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仲卿的人物形象分析

时间:2022-10-09 06:38:05 形象分析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焦仲卿的人物形象分析

  焦仲卿,《孔雀东南飞》中一个性格鲜明、内涵丰富、光彩照人的艺术形象。 是东汉末年的一个庐江小吏,与刘兰芝一同殉情而死。下面是小编给大家整理的焦仲卿的人物形象分析,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焦仲卿的人物形象分析 篇1

  仲卿为了自己的爱情,为了自己和兰芝的幸福生活,面对封建宗法礼教、封建家长专制制度的迫害,一直在勇敢地、一步一步地反抗着。只因为他是一个从小就知书达礼、受过良好的儒家文化教育,成年后又在仕途上进取的封建士子,也因为他还是一个寡母家长哺育大的儿子,他的这种身份和经历,使他的反抗形式与刘兰芝不同罢了。

  在故事的开始,他从郡府还家小住。当兰芝向他述说婆媳二人矛盾的缘由及自己遭婆母逼迫的悲苦,并要他为俩人的婚姻爱情做出选择时,我们看到,仲卿并没有像一般懦弱的男子那样,在婆媳矛盾冲突中,采取沉默不作为、或是和稀泥、各打五十大板的和事佬方式,而是毫不犹豫地为保护兰芝、为维护俩人的婚姻爱情前去劝谏母亲、阻止母亲对兰芝的伤害。他对母亲说:“儿已薄禄相,幸复得此妇,结发同枕席,黄泉共为友。共事二三年,始尔未为久,女行无偏斜,何意致不厚?”这段话,他用心理智,方式得体。他先说明自己并不是一个大富大贵之人,而只是一个贫寒的士子,能够娶到刘兰芝这样美丽贤惠、勤劳持家的妻子已是侥幸了;然后又讲他和兰芝情投意合,感情深厚,要一生相伴相随;最后竟反守为攻,指责母亲为什么在兰芝品行无偏斜的情况下,刻薄地对待她?这是多么明确的态度,多么鲜明的情感倾向,又是对专制家长多么有理有节有力的反抗方式?接下去,当焦母粗暴严厉地拒绝他的要求,并用为他再娶美女的条件进行怀柔时,焦仲卿非但没有在焦母的威吓利诱下退缩,反而更进一步抗争到:“今若遣此妇,终老不复娶!”焦仲卿以终身不娶反抗母亲的家长专制,在封建礼教控制下的社会是不“尊亲事孝”的行为,是让自己背上了有违人伦道德的罪名的,也是他在血亲关系中,以个体形式反抗焦母这个专制家长最强有力的手段。这难道不是最直接的,也是极有勇气的反抗吗?我们不能要求生活在东汉末年、读的是“四书”“五经”的焦仲卿,为了维护他和刘兰芝的婚姻爱情,能够采取去诉诸法律的'方式,抑或带着兰芝脱离母亲去独立生活。焦仲卿在反抗封建家长破坏他的婚姻爱情时,以个体的、和平理性的方式所能够做的,也只能是直言劝谏、据理力争,直至以终身不娶反击。

  当专制、冷漠的焦母失去理智,一意孤行时,焦仲卿转而希望通过暂时的妥协淡化婆媳二人的矛盾:他劝慰兰芝暂且回娘家住一段儿时间,目的是通过分离消除焦母对兰芝的敌视,在没有矛盾冲突的时间延续中使焦母回心转意。焦仲卿的妥协,不是软弱和怯懦,而是为守护俩人婚姻爱情所采取的、既主动又理智现实的行动。

  但仲卿、兰芝二人的爱情,不只受到焦母这个专制家长的摧残,继而还受到了同样是专制家长的刘兰芝哥哥的破坏。焦仲卿决没有料到的是,兰芝回到娘家后,专制粗暴的兰芝哥哥不给他们守护爱情的时间,兰芝被逼再嫁。这是他和兰芝都无力控制的事变。他因自己种种努力最终都失败了而绝望,决意一死。在作品中,我们看到,是焦仲卿在面临两个人的婚姻爱情被彻底毁灭的时候,首先向兰芝提出了死的打算。在获得兰芝的认同后,随即回家为自己的死做准备。即使面对焦母的哀求,他也没有改变与兰芝一起做出的选择。

  仲卿决意死,首先是为了回报兰芝对他的爱。对于兰芝这样一位美丽、贤惠、善良、多才多艺又能辛勤持家并深深爱着他的妻子,他无力保护她,给她幸福的生活,只有用一死表明自己对她的爱。其次,仲卿选择死,也是对摧残他和兰芝俩人爱情、毁灭俩人幸福生活的封建礼教、封建家长专制制度的强烈反抗。仲卿是个重感情、懂得爱,爱妻子、也爱母亲的青年。他在死前诀别母亲时,所说的那一段凄凉哀恸的话语,鲜明地显示出了他内心深重的血亲伦理情爱。但他在自己与兰芝的美好爱情被毁灭的过程中,清醒地看到了母亲这个集封建礼教、专制暴君于一身的封建家长的冷酷残忍,他决意以死来回应母亲对他和兰芝俩人婚姻爱情的摧残,实质上是向整个封建专制社会、封建宗法礼教做个体式的誓死抗争,以此维护自己的生命尊严,维护自己的美好爱情。这样的反抗,难道还不够勇敢,还不够直接和彻底吗?

