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立秋习俗吃什么
立秋一般预示着繁忙的夏天即将过去,秋天即将来临。在饮食习俗方面,经过了苦夏,人们在这一天都会吃点好的来增加一点营养,下面是小编给大家整理的关于立秋习俗吃什么,欢迎阅读!
立秋习俗吃什么
1、吃茄子
民谚有:立夏栽茄子,立秋吃茄子。立秋正是吃茄子的好时候。民俗立秋前一天把瓜、蒸茄脯、香糯汤等放在院子里晾一晚,于立秋当日吃下。经过了苦夏,人们的体重大都要减少一点。秋风一起,胃口大开,想吃点好的,增加一点营养,补偿补偿夏天的损失,北方人谓之“贴秋膘”。吃味厚的美食佳肴当然首选吃肉,“以肉贴膘”。
东北立秋要吃黄瓜。
杭州一带立秋流行食秋桃。立秋时大人孩子都要吃秋桃,每人一个,吃完把核留起来。等到除夕时把桃核丢进火炉中烧成灰烬,认为这样就可以免除一年的瘟疫。
四川东、西部还流行喝“立秋水”,即在立秋正刻(老皇历中都标有具体时间),全家老小各饮一杯,据说可消除积暑,秋来不闹肚子。
山东莱西地区则流行立秋吃“渣”,就是一种用豆沫和青菜做成的小豆腐,并有“吃了立秋的渣,大人孩子不呕也不拉”的俗语。
这么多食俗大都为防痢疾,足见对秋季腹泻的防范意识。民间对节气多数讲究与吃和防病有关,说明自古就非常关注生活健康。
2、吃西瓜
与立春的“咬春”相类,京津等地区立秋有“咬秋”的习俗。据说立秋时吃瓜可免除冬天和来春的腹泻。
《津门杂记.岁时风俗》:立秋之时食瓜,曰咬秋,可免腹泻。西瓜是从西北传入中原,所以叫西瓜,有诗赞:下咽顿除焰火气,入齿便作冰雪声。
西北立秋前后西瓜刚进入采摘期,所以立秋吃西瓜本身就是一种尝鲜。此风俗约在清代影响南方,立秋江浙沪等地的西瓜已进入末市,人们对立秋吃西瓜的原由作出了种种解释。有人讲立秋西瓜可消除暑日积结的淤气,有的人讲可以为过冬积聚“阳威”,而实际上只是北方风俗的影响而已。但有一点应予承认,那就是立秋以后,天气逐渐凉爽,西瓜上市量日趋减少,立秋日人们再吃一吃西瓜,有依依惜别之意。
立秋时台湾周围海域的水温仍然偏高,所以此时的渔获还是多属於暖水鱼,如东部的海域可以捕获到鲜美的立翅旗鱼,在高雄外海有小串、乌贼、澎湖附近则有鰆、虾可以捕获。
这个节气也是台湾龙眼的盛产期。人们相信吃了龙眼肉,子孙会做大官,而且龙眼又称为“福圆”,所以有俗谚:食福圆生子生孙中状元。
3、吃茄子
立秋吃茄子的民俗出自明朝的一个传说。传说明朝大将徐达打下元大都北平府之后,大将常遇春手下有个兵,偷了农民的一个香瓜。常遇春治兵非常严格,要把偷瓜的那个兵处以死刑。这时,农民出来了,说元大都有习俗,立秋拾瓜不算偷。
4、北京“贴秋膘”吃肉
每年立秋,按照老北京的习俗要吃肉食,即“贴秋膘”。京城一些老字号肉食柜台前,选购肉食制品的顾客就会排起了长队。一旦立秋,虽仍然很热,而人们的身上再无湿粘不适之感,毕竟凉爽的秋天快要到了。于是就开始萌发了要做点好吃的想法,以补偿入夏以来的亏空,吃什么呢?最解馋的是炖肉!用吃炖肉的办法把夏天身上掉的膘重新补回来,所以叫“贴秋膘”。
