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俗习惯

俄罗斯族丧葬习俗与禁忌

时间:2022-03-30 15:53:46 风俗习惯 我要投稿

俄罗斯族丧葬习俗与禁忌

  俄罗斯族不是俄罗斯人它是中华民族五十六个民族之一,中国的俄罗斯族是古代俄罗斯移民的后裔。这样的一个民族会有着怎样的丧葬习俗呢?下面跟小编一起去了解一下吧!

俄罗斯族丧葬习俗与禁忌

  俄罗斯族的丧葬习俗

  俄罗斯族的丧葬习俗同他们的宗教信仰和祖先崇拜有密切关系,一般实行土葬,棺椁大都用松柏木制成。人死后即要沐浴全身,穿好寿衣,把尸体停放在用几条长凳拼起来的停尸台上,头朝圣像,脚对着大门,三日后入殓。出殡时,棺木不能从正门抬出,要从后门或窗户出去,葬式为头东脚西。埋葬后亲人要定期举行悼念活动。死者的家人要守孝40天,穿孝服,臂缠黑纱,不能在家里举行各种娱乐活动,现在,城镇居民多改土葬为火葬。

  俄罗斯人进行土葬,并用棺材。人死后,一般停尸3天,3天后再埋葬。棺材四周要铺上白布,棺材底部要铺毡子和褥子,头部要枕上枕头,并陪葬死者生前喜欢的几件日常用品,上面还盖上被子,头要露在外面,像平时熟睡那样。在棺材送往墓地之前,不用钉子钉死,而是用白布绑好,到了墓地,再解开白布,揭开棺盖,让亲人做最后一次瞻仰和告别。这时还要请神甫主持进行祈祷,愿死者安息,升入天堂。然后再把棺材钉上钉子。俄罗斯人的棺材钉子钉的少,只有4枚,只要求钉住就行。棺材不是四方形,而是六角形,两头一样大,不分棺头和棺尾,棺材里面不涂漆,而在外面涂三到五层黑漆。俄罗斯人的棺材为木制的,少数富人也有用金属加工的。

  俄罗斯人在埋葬时还有讲究,一般要求头朝东,脚朝西,面对东方。埋葬后,要在墓前竖立木制的十字架,并立碑,刻上死者的生死年月和姓名。墓是长方形,有的还用大理石砌起来,四周用砖或用金属做成栅栏围起来,防止牲畜践踏。俄罗斯人都有公墓,死者一般都埋在墓内,其他民族的人不能埋在里面。公墓还有看护人保护公墓。公墓里栽有树木和花草,环境幽静。俄罗斯人守孝一般有49天,这期间,不理发,不刮胡子,不能进行各种娱乐活动。到了死者去世的祭日,要进行扫墓和其他悼念活动,以对死者进行哀悼和缅怀。

  俄罗斯族的禁忌

  俄罗斯族性情开朗,说话幽默,民族自尊心较强,一般都好客,讲究礼节。迎接客人,最隆重的传统礼节是用面包和盐迎接客人,象征着善意和友谊。来客须用刀子切下一块面包沾少许盐吃下后才可用于一般社交场合。俄罗斯人忌送黄色礼品,认为黄色表示不忠诚,蓝色代表友谊。社交中,接吻礼节也较盛行,但也有种种禁忌,如朋友之间只能互吻面颊,男子不能吻未婚姑娘的手,只能吻已婚妇女的手背,只有长辈才能吻晚辈的额头等等。与老年人同行时,年轻人不可走在前面,男女同行时,男子不可走在前面;在宴会上,男子不可以在妇女入座前先坐;男子不得戴手套和别人握手,见到长者或妇女时,应先鞠躬,等对方伸出手来时才可行握手礼。