  一个性格软弱怯懦的人,在强权的压迫、伤害下,会听凭命运的摆布。但焦仲卿不是这样的人。在作品中,他自始至终都在积极勇敢地抗争着,特别是他对死的选择,是做了最终的、不屈和顽强的反抗,可敬可爱、可歌可泣!

  焦仲卿的影响

  焦二的称呼

  安徽的怀宁、潜山一带,依旧把缺乏主见的男人呼作“焦二”,一千八百年过去,焦仲卿老家的人确实把缺乏主心骨的男人唤作“焦二”。“焦二”实际上就是指焦仲卿。从传统的姓名学看,有“焦仲卿”,肯定有“焦伯卿”,伯、仲作为人名时,一直成双成对地出现,伯为长(排行老大),仲为次(老二)。怀宁、潜山一带的老好男人被唤作“焦二”。

  文化瑰宝

  孔雀东南飞,五里一徘徊……《孔雀东南飞》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部最长的叙事诗,主人公焦仲卿、刘兰芝坚贞不渝的爱情故事千百年来 赢得了文人墨客的赞叹,在国内,更在中国民间家喻户晓;特别是在日本和韩国均被列为汉学教材、在美国、法国被列为博士论文课题,并正式 列为安徽非物质文化遗产。故事的发生地安徽怀宁县至今仍保留着焦刘的合葬墓。

  故事《孔雀东南飞》发生在怀宁县小市镇小吏港,本是汉末建安时期的民间创作,最早成于南朝陈国徐陵编《玉台新咏》卷一,题为《古 诗为焦仲卿妻作》。特别是在唐代天宝七百四十八年,大诗人李白客居庐江郡(今安徽怀宁县)瞻仰焦仲卿、刘兰芝合葬墓时,写下了“孔雀东 飞何处栖,庐江小吏仲卿妻,为客裁缝君自见,城乌独宿夜空啼”一诗使之名声大增。

  据怀宁县委新闻办主任刘伟说,上世纪八十年代开始,怀宁县委、县政府开始逐渐重视和利用这一文化资源,进一步挖掘和打造以孔雀东 南飞”为主题的相关文化和景点。二十年间斥巨资先后修建、修缮了望雀亭、诗画长廊、孔雀台、焦刘合葬墓等相关景点。二00八年三月,怀 宁县政府又斥资三千万,着力打造孔雀东南飞影视基地,已初具规模。中央电视台正在热播的电视连续剧《孔雀东南飞》就在此基地成功 拍摄完成的。漫步影视城内,仿佛进入了时光隧道,穿过城门,举目四望,城楼叠嶂,秦王府、刘兰芝家、公主府、焦仲卿家的焦家庄园、罗 敷家、庐江府郡等等原景再现,尽收眼底。以此再现了《孔雀东南飞》叙事诗中汉代的街景风貌。

  怀宁县委又与天柱山古南岳旅行公司强强联手,并且再斥资八千万,完善孔雀东南飞影视基地的内部建设,紧紧围绕“孔雀东南 飞”这条爱情主线,以打造“东方伊甸园”、“中华爱情第一园”为主旨,目的是建设成为国家五A级风景区。

  作为中国共产党创始人陈独秀故里;麦田诗人海子故乡;两弹元勋邓稼先,经学宿儒邓石如为代表的满门俊秀怀宁邓氏家族为原型的城市雕 塑和主题景点更让这座小城市充满了的文化历史,和“孔雀东南飞”文化景点遥相呼应,相得益彰。这个千古爱情绝唱雕琢出的相关人文景点 、电影、电视剧、戏曲成为了怀宁县的一块重要的文化瑰宝。也因此被媒体赋予“中国爱情圣地”的美名。

  焦仲卿的人物形象分析 篇2

  仲卿,是产生于汉末建安时期著名叙事长诗《孔雀东南飞》中的男主人公。

  据这首诗的小序载,焦仲卿是汉末建安中庐江府的一名小吏,但他的家庭似乎曾是比较有声望的人家。焦母曾自我炫耀,说焦仲卿“汝本大家子”。而刘兰芝被遣归之前对焦母说: “昔作女儿时,生小出野里,本自无教训,兼愧贵家子。”虽是自谦之辞,但从家庭门第看,焦家似乎较刘家略高些,因此焦母就经常趾高气扬,表示出一旦焦仲卿遣走刘兰芝,便可为他向“可怜体无比”、 “窈窕艳城郭”的美女求亲。

  焦仲卿是一位忠于职守的府吏,为了完成任务,他很少回家,和妻子“相见常日稀”,刘兰芝只好常守于空房。

  但焦仲卿和刘兰芝感情非常深厚,他了解刘兰芝的为人,也很为自己能找到这样一位贤惠的妻子而高兴,他对母亲说的: “儿已薄禄相,幸复得此妇,结发同枕席,黄泉共为友。”十分真实地道出他的思想。因此,当他得知刘兰芝毫无道理地受到母亲的责难时,便毫不迟疑地责问母亲: “女行无偏斜,何意致不厚?”他以为通过说理能够使母亲和妻子的关系有所好转。

  但是,焦母却指责刘兰芝: “此妇无礼节,举动自专由。”并宣称: “吾意久怀忿,汝岂得自由?”她要焦仲卿立即把刘兰芝遣归娘家。焦仲卿看到事态的进一步恶化,便只得长跪以求母亲回心转意,并发誓: “今若遣此妇,终老不复取。”可焦母竟然“捶床便大怒”,斥责焦仲卿: “小子无所畏,何敢助妇语!吾已失恩义,会不相从许!”

