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2017成人高考医学综合考试复习知识点
对于想要在成考中取得好成绩的人来说,复习好相应的生理学知识点有利于我们在成考考试中取得高分。那么关于成人高考医学综合考试复习知识点有哪些呢?下面百分网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成人高考医学综合考试复习知识点,希望大家喜欢。
成人高考医学综合考试复习知识点
医学伦理学发展的三个阶段
1.传统医学伦理学 :即医务伦理学
2.现代(生物)医学伦理学:
3.生命伦理学:
生命伦理学的具体任务是:面对道德难题,为人们的行为作出合理的选择。
伦理学的基本任务是:1. 做人道理的感悟 2. 面对困惑的选择 3. 幸福和谐道路的寻求
作为科学的医学其任务是解决“能”或者“不能”的问题,而伦理学的任务是面对医学技术在实际中的应用,提出“应该”还是“不应该” 的问题。
医学伦理学是一门研究医学中的各种关系,以解决现实医学中种种道德难题和冲突的综合性交叉性学科。又称道德哲学,核心是医患关系问题
临床生命伦理学的核心内容:医学人道主义
医学人道主义的核心内容 : ①尊重病人的生命及其价值 最基本的。 ② 尊重病人的人格与尊严 最本质的。 ③尊重病人平等的医疗权利 尊重的具体体现。 ④ 对社会利益及人类健康利益的维护。
医学伦理学原则
(一)生命神圣与价值原则(伦理学的最基本原则)1.尊重人的生命——道德义务
2.尊重生命的价值——道德责任
(二)有利无伤原则 1.有利与无伤的关系.
2.医疗伤害的种类 ①技术性伤害: ②行为性伤害: ③经济性伤害:
(三)尊重与自主原则
(四)公正与公益原则
医学伦理学原则的应用的主次序列 :首位是生命价值原则,其次是有利无伤原则、尊重与自主原则、公正与公益原则。
医—患关系的概念:医—患关系是指在医疗过程中,医务人员与病人为了诊断和治疗的需要所建立起来的相互间特定的医治关系。医—患关系包括技术关系与非技术关系
技术化、商业化、民主化、法律化,这就是医—患关系的现代特征。
建立人道医患关系的原则:
1、确立临床医学人的价值原则.2、坚持对患者全面负责.3、发扬人类应有的同情心.4、避免“科学主义”的影响.5、努力学习人文科学知识 .6、提高人际关系交往能力
适合我国国情的病人 权利的基本内容:
1、病人的医疗权
2、病人的参与医疗权
3、病人的医疗自主权和知情同意权
4、病人的隐私保密权
5、病人的拒绝治疗和拒绝实验权
6、病人的医疗监督权
干涉权:是指在一些特定情况下,医生用来限制病人自主权,以达到完成医生对病人的职责与义务的权利。
医生干涉权使用的二个特点:1.医生的行为是善的,一切都是为了病人的利益。2.有关决定由医生代替病人作出,而不是由病人作出。 但是,医生行使干涉权必须合理且有所监督。
医患权利与义务的关系
①医生权利与医生义务的关系:义务是权利的前提;②医生权利与病人 权利的关系:医生权利服从病人医疗权;③医生义务与病人 权利的关系:医生义务与病人 权利是统一体。
知情同意的含义:在医疗中,医务人员(医方)向病人提供有关诊疗方案及与此方案相关的足够的信息,由病人作出选择和决定
知情同意具有以下特征:①义务性: ②意向性: ③自愿性: ④形式多样性:
知情同意的四个要素:①信息的揭示: ②信息的理解: ③自愿的同意: ④同意的能力:
知情同意的意义:①知情同意是自主原则的集中体现。②知情同意有利于建立合作的医—患关系。③知情同意可以减少民事和刑事责任。
讲真话的原则与艺术 医疗上讲真话的.艺术应该在维护病人利益的原则前提下,考虑对什么人、在什么地方、什么时候讲真话。
成考医学综合考试复习知识点
一、眼的折光机能
(一)眼的调节
人眼看近物(6m以内的物体)时,由于物体的光线呈不同程度的辐散状,这些光线在折射后将成像在视网膜之后,引起的是一个模糊的视觉形象。但由于正常眼能在看近物时进行调节,因而也能十分清楚地视近物。视近物时眼的调节包括晶状体的调节、瞳孔缩小和眼球会聚,其中最主要的是晶状体的调节。