5、饺子
立秋当然要“抢秋膘”包饺子。饺子是一种非常受人欢迎的食物,立秋吃饺子叫做“抢秋膘”,你抢我一个饺子,我抢你一个饺子,人们认为这样可以使自己的身体健壮。
6、吃“渣”
山东莱西地区流行立秋吃“渣”,一种用豆末和青菜做成的小豆腐,并有“吃了立秋的渣,大人孩子不呕也不拉”的俗语。秋天是胃肠道疾病的高发期,很多地区的民俗带有治病和祈求一年健康的寓意。四川、山东是这一类民俗的典型代表。
7、食小赤豆
从唐宋时起,还有在立秋,必须用井水服食小赤豆的风俗。取七粒至十四粒小赤豆,以井水吞服,服时要面朝西,这样据说可以一秋不犯痢疾。民间则有在立秋时占卜天气凉热的风俗。东汉崔宴《四民月令》:“朝立秋,冷飕飕;夜立秋,热到头。”
立秋养生食谱
蒜蓉手撕茄子【做法】
1、把茄子去掉根,切成一样长的茄子段,水里面放盐,把茄子放水里面泡十分钟,这是茄子不发黑的关键。
2、接着将茄子上蒸箱蒸20分钟,晾凉后把茄子拿出来,手撕成一条条,摆在盘子里面。
3、碗中放入蒜泥,放入葱花,用热油滋拉一泼,接着放入盐,味精,白糖,生抽,香油搅拌均匀,把料汁倒在茄子的上面即可。
香芋
芋头是立秋时节非常适宜食用的一种食物。芋头富含淀粉、蛋白质、纤维素以及多种维生素和矿物质。它具有健脾益肺、清热解毒、润肠通便的功效。不仅口感独特,而且有助于提高身体的免疫力和抵抗力。
豆豉香芋蒸排骨【做法】
1、热油上姜末、蒜末,然后加上豆豉,中小火炒出香味后关火,加上生抽、蚝油、盐还有白糖搅拌均匀备用。
2、排骨剁成块,洗净沥干,豆豉酱汁倒入排骨中,再来一勺生粉抓匀腌制40分钟入味。
毛豆
在立秋时正好进入丰收季节。毛豆味道鲜美,富含蛋白质、膳食纤维和多种维生素,对身体健康有益。
毛豆炒肉丁【做法】
1、里脊肉切肉丁,放上一些盐、黑胡椒,生抽,料酒,老抽拌匀,接着加入一勺淀粉抓拌均匀,最后放点食用油锁住水分。
2、半根胡萝卜切成小丁,新鲜的毛豆去皮,清洗干净备用。锅烧热,喷上一些食用油,下入腌好的肉丁煸炒至完全变色,盛出备用。
3、锅中再下油,下入葱姜蒜爆香,下入毛豆和胡萝卜翻炒一会儿。接着加上两勺清水,盖上锅盖,小火焖上五分钟。加入根据个人口味的食盐,再来一点鸡精,接着将炒好的肉丁回锅开大火翻炒,将它们翻炒均匀,使味道融合。最后下水淀粉勾芡即可出锅装盘
立秋的养生指南
立秋“三防”
1、防暑
立秋时节,暑热未尽,白天仍然炎热。因此,立秋后防暑降温要继续做好。
2、防燥
中医认为,燥乃六淫之邪,为秋季主气,其性干燥,易耗津液。
秋季防燥,中医有清热润肺之法,可用麦冬、菊花、百合等煎水代茶饮,有养阴润肺、清心除烦、益胃生津之效。
3、防感冒
初秋也是感染性疾病的高发期,立秋后,昼夜温差大,若不注意防护,人易感受外邪而致感冒。而且,初秋夜晚已冷,不好好盖被子易导致腹泻、腹痛等。
立秋养生
1、勤补水,去温燥
推荐“朝盐水,晚蜂蜜”的方法,既能补充水分,还能预防秋燥引起的便秘。
2、增酸少辛,敛肺气
立秋后应少吃葱、姜、蒜等辛味食物。辛味通肺,助长肺气,若摄入过多,容易上火,加重肺燥。
