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红娘人物形象分析
阅读是一种主动的过程,是由阅读者根据不同的目的加以调节控制的,陶冶人们的情操,提升自我修养。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红娘人物形象分析,欢迎大家分享。
红娘人物形象分析
王实甫的《西厢记》名列元曲四大爱情剧之首,是元杂剧的“压箱”之作。这部剧的一个鲜明特点就是对于人物形象的刻画,他塑造的人物形象生动饱满,性格个性鲜明。其中给人留下最深刻印象的莫过于红娘这个形象的塑造,在广大读者心中留下深刻的印象,甚至“红娘”一词到现在就变成了专门帮人说媒保婚的人的代名词。
红娘是《西厢记》中一个受封建束缚管制却又能光彩四射的小丫鬟。她在莺莺与张生的爱情发展中扮演了一个至关重要的角色,她聪明伶俐,妙语连珠,活泼开朗的形象深入人心。其实从故事发展的脉络来看,红娘并不是一个主要人物,而是一个陪衬性的角色存在。但是正是由于她的存在,莺莺和张生的爱情之所以可以成功其中最大的功臣无疑就是红娘。红娘真正为我们所注意到的就是在“拷红”这一折戏,让我们不禁为红娘对莺莺的忠诚、伶俐机智、富有正义感的言行喝彩。
红娘其实是一个充满反叛精神的形象,在封建道德的背景下,崔莺莺和张生的爱情在众人的眼光里其实是大逆不道的。在封建卫道士的眼中,红娘这个形象是不光彩的、不忠诚之人,因为红娘是崔老夫人派来“看守”崔莺莺的,但是她不仅没有完成自己的使命还推波助澜,使得这场爱情以完美相守而结局。在抱着“愿天下有情人终成眷属”的信念下,红娘在这场叛逆的婚姻中,不畏被老夫人责难的危险,周转于崔、张两人之间,为他们安排月下听琴,并有晓夜奔走、传书递简等一系列的行动,反映了她对这场恋情的支持,以行动表现了她的反叛精神。
红娘虽处于社会的最底层,但是却没有丝毫的奴颜媚骨。她对老夫人、莺莺、张生、郑桓没有一丝一毫的曲意奉承,虽然只是莺莺的贴身婢女,但是她丝毫不嫌弃张生的出身低下,反而对郑桓这样的花花公子横眉立目。在最后一本中,红娘痛骂郑桓,语言锋利,咄咄逼人。当郑桓夸耀自己富有而能干、骂张生"穷酸饿醋"时,红娘说到:"他凭师友君子务本,你倚父兄仗势欺人......你值一分,他值百十分,荧火焉能比月轮?"当郑桓抬出"我祖代是相国之门"的金字招牌来压人时,红娘义正词严,剔肤见骨地指出:"你道是官人则合做官人,信口喷,不本分。你道是穷民到老是穷民,却不道‘将相出寒门"。她勇敢地与这个仗势欺人的花花公子斗争,维护了崔、张的爱情,读来令人为之一振。红娘突破了等级名分的界线,在主子面前,对崔、张的爱情和婚姻表示了充分的肯定和同情,同时也体现了她的价值观和善恶判断力。
几百年来,红娘的形象一直为广大人民所喜爱,在红娘的形象中不仅融入了王实甫的热情和理想,也充分体现了广大人民内心深处的热情和向往,与读者和观众产生了强烈的共鸣。没有红娘,莺莺和张生的爱情不可能得以发展;没有红娘,莺莺和张生更不会有圆满的结局。在一定意义上说,红娘好比催化剂一样催生了莺莺和张生的爱情。在等级森严的封建家庭中,红娘以一个奴仆的身份镇静自若地挑战一个封建权威人物,表现出十足的胆量和强烈的反抗精神。这一崭新的艺术形象是以前文学形象中所未曾有的,充分体现了王实甫朴素的民主主义思想倾向。
王实甫把红娘塑造地形象饱满,将她的精神世界浓浓地渲染了一笔,环环相扣、入情入理、动人心弦。红娘的形象趋于完美化,成了封建婚姻的斗士,通向美满婚姻的纽带。在《西厢记》中,红娘形象的塑造也具有其真实性,并非理想化的一味地崇高。红娘的形象促进了《西厢记》的广为流传,在艺术性上具有极高的价值。红娘敢于同封建礼教作斗争,促进了美满婚姻,她的形象在文学史、在人们的生活中留下深刻的烙印。
红娘的人物分析
从这个故事的大概中,可以看出红娘并不是莺莺和张生初次会面的“介绍人”,莺莺和张生相识相知是源于普救寺里的偶然相遇。红娘当初不仅没有“搭桥”,且在一段时间里,曾经奉崔母之命监视他们的行动,管制着莺莺,防范她有越轨之举。所以莺莺曾经埋怨红娘“但出闺门,影儿般不离身。”红娘回答说:“不干红娘事,老夫人着我跟着姐姐来。”(《西厢记》第二本第一折)红娘是崔家的奴婢,其主要职责就是服侍和管制着小姐莺莺。促使红娘改变自己的态度,背叛自己的“职责”是源于一场兵变的灾难。
佛殿相遇后,崔、张的爱情在“地下”悄悄地发展着,他们“月下联吟”、“道场顾盼
