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

水族清明节是怎么过的

时间:2021-11-23 16:16:47 清明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水族清明节是怎么过的

  水族,是源于古代“百越”族系,由秦汉时期西瓯中的一支发展演变而来的少数民族。这样历史悠久的少数民族有着怎样的清明习俗呢?水族清明节是怎么过的呢?下面跟小编一起去了解一下吧!

水族清明节是怎么过的

  水族的清明节

  清明是二十四节气名称,农历三月,正是春回大地,万物复苏,花红柳绿的时节。清明到来,不仅预示着春耕大忙季节已经来到,而且经过漫长的寒冬,人们对清明的来临总是喜出望外、乐在其中。自古以来,汉族就有三月清明外出踏青,享受美丽春色的习俗。后来,这一节气逐渐演变成了上坟祭祖,告慰亡灵的节日。清明节何时传入水族聚居地区,现已无从考证,估计至迟到明代,水族聚居地区就已开始过清明节了。今天的水族过清明节已极为普遍,清明已经成为水族全民性的节日。与同属汉族节日的春节相比,清明节之所以更为广大水族群众所接受,既与水族具有浓厚的祖先崇拜意识有关,也与水族奇特的鬼神观念有关。

  水族对祖先亡灵持“近亲远疏”的态度。他们认为距离自己三代以内的祖灵对自己的护佑能力最强,特别是距离自己最近的父辈对自己的护佑能力更是其他祖灵所不能比的。与此相反,距离自己越远的祖灵非但有可能不能护佑自己,甚至还有可能祸己。所以,水族对距离自己较近的祖灵特别崇敬。每年清明节期间到坟上祭祖成为一件必做的大事。清明节到来之前,各个家族都要备妥公鸡、糯米饭、酒、肉以及上坟用的纸钱、香烛和用白绵纸剪好的幡纸等,经济条件好的还要买鹅、猪、羊等禽畜做祭品。清明节当天,家家户户,男女老幼都要到祖坟上去祭奠扫墓。祭仪活动由家长主持,主要程序是首先将备办的供品摆放在坟墓前,点上香烛,然后当场宰杀禽畜,用纸钱蘸上禽畜的鲜血在墓边焚化。据说这样做先祖在阴间才能更好地享受到后人供奉的祭品。香烛烧尽之后,燃放鞭炮,众人方可回家。回到家之后,还要将坟上宰杀的禽畜煮熟后,拿到神龛前再供奉一次,俗称“回熟”。至此,清明节的祭仪才告结束。

  清明时节雨纷纷,此时也正是春播的大好时机。水族是典型的农耕型民族,不但从祭祖的角度重视清明,而且从农业生产的角度也十分重视清明的到来。水族农谚“清明撒秧,重阳打米”“清明要明,谷雨要淋”等都能说明这一点。为了不误农时,搞好春播,确保秋粮丰稔,水族在清明期间还有不少与农业生产有关的禁忌和祭祀活动。为了得到已去世的祖父或父亲的保佑,撒秧或栽秧时,要避开祖父或父亲的忌日。清明祭祖还要祭祀稻种,祈求谷神保佑农业生产风调雨顺,禾苗茁壮成长,获得丰收。陆铎公是水族普遍信仰的男神,传说他既是水书的发明者,又是水族的农业保护神。所以祭祀陆铎公也是水族聚居地区清明时节的一项重要内容。祭祀陆铎公的活动由水书先生主持。日子严格依据水书推定,地点大多在禾仓内,用六尺白布铺地,上置供品,供品为六杯酒、六双筷、六条鱼外加一只煮熟的母鸡、一碗糯米饭和一碗米。旁边还要安放六个草凳。一切准备妥当后,祭祀活动正式开始。水书先生先念咒语将陆铎公请来入席,再念咒语请他享用供品。之后再杀一头小猪,煮猪肉稀饭上供,最后水书先生再念咒语祈求他保佑农业生产风调雨顺、五谷丰登。

