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2017成人高考医学综合复习试题
对于想要在成考医学综合考试中考出好成绩的人来说,做好相应的复习是非常重要的。那么关于成人高考医学综合复习试题有哪些呢?下面百分网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成人高考医学综合复习试题,希望大家喜欢。
成人高考医学综合复习试题
1.当受试者头部前倾30℃并围绕身体垂直轴向左旋转,开始时眼震颤的方向是( )
A.慢动相向左,快动相向右
B.慢动相向左,快动相向左
C.慢动相向右,快动相向左
D.慢动相向右,快动相向右
E.慢动相向右,然后停止眼震颤
2.睫状小带的放松可使 ( )
A.瞳孔缩小
B.晶状体曲度增加
C.晶状体曲度减少
D.角膜曲度增加
E.角膜曲度减少
3.在音频范围内,人耳最敏感的振动频率为 ( )
A.16~100Hz
B.100~1000Hz
C.1000~3000Hz
D.4000~6000Hz
E.7000~10000Hz
4.正常人,声波传向内耳的主要途径是 ( )
A.外耳道→鼓膜→鼓室气体→蜗窗→内耳
B.外耳道→鼓膜→听鼓链→前庭窗→内耳
C.外耳道→鼓膜→听鼓链→蜗窗→内耳
D.声波→颅骨→内耳
E.外耳道→鼓室气体→前庭窗→内耳
5.远处物体平行光线聚焦于视网膜之前是 ( )
A.近视
B.远视
C.老视
D.散光
E.斜视
6.椭圆囊与球囊的囊斑的适宜刺激是 ( )
A.正角加速运动
B.负角加速运动
C.角匀速运动
D.头部和躯干各方向直线正负加速度运动
E.各方向的直线匀速运动
7.听阈是指刚能引起听觉的 ( )
A.某一频率的最大振动强度
B.任何频率的最大振动频率
C.某一频率的最小振动强度
D.某一频率的中等振动强度
E.某一段频谱的量大振动强度
8.对远视眼的叙述 ( )
A.眼球前后径过长
B.晶状体弹性减弱
C.可用凹透镜矫正
D.平行光线聚焦于视网膜之前
E.可用凸透镜矫正
9.声波感受器是 ( )
A.球囊囊斑毛细胞
B.椭圆囊囊斑毛细胞
C.半规管壶腹嵴毛细胞
D.耳蜗基底膜毛细胞
E.耳石
10.瞳孔对光反射中枢位于 ( )
A.枕叶皮质
B.丘脑外侧膝状体
C.中脑
D.脑桥
E.延髓
成考医学综合复习资料
一、眼的折光机能
(一)眼的调节
人眼看近物(6m以内的物体)时,由于物体的光线呈不同程度的辐散状,这些光线在折射后将成像在视网膜之后,引起的是一个模糊的视觉形象。但由于正常眼能在看近物时进行调节,因而也能十分清楚地视近物。视近物时眼的调节包括晶状体的调节、瞳孔缩小和眼球会聚,其中最主要的是晶状体的调节。
1.品状体的调节 当物距改变时,通过睫状肌的舒缩,调节品状体的曲率半径和折光能力,使物 体成像于视网膜上的过程,称为晶状体的调节。这是一个神经反射过程,其调节过程如下:
当看近物时,最初成像将位于视网膜之后,物象模糊,通过神经反射引起睫状肌收缩,睫状体前移,悬韧带松弛,晶状体受牵拉的力减少,由于其自身的弹性回缩前后的厚度增加,表面的曲率变大,从而使折光力增大,成像前移到视网膜上,看见清晰的物象。由此可见,晶状体的弹性大小影响其折光能力。
当视远物时,则为相反的调节过程。
2.瞳孔缩小和眼球会聚视近物时,除上述晶状体的变化之外,还同时出现瞳孔缩小和两眼视轴向鼻中线会聚的反射性活动。瞳孔缩小反射(也被称为瞳孔近反射)的意义在于减少进入眼内光线的量和减少折光系统的球面像差和色像差;两眼会聚的意义在于视近物时,物像仍可落在两眼视网膜的相称位点上。
(二)眼的折光异常及其矫正
1.近视眼 指远物发出的平行光线被聚焦成象在视网膜之前。多数因眼球前后径过长(轴性近视)或折光系统的折光力过强(屈光性近视)所致。近视眼看远物不清,但近点比正视眼近。纠正近视可用凹透镜。
2.远视眼 指来自远物的平行光线聚焦在视网膜后方。多数由于眼球的前后径过短(轴性远视)或折光系统的折光能力过弱(屈光性远视)。远视眼看远物或近物时,都要进行调节才能看清物体,故易发生疲劳。远视眼的近点较正视眼远。纠正远视可用凸透镜。
3.老视(老花)眼 晶状体的弹性常会因为年龄的增长而减弱或丧失,这时视近物体时眼的调节能力减弱,虽然能看清远处物体,但视近物体时模糊,称为老视(老花)眼。正视眼的人出现老视时,可用凸透镜矫正
二、眼的感光机能
(一)视杆细胞和视锥细胞的功能
