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水族风俗习惯有哪些
水族,主要分布在其国境的贵州省内,其所聚居的村寨多是依山傍水,周围竹树环绕,房屋纵横交错,鱼塘水田满目皆是,聚族而且是同血缘,数姓杂居极少,民族风俗有其自身独特的特点。下面和小编一起来看水族风俗习惯有哪些,希望有所帮助!
水族的风俗习惯
婚俗
水族婚姻旧时奉行民族内婚制度,采取"同宗不婚,异姓开亲"的原则,青年男女,恋爱自由,但婚姻由父母包办。在实际联姻过程中,潘、韦等水族大姓,由于人口众多,致使男女婚配成为大问题,故通过“倒栽杉”的形式,实行破姓开亲。婚姻的缔结分提亲、问亲、订亲和结亲等过程。提亲和问亲多由媒人去进行,一旦亲事定下,即择日举行"订亲酒"。
届时,男方派出直系叔伯兄弟为代表与媒人一道,携订亲财礼以及架子猪、公鸡等前往女方家,女方亦相邀自己的房族兄弟前来相陪。午饭时,由媒人动手杀鸡,并以鸡眼占卜亲事的吉凶,开餐后,双方需商定结婚的日期并议定财礼的数目。此后数日,女方房族各家依次宴请男方的代表,亲事就此订成。结婚时,新郎不出面,由媒人带领童男童女各一人以及迎亲的数十人队伍,抬着猪肉、糖果、坛子酒、糯米粑等前往女方家,迎亲队伍还须携带双方议定的礼金和特制的锯齿镰刀、竹篾穿串的金刚藤叶和竹编鱼笼,意表"嫁娶不亡古、子孙多发达"。新娘出阁时,撑伞出门,由其兄弟姐妹和嫂子等几十人陪同,行进中,忌讳与同日出嫁的新娘相遇,两向相遇不能避开时,新嫁娘要互换礼物以示吉利。到新郎家后,新娘要择吉时入阁。届时,新郎家中的所有宾朋和家人必须退出屋外,大门内侧放置铜盆,盆内点燃桐油灯,盆口罩上筛子,大门坎上放置马鞍,鞍上再放置一块木板,新娘必须从木板上以左脚跨鞍入门。新娘入阁时,由一老妇手提鱼罐在前牵引,跨鞍入门时,老妇要从鱼罐中用青竹叶或稻谷草蘸水轻轻在新娘背上拂拭,以去邪纳吉。新娘入阁之后,当天必须返回娘家,名曰:“回门”。回门之后,有的地方新娘还有一段较长时间的“不落夫家”习俗。水族人家通常婚后生下第一个小孩时才另立门户,同时举行设立“娘娘神”位仪式。
家庭习俗
水族社会在家庭之上,一般有家族组织制度,家族中的年长者和辈份高者共同组成一个人数众多的“三老四公”议事会,他们按族规负责家族内部的道德评判和处理家族内部的成员纠纷。个体家庭每逢婚丧大事,都会得到家族组织成员的全力资助和协办。家族拥有公共墓地、山林、草场、水源、鱼塘或河段。“三老四公”必须负责家族大型的“拜霞”、祭祀“火神”、保寨神等宗教活动,对外代表家族参与地方性的“议榔”会议等。个体家庭中,父亲是一家之长,拥有家庭经济的支配权和对外交往权,也有赡养老人和抚育子女的义务。
家庭内部分工表现为男耕女织,男子主要负责犁田耙地,喂养牛、马等大牲畜并承担农家肥、谷物收割等重体力活儿的运输;女子负责插秧、小季栽种、田间管理和菜园生产。日常生活中男子对外参加社交活动并保证家庭有一定的经济收入来源,妇女操持家务、饲养生猪、家禽、酿酒和织纺等。一般人丁较少的家庭,多数几代同堂,只有多子农户才承袭树大分丫、崽大分家的传统。分家时,必须请家族的“三老四公”出面监督以保证分家析产时的公证,分家后,父母大多与小儿同住。在家庭中,只有男子有财产继承权。
水族社会讲究树立整体形象。同一姓氏聚族而居,村落内部强调长幼有序,并遵守世代相承的家规传统。
服饰风俗
水族男女都喜欢穿青、蓝两色服装,所用布料为自织自染的土布,即远近闻名的“水家布”。男子过去穿大襟无领宽袖的青蓝土布长、短衫,内衬白布短褂,下身穿青蓝简便裤,脚穿元宝盖青布鞋,用青布包头。现在男子的服饰已汉化。女式则独具水族特色。
