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伦春族的丧葬习俗是怎样的
鄂伦春族是中国东北部地区人口最少的少数民族之一,是狩猎的民族。这样的一个民族会有着怎样的丧葬习俗呢?下面跟小编一起去了解一下吧!
鄂伦春族的丧葬习俗
鄂伦春族曾有一整套丧葬仪式。既有古老仪式的遗存,也有不少封建社会的影响。人死后,由家人穿好衣服,尸体头朝北、脚朝南停放在原来居住的“仙仁柱”中,尸体安放好后,要通知亲友,如死者是妇女,要通知她娘家。当天要给死者上供。上供时,亲属们要为死者磕头并痛哭。亲友到来后,死者的子孙要给客人磕头,长者不还礼,同辈者要还礼。前来吊丧的亲友,如是死者的晚辈,要给死者磕头,如是长者,只给死者鞠躬。死者亲属要跪下陪着哭泣。来吊丧的亲友,一般要带来烧酒、兽肉和衣物等,以给死者上供。
长者死去,全家都要为其带孝。如当时有白布可以当时带,如果没有白布,也可以周年祭时补带。
鄂伦春人过去主要实行风葬,用柳条编一个棺材,把它架在树上或用一树干搭在两树的树杈上,把棺材吊在横杆上。也有实行土葬的,土葬有两种:一是做棺木埋在地下;再一是挖坑用椽子把四周镶起来,把死者放在里面然后掩埋。火葬主要用于患急病死去的年轻人和孕妇。葬地一般选在有山有水的地方。
鄂伦春人认为,人死后在冥阴世界里要生产生活,因此要把生产生活工具放在棺材里殉葬,也有杀马殉葬的。
鄂伦春人在葬仪中,周年祭最为隆重。举行周年祭前,死者在“仙仁柱”中的铺位一直要照常摆放。举行周年祭时,在此铺位上摆一小桌,把亲友送来的礼物摆在桌上。来的亲友,要跪在桌前给死者磕头,死者家属要陪同一起磕头。
这个仪式结束后,家属和亲友带着亲友送的礼物和死者的遗物前往墓地。到墓地后,大家围着篝火而坐。夜幕降临后,祭礼开始,同辈人站着,晚辈跪着。主祭人宣读礼单,念到谁的名字,谁答“加”(是),同辈的向死者鞠躬,晚辈的磕头。仪式结束,死者家属中男人开始给亲友敬酒,敬酒时要双腿跪下递过去,酒过一巡,端上大块手扒肉,大家边吃肉喝酒,边以崇敬的心情,谈论着死者的业绩和美德。过一两个时辰,再宣读一次礼单,到深夜要第三次宣读礼单,然后把葬在树上的棺材抬下来,家属和亲友一起下手捡尸骨,把尸骨放在棺木里,进行土葬。安葬时要烧纸,同时将礼单一起烧掉。在此之后,再喝一会儿酒,周年祭就结束了。这是主人趁宾客醉酒之时,把礼物悄悄地赠给每一位客人,或塞在衣兜里,或系在纽扣上。把吃剩的兽肉也分给每位客人,让他们带回去享用。周年祭过后,死者的子女也就脱孝了。
解放以后,鄂伦春人繁复的丧葬习俗已基本革除了。现在人死后,一般都换上新衣服,然后用木棺装殓,进行土葬。在棺材和坟前上供。如果是职工逝世,一般由单位开追悼会。每年清明节进行扫墓。
鄂伦春族的宗教信仰
解放以前,鄂伦春族同外界接触较少,仍被原始的万物有灵的观念统治着。他们笃信萨满教。不论是祈求狩猎丰收,还是为使患者痊愈,都要请萨满跳神。萨满教是一种多神教的崇拜:
自然崇拜: 他们把日、月、星、风、雨、雷、电、山川及动植物都作为崇拜对象。
