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元节忌讳什么

时间:2024-08-19 12:25:22 中元节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中元节忌讳什么

  每年的农历7月15日是中元节,那么中元节忌讳什么?中元节的由来呢?以下是小编为你推荐中元节忌讳什么的内容,希望大家喜欢。

中元节忌讳什么

  中元节忌讳什么

  1、直呼姓名。晚上不要穿戴绣有自己姓名的衣物,以免元神被附身,另外最好避免连名带姓的直呼别人名字,否则一旦给好兄弟听到后,会趁机取走他的三魂六魄,同时若听到有人喊自己的名字时,也千万不要立刻回头或回应。

  2、别拍肩膀。从灵学的角度来说,人的身上有三把火,分别在头及两个肩膀上,所以鬼月的时候最好不要随便拍别人的头及肩,以免熄掉他身上的火,让好兄弟有机可乘。

  3、不可吹口哨。经过坟地时,口中要不断默念“对不起,打扰了!”并保持肃穆不可吹口哨,以表示对好兄弟的尊重。

  4、不可去危险水域戏水,传说中“水鬼”会找人当替死鬼,以便投胎。

  5、不可偷吃祭拜的祭品,与鬼争食,恐遭来厄运。

  6、床头不挂风铃,因风铃会招阴;也不玩碟仙。住家门口前别种容易卡阴的榕树,另外屋子内也别乱挂风铃,不玩碟仙、不上阴庙,这样可以减少阴灵上身的可能。

  7、夜晚少去荒郊野外或偏僻的地方,八字轻的人怕会撞见好兄弟。

  8、地上的零钱及红包袋,不要乱随便捡起来;不要随便捡起路边的钱,因为这些钱可能是好兄弟们的,要不然这些就是冥婚招亲用的。

  9、路经丧事场所,嘴里及心里不可有不敬的念头或言语。

  中元节的由来

  1、民间普遍流传目莲解救母厄的故事:“有目莲僧者,法力宏大。其母堕落饿鬼道中,食物入口,即化为烈焰,饥苦太甚。目莲无法解救母厄,于是求教于佛,为说盂兰盆经,教于七月十五日作盂兰盆以救其母。”中国从梁代开始照此仿行,相沿成中元节。不过后来除设斋供僧外,还增加了拜忏、放焰口等活动。

  2、有关中元节的传说很多,最主要的有—阎罗王於每年农历七月初一,打开鬼门关,放出一批无人奉祀的孤魂野鬼到阳间来享受人们的供祭。七月的最后一天,重关鬼门之前,这批孤魂野鬼又得返回阴间。所以七月又称鬼月。

  各地中元节吃什么

  1、东莞有吃濑粉的习俗,而且几乎在整个东莞都通用。当然,不同片区,吃濑粉的方法还是有所不同的。像常平,他们喜欢用山地熬汤,随之黑黝的汤底便是当地濑粉的最大特色。而在莞城,盂兰节这天吃濑粉倒没什么特别,特别的是过去的老莞城有很多人懂得唱木鱼歌(部分镇区也有此风俗),试想在这个不属于阳间的日子,街头巷尾传出似有似无而且抑扬顿挫的木鱼歌,确实给这个诡异的节日又增添一丝神秘。

  2、河北省南皮县七月十五携带水果、肉脯、酒、楮钱等前往祖先墓地祭扫。并持麻谷至田梗,称为“荐新”。广平县中元节以时鲜食物祭拜祖先,并准备果蔬、蒸羊送给外孙,称为“送羊”。清河县七月十五上坟祭扫,以蒸面羊赠送女儿。山西民间有中元节,百姓蒸面羊,既祭且食。长子县的牧羊人家於中元节屠羊赛神,俗传如此可使羊只增加生产。又赠肉给诸亲戚,家贫无羊者则蒸面作羊形来代替。

  3、江苏省是要吃扁食的。江苏省吴县居民中元节以锡箔折锭,沿路焚化,谓之“结鬼缘”。仪徵县各地尚流行一种纸鬼,内藏碗灯,有赌鬼、酒鬼、大老官等等。宜兴县中元节河中放四艘船,一艘放烟花,一艘载佛婆念佛,一艘烧锡箔纸锭,一艘放河灯。东县乡民於此日吃扁食,是一种以面粉和糖作成畚箕形的食品。上海放河灯时,在船尾点缀红红绿绿的纸灯,称为“度”。