男式服饰
男服饰,在明代以前留满长发,绾结于顶,穿和尚领无扣长衫。清代时受强化改装的影响,年长者剃发留辫,多数代瓜皮帽,身穿无领大襟阔袖的青兰布长衫。冬天加棉长衫和夹裤。青壮年亦剃发绾辫盘结于顶,用青白布包头。一般都留尺余长的头巾披于脑后,上身穿大襟无领青兰色短上衣,下身穿青兰色直筒便裤,脚穿布袜和元宝盖布鞋。辛亥革命后,绝大多数男人剃去发辫,衣服改用布纽扣,中青年多穿有领对襟衣,仍用青白布包头。年老者平时也穿有领对襟衣便服,节日或走亲仍穿布扣长衫。
女式服饰
女式服饰清代以前,年长妇女多绾结于顶,用青方巾包头,上穿对襟无阔袖银扣短上衣,下套百折围裙,并在前后系上两块长条腰巾,脚穿尖钩穴花鞋,有的还扎裹腿。中年妇女大多把长发梳成一把盘绕于顶,外包青白布长条头巾,盛装时常绕结于顶并插上各种银饰品,脚穿翘尖鞋、穴花鞋、元宝盖鞋或绣花鞋。
清乾隆《独山州志》记载:”水家苗、衣裳黑、长过膝、好鱼猎、妇女勤纺织、短衣长裙“这说明水族妇女在清代是穿裙的,民国以后才易裙为裤。水族妇女的服饰,以区域为特征,大致有五种:一种是中和一带,二种是九阡、荔波一带,三种是丰乐和平一带,四种是普安交梨一带,五种是都江榕江一带。都江、榕江、雷山地区的水族妇女服饰,衣脚幅面,窄小、岔高摆圆、坎肩绲布,由肩部向背部椭圆。花边多喜用色差显着的大万字和月季花边。头饰包白色头巾,头巾收扎天颈后,形象古朴,发式仍保持留绾结于顶的传统,外包黑方格或红方格白花巾,
银饰品有:银梳、银篦、银叉、银花、银手镯、银项圈、银压领及银蝴蝶、银针线筒等,造型优美,工艺精巧,颇具水族特色。这些银饰品主要是在结婚大典或喜庆节日才盛装佩戴。布料都是水族自己种棉花,然后通过压花、弹花、纺纱、织布、浆布、染布等程序加工后,才裁缝的。改革开放前,水族地方都种有棉花,改革开放后农村为减轻劳累,都靠到市场去买洋纱来织成布,或直接买布来裁缝了,而今棉花已经频临绝种,荒废的民间压花机、弹花机、纺纱车已成文物之用。
丧葬习俗
水族的丧葬程序也很复杂,大致分为报丧、入殓、择吉、安葬、立碑、复山六个阶段。丧葬分火化、土葬两种形式。以土葬最为普遍。火化针对不正常亡者而言,有“开挖”(二次葬)习俗,水语“或挖”,其内容有“家祭”、“宾祭”仪式,届时,鞭炮声声,八仙芦笙悠扬,人声鼎沸。这一活动,其规模大小,根据孝家经济基础而定,其中不少具有水族的民族特点。
信仰习俗
水族的信仰民俗有自然崇拜。自然崇拜,主要以大石头或大古树为对象,许愿还愿,可以得到它的庇佑,时间选择在每月初一、十五日最好。这一天,全家或全寨带上糯饭、米酒、小猪、或鸡鸭鱼肉等供品,在“缪”前焚香纸祭祀,念祈神心事,以求吉兆,供祭之后,分享供品,铜鼓崇拜,主要认为铜鼓还有公母和龙虎之分,各有神通,能降妖驱魔,逢凶化吉,就有着乞求神灵保佑的内涵和心态。
水族人有崇拜翠柏的传统习俗。翠柏四季常青,隐喻爱情坚贞不渝。其木质地坚硬,虽经风雨侵蚀,而不易腐朽,又象征意志坚强不屈。因此,水族人民对翠柏十分敬重。
翠柏在荔波和三都一带被称为革木,而水族则称革木为“梅虚”。因为崇敬翠柏,水族关于自己族名的“水”字和“人”叫“任虚”,都取了革木的“虚”音。
水族人喜欢栽植翠柏。大多数水族寨子都栽有翠柏。古老苍郁的翠柏被当作“风水树”、“保寨树”,受到寨里人的敬重,保护和顶礼膜拜。
水族人爱用翠柏制做扁担,一来翠柏扁担闪悠好挑,二来使用这种扁担浑身有劲,担得重,水族还喜欢用翠柏做房屋的大梁和中柱,以祈吉祥。
水族的传统节日
端节