  水族的传统节日

  额节

  水语意为吃额,也称“过额节”。借额,具有祭祀祖先、庆贺丰收、辞旧迎新之意。贵州省荔波一带水族民间宗教节日,每年水历正月的第一个戌至亥日举行。

  节日里,人们的饮食都是素食,但可以食用鱼虾等水产品。并以此作为祭品。此外,还有糯米饭、甜酒、南瓜等,在亥日午餐后,各家开始吃荤并以此招待客人。

  节日期间,还举行赛马、斗牛,吹唢呐、击铜鼓、唱歌跳舞等活动。

  迎春雷

  贵州省水族民间传统节日,每年春天第一声春雷响时举行。

  水族对雷既崇拜又畏惧,春雷响过之后,万物复苏,严冬酷寒的日子逐渐逝去,所以,每当第一声春雷一响,人们纷纷走出房屋,或是欢呼,或是鸣枪,或是赶走鼠雀,或是在果树上放块石头,或是大家欢聚一处,击鼓鸣锣歌舞一番。水族民间有一首歌谣唱到:“炸春雷,春神起,没有革鼓敲,也要拍簸箕。”

  铜鼓节

  水族纪念性节日。居住在贵州省黔南地区的水族,在清明节后第一个卯日举行此节。

  相传,在那一带,当水族祖先迁来时,虎豹成群,人们常受其害,经各地头人聚集在一起商议决定,于清明节后卯日这一天,各地同时敲起铜鼓、吹起牛角,猎手们一齐出击围剿,终于消除了兽害。为了欢庆胜利,人们举行欢庆活动。从此以后,年复一年每到这一天,各地水族都自发地纪念这次活动,于是人们就把这天定为铜鼓节。节日当天,人们举行赛马、跳芦笙舞、对唱山歌等多项民间文艺娱乐活动,其中敲击铜鼓并进行比赛是这纪念性节日里最受人们喜爱的项目。

  祭岩神

  贵州省水族民间宗教节日,每年水历五月十五日举行。

  水族信仰多神,岩石、枯井、古树、池泽等都可以是水族祟拜的对象。在野外巨岩怪石旁,人们要搭一个岩神棚,作为祭祀岩神的固定场所。届时,各家各户要杀鸡宰鸭,还要准备刀头肉,豆腐、红纸、香烛,到岩神棚献贡祭祀,目的多为求神保佑生儿育女,生活平安,也求招财进宝。

  洗澡节

  贵州省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独山县的水族节日,每年农历六月六日举行。

  节日之前,人们就要做好准备,特别要准备好装神水的葫芦。节日当天,人们来到温泉处洗澡,女井的岩头挂花围腰,男井的岩头挂头帕。人们认为这样会洗去百病。洗毕,老人回家,青年人留下来唱歌。有的妇女,采一把芭茅草挽成“龙头脑壳”插在小孩的屁股后,打伞遮住小孩,以示擒住龙怪或辟邪。这天的对歌与平时不同,是以村为单位,男女对阵。在集体对歌中,若找到心上人,还要通过介绍人介绍并同意后,双方才可以到僻静的地方去对歌,在唱谈中若两个人觉得合适,便约定下次对歌的时间地点。

  叫儿魂

  水语称“借夜”,贵州省水族民间传统节日,每年水历十二月酉日(农历八月)举行。

  在荔波一带水族中,叫儿魂是很普遍的,最初的仪式非常简单,节日当天母亲在自家台阶上放好祭品叫儿魂即可,后来儿童也参加,母亲在节日之前就开始准备祭品,还要把家里厨房打扫干净,到酉日傍晚,就开始叫儿魂,将准备好的祭品放在一个圆形的器皿中,家里年长的妇女就开始NJL魂了,使孩子们无病无灾。

