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亳州习俗有什么
亳州在悠久的历史长河中,涌现出无数灿若星晨的风流人物,英雄豪杰、文人墨客。下面和小编一起来看安徽亳州习俗有什么,希望有所帮助!
安徽亳州节令习俗
(一)春节
农历正月初十,当地旧俗称“过年”。这天五更起床,先放开门炮,而后净手、焚香、点腊烛;男女穿新衣。下汤(下扁食)时,放鞭炮。饭菜做好后,不食。首先全家叩拜天地,保佑全家平安,而后再向祖宗牌位、尊长叩头拜年。饭后,全家主要成员带着火纸、鞭炮、祭品(酒、肉、果品等)到祖坟拜年。返家后,到同族邻居家给长辈行叩头礼,平辈互相同好。各家备麻叶(一种油炸食品)、花生、瓜子、麻糖等食品招待,至亲长辈给晚辈小孩压岁钱。拜年以午前为度,午后参加各种文娱活动。初二,带大馍、点心、麻糖等礼物到外祖父家,初三到姑母家,初四到岳丈家拜年。如误期,见面时需说明原因,否则受责。走亲戚、串朋友至正月十五日。城镇商店初五开始营业。
(二)元宵节
农历正月十五日为“元宵节”,又叫“上元节”,农村叫“小年下”。元宵晚上,屋内焚香、点腊烛,晚餐吃元宵。门外面挂灯笼,放焰火,不论城市和农村,均灯火通明。灯笼式样品目繁多,有“红火炭”(用竹蓖扎的用红纸糊的灯笼)、走马灯、纱灯、龙灯、凤灯等等。当晚放焰火,大型焰火是群众集资办的,也有各家自行购买的。在屋外跑动燃放。建国后,迷信习俗废除,挂灯笼、放焰火、吃元宵之俗尚存。80年代,高跷、“鬼会”、小车干旱船、戏剧等,均到街头演出。
(三)二月二
农历二月初二日,俗称“龙抬头”,这天家家户户早起围仓。“围仓”即用青灰在院子里打麦场里撒成圆圈,最少要围三圈,中间放一撮五谷杂粮,用土或砖头盖住,以此祈求丰收。这天早晨,家家吃煎饼、大馍。歌谣云:“二月二龙抬头,打着犁子赶耕牛,大囤尖,小囤流。”建国后,农村仍有这一传统的习俗。
(四)清明节
清明节,男女盛装,携带祭品,远足郊外,添坟祭祖,俗称“扫墓”。在家里插柳招魂,以表示纪念。另外用柳条穿烧饼,挂在房檐下或墙上,至立夏给孩子吃,据说这样可以治小儿“苦夏”(小孩子食欲不佳,身体瘦弱)。建国后,扫墓之俗尚存,清明节前,机关、学校列队持花圈到烈士陵园扫墓,听陵园管理人讲述革命先烈事迹,启迪后人。
(五)端午节
农历五月初五日,为“端午节”,又称“端阳节”。旧时人们认为这时蝎子、蜈蚣、蛇蜂、蜮等俱出为害,人称“五毒”。于是画五毒形象贴在门口,小儿涂雄黄于耳、鼻、眼窝肚脐处,防疫除病。妇女用香料绣成荷包,或用丝线缠成粽子、糖糕形状,给小儿佩戴或用黄布为小儿做肚兜、虎头鞋,是日穿戴,以避“五毒”。早晨,户户插艾。早餐城市吃粽子、糖糕、油条;农村吃粽子、糖包。中午饮雄黄酒。对至亲厚友,以此相送为礼,表示祝愿。建国后,饮雄黄酒、缝香包、龙舟竞渡等习俗废,唯插艾、吃粽子和糖糕等习俗尚存。近年来,儿女节前以鸡、鱼、酒、肉等孝敬父母岳丈之风盛行。
(六)中元节