  节日日期

  每年农历七月十五日(有些地区为十三日或十四日)为中元节,有些地方俗称“鬼节”、“施孤”,又称亡人节、七月半。中元节一般是七天,又有新亡人和老亡人之分。三年内死的称新亡人,三年前死的称老亡人。迷传说新老亡人在这段时间要回家看看,新亡人先回,老亡人后回,因此要分别祭奠。亡人们回去的这一天,无论贫富都要做一餐好饭菜敬亡人,又叫“送亡人”。

  中国各地习俗

  北京

  在北京,七月十五中元节, 谷麻大部分收割完毕,农民们在这一天带着谷麻去神庙祭神,感谢神的恩惠,同时到祖先的墓地去上祭, 以示对祖先的崇敬和哀思。 各寺院设盂兰会, 以长椿寺为最盛。另外一项重要活动是“ 放荷灯”。人们用彩纸做成朵朵莲花,下面用茄子、 西瓜或南瓜做底托,中间插上点燃的蜡烛、放在水面上,令其自然漂流而下。积水潭、泡子河放荷灯渡鬼。

  福建

  由于普度与中元节、 盂兰盆节所祭祀的对象主要是孤魂野鬼,而且时间都是在七月,仪式也很相似,因此,闽南民间把三者合一统称为“中元普度”。闽南地区的普度一般分为“公普” 与“私普”。“公普” 是各村落团体以所在的寺庙为中心,由本地的富豪或寺庙主事担任主祭人举办的隆重祭奠,也叫“庙普”。 “私普” 一般是家庭、 机关举办祭祀活动。在各地大小不一的普度中,七月十五日中元节的普度规模最大、范围最广、仪式也最隆重。以“庙普” 为例,普度前夕,各寺庙在庙前竖起高达数丈写有中元敬语的“灯蒿”以召集孤魂前来聚集。普度当日,竖起由纸糊成的七层或九层不等的大师佛祖的竖动幡,俗称“立幡普度”。同时,在庙前设祭坛,称为“结坛”。坛中央悬挂写有“盂兰盆会”的大镜一面或悬挂“三官大帝像”,前方置上下两层神桌,摆放神像、香炉等祭奠所用之物以驱邪纳福。 此外在闽南临近江河湖海的地方中,元普度都有“放河灯”的习俗,也称“水普”,其目的是指引水中的孤魂饿鬼上岸接受普度。

  山西

  在山西大同中元节祭祀时间,农村与城市有着差别,城市人主张祭祀要在立秋之后,据说立秋之后祭祖,以后出生的孩子会可能是“秋呆”,也就是怕孩子带傻气;而农村却没有这一说法,他们通常奉行“前三后四”的原则,也就是祭祀时间一般在七月十五的前三天或者七月十五的后四天。在城市中,人们的祭品一般都是纸钱、水果、香以及鲜花; 而在农村则会有面塑活动,一家蒸花馍,四邻来帮忙。首先根据家庭实有人数,给每个人先捏一个大花馍。花馍的种类样式丰富,不仅看起来艺术气息明显,寓意美好且浪漫。

  广西

  广西中元节习俗主要包括以下三方面:

  (一)祭祀,包括家祭和野祭。在家祭祀的主要是自己家族中的祖先或新死者,祭祀时候的主要祭品是指鸭子。人们担心他们会抢夺祖先的供品或者作祟于人,因此也要进行野祭。

  (二)节日食俗,在广西,中元节也称“鸭子节”,人们认为亡灵可以站在鸭子上,通过鸭子的运载在阳间和阴间自由穿梭传说。此外鸡肉、糍粑、红鸡蛋、粉饵、蕉叶糍、水饺、瓜果等也是重要的节日食品;

  (三)出嫁女回娘家。在广西,嫁出去的女儿,在中元节这天必须带上儿女,携带鸭子等食物回娘家看望父母兄弟。尤其是父母已经去世的,出嫁女更是必须回家祭拜父母。因此,中元节也被称为“团聚节”、“姐妹节”。

  武汉

  武汉中元节习俗主要包括以下三方面:

  (一)烧包袱,武汉人无论贫富,都要购买纸钱、金箔,将其折叠成纸锭,装入厚纸袋中,上书亡人生辰年庚和姓氏,晚上在门前屋后或街边巷口僻静处,用石灰画一圈(一般圆圈留一缺口,口对逝者埋葬方向,示意让逝者收到所烧之物),在圈中焚烧纸钱冥物,据说可防孤魂野鬼掠去。