  去俄罗斯族人家作客时,有不少规矩。要先敲门,得到主人允许后,方可进屋,进屋后不能戴帽子,不能坐在主人家的床上;客人若要吸烟,必须事先征得主人的同意;点烟时,不可以用一根火柴连续给三个人点烟;不能问别人的收入,也不可以问妇女的年龄,否则被视为不礼貌;赴家庭宴会时,一般应比预订的时间晚15 分钟到,但不宜更晚。俄罗斯族人在生活中还很忌讳数字,尤其是“13”,被他们称为是鬼数,最不吉利。

  俄罗斯族人爱吃肉,但忌食马肉、驴肉,饮酒时不可以左手举杯。喝汤时必须用勺,但不得用左手拿勺。

  俄罗斯族的节日

  俄罗斯族传统的民族节日主要与宗教信仰有关,每年公历的元月7日俄罗斯族均欢度圣诞节 。纪念耶稣降生。这一天俄罗斯人到教堂祈祷后,家人们聚在一起庆贺。每年3月21日是希腊正教徒纪念耶稣被钉在十字架上,三日后复活的复活节。复活节前40天,教徒们要斋戒、素 食。复活节那天举行盛大的纪念活动。每年复活节后50天为降灵节。降灵节亦称圣灵降临节 ,是希腊正教纪念耶稣门徒领受圣灵的节日。主要有“复活节”、“圣诞节”、“旧历年”、“清明节”、“主领洗节”等。

  俄罗斯族非常重视传统节日,尤其以过“复活节”最为隆重。“复活节”又叫“帕斯喀节”,是为了纪念耶稣死后复活,没有固定的日期,每年春分月圆后的第一个星期日举行,一般在4月4日至5月10日之间。节前,人们按照宗教传统斋戒49天,每天只吃一顿饱饭,其余两顿只吃半饱,而且不吃荤,只吃素,戒期也不许唱歌跳舞。不过除了老人和教徒,我国很多俄罗斯族人已经不再守戒了。过节这天,每家除准备丰富多彩的“比切尼”(糕点)之外,还要准备煮熟的彩蛋(复活节彩蛋),即将煮熟的鸡蛋涂上红、黄、蓝、咖啡、绿、紫等色彩,每当客人来到,主人就分一个彩蛋,以象征生命的昌盛。节日期间人们要以上好的点心、饼干款待来客,亲友们互登门祝贺,青年男女则载歌载舞,跳起节奏强烈的俄罗斯踢踏舞,拉起三弦琴和手风琴,尽情欢乐。每年复活节后50天为降灵节,降灵节亦称圣灵降临节,是希腊正教纪念耶稣门徒领受圣灵的节日。

  圣诞节也是我国俄罗斯族的一个盛大的宗教节日,是为了庆祝耶稣的诞生。俄罗斯人的圣诞节在每年俄历的1月7日举行,圣诞节的前一天,即1月6日被称为圣诞前夜(сочельник ),西方称为平安夜。在圣诞前夜教徒要全天禁食,直到晚上才能开斋。圣诞前夜的晚上信徒和非信徒按习惯要吃圣诞鹅,这是圣诞晚餐必不可少的。人们将买回来的鹅腹中填入苹果、面包和过了油的葱头,加入各种作料,烤熟食用。当节日来临时,俄罗斯族人都要用柏树或松树布置成华丽的圣诞树,准备丰盛的节日食物。晚上团聚时,装扮的圣诞老人要给大家赠送圣诞礼物,还要举行唱诗会。圣诞树至今仍是新年和圣诞节必不可少的装饰品。圣诞枞树(рождественская ёлка ),也叫圣诞树,常用杉、柏之类呈塔形的常青灌木做成,象征着健康长寿。教徒在圣诞前夕开始布置圣诞树,并一直摆到1月14日(即俄历的旧历新年),而非教徒则在新年的前夕布置圣诞树(新年枞树)。装饰新年枞树的风俗从18世纪开始盛行于欧洲。传说神在新年时藏在常青的松树里,为敬奉他们,必须为他们准备礼物。新年枞树上挂满各种各样的礼物就是这么来的。在家庭中装饰圣诞树是全家老少最为开心的时刻。人们在圣诞树上挂上用锡纸包的水果和糖及用锡纸剪的各种动物,把买来的长串彩灯、彩珠绕在圣诞树上,树下藏着父母送给孩子们的礼物。有的家庭还专门请圣诞老人(Рождественский дед ,也叫Ёлочный дед 或Дед - Мороз )给孩子们送礼物。圣诞老人和他的`孙女雪姑娘(Снегурочка )是新年最主要的人物。圣诞老人是西方童话故事中善良慷慨的化身,最能吸引千千万万颗纯洁童心的是他背着的那只大礼物袋,他给孩子们温暖和欢乐。每年圣诞夜,圣诞老人乘着鹿拉雪橇从北方来,从烟囱进入每个有孩子的家庭,悄悄地把礼物装在新长筒袜里或塞在枕头下,给孩子们一个意外的惊喜。而雪姑娘则是青春常驻、快乐永存的象征。圣诞老人和雪姑娘大都是青年人扮演的,由孩子的父母电话预约,前来恭贺新年,赠送礼物。