视网膜感光细胞层中有两种感光细胞,即视锥细胞和视杆细胞,统称为视细胞。它们在功能上分工不同,通常是一方活动时,另一方处于休息状态。
视杆细胞对光的敏感性高,能在夜晚昏暗条件下感受光刺激丽引起视觉,即具有晚光觉功能,但无色觉,也不能精确地分辨物像的边缘轮廓及微细结构,只能区别明暗。视锥细胞与此相反,它对光的敏感性较低,只能在白昼光的强光条件下才能感受光刺激而引起视觉,即具有昼光觉功能,能看清物体表面的细节与轮廓境界,空间分辨能力强。此外还能辨别颜色。
(二)视网膜的光化学反应
视网膜的感光细胞中存在感光色素,当受到光刺激时,首先发生光化学反应,它是把光能转换成电信号的物质基础。
视锥细胞和视杆细胞有感光色素分别为视紫兰质和视紫红质。
视紫红质是由视蛋白和视黄醛构成,视黄醛是由维生素A转变而来。在光照下,视紫红质迅速分解,在暗处又可重新合成。但在这个过程中,视黄醛被消耗,必须靠血液中的维生素A来补充。在长期摄入维生素A不足时,因视紫红质的合成不足,使视杆细胞对弱光的敏感度下降,故在暗处的视力下降,称为夜盲症。
(三)维生素A缺乏与夜盲症
在视紫红质分解和再合成的过程中,有一部分视黄醛被消耗,需要由食物中的'.维生素A来补充。如果长期摄人维生素A不足,将会影响眼在暗光处的视力,称为夜盲症。
(四)视觉基本现象
1.暗适应 从亮光处进入暗处时,最初看不清任何物体,经过一定时间,眼的视觉敏感度才逐渐增高,恢复了在暗处的视力,称为暗适应。
2.明适应从暗处进入亮光处时,最初看不清物体,只感到一片耀眼的光亮,稍等片刻之后,才能恢复视觉,称为明适应。
3.视力 又称视敏度。是指眼对物体形态的精细辨别能力。它反映了视网膜中央凹视锥细胞的功能。是以眼能够识别物体两点间的最小距离来衡量的。
4.视野 单眼固定地注视前方一点不动,这时该眼所能看到的范围称为视野。在同一光照条件下,白色视野最大,其次为蓝色,再次为红色,最小的是绿色。
成考医学综合知识点
1.微循环收缩期循环血量锐减,使血管内压力降低,刺激主动脉弓和颈动脉窦压力感受器,通过反射,作用于心脏、小血管和肾上腺等,使心跳加快,提高心排出量。肾上腺髓质和交感神经节后纤维释放出大量儿茶酚胺,使周围皮肤和内脏如肝、脾等的小血管和微血管的平滑肌包括毛细血管前括约肌强烈收缩,动静脉短路和直捷通道开放,结果是微动脉的阻力增高,流经毛细血管的血液减少,静脉回心血量尚可保持,因而仍可维持血压不变,脑和心的微血管α受体较少,脑动脉和冠状动脉收缩不明显,故脑、心等重要生命器官的血液灌流仍可得到保证。此期称微循环收缩期,是休克代偿期。
2.微循环扩张期长时问的广泛的微动脉收缩和动静脉短路及直捷通路开放,使进入毛细血管的血量继续减少。组织灌流不足,氧和营养不能带进组织,组织代谢紊乱,乏氧代谢所产生的酸性物质如乳酸、丙酮酸等增多,不能及时移除,直接损害调节血液通过毛细血管的前括约肌,使其失去对儿茶酚胺的反应能力。微动脉和毛细血管前括约肌舒张。毛细血管后的小静脉对酸中毒的耐受性较大,仍处在收缩状态,引起大量血液滞留在毛细血管网内,使循环血量进一步减少。毛细血管内的静水压增高,水分和小分子血浆蛋白渗到血管外,血液浓缩,血的粘稠度增加。组织缺氧后,毛细血管周围的肥大细胞受缺氧的刺激而分泌出多量组胺,促使处于关闭状态的毛细血管网扩大开放范围,这样毛细血管容积大增,血液滞留在内,使回心血量大减,心排出量进一步降低。此即微循环扩张期,表示进入休克抑制期。
3.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滞留在微循环内的血液,由于血液黏稠度增加和酸性血液的高凝特性,使红细胞和血小板容易发生凝集,在毛细血管内形成微细血栓,出现弥散性血管内凝血。休克发展到出现弥散性血管内凝血,表示进入微循环衰竭期,可出现严重出血倾向。
【成人高考医学综合复习试题】相关文章:
2017成人高考专升本医学综合复习试题08-02
成人高考专升本《医学综合》复习考点08-26
2017成人高考医学综合备考复习测试题08-02
成人高考专升本医学综合特训试题及答案09-03
2017成人高考医学综合专升本复习07-21
2017成人高考医学综合复习指导07-21
2017成人高考医学综合复习笔记07-24
2017成人高考医学综合复习讲义07-24
2017成人高考专升本医学综合试题08-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