  水年

  广西壮族自治区宜山县水族节日,时间在农历八月十五到十八日。

  节日里家家户户都杀猪宰鸭,做豆腐,准备节日的食物。这一天外出的儿女都要回家。因为此时正值汉族的中秋节,所以午饭后,水族人也分食月饼。按照传统习俗,已出嫁的女儿大年夜不准在娘家住,距夫家近的由兄弟送回,远的就在祠堂的厢房里安铺。节日当晚用过的餐具也要清洗干净,不能粘油,大年初一吃素,开饭前,大年夜留下的鸡腿或鸭腿,第二天要给最小的小孩吃。传说水族祖先生活艰苦,有一年过节时,全家的荤菜只有一只鸡,长者出于疼爱,就把一只鸡腿留给孩子。后来,子女们都跟父母勤劳持家,日子才一年比一年好起来。为了不忘记过去艰苦的日子,保持勤俭持家的精神,一代一代传下来,在大年初一都吃素,这种习惯一直传到今天。

  卯节

  水族民间传统节日。水历九十月选一卯日举行。

  关于卯节的来历,有一个美丽的传说。相传在很早以前,有个叫阿腊的仙男和一个叫阿向的仙女,情投意合,并结为夫妻。婚后,他们过得很幸福。后来,他们遭到了尖顶王的驱逐。可是他们不忍心离开这热恋的故土。阿腊变成了正腊坡,而阿向变成了要向井。从此正腊坡的树木长得都很茂盛,要向井的水也是长流不息。人们为了纪念这一对忠贞的夫妇,决定了这个吉祥的日子。节日那天,水族青年男女,打着伞,拿着花手帕,到“卯场”的坡上唱歌、跳舞。晚上人们还聚集在一起,进行各种娱乐活动。青年男女到村边寻找意中人,谈情说爱。

  田神祭

  又称“米魂祭”,水族民间农业祭祀性节日,每年在插秧前、插秧后和农历十月初十日举行三次。

  当地民间传说;田神可以保护庄稼茁壮生长,所以水族专门举行祭祀活动,祈求田神保佑,第一次祭祀在田边举行,用竹笋、鸡蛋、米饭作供品,第二次祭祀用猪肉、米饭等。第三次祭祀则请鬼师守米魂,以酬田神保佑庄稼之劳。届时,用猪肉、鸡、鸭等作供品,并将谷穗用红纸条捆好,插在一碗糯米饭内,放置在装满谷米的箩筐里,三日后将其撤掉。

  端节

  又称“瓜节”,水族称“借端”。贵州省水族的传统节日。相当于汉族的春节。在每年农历十一月第一个“亥’旧举行。

  关于端节有一个古老的传说:很久以前,凤凰鸟指引水族的祖先到三洞一带定居。时间一长,人口增多,为了生活,祖先们就分成几支到别处居住,并相约定期到三洞团聚。随着时间的推移,人口越来越多,居住地区越来越广。只好分四批团聚,日期定在亥日,即水族安葬远祖的日子。日后,认定越来越兴旺,地区越广,分的批数就越多。

  端节的一些风俗很独特。在端节的前一天,全族人忌吃荤,直到第二天“跑坡”活动完毕后。水族的节日宴会上,必须有一道菜品—鱼包韭菜,据说是水族祖先北迁时,一位老者馈赠的礼品,所以极为珍贵。端节清晨,成年人还要走家串户吃年酒,互相拜年。此外,端节期间水族村寨都要尽情地敲击铜鼓、赛马、唱山歌、吹芦笙以欢度佳节。

  苏宁喜节

  水族妇女的节日。起源于原始宗教的祭祀活动。俗称“娘娘节”。在每年水历四月(即农历十二月)“丑日”举行。

  据传说,该日是王母娘娘为人间送子嗣的日子。为了迎接节日,家家都要杀猪、开田捉鱼,准备丰盛的佳肴去款待宾客。节日当天,人们对妇女异常尊重,祭典都由她们主持。是日,家家户户祭桌的`墙头上都贴插着彩色纸人和竹条纸须。同时整个水寨的孩童提着特制的小竹克,列队挨家挨户去要象征长寿幸福的糯米饭、鸡蛋、肉片。每家都热情地接待他们,分批地分一些花糯米饭、糖果、豆腐、红枣等节日食品给他们,使他们高高兴兴。