1.品状体的调节 当物距改变时,通过睫状肌的舒缩,调节品状体的曲率半径和折光能力,使物 体成像于视网膜上的过程,称为晶状体的调节。这是一个神经反射过程,其调节过程如下:
当看近物时,最初成像将位于视网膜之后,物象模糊,通过神经反射引起睫状肌收缩,睫状体前移,悬韧带松弛,晶状体受牵拉的力减少,由于其自身的弹性回缩前后的厚度增加,表面的曲率变大,从而使折光力增大,成像前移到视网膜上,看见清晰的物象。由此可见,晶状体的弹性大小影响其折光能力。
当视远物时,则为相反的调节过程。
2.瞳孔缩小和眼球会聚视近物时,除上述晶状体的变化之外,还同时出现瞳孔缩小和两眼视轴向鼻中线会聚的反射性活动。瞳孔缩小反射(也被称为瞳孔近反射)的意义在于减少进入眼内光线的量和减少折光系统的球面像差和色像差;两眼会聚的意义在于视近物时,物像仍可落在两眼视网膜的相称位点上。
(二)眼的折光异常及其矫正
1.近视眼 指远物发出的平行光线被聚焦成象在视网膜之前。多数因眼球前后径过长(轴性近视)或折光系统的折光力过强(屈光性近视)所致。近视眼看远物不清,但近点比正视眼近。纠正近视可用凹透镜。
2.远视眼 指来自远物的平行光线聚焦在视网膜后方。多数由于眼球的前后径过短(轴性远视)或折光系统的折光能力过弱(屈光性远视)。远视眼看远物或近物时,都要进行调节才能看清物体,故易发生疲劳。远视眼的近点较正视眼远。纠正远视可用凸透镜。
3.老视(老花)眼 晶状体的弹性常会因为年龄的增长而减弱或丧失,这时视近物体时眼的调节能力减弱,虽然能看清远处物体,但视近物体时模糊,称为老视(老花)眼。正视眼的人出现老视时,可用凸透镜矫正
二、眼的感光机能
(一)视杆细胞和视锥细胞的功能
视网膜感光细胞层中有两种感光细胞,即视锥细胞和视杆细胞,统称为视细胞。它们在功能上分工不同,通常是一方活动时,另一方处于休息状态。
视杆细胞对光的敏感性高,能在夜晚昏暗条件下感受光刺激丽引起视觉,即具有晚光觉功能,但无色觉,也不能精确地分辨物像的边缘轮廓及微细结构,只能区别明暗。视锥细胞与此相反,它对光的敏感性较低,只能在白昼光的强光条件下才能感受光刺激而引起视觉,即具有昼光觉功能,能看清物体表面的细节与轮廓境界,空间分辨能力强。此外还能辨别颜色。
(二)视网膜的光化学反应
视网膜的感光细胞中存在感光色素,当受到光刺激时,首先发生光化学反应,它是把光能转换成电信号的物质基础。
视锥细胞和视杆细胞有感光色素分别为视紫兰质和视紫红质。
视紫红质是由视蛋白和视黄醛构成,视黄醛是由维生素A转变而来。在光照下,视紫红质迅速分解,在暗处又可重新合成。但在这个过程中,视黄醛被消耗,必须靠血液中的维生素A来补充。在长期摄入维生素A不足时,因视紫红质的合成不足,使视杆细胞对弱光的敏感度下降,故在暗处的视力下降,称为夜盲症。
(三)维生素A缺乏与夜盲症
在视紫红质分解和再合成的过程中,有一部分视黄醛被消耗,需要由食物中的.维生素A来补充。如果长期摄人维生素A不足,将会影响眼在暗光处的视力,称为夜盲症。
(四)视觉基本现象
1.暗适应 从亮光处进入暗处时,最初看不清任何物体,经过一定时间,眼的视觉敏感度才逐渐增高,恢复了在暗处的视力,称为暗适应。
2.明适应从暗处进入亮光处时,最初看不清物体,只感到一片耀眼的光亮,稍等片刻之后,才能恢复视觉,称为明适应。
3.视力 又称视敏度。是指眼对物体形态的精细辨别能力。它反映了视网膜中央凹视锥细胞的功能。是以眼能够识别物体两点间的最小距离来衡量的。
4.视野 单眼固定地注视前方一点不动,这时该眼所能看到的范围称为视野。在同一光照条件下,白色视野最大,其次为蓝色,再次为红色,最小的是绿色。
成考生理学复习知识点
1、试述神经——肌肉接头的兴奋传递过程。
电——化学——电传递过程:运动神经兴奋(动作电位产生)→接头前膜去极化→Ca2+通道开放,Ca2+内流→接头前膜内囊泡前移,与前膜融合→囊泡破裂释放ACh(量子释放)→ACh经接头间隙扩散到接头后膜→与接头后膜上的ACh受体亚单位结合→终板膜Na+、K+通道开放→Na+内流为主→终板电位→达阈电位→肌膜暴发动作电位。
ACh的消除:在胆碱酯酶的作用下分解成胆碱和乙酸,其作用消失。
3、试述影响动脉血压的因素。