”,彼此相思,好事在望。然平地起风波,孙飞虎兵围普救寺,要掳莺莺为妻。三日之内若不交出莺莺,“伽蓝尽皆焚烧,僧俗寸斩,不留一个”。在此危难之际崔老夫人做出决定,当众宣布:“但有退兵之策的,倒陪房奁,断送莺莺与他为妻。”张生欣喜若狂,修书一封,招来白马将军,退却半万贼兵。总以为美满姻缘指日可待。然兵退身安的老夫人,在庆功宴上却出尔反尔,悔亲赖婚。“赖婚”之举伤了张生,害了莺莺,激起了红娘极大不满。从此红娘坚决地站在张生的立场上,打抱不平地要成就张生与莺莺的婚事。她为张生进计献策,她为莺莺传书递简,辛勤劳苦自不必说,还常常忍着小姐无端指责,受着老夫人无情的棍棒。当张生由衷感激地说:“小生久后多以金帛拜酬小娘子。”红娘反驳道:“先生的钱物,与红娘做赏赐,是我爱你的金货?”(《西厢记》第三本第一折)在红娘无私的竭尽心力的帮助下,老夫人终于让步,崔、张这对情人终成眷属。
由此观之,红娘本不是一个好管天下姻缘的“多事”人,她所以卷入崔张的婚姻中,由旁观者变为“热心人”,其原因概括起来有三:一是感激张生侠义地救了她们一家人。“我想咱们一家,若非张生,怎存俺一家儿性命也?”(《西厢记》第五本第一折)二是她不满老夫人忘恩负义,过河拆桥。“这是俺老夫人的不是,将人的义海恩山,都做了远水遥岑。”(《西厢记》第三本第四折)三是她认为小姐与张生郎才女貌,是天生地设的一对。“秀才是文章魁首,姐姐是仕女班头;一个通彻三教九流,一个晓尽描鸾刺绣。”(《西厢记》第四本第二折)所以,红娘所为绝不仅仅是出于“热心”,而是义与勇的表现;而红娘这一个人物的内涵也不只是一个牵线搭桥者,而是中华民族一种美好道德的象征。这种道德就是:滴水之恩,涌泉相报;牺牲自己,见义勇为;以自己无私的辛劳,成全他人的幸福。这,也就是红娘的本来面貌。她与中国古代的“媒婆”有着本质的区别。中国古代有“三姑六婆”之说。“三姑”是指:尼姑、道姑、卦姑;“六婆”是指:牙婆、媒婆、师婆、虔婆、药婆、稳婆。这“六婆”中的“媒婆”就是男女双方之间专门从事穿针引线工作的搭桥者,并且以此谋生,而不是“无私的辛劳”。古代任何人的婚姻都要经媒婆的“手续”,没有“媒妁之言”的婚姻,是不被家庭和社会承认的。
红娘的故事
《西厢记》是我国古代爱情戏中成就最高、影响最深远的作品之一。它的故事梗概:书生张珙和相国小姐崔莺莺在普救寺里一见钟情,他们不顾封建势力的阻挠,挣脱礼教的束缚,有火一样的热情互相追求,经过曲折的斗争并消除种种误会矛盾,终于在侍女红娘费尽心力的帮助下,私自结合。崔母发觉后,经红娘的据理力争,又恐家丑外扬,只好承认婚事,但要求张珙立刻上京应考。于是两人又被迫分离,直到张生中举归来,才和莺莺团聚。
拓展阅读:
西厢记人物形象分析
1、崔莺莺
崔莺莺出身名门贵族,是个美丽而有才情的少女,父亲崔相国生前已将她许配给郑尚书的儿子。在封建礼教的严重束缚中,她内心强烈地追求着爱情和幸福。她和书生张君瑞在普救寺中相遇,张生的痴情和才华博得她的爱慕,但相国小姐的身分和她所受的教养,使她感到不能自由表达爱情的苦恼。
2、张生(张君瑞)
张生先父官礼部尚书,可见他也是书香门第出身,自幼在此环境熏陶下,勤奋学习,学成满腹文章以求金榜题名。时运不济,造化弄人,多次应举,均名落孙山,因此“书剑飘零,游于四方”。由此可见,张生的愿望是:但求功名日,光宗耀祖时。
但这位饱学之士在偶遇莺莺时,却将功名利禄抛向九霄云外,将23年的艰辛与努力置于十八层地狱,义无反顾地把追求自由爱情放在第一要务。
3、老夫人
老夫人是一个多苦多难的、已经衰败了的封建家庭的家长。丈夫刚刚去世,能够担负起家庭支柱的小儿子尚且年幼,显赫的相府之家转眼之间变得只剩“至亲三四口儿”,而客居萧寺,后面会遇到什么麻烦,她一无所知。
老夫人的丧夫之痛和对未来世事难料的苦楚,不是那个不食人间烟火的莺莺小姐所能体会和理解的。老夫人是《崔莺莺待月西厢记》中第一个出场的人物,她的一段“子母孤霜途路穷”的唱词,反映了她对门前冷落、世态炎凉的感伤,这对老夫人性格的形成是非常重要的。
《西厢记》作品特色
《西厢记》的语言也很有特色,文辞华美而富有个性,语言文雅绮丽,善于化用前人的诗词,情景交融,意境优美。语言是雅中有俗,自然流畅,善于吸收民间的口语。不同的人物都有符合自己身份的语言特点,人物语言个性化,从语言中就能看出不同人物的思想性格的特点。
《西厢记》还对元杂剧进行了一些体制上的革新和创造,创造了长篇巨制的结构,由四折发展到五折;在演唱方面,也突破了一人独唱的体制,打破了旦本、末本的界限。旦本,女主角独唱到底;末本,男主角一唱到底。
【红娘人物形象分析】相关文章:
周瑜人物形象分析03-17
孔乙己人物形象分析01-20
李逵人物形象分析07-23
雷雨人物形象分析03-26
哈姆雷特人物形象分析09-08
曹操人物形象分析09-08
王熙凤人物形象分析02-09
罪与罚人物形象分析03-25
貂蝉人物形象分析0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