《素问脏气法时论》中提到:“肺主秋”“肺收敛,急食酸以收之”。适当多吃酸,可收敛肺气、防秋燥。如苹果、石榴、葡萄、柚子、山楂等酸味水果,就很值得推荐。
3、多吃滋阴润燥的食物
多吃芝麻、糯米、乳品蜂蜜、梨、莲子、银耳、葡萄、萝卜等柔润食物。
4、适当开展体育锻炼
秋季正是体育锻炼的好时节,散步慢跑都是不错的选择。但要顺应“养收”的原则,保养体内的阳气,运动量不宜过大。
5、调养起居,早睡早起
秋天早晨的空气中氧含量高,宜早起,吐故纳新。秋天天气转凉,不应晚睡,宜早睡养神。
6、睡前泡脚,消除疲劳
秋季感到疲乏的话,可用红花当归煎水,然后加些热水来泡脚,筋活血效果好,入睡前泡一下,消除疲劳,有助睡眠。
7、养护心神,平和心态
立秋后,花木逐渐凋零,人往往容易“悲秋”,而人的情绪、心态与肠胃疾病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
要内心宁静、心情舒畅,即使遇到伤心的事情,也要主动想办法排解。
立秋习俗
1、贴秋膘
民间流行在立秋这天称体重,并和立夏时体重对比。秋风一起,胃口大开,就想吃点儿好的,补偿夏天的损失。补的办法就是“贴秋膘”:吃味厚的美食佳肴,当然首选吃肉,所谓“以肉贴膘”。
2、称水
旧时,老百姓分别在立秋前后用同样大小的容器装满水,然后称重。如果立秋前的水重,就表明伏水重,那么秋天雨水就少;如果立秋后的水重,那么秋天雨水就多,有可能形成秋涝。
3、啃秋
啃秋,又称咬秋,汉族岁时风俗。即立秋日吃瓜。天津讲究在立秋这天吃西瓜或香瓜,称“咬秋”,寓意炎炎夏日,酷热难熬,时逢立秋,将其咬住。江苏等地也在立秋这天吃西瓜以“咬秋”,据说可以不生秋痱子。在浙江等地,立秋日取西瓜和烧酒同食,民间认为可以防疟疾。
4、吃“渣”
山东、四川等地区流行立秋吃“渣”——一种用豆末和青菜做成的小豆腐,并有“吃了立秋的渣,大人孩子不呕也不拉”的俗语。
5、秋忙会
秋忙会是立秋习俗之一,一般在农历七八月份举行,是为了迎接秋忙而做准备的经营贸易大会,其目的是为了交流生产工具,变卖牲口,交换粮食以及生活用品等。
6、秋社
秋社也是立秋习俗之一,秋社原是秋季祭祀土地神的日子,始于汉代,后世将秋社定在立秋后第五个戊日,此时收获已毕,官府与民间皆于此日祭神答谢。
7、摸秋
夏历八月十五日,是为中秋节。这天夜里婚后尚未生育的妇女,在小姑或其他女伴的陪同下,到田野瓜架、豆棚下,暗中摸索摘取瓜豆,故名摸秋。俗谓摸南瓜,易生男孩;摸扁豆,易生女孩;摸到白扁豆更吉利,除生女孩外,还是白头到老的好兆头。
【立秋习俗吃什么】相关文章:
立秋的习俗03-03
立秋的习俗【精品】03-04
【合集】立秋的习俗03-03
立秋有哪些习俗08-08
立秋吃什么传统食物08-09
小年吃什么习俗03-04
处暑习俗吃什么?03-07
立夏习俗吃什么05-08
立冬习俗吃什么1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