  报喜节,新疆等地俄罗斯族传统岁时活动,一般在农历三月上旬举行。据《新约圣经》载:圣母玛利亚在这天领受了天使向她宣布上帝的旨意,她将由“圣灵”感孕而生耶稣。节日期间人们要进行各种庆贺活动。三月四日孩子们把烤好的百灵鸟形状的饼干带到田地里,抛向天空,然后再接住,以示迎春。妇女们于三月九日把一块亚麻布铺在村外的地上,摆上一个大圆面包,请春天母亲享用。姑娘们则用纸或布扎成各种小鸟,用绳子拴的折下的树枝下。各人自找山披、屋顶、柴垛等较高的地方,摇动树枝,唱迎春歌。也有的地方于三月二十五日庆祝报喜节,因为这时春天已来临,候鸟也已返回。在这一天,人们唱迎春歌。

  洗礼节,新疆等地俄罗斯族的传统宗教节日,每年公历1月19日举行。据《新约圣经》载:耶稣曾三次显示其神性,第二次受洗礼时,“圣灵”和鸽子降在他头上,显示他为上帝的儿子。希腊正教注重这次显圣,定于公历一月十九日为此节日。洗礼本是基督教的一种入教仪式。在洗礼节那天人们除去教堂祈祷外,还要到江河里破冰取“圣水”,有的人还要跳进冰窟窿里洗一洗。十八日晚按风俗习惯是占卜时间,尤其是女孩子们要预卜自己的终身大事。

  丰收节,新疆等地俄罗斯族传统农祀活动,每年公历十月的第二个星期日举行。收割结束时,人们特意在地里留下最后一束小麦,将它周围的杂草除尽、然后摆上面包、盐和奶酷等供品,表示感谢大地的恩赐,祈求来年获得更大丰收。

  谢肉节,又称“送冬节”,新疆等地俄罗斯的传统见时节日。时间由原来每年的公历2月底或3月初改定为大斋(希腊正教的斋戒日期在复活节之前7周开始,无固定日期,一般不得早于每年的3月22日或晚于4月25日)前的一周举行。节期为七天。按照民间习俗,节期每一天都有不同的内容:星期一是迎春日;星期二是娱乐日;星期三是美食日;星期四是醉酒日;星期五是新姑爷回门日;星期六是姑娘相新嫂子日;星期天是送冬日和宽恕自己的言行。在谢肉节期间,家家户户大摆酒宴,因为在谢肉节过后的斋戒期内不能吃荤和喝酒。

  【拓展】

  俄罗斯族,中华民族五十六个民族之一,语言属印欧语系斯拉夫语族东斯拉夫语支。中国境内俄罗斯族使用俄文,一般兼通俄、汉、维吾尔、哈萨克等多种语言,在社会上,俄罗斯族讲汉语,使用汉文,在家庭内,在与本民族交往时讲俄语,使用俄文。