  (二)放河灯。旧时中元之夜,武汉盛行放河灯习俗,以照“幽冥”,超度亡灵。武汉中元节放灯习俗传承至今,但其寓意已从为鬼魂照明引路,演变为祭奠逝去亲人,祈福求吉祥。人们满怀虔诚燃烛点灯,目视河灯漂向远方,盏盏河灯包含着对已故亲人的悼念,也寄托着对美好生活的期盼。

  (三)忌夜行由于中元节阴气太重,夜鬼横行,武汉人多忌夜行,特别是忌讳七月十四、十五日夜行。

  台湾

  在岛内众多中元庆典活动中,海港基隆传承169年的“鸡笼中元祭”最负盛名。“鸡笼中元祭”现场可以看到,各宗亲会布置的展板介绍自家姓氏始祖及迁徙过程,摆有各式祭品的“三连桌”(也被称为“金松宴”)上除了肉禽、蔬果等传统供品外,还有仅供欣赏的“看桌米雕”,这些“米雕”是“鸡笼中元祭”的一大特色,缘起可追溯到三国时代,彼时有人将做汤圆剩余的材料,做成鸡、鸭、鱼等外形,作为供品祭拜先祖。除此之外,中元节在台湾还常能看到“酬神戏”和请神绕境的仪式,每座宫庙请出各自供奉的神明,在街上绕境,保佑百姓安康。

  国外习俗

  泰国

  每逢中元节,泰国普吉各界华人团体都会举办相关祭祀活动, 普吉中元节活动已有150多年历史,最早由中国潮汕地区传入。根据传统,农历七月十五,除家家户户拜祭祖先、祈求好运外,还要举办“盂兰胜会”,各家各户备办拜祭的礼品要特别丰盛,包括肉类、水果等,此外还会用面粉和糖制成大小不一的红色面团,装饰成乌龟形状,既表达了对于祖先的怀念,还传递了对于全家人健康长寿的祝福。一些地方还会聘请僧人诵经,以普度孤魂,表达中国传统的仁爱和孝道思想。

  日本

  盂兰盆这个节日是在当初日本与唐朝相互交流十分密切的时候由日本遣唐使从中国学习并且引入于日本当地的。在日本的盂兰盆节中的仪式内容是比较特殊的。在这样的节日里面,每一家都必须要设置魂坛,还要进行两种魂火的仪式,分别是迎魂火和送魂火。通过点燃这两种魂火来祭奠祖先。与此同时,日本的盂兰盆节还会进行不可缺少的舞蹈仪式。在一些街道,甚至说是偏僻地区的空地上,家家户户都聚集在一起,中间点着篝火,进行一些具有盂兰盆节日特点的舞蹈仪式。而在一些城市,比如冲绳这样的地方,还会进行送纸钱,送房子这样的祭祀活动。

  新加坡

  新加坡中元节习俗受佛教、道教的影响,加之新加坡华人来自中国不同地方,经过百多年的演变,呈现出多姿多彩的特点,代表性的习俗有中元祭祖、放河灯、焚香烧纸、中元法会、中元晚宴、七月歌台、福物投标等。新加坡的中元节之所以办得这么轰轰烈烈,中元会发挥了重要作用。中元会指负责筹办中元节的组织,由庙宇的僧侣、社区的居民、购物中心的商家、工厂的工友、小贩中心的摊主等自发组成。中元会设有“炉主”和“头家”两位主事人员:“炉主”主持中元会事务,每年在神明面前“掷筊”决定人选;“头家”则由出钱出力的人士担任,协助“炉主”处理中元节的大小事务。

  节日活动

  祭祖

  民间相信,祖先会在中元节返回家中探望子孙,所以需要祭祖。这种祭祖行为是敬祖祀先、“事死如事生”传统伦理的一种体现。时逢小秋的农作物收获,也正好把丰收的喜悦与祖先分享。孟元老《东京梦华录》中说:“中元前一日,即买练叶,享祀时铺衬桌面,又买麻谷巢儿,亦是系在桌子脚上,乃告先祖秋成之意。”