鄂伦春人对“得勒钦”(太阳)非常崇拜。太阳给人类以光明和温暖,没有太阳,人们就不能生存,因此每年正月初一要向太阳跪拜;人们遇到困难时,要向太阳祷告;发生日蚀时,认为是天狗在吃它,用敲铜盆来解救。
鄂伦春人也崇拜“别亚”(月亮),每年正月十五和八月十五都要拜月亮,如果数日打不到野兽,要在露天放一个清洁的桦皮盆,人们在盆旁向月亮叩头,祈求月亮使他们打到野兽,第二天盆里有什么兽毛,就会猎取到什么野兽。
他们对“奥伦”(北斗星)有着特别亲切的感情,认为它是由七姊妹组成,很象他们的高脚仓房,因此称它为“奥伦博如坎”,即主管仓房的女神,每年腊月二十三和正月初一都要对着仓房烧七炷香来供奉。
鄂伦春人对风、雨、雷、电和彩虹感到神秘莫测。认为冲犯风神会得疯病;雷鸣是雷神在发怒;下雨是龙在空中喷洒下来的;雨后出虹是天和地连接起来了。每当遇到这种情况时都要叩拜。
鄂伦春人认为,“白那查”(山神)统治着崇山峻岭及山中申尹植物。为了供奉山神,在山中选一高大的树,砍去一块树皮,画一个脸形,每次路过此处,都要向其叩拜,求它保佑多打野兽。
鄂伦春族的婚俗
鄂伦春族在婚姻缔结上,一直保持着古老的族外婚制。在族外婚制的前提下,实行的是交错从表婚。他们在长期的缔结婚姻的实践中认识到,血缘远一些,对子孙后代健康有利。因此,不习惯直接从表,即表兄弟姊妹结婚,而习惯间接从表婚,即在堂姑母、堂舅父的兄弟姊妹间结婚。
在鄂伦春人的婚姻制度中,除上述古老习俗的遗留外,也受了不少封建的影响。如在缔结婚姻时,一般由父母包办,婚后感情不好占一定比例,因此,离婚和私奔者时有发生。
鄂伦春人婚姻的缔结,有求婚、认亲、过彩礼和结婚等一系列过程。求婚,男孩到15~16岁,女孩到14~15岁,家里就要为他们张罗婚事。求婚由男家提出,男方父母看中了某家的姑娘,就托媒人去求婚。认亲:求婚成功后,媒人和男方的母亲等带着烧酒、野猪肉到女方家,男子给女方长辈磕头,唯不给岳父母磕头。过彩礼:彩礼一般是2—3匹马、两桶酒、两口野猪。
在举行婚礼的前几天,男方及其兄弟姊妹要到女方家迎接新娘。结婚之日,新郎新娘要穿精心缝制的狍皮衣着,新郎戴富有民族特点的狍头皮帽。新娘的发辫卷车头顶,象征已婚。作新房的“仙仁柱”布置一新。用对出花纹的狍腿皮褥铺床,绣着云纹的狍皮被摆在床铺的一头。床铺的'里侧摆放着用桦树皮精制的箱子和针线盒。
新郎要在结婚的前一天回到自己的“仙仁柱”。结婚之日,新娘由舅舅、伯伯、叔叔和兄、嫂等相送。父母给女儿的陪嫁,有马数匹、皮被褥、皮布衣服、桦皮箱以及手工工具等。送亲的队伍有说有笑,浩浩荡荡的前往男方家。
送新娘的队伍快要到男方“乌力椤”时,新郎率领本氏族的兄弟们要出来远迎。两队人马相遇时,迎亲者表示要接走新娘,送亲者则加以阻拉。最后两队人马簇拥着新郎新娘,快马加鞭,奔向男方的“乌力椤”。到“乌力椤”后,男方父母要向送亲中的新娘的舅舅、伯伯和叔叔等敬酒。
当主人把所有男女妇方的宾客让至坐位上后,新郎新娘开始拜天,两人面朝正南方向磕头。然后由娘拜公婆及男方的长辈亲友。最后新郎走出“仙仁柱”。