农历七月十五日为“中元节”。这天家家户户扫墓,祭把祖先。据传七月十五瘟疫流行投河淹死的、上吊死的、被人暗杀的等等“冤鬼”、“厉鬼”出来作祟。据旧志载:城西北隅有州厉坛,每至中元,州官在坛上公祭厉鬼,致祷词,要他们念祭把恩德,不要在人间作祟。是日夜,威平寺和白衣庵的和尚,搭台念经,超渡亡灵。人们施焰口、放河灯,给冤鬼引路指津,借以驱除鬼祟。建国后,此俗已废,唯存上坟这一习俗。
(七)中秋节
农历八月十五日为“中秋节”。农村早晨吃焦馍(用芝麻、面粉活成面块,烙成烙馍,烤焦),城里午餐丰盛。入夜举家团聚,焚香祭月(多为主妇或姑娘主祭)。祭后,食月饼、瓜果、毛豆等,饮酒赏月,至深夜方散。建国后,旧俗虽易,但仍全家团聚,食月饼、瓜果等。80年代,独家生活的儿女,节前以月饼、酒、肉、瓜果等孝敬父母,至亲厚友亦有礼品来往。
(八)腊八
农历十二月八日,叫“腊八”。旧时,是日早餐用毛栗、花生仁、红枣、百合、山楂、莲子、糯米、红白糖等,煮成粥,叫“腊八粥”。信佛的人,是日施舍穷人。而现在腊八粥,用小米、豆腐、粉条、花生仁、芝麻仁、海带、姜、葱等煮制,改甜为咸,改早餐为午餐。因此时已接近年关,所以有“吃了腊八饭,便把年来办”的俗谚。
(九)祭灶
农历十二月二十三日,各家打扫卫生,清除房舍尘土垃圾,男性用馆糖奉灶君,祭时焚香叩头,并祝祷:“上天好话多说。”为什么用饴糖祭祀?一说是用馆糖粘住灶君的嘴,不叫他上天说三道四。建国后,此俗已废。
(十)除夕
农历十二月三十日(小年二十九日),是本年最后一天,这天家家扫庭院,贴春联,易门神;入夜点烛焚香,堂屋桌上陈列供品,全家团聚,饮酒辞岁,祝长者长寿,儿女兴旺,长者给子孙压岁钱。而后围火炉“守岁”;至午夜,放关门炮。
安徽亳州丧葬习俗
(一)过世
父母年老,儿女预先为其准备喜棺。棺木以柏木为佳,其次粹揪、桑木,再次是杨柳杂木。同时制寿衣3至5件。老人病故,绝气时不举哀,及时烧“倒头纸”。给死者穿好衣服把老人平时最喜欢的物件,置于棺中陪葬。棺木不定材口,全家举哀;之后,长子守灵,次于敞头赤脚,到外祖父家报丧。其他至亲处由侄、孙报丧。灵棚多设在棺木停放屋前,门前挂幅竹帘,帘外白布(纸)长幅上,书写“显考(妣)鬃之灵位”,称为“铭旌”。
(二)吊唁
吊唁者,以外祖父家为贵。他们前来吊唁时,孝子要全部出动,跑迎于街头或村外至灵前行九拜礼后,集体举哀。长子和执事向舅父报告丧事安排情况,其舅父可以提出意见,修改仪程。第二天,全体孝子到土地庙或十字路口“泼汤”。第三天,至亲厚友都到,推开材口,净面。亲人祷告后,合材口,钉银钉,全家举哀。
(三)丧服
丧期服装,自清末至建国前夕,丧者儿子戴肉包白帽,穿孝袍,腰束麻带;侄子、子戴筒帽,其他人戴菱角帽;女儿戴7尺长的白土布,侄女、孙女戴3尺长的白土布,其他人戴1尺长白土布。建国后50至70年代,丧期不穿孝服不戴孝帽,一律配戴黑袖章。80年代,城乡均有穿孝者,旧俗有所复活。
(四)殡期
殡期,上般在死后3天或7天,亲生儿女殡时送“社火”(用纸扎的马、轿、金山、银山、聚宝盆、童男、童女等),其他至亲送“三生”(肉、纸、炮),一般亲邻只烧素纸。出殡前,请阴阳先生定穴位;开墓后,长子兜一包坟土返回。