  在焦母的逼迫下,焦仲卿只得和刘兰芝商量,让她暂且回家一段时间,自己则先回府去,等风波平息以后, “不久当归还,还必相迎取。”在这场矛盾中,焦仲卿的处境是非常困难的,尽管他知道,妻子确实受到了不应有的委屈,自己也很想替她说说情,使情况有所变化,但他没有想到母亲竟然会这样蛮不讲理。他从说理到求情,到立誓“今若遣此妇,终老不复取”,可说态度十分坚决,也尽了他的最大努力来争取改变妻子的处境,可是这种努力终于失败。在封建伦理中,“忠孝”并提,孝顺父母和忠于国君一样是儿子和臣子不可违抗的准则。因此,焦仲卿尽管和妻子十分恩爱,也不能违背母亲的意愿。

  在刘兰芝被迫离去之时,焦仲卿是十分痛苦的,诗中写道: “府吏马在前,新妇车在后,隐隐何甸甸,俱会大道口。”他又一次“下马入车中,低头共耳语: ‘誓不相隔卿,且暂还家去,吾今且赴府。不久当还归,誓天不相负’”。焦仲卿并不像历史上的那些丧失了人性的'愚忠愚孝之徒,其感情是真挚的,是非是分明的。焦仲卿相信妻子会忠实于他,会坚守两人共同发下的誓言。

  可是,事态并未能按照焦仲卿设想的那样发展。不久,焦仲卿就得到刘兰芝将嫁给太守的儿子为妻的消息。这对焦仲卿真是当头一棒! “府吏闻此变,因求假暂归。未至二三里,摧藏马悲哀。”诗写的是马悲哀,其实是人的悲哀,焦仲卿满腹悲伤,因此觉得马声也是悲鸣。他向刘兰芝家走去,显然,他希望知道是什么原因发生了这种意想不到的变故。

  焦仲卿毕竟未能完全体会刘兰芝的处境。因此,当刘兰芝向他说明自己被逼婚的经过后,焦仲卿只有用挖苦的语调责备她: “贺卿得高迁。磐石方且厚,可以卒千年。蒲苇一时纫,便作旦夕间。卿当日胜贵,吾独向黄泉。”他以自己准备殉情来责备兰芝。在当时的情况下,他的责备也是可以理解的,因为他并不知道刘兰芝作何打算。

  当刘兰芝表示了决心以死殉情之后,焦仲卿也毫不犹豫地选择了同一条道路,在告别之后, “执手分道去,各各还家门。生人作死别,恨恨那可论”。这里充满对不合理的封建道德,对残酷黑暗的社会现实的切齿痛恨。在残酷的现实面前,他已不屑于再当封建家庭的孝子和官僚机构的循吏了。

  焦仲卿回到家以后,当即向母亲表达了必死的决心: “今日大风寒,寒风摧树木,严霜结庭兰。儿今日冥冥,令母在后单。故作不良计,勿复怨鬼神。”这种决心使得暴虐成性的焦母刹时变了颜色,以至于“零泪应声落”,并再一次用“东家有贤女,窈窕艳城郭。阿母为汝求,便复在旦夕”来安慰他。但焦仲卿对这一切根本不加理睬,不久,刘兰芝投水自尽的消息传来,他也立即“徘徊庭树下,自挂东南枝”了。

  真诚之心可以感天地而泣鬼神,诗结尾以两家求合葬,两人魂化为鸳鸯鸟, “仰头相向鸣,夜夜达五更”结束,表达了人民对这对至死不渝的夫妇的无比同情。

  在中国长期的封建社会里,男子的地位高于女子,因此,在文学作品中,痴心女子负心郎的故事特别多,在早期的诗歌中,如《诗经》中的《氓》、 《谷风》,汉乐府《有所思》,古诗《上山采蘼芜》等篇都是如此。封建道德也总是单方面要求女子贞节,忠实于男子。而《孔雀东南飞》中的焦仲卿,却是自始至终忠于爱情,并为此而殉情,因此这一人物形象的出现,无疑具有特殊意义。

【焦仲卿的人物形象分析】相关文章:

焦仲卿人物形象分析03-01

刘兰芝焦仲卿形象分析03-22

周瑜人物形象分析03-17

孔乙己人物形象分析01-20

李逵人物形象分析07-23

雷雨人物形象分析03-26

哈姆雷特人物形象分析09-08

曹操人物形象分析09-08

王熙凤人物形象分析02-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