  霞节

  水族人民祈求雨水的日子,十二地支子年轮一次。这是水族人民希望当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的一种表示。

  是日,各村寨以宗族为单位把米酒摆在祭坛上,由水书先生念咒语祭天,然后宗族的首领把米酒洒到象征水神的“霞石”上,再收藏起来。

  清明节的习俗

  1、清明节的习俗:射柳

  射柳是一种练习射箭技巧的游戏。据明朝人的记载,就是将鸽子放在葫芦里,然后将葫芦高挂于柳树上,弯弓射中葫芦,鸽子飞出,以飞鸽飞的高度来判定胜负。

  2、清明节的习俗:蚕花会

  “蚕花会”是蚕乡一种特有的民俗文化,过去清明节期间,梧桐、乌镇、崇福、洲泉等地都有此项民俗活动。每年蚕花会人山人海,活动频繁,有迎蚕神、摇快船、闹台阁、拜香凳、打拳、龙灯、翘高竿、唱戏文等十多项活动。这些活动有的在岸上进行,绝大多数在船上进行,极具水乡特色。

  3、清明节的习俗:荡秋千

  这是我国古代清明节习俗。秋千,意即揪着皮绳而迁移。它的历史很古老,最早叫千秋,后为了避忌讳,改为秋千。古时的秋千多用树桠枝为架,再拴上彩带做成。后来逐步发展为用两根绳索加上踏板的秋千。荡秋千不仅可以增进健康,而且可以培养勇敢精神,至今为人们特别是儿童所喜爱。

  4、清明节的习俗:拔河

  早期叫“牵钩”“钩强”,唐朝始叫“拔河”。它发明于春秋后期,开始盛行于军中,后来流传于民间。唐玄宗时曾在清明节举行大规模的拔河比赛。从那时起,拔河成为清明习俗的一部分。

  5、清明节的习俗:扫墓祭祖

  中国历史上,寒食禁火,祭奠先人,清明节扫墓祭祖成了此后持续不断的风俗传统。就是到了今天的社会,人们在清明节前后仍有上坟扫墓祭祖的习俗:铲除杂草,放上供品,于坟前上香祷祝,燃纸钱金锭,或简单地献上一束鲜花,以寄托对先人的怀念。

  6、清明节的习俗: 放风筝

  清明放风筝是普遍流行的习俗。在古人那里,放风筝不但是一种游艺活动,而且是一种巫术行为:他们认为放风筝可以放走自己的秽气。所以很多人在清明节放风筝时,将自己知道的所有灾病都写在纸鸢上,等风筝放高时,就剪断风筝线,让纸鸢随风飘逝,象征着自己的疾病、秽气都让风筝带走了。

  7、清明节的习俗:植树

  清明前后,春阳照临,春雨飞洒,种植树苗成活率高,成长快。因此,自古以来,我国就有清明植树的习惯。有人还把清明节叫做“植树节”。植树风俗一直流传至今。

  8、清明节的习俗:蹴鞠

  鞠是一种皮球,球皮用皮革做成,球内用毛塞紧。蹴鞠,就是用足去踢球。这是古代清明节时人们喜爱的一种游戏。相传是黄帝发明的,最初目的是用来训练武士。

  9、清明节的习俗:斗鸡

  古代清明盛行斗鸡游戏,斗鸡由清明开始,斗到夏至为止。我国最早的斗鸡记录,见于《左传》。到了唐代,斗鸡成风,不仅是民间斗鸡,连皇上也参加斗鸡。如唐玄宗最喜斗鸡。

  10、清明节的习俗:踏青

  清明时节,春回大地,自然界到处呈现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正是郊游的大好时光。我国民间长期保持着清明踏青的习惯。

【水族清明节是怎么过的】相关文章:

我们怎么过清明节作文10-29

节怎么过作文04-02

水族优秀作文05-30

科目一怎么过06-20

过清明节的意义06-21

过清明节作文08-24

光棍节怎么过的11-26

情人节怎么过的11-26

儿童节怎么过的1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