(五)出棺
出棺时,孝子手持“引魂幡”、“摔劳盆”。社火响手前行,男孝子由至亲搀扶,领棺下地,响手、和尚、亲邻送殡跟后。女眷至坟地即还。孝子引棺急绕坟3圈,谓之“抢坟”。棺木封土后,送葬者集体一揖四叩、哀悼。礼毕,返回宴席款待。丧葬一般待客二三十桌,多者达百十桌。政府虽多次提倡丧事从简,但收效甚微。次日,孝子到左邻右舍叩头“谢孝”。第三天,儿女圆坟,全家痛哭。居丧者,3年孝满。
(六)做周年
父母死亡1年或3年,子孙至亲设供桌祭把,称“做周年”。有主牌的在家,无主牌的在坟地。供桌旁放一把椅子,即父母有一人健在;放两把椅子,即父母双亡。行礼时奏乐祭者在供桌前列队行“九拜礼”。礼毕,设宴款待。
(七)婚丧酒席
婚嫁殡葬,城里有用“十菜席”待客的习惯。建国初,每桌7人,现在每桌8-10人。80年代,农村用的“十菜席”是,先上4小碟:两荤两素凉拌,用以下酒;后上10大碗,以元宝肉、八宝饭、虎头鸡、家常鱼为主菜,其余各菜可根据情况灵活拼制。城市所用“十菜席”,先上6中盘:两荤两素两甜;再上10大碗,以虎皮肉、四喜丸子、家常鱼、八宝饭等为主菜,质量好于农村,且较少用肥肉。十菜席常随季节调剂,夏季多热汤,春秋多温拌。汉民席夏季不用羊肉。
安徽亳州宗族习俗
亳州人向有同族聚居的习惯。涡河、武家河、赵王河、河、油河、西淝河等河流沿岸村庄较密,居民多为一村一姓,多姓杂居者较少。村庄大的多叫某老家、某营子、某寨、某楼、某庄。建国前,比较大的家族建有祠堂,仅城内即有蒋家祠堂(现市粮食局油厂)、李家祠堂(东门里路北)、姜家祠堂(现市卫生局)、马家祠堂(华祖庙路北)、刘家祠堂(西门口路北等。家族子孙起名,一般须按宗谱中规定的辈份排,如李姓现代字派是“中心承家传,绍先景运隆”;蒋姓字派是“尚文庆昭祥,承家传业久”;薛姓现代字派是“怀仰荣宗象,恒钦焕汝光”等;如不按照字派起名,就要受到同族人的责备;若颠倒字派,即为“乱宗”,要受到严厉斥贵。
同家族中有重大事情,多在词堂商讨,由德高望众有权威的族长出面处理,如不服可训斥、打骂。若某人有越轨行为,在祠堂可斥责、杖责;如屡教不改,可以送政府关押;寡妇不守节,族人可以将其活埋。一个家族中的族长多为本族中有地位、有钱财、为人正派、乐于助人,而且辈数较长的人担任。他常常“以族代政”,处理家族中的重大纠纷〕建国前,本地人家族观念强,同族人比较亲密。也常有两个家族争
斗,形成世仇的。建国后,打破了家族中的一些陈规旧俗,人们赤诚相待,和睦相处,很少发生家族间的纷争。但近年来,有的地方陈旧风俗有所复活。
安徽亳州旧时生产习俗
1、旧时有“立春不鞭牛”之说。据说若立春这天鞭打牛,则人有灾难。
2、过年不过“破五”(正月初五),不准喝糊涂(粥)。据说喝糊涂圪巴地。
3、正月开犁,在地头要焚香、放炮敬土地神。据说这样犁地不打犁铧。
4、不过“破五”,农民不开犁,木匠不开锯,裁缝不开剪,这些工具不外借。
5、不过正月初十不推磨(磨面),不用臼砸东西。因传正月初十是石头神的生日。
