从”们则以非人非怪的面目,奇异怪诞的装束,滑稽可笑的动作,尽情耍闹,逗人取乐。姑娘们则将食物有礼貌地送给头首和踩歌堂的“腊汉”(年轻小伙)们,作为晌午的点心,以表慰问和祝贺。

  (九)习俗

  居住:侗族住房一般建于田坝边,依山傍水而居,房多为“杆栏”式木楼,上人下畜。侗人喜欢群居,寨子一般均在50户以上,寨中多建有鼓楼。

  婚恋:侗人婚恋自由,恋爱时常行歌坐月、以歌传情。很多地方有“偷婚”的习俗,即情投意合的青年男女双方先订一时间,通常在晚上,男方到女方家悄悄把女方带到家中,就算是女方已嫁到男方了。三天后再要媒人担着礼品去女方家传信、提亲,待女方家同意亲事后,再择日举办婚礼。婚礼则因地区不同而各异,但拦亲对歌必不可少。娶亲当日,女方舅家表哥表弟在女方家门外路口拉上一条插有草标的绳子进行阻拦,与男方娶亲队对歌,不管谁胜谁负,新娘新郎均会备礼赠送。这是打破“姑表亲、心连心”旧俗后表示对新娘外嫁的一种婉惜与尊重。

  丧葬:侗人常坦然对待生老病死,有老人的家庭很早就已备有棺材置于房中或禾仓下,老人去逝后一般都先放在鼓楼中,择吉日再入土安葬。停放在鼓楼期间,日夜有人守灵,同时演唱侗族大歌送亡魂。葬礼当日,亲朋好友都前来吊唁送行,主人则用米草系着腌鱼来待客。腌鱼是特为老人葬礼而备的,一般都储了十年甚至几十年。

  “月贺”:侗族人逢年过节喜欢“月贺”,即集体做客之意,整个寨子的人到另一寨子去做客,增加节日氛围。“月货”时,主寨成了侗人欢乐的海洋,身着盛装的人们唱大歌、演侗戏、吹芦笙、踩歌堂等,将侗族各种文体活动都在此时全面展示。“月贺”与走亲访友有很大的区别,不重在亲戚间的一般交往,而是以整寨“月贺”为重,是村寨间的一种友好交往活动,在某种程度上带有结盟的性质。

  (十)食俗

  侗家人喜食酸食,有“吃不离酸、穿不离带”之说。各种蔬菜鱼肉大多腌成酸食,如酸黄瓜、酸罗卜、酸刀豆、酸蕨菜、“腌鱼”、“腌肉”等酸味食品。蔬菜、鱼肉除大量酸食外,亦常鲜食。

  侗族成年男子,普遍喜爱饮酒,所饮酒类大都是自家酿制的米酒,度数不高,淡而醇香。

  大部分侗族地区日食三餐,也有部分地方有日食四餐之习,即两茶两饭。两茶是指侗族民间特有的油茶。油茶是用茶叶、茶油、炒花生(或酥黄豆)、糯米饭,加肉、盐、葱花等为原料,制成的汤状稀食,既能解渴,又能充饥,故常称“吃油茶”。

【盘点侗族的风俗习惯】相关文章:

侗族风俗习惯03-18

侗族的风俗习惯有什么09-03

侗族风俗习惯有哪些08-16

侗族风俗习惯及特点有哪些04-29

满族人有什么风俗习惯盘点07-12

元旦有哪些风俗习惯盘点介绍12-28

盘点藏族传统节日的历史渊源及风俗习惯05-05

白族的风俗习惯02-02

风俗习惯作文08-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