水族岁时民俗主要为“端节”,水语“借端”,以水历十二月至新年二月上旬(农历八月至十月)的亥日过端,共分七批过,届时有敲铜鼓、跳铜鼓舞、芦笙斗牛舞、祭祖、赛马等活动。
卯节
卯节,水语称借卯,意译为吃卯,这是荔波水族人的年节。
卯节的日期是依据水族历法来推算的。具体的日期虽不固定,但有个选择的原则,即在水历九、十朋(阴历五、六月)内的卯日分四批过节。水历十月,水书称为“绿色生命最旺盛的时节”,辛卯日被称为“最顺遂的日子”,是过节的上吉日。水族人认为,过节逢辛卯就表示风调雨顺,人寿年丰。与此相反,丁卯日被视为凶日,是过节的忌日。过节逢丁卯会招致旱象虫灾与温疫。卯节的分批在很古的时候就约定俗成。水家节日歌唱道:“第一卯/水利的卯,第二卯/洞坨卯,第三卯/水扒水浦卯,第四批卯节,除三都的九阡、水各、周覃外,荔波县的岜鲜、水维、永康等乡的水族人,也在这最后一批卯日过节。”
卯节的前三四天,水家人就像汉族人迎大年一般,开始动手洒扫庭院、打扫卫生,将阳尘撒放稻田里(水家认为阳尘能杀虫)。卯节的“除夕”,要杀猪宰鸡、打豆腐、开窖酒,备鲜鱼,祭祀祖先。村村寨寨取出珍藏的铜鼓来敲击,并开始接待宾客。
卯日是节日活动的高潮。人们身穿节日盛装,从四面八方涌往卯坡(各地约定俗成集汇对歌过卯的山坡),在坡上对歌。这一天,卯坡上人山人海,人们撑着各种彩伞,或戴着草幅、竹笠,三五成群散落在如茵的草地和碧绿的灌木丛间,宛如雨后绿野上绽开的五彩花朵。
水族的包办婚姻色彩较浓,其青年男女的恋爱是隐秘的。平时只有赶场天和节庆日,才有接触机会,还要避开长辈与兄嫂。但卯节却为青年男女的社交大开绿灯。卯节实际上是歌节,歌声就是传媒。未婚男女青年可以尽情地对唱情歌而毫无顾忌。
节日之夕,家家笑声朗朗,碰杯之声不绝于耳。铿锵的铜鼓和浑厚的皮鼓声响彻水寨。水家人一边唱着醇香的糯米酒,一边唱着比米酒更醇香的“姨娘歌”。每个水族寨子都设有“歌堂”,女歌手伴音姑娘坐在房间里,男歌手与同伴、听众坐堂屋中,欢歌达旦,甚至绵延数昼夜。
卯节的起源来自一个神话故事。传说远古时候一支水族的先祖来到荔波定居,禾苗忽遭严重虫灾,人们束手无策,眼看颗粒无收。这时,水书先生拱陆铎从天而降,指示人们扫积屋内烟尘撒在禾苗上,终于除去了害虫。人们欢庆胜利,聚而欢歌,代代沿袭便形成了卯节。
霞节
过去由于科学文化落后,在原始的宗教信仰方面,水族较崇拜自然物和祖先,较崇拜树神、石神和水神,“霞节”就是以敬“石神”为主的宗教信仰活动。“霞节”是水族祈求奉供“霞神”保佑人畜安康兴旺、风调雨顺、年成丰收的祭奠活动。“敬霞”活动前,先选好风水宝地,派人到山上寻找像人形的石头,选吉日,各家各户出米揍钱购买牲畜祭品,安置“霞神”,请巫师念尼祷告。安放“霞神”时,全寨男女老少抬着供品,耍着龙敲着铜鼓前往“霞神”庙安放“霞神”,霞庙根据财力而定或盖草房或盖小瓦房,安放“霞神”中,安排专人骑母猪,滚泥塘或秧田,互打泥巴仗等,现场宰杀猪祭神,之后按户平分供品再祭祖宗。解放后,供奉”霞神“活动基本停止。现在水利、永康等水族乡的部分村寨都还保留有“霞神”庙。
【水族风俗习惯有哪些】相关文章:
水族民族的风俗习惯02-02
【热门】水族的风俗习惯10-30
苗族有哪些风俗习惯08-15
除夕有哪些风俗习惯03-07
壮族有哪些风俗习惯09-06
壮族有哪些风俗习惯09-06
水族的风俗习惯有什么05-15
傣族的风俗习惯特点有哪些12-18
越南有哪些主要的风俗习惯08-16
寒衣节有哪些风俗习惯?0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