6、二月二日“长工吃大馍”。据说很早以前,只有富家二月二吃大馍,但长工不得食。后来长工说:“二月二长工吃大馍不打犁铧”。富者信以为真,每年二月二就给长工大馍吃了。
7、旧俗栽红芋,死了不补苗。据说红芋不招续闺女。
8、买马不买驮尸旋(背上有旋),买牛不买孝头牛。据说买了这样的牲口,主人有灾难。
9、卖牛不卖鼻具,卖马不卖笼头,卖羊不卖拴羊绳,卖了就表示以后买不起了。
10、菜园的草不喂牲口。认为园地壮,草有毒。
11、菜园的水池子,不准洗衣服。说用洗衣服的水浇黄瓜,结的瓜苦。
12、宅基上前不栽桑,后不栽柳,两旁不栽鬼拍手(杨树)。因为“桑”与“丧”同音,为人所忌;出殡时子孙持的哭丧棒、引魂幡的幡托,都是鲜柳木,因而宅基上柳树也为人所忌。刮风时杨树叶子互相碰击发出声响,好像鬼拍手一样,因而认为宅基两旁栽杨树不吉。
安徽亳州旧时商业习俗
1、生意人过年第一次见面,互相拱手说:“发财,发财。”
2、正月里花轿店第一次出赁花轿,木匠第一次出去干活,厨师第一次“上事”等,除给赁钱、工钱外,还要送一只公鸡,俗说:“大吉大利”。
3、早晨第一次卖货物,少赚钱,甚至不赚钱也要卖,因为是头一宗生意,图个顺利,俗说“一利百利”。
4、出门做生意,早晨不准“放快”,即不准说不吉利的话。如见了野兔,不能说“跑了”。
5、做生意出门碰见花轿,认为不吉利——人财两空;碰见发丧的`认为吉利—发财(发出棺材)。
6、帐本要足一百页,九十九页也不用,因为“缺业”。
7、过年贴上门春联,不准要帐。
安徽亳州特有习俗
武术 亳州地处中原,武风昌盛。乡民多习武,特别是回民练武成风。亳州历史上武 人辈出,"五禽戏"、"晰扬掌"产生于亳州,"六合八法拳"由亳州人所创。
剪纸:亳州的旧时大户人家闺女出嫁,每件嫁妆都贴有色彩鲜艳、构图新颖的剪纸,亳州一些人家的室内和 许多单位的会议室,都饰以民间特色的剪纸。
高跷:亳州高跷是人踩在木棍上表演,通常是训练有素的团体。
鬼会:也叫大班会,是一种鬼戏,每逢正月十五乡间大班会演出。
三斗:亳州社会有很多消遣娱乐活动,如斗鸡、斗蟋蟀、斗鹌鹑、踢毽子、听书、听戏、养鸟、养花、下棋、搓麻将等,最有特色的是前三种,被称为“民间三乐”。
肘搁:是亳州民间舞蹈的一种,已有数百年历史。肘搁分“座子”和“架子”两部分。“座子”由体格强壮者担任,回族尚武,故多由回民担任。
地方戏:二夹弦剧种起源于河北,发展于山东菏泽,流传于苏、鲁、豫、皖四省边界地区,解放后在亳县受到重视,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梆剧,是亳州的特色剧种。近似豫剧,是亳州最受欢迎的一剧种。
华佗五禽戏:是以模仿动物动作和神态为主要内容的组合动功。“五”是一个约数,并非限于五种功式;“禽”指禽兽,古代泛指动物;“戏”在古代是指歌舞杂技之类的活动,在此指特殊的运动方式。
安徽亳州习俗
一、奇特少见的鬼会