影响动脉血压的因素有心脏每搏输出量、心率、外周阻力、主动脉和大动脉的弹性贮器作用及循环血量和血管系统容量的比例等5个因素。1、心脏每搏输出量:在外周阻力和心率变化不大的情况下,每搏输出量增大,动脉血压升高,主要表现为收缩压升高,脉压增大。2、心率:在外周阻力和每搏输出量变化不大的情况下,心率增加,动脉血压升高,但舒张压升高幅度大于收缩压升高幅度,脉压减小。3、外周阻力:在每搏输出量和心率变化不大的情况下,外周阻力增加,阻止动脉血流流向外周,在心舒期末存留在主动脉内的血量增多,舒张压升高幅度大于收缩压升高幅度,脉压减小。4、大动脉弹性贮器作用:大动脉弹性贮器作用主要起缓冲动脉血压的作用,当大动脉管壁硬化时,弹性贮器作用减弱,以至收缩压过度升高和舒张压过度降低,脉压增大。5、循环血量和血管系统容积的比例:在正常情况下,循环血量和血管系统容积是相适应的,血管系统充盈程度的变化不大。任何原因引起循环血量相对减少如失血,或血管系统容积相对增大,都会使循环系统平均充盈压下降,导致动脉血压下降。
4、试述动脉血中PCO2升高,[H]增加或PO2降低对呼吸的影响及各自的作用机制。
一定范围内,缺氧和CO2增多都能使呼吸增强,但机制不同。CO2是呼吸生理性刺激物,是调节呼吸最重要的体液因素。血液中维持一定浓度的CO2是进行正常呼吸活动的重要条件。但当吸入空气中CO2含量超过7%时,肺通气量的增大已不足以将CO2清除,血液中PCO2明显升高,可出现头昏、头痛等症状;若超过15%——20%,呼吸反而被抑制。CO2兴奋呼吸的作用是通过刺激中枢化学感受器和外周化学感受器两条途径实现的,但以前者为主。CO2能迅速通过血——脑屏障,与H2O形成H2CO3,继而解离出H+,H+使中枢化学感受器兴奋。血液中的CO2也能与H2O形成H2CO3,继而解离出H+,与CO2共同作用于外周化学感受器,使呼吸兴奋。血液中PO2降低到8.0KPa时,才有明显的兴奋呼吸的作用。低氧对呼吸的兴奋作用完全是通过外周化学感受器实现的。低氧对呼吸中枢的直接作用是抑制,并且随着低氧程度加重抑制作用加强。轻、中度低氧时,来自外周化学感受器的传入冲动对呼吸中枢的兴奋作用能抵消低氧对呼吸中枢的抑制作用,使呼吸加强。但严重低氧,即PO2低于5KPa以下时,来自外周化学感受器的兴奋作用不足以抵消低氧对中枢的抑制作用,导致呼吸抑制。
5、 试述胃液的主要成分及其生理作用。
胃液中的主要成分及生理作用为:1、盐酸:杀死入胃细菌,激活胃蛋白酶原,提供胃蛋白酶分解蛋白质所需的酸性环境,促进小肠对铁和钙的吸收,入小肠后引起促胰液素等激素的释放。2、胃蛋白酶原:被激活后能水解蛋白质,主要作用于蛋白质及多肽分子中含苯丙氨酸和酪氨酸的肽键上,其主要产物是 月示 和 月东。3、黏液:覆盖在胃黏膜表面形成一凝胶层,减少食物对胃黏膜的机械损伤;与胃黏膜分泌的HCO3-一起构成“黏液——碳酸氢盐屏障”,对保护胃黏膜免受胃酸和胃蛋白酶的侵蚀有重要意义。4、内因子:与维生素B12结合形成复合物,保护它不被小肠内水解酶破坏,当复合物运至回肠后,便与回肠黏膜受体结合而促进维生素B12的吸收。
6、大量出汗而饮水过少时,尿量有何变化?
汗为低渗溶液,大量出汗而饮水过少时,尿液排出量减少,其渗透压升高。
大量出汗:1、组织液晶体渗透压升高,水的渗透作用使血浆晶体渗透压也升高,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兴奋。2、血容量减少,心房及胸内大静脉血管的容积感受器对视上核和室旁核的抑制作用减弱。上述两种途径均使视上核和室旁核合成和分泌ADH增加,血液中ADH浓度升高,使远曲小管和集合管对水的通透性增加,水重吸收增加,尿量减少,尿渗透压升高。
【成人高考医学综合考试复习知识点】相关文章:
2017成人高考医学综合复习知识点07-21
2017成人高考医学综合考试复习小结08-01
2017成人高考医学综合考试复习讲义07-21
2017成人高考医学考试复习知识点07-24
2017成人高考医学综合中药复习知识点08-02
2017成人高考医学综合强化复习知识点07-21
2017成人高考医学综合备考复习知识点07-24
2017成人高考专升本医学综合复习知识点07-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