  祭鬼

  清明与中元都祭祀祖先,但中元这个“鬼节”与清明不同之处在于,它不但旨在让故去的先人早日解脱超生,而且还顾及孤魂野鬼。所以“普度亡魂”,是七月十五这个特殊日子的关键词。在盂兰盆会中,有一项重要的活动,叫作“放焰口”。“焰口”就是佛教所谓地狱中的饿鬼,这项活动的目的是超度亡灵、为孤魂野鬼施食。“放焰口”在黄昏或晚上进行,活动持续时间较长,甚至可达次日凌晨。先由僧人诵经、做法,最后由主持用米粮、净水在四周挥洒,为鬼魂施食。在浙江的一些地方,民间于此日在地上供施酒食,叫“施野鬼食”,在路边焚烧纸衣,叫“施野鬼衣”,有的还焚烧纸车、纸马,意在消弭死者亡魂的戾气,让他们找见归去的路,速速离开。

  城隍出巡

  明清年间,老上海在每年的清明日、七月半、十月朝(十月初一)都会举行祭坛会,有声势浩大的城隍出巡,老上海俗称其为“三巡会”。七月半这日,跟其他两日一样,由城隍神率同新江司、长人司、高昌司、财帛司,从邑庙(城隍庙)出发,地方官在前为其清道,行至西门外邑厉坛赈济孤魂。城隍老爷出巡的仪仗舆从十分壮观,有活人装扮的皇隶到诸鬼相,还有旗锣队、花灯队、高跷队、彩船队等等,走遍城内的主要街巷。

  河灯度孤

  中元节放河灯,据说是从上元节(元宵节)的张灯习俗而来。民间认为,上元是人节,中元是鬼节,人为阳,鬼为阴,陆为阳,水为阴,所以上元张灯在陆地,中元就是在水里了。河灯也叫“荷花灯”,一般是用木、纸、荷叶等做成荷花形状,中间点上灯盏或者蜡烛,有的还在灯上写明亡人的名讳,放于水中,任其漂流,为的是给亡魂照明引路,让他们早日到达理想的彼岸。“七月半”之夜,放河灯的人多,看河灯的人更多。夜色中萤火万点,煞是好看。而人们也相信,如果一盏河灯在水中沉没,那就是一个亡魂已经投胎转世,而如果灯漂得很远或者靠岸,就代表着亡魂到了彼岸的极乐世界。

  烧纸钱

  中国城乡都有化烧纸钱,祭祖先的习惯。节日当天,人们带着纸钱 到坟上去祭奠祖先,其情景与清明节上坟相似。城里人也大 都在中元节夜里到附近路口焚烧纸钱,以此祭奠已故亲人的亡灵。

  演杂剧

  中国北方一些地区,在中元节到来之际,在庵观寺院,设盂兰会,搭苫高台,鬼王栅座,诵念经文,演出《目连救母》杂剧 ,做水陆道场,施放焰火,俗谓“济孤魂”。南宋孟元老《东京梦华录 -中元节》载:“构肆乐人,自过七夕,便搬 ‘目连救母’杂剧,直至十五日止,观者增倍。”

  节日传说

  郊社

  关于中元节的另一种说法是由古代“郊社”演变而来。农民在夏收之后,趁农闲举行祭田、祭祖仪式,酬谢管理土地的神灵和开辟田园的祖先,也含有庆祝丰收的意义。古时中元节只是在农历七月十五这一天举行,是用素筵祭祀,并规定不能在别人家中过夜。后来从素食发展为荤食,从祭田、祭祖发展到超度“无主孤鬼”。大概是古代七月多疫病,死人多,因而有的地方也把七月称为“鬼月”,需要祭奠, “七月半”也就演变成“送鬼节”。

  鬼月

  有关中元节的传说很多,最主要的有阎罗王于每年农历七月初一,打开鬼门关,放出一批无人奉祀的孤魂野鬼到阳间来享受人们 的供祭。七月的最后一天,重关鬼门之前,这批孤魂野鬼又得返回阴间。所以七月又称鬼月。

【中元节忌讳什么】相关文章:

夏至有什么讲究禁忌忌讳什么08-19

清明扫墓需要忌讳什么03-06

网站设计最忌讳什么12-05

中元节的习俗吃什么11-16

中元节是什么节08-16

中元节的禁忌是什么08-29

中元节有什么禁忌08-28

中元节的来历是什么08-29

中元节有什么习俗08-29

中元节吃什么好08-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