鬼会,盛行于亳州地区,也叫大班会,是一种鬼戏,它十分精彩奇特。每逢正月十五乡间大班会演出,牛头、马面、黑白无常、判官、小鬼,纷纷登场。真是牛鬼蛇神,群魔乱舞。
大班会是由班房衙役创造的一种舞剧。乾隆年间,亳州有位知州,名叫余汉,出了名的善恶分明,嫉恶如仇。他特别崇敬岳飞,痛恨秦桧,读《岳飞传》每读到秦桧谋杀岳飞时,便怒发冲冠。有一次他又进入角色,便动用州官权力捉拿秦桧,这可把班房里的老班头难坏了,如此三番,折磨得老班头无计可施。老班头最终想出一条妙计,叫众衙役扮演群鬼捉拿秦桧,秦桧由囚犯扮演,以此治知州大老爷的魔病。一天晚上,知州又发病了,大叫捉拿秦桧。老班头叫众衙役立即扮成牛头、马面、黑白无常、判官、小鬼、又拉出推令斩首。老班头慌忙解释,这是他“过阴”,请地狱阴差,捉拿到秦桧鬼魂,应由阴官判罪,要送城隍庙交城隍爷。这才骗过知州,得到他的允许。于是大堂上铁索哗哗作响,众“鬼”各张架式,拉走“秦桧”。一路上扮鬼的众衙役很开心,学着鬼模鬼样,拉着“秦桧”欢蹦乱跳,折腾一夜。事后他们觉得这场游戏挺有趣,便不断完善,又配以锣鼓、长笛、旌旗等道具乐器,形成了一种戏。后来民间也争相习演,竟一直延续至今。原名为“鬼会”,又称“拉秦桧”。后因忌讳“鬼”字,又因是由班房传出的,又有众多演员表演,便易名为“大班会”。
大班会虽然形式上具有较浓厚的因果报应、封建迷信色彩,但它也培育了人民的高尚的民族气节,激发着人们的爱国主义精神。
二、 高跷
高跷在中国民间广有市场,亳州高跷很有特色,且技艺高超。据传十八里集有一位施先生,踩高跷站在八张方桌叠起的高台上,双手捧一簸箕米,倒折布而米不撒出,人送绰号“倒拐”,人踩在木棍上表演,有如御空而行。集体表演还有一定的套路,出场摆“乌龙摆尾”队,然后按“铁索扣”步法双人结队。正式表演场次是:老汉打鱼、英雄捕蝶、青蛇白蛇、仙鳌蚌壳精、彩旦戏和尚等。其中旦角都由男子扮演。踩高跷看起来简单,其实,“上拐”站立起来就不容易,表演时,以细细木棍着地保持平衡,需要很高的技巧。
三、 肘搁
肘搁是亳州民间舞蹈的一种,已有数百年历史。肘搁分“座子”和“架子”两部分。“座子”由体格强壮者担任,回族尚武,故多由回民担任。“架子”担任者多为小孩,身著戏装,化装立于细铁架上,表演戏剧片断,被“座子”肘着,有一种悬空之感,与广东的抬搁类似。肘搁共有13架:鳌鱼、青蛇白蛇、三娘教子、孙悟空、唐僧、沙僧、白骨精、单挑花篮、水湿蓝桥、刘海戏金蟾、仙鹤、仙女、瞎子卖牌等。表演时走“铁索扣”舞步。肘搁是亳州民间最有特色的舞蹈,深受群众欢迎。农民业余舞蹈队也常进城表演。
【安徽亳州习俗有什么】相关文章:
安徽亳州中考体育加试项目有哪些08-10
清明节有什么习俗08-02
重阳节有什么习俗10-15
中元节有什么习俗07-19
中元节有什么习俗07-15
中元节有什么习俗07-11
清明节的习俗有什么07-17
潮汕中元节有什么习俗08-11
广西中元节有什么习俗08-11
潮汕中元节习俗有什么08-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