  中国的俄罗斯族是俄罗斯移民的后裔,经过百年的同化,其外貌、长相、风俗和习惯等,已与俄罗斯的俄罗斯人不同,渐渐形成了自己的民族特色。

  俄罗斯族散居在新疆、内蒙古、黑龙江、北京等地,主要集中聚居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西北部、黑龙江北部和内蒙古自治区东北部的呼伦贝尔市下辖额尔古纳市等地,据《2021中国统计年鉴》,俄罗斯族总人口为16136人,其中男性7615人,女性8521人。

  发展历史

  中国的俄罗斯族主要是从俄罗斯移居而来。早在清朝顺治元年(1644年),侵入我国黑龙江地区的部分沙皇俄国士兵被俘归降后,被清政府送往北京,编入八旗。在后来的顺治七年(1650年)、康熙七年(1668年)、康熙二十二至二十四年(1683—1685年)间,又有百余俄罗斯士兵,随军队自黑龙江北雅克萨边城迁居北京。今北京的罗、何、姚、田、贺五姓俄罗斯族人约200余人,即他们的后裔。

  18世纪前后,有部分俄罗斯逃亡士兵、谋生的农民和传教士等迁入我国新疆北疆。鸦片战争以后,随着沙俄对中国的侵略,在新疆北部和黑龙江北部建立居民点,又有大批俄罗斯农民迁入中国境内。沙俄利用各种不平等的条约,在新疆的伊犁、塔城、乌鲁木齐等地设立领事馆和贸易圈,不少俄罗斯商人和手工业者迁入。十月革命后,这些俄罗斯农民、商人和手工业者大部分加入了中国的国籍。十月革命期间,流入新疆的沙俄士兵,被安置在伊犁、塔城、阿勒泰和乌鲁木齐。1932-1938年,在苏联远东地区定居的许多华侨被强行谴送回国,这些华侨大多携带所娶俄罗斯族妻子进入新疆。据统计,当时进入伊犁、塔城的有19000余人。今天,新疆的俄罗斯族多数是这些人的后裔。1955—1957年,大批保留有俄国国籍的俄罗斯人迁返苏联,新疆俄罗斯族的人口因而剧减 。

  另外,在内蒙古自治区额尔古纳左旗、额尔古纳右旗与俄罗斯接壤的地带,也有少量俄罗斯人。这一代居民早先多是闯关东的山东人,他们或淘金,或伐木,或种地,后来逐渐与额尔古纳河对岸的俄罗斯人通婚。今天,额尔古纳河流域一带的俄罗斯族大多是他们的后裔。

  新中国成立前,俄罗斯族在消除新疆战乱,保持新疆社会稳定方面屡立战功。1931年被新疆省政府招募组成俄罗斯“归化军”,人数最多时曾有3个团,在击垮甘肃军阀马仲英部队的战斗中起了重要作用。1933年,归化军与新疆各民族一道,促成了在乌鲁木齐发生的“四一二”政变,推翻了金树仁军阀政府在新疆的反动统治。

  1944-1949年,俄罗斯族人在新疆三区革命军事斗争中起了重要作用。富有军事知识和战斗经验的俄罗斯族军官进入各级指挥员岗位,不少俄罗斯族人被任命为营、连、排级指挥员,还有的人在三区政府的军事厅和内务厅担任重要领导职务,甚至为革命斗争献出了宝贵的生命。

  2001年4月16日,经内蒙古自治区民政厅批准,在呼伦贝尔市的额尔古纳市建立了全国唯一的俄罗斯族民族乡——室韦俄罗斯族民族乡。

【俄罗斯族丧葬习俗与禁忌】相关文章:

立春禁忌与民间习俗大全02-10

立秋习俗之禁忌篇12-13

送礼习俗各国的禁忌11-19

大寒时节的习俗和禁忌09-15

除夕的习俗和禁忌有哪些02-08

沧州清明节习俗和禁忌03-17

天津清明节习俗和禁忌12-22

小雪时节的饮食习俗及禁忌12-13

大寒节气的饮食习俗及禁忌10-13

吃梨功效与禁忌06-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