接着酒宴开始,把预积的干柴点燃,来宾围着篝火而坐。主人把酒和肉送至客人面前,席间新郎新娘要给所有人长辈磕头敬酒,受拜者一面向新人祝福,一面赠送礼品。酒至数巡,歌声大作,有人还翩翩起舞,热门异常,直至深夜。
入夜,新郎新娘用一个碗吃“老考太”(粘粥),并用一把刀,吃一盆肉,象征永远亲密,白头到老,永不分离。
最后,由婶娘或嫂嫂给铺床,并看着新人宽衣后,两人盖着一床被躺下后才离去。
解放以后,鄂伦春族除了仍然实行族外婚制外,很多旧的婚俗都革除了。父母包办婚姻已被自由恋爱所代替,旧婚礼中那些繁琐仪式和封建成分已改掉。现在不但没有近亲婚配,相后异族通婚者越来越多。因此,鄂伦春族儿童体魄都很健康。
鄂伦春族的民风
鄂伦春人世世代代生息繁衍在苍茫林海之中,以狩猎为生,与火结下不解之缘。他们崇敬火,称其为火神。鄂伦春人的节庆很少,定居前重要的节日只有春节,鄂伦春人的春节是送旧迎新庆祝狩猎丰收的日子,在除夕夜,他们户户都在门前燃起篝火,祭祀跪拜,祈盼火神保佑人畜平安,恩赐更多的猎物。
除了春节,鄂伦春人在每次狩猎丰收归来,也要与族人一起燃起篝火,边唱边舞,庆祝狩猎归来。解放以后,由于实现了定居和生产经济从狩猎向农牧业的转变,一些传统的习俗受到了冲击。为了弘扬民族传统文化,尊重民族风俗习惯, 1996年,内蒙古人大常委员会规定:每年6月18日为鄂伦春民族传统节日——篝火节。
每年的这一天,鄂伦春族不论男女老少,都要穿上节日盛装,精心打扮,来到依山傍水的篝火广场,载歌载舞,欢庆自己民族的节日。
每当6月18日这一天,天刚黑下来(二十点左右),隆重的生火仪式就开始了。这时萨满代言人燃起火把,按民族礼仪颂唱祭文后,接着用手中的火把,点燃贵宾及德高望重的老人手中的火把。最后将手中火把交给族长,然后由手持火把的人分别将摆放好的三大堆篝火点燃。
当篝火渐渐燃起后,三、五成群的鄂伦春人以家庭或组合为单位,或悬斧祈祷、或烤骨占卜,或用烟袋装灰等形式祭火。
篝火节活动一般分为开幕式、传统体育比赛、篝火娱乐晚会三部分。体育比赛竞争激烈,有赛马、射击射箭、摔跤、拉钩扳腕、颈力绳赛、划桦皮船赛、采集等。所有的比赛,气氛都特别的活跃,极富有观赏性。在比赛期间,鄂伦春自治旗乌兰牧骑还表演具有民族特色的文艺节目。
在篝火节的会场,各流域的鄂伦春妇女还会拿出精美的狍皮和桦树皮手工艺品,像赶集一样,向客人和族人展示自己精湛的手艺。整个活动场面庄严而又祥和,一直持续到傍晚。
在鄂伦春自治旗,篝火节已经成为加强民族团结、增强鄂伦春民族凝聚力、展现新时代鄂伦春族风采的盛会。
【鄂伦春族的丧葬习俗是怎样的】相关文章:
岳西丧葬习俗是怎样的07-20
德昂族的丧葬习俗是怎样的07-27
土家族的丧葬习俗是怎样的07-27
隆回北面的丧葬习俗是怎样的07-20
大庆民间丧葬习俗07-20
福州民间丧葬习俗介绍07-27
白族的丧葬习俗有哪些09-08
邵阳丧葬习俗有哪些07-27
嘉兴的丧葬习俗有哪些03-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