傈僳族的风俗习惯有哪些

时间:2023-03-20 09:00:34 丽敏 风俗习惯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傈僳族的风俗习惯有哪些

  僳僳族是中国少数民族之一,发源于青康藏高原北部,是中国、缅甸、印度和泰国的一个跨国性质的少数民族。因为他们生活的地区比较偏远,封闭,这也造成了它的文化被很好地保存下来,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特别的民族僳僳族的习俗与特色,希望大家喜欢!

傈僳族的风俗习惯有哪些

  傈僳族的特色风俗习惯

  服饰

  傈僳族分布广泛,居住于不同地区的傈僳族服饰亦各有特点。但他们大都喜欢红、黑、白、绿等几种颜色,并以此为基色来配色,缝制衣服。妇女的服装式样,不同地区区别较大,怒江地区妇女穿右衽上衣,麻布长裙,已婚妇女耳戴大铜环,头上佩以珊瑚等饰物,年轻女子则用缀着小白贝的红线系发辫。妇女们还喜欢在胸前佩玛瑙、海贝或银币串,傈僳族称为拉白里底。而居住在泸水一带的妇女则不穿长裙,喜穿长裤,上衣右衽,腰系一小围裙,十分精神。永胜、德宏的傈僳族妇女,服饰色彩极为鲜艳,衣服右衽,裙长及地,衣裙的边角饰有花边,长裙后块以各色布拼成图形,胸和腰都饰有银坠,美观大方。

  四川凉山州的傈僳族妇女上着短衫,下穿百褶长裙,短衫仅长到腰际,对襟,平领。最为引人注意的就是怒江州妇女盛行的“欧勒”帽,整个帽子用海贝壳穿缀而成,非常美观,它几乎成了傈僳族妇女的象征。傈僳族男子的服装各地大致一样,都是麻布长衫或短衫,下着长裤,德宏州的傈僳族男子用青布包头,四川德昌傈僳族男子往往喜欢在头顶留发一小束。怒江地区傈僳族男子身上喜欢佩带长刀。靠近内地的傈僳族男子服饰接近汉族。(《西南少数民族风俗志》,中国民间文艺出版社1981年版。)

  傈僳族服装用料过去多是自织麻布,至今许多傈僳族妇女还会织麻布、织花边。现在缝制衣服已改用大机器生产布匹,古朴的传统服装呈现出现代异彩,土布衣物反而成了贵重无比的工艺品。

  住房和交通

  不同地区的傈僳族的住房建筑形式不尽相同,但以竹篾房、木楞房和土木结构房最为常见。怒江及四川盐边以竹篾房和木楞房为主,丽江德宏西昌以土木结构房为主。怒江两岸斜坡地较多,建竹篾房较为适宜,这种房屋也称“千脚落地”房,即在斜坡上竖几十根木桩,用藤篾条札牢木桩,铺上木板,四周围竹篱笆,上覆茅草或木板。它悬空分上下两层,上层格局一般分为两间,一间客室,设火塘、三角铁,另一间为卧室,不允许外人入内,子女结婚则另盖新居,或将原房屋扩大。兰坪、维西多为木楞房,这种房屋建筑结构简洁牢固,四周皆是粗约20公分的原木,像一个木匣。较大的分两间呈长方形,侧开门,内置火塘,房顶覆盖木板,用石块压住防止风吹滑落。与白、汉、纳西等族杂居的内地傈僳族住土木结构房,木结构土基墙。傈僳族建房必须一日之内完成,所以每户建房几乎是全寨子一齐动手。一般提前几天备好材料,请巫师择一吉日,届时亲朋邻居到场帮忙一气完成。

  傈僳族居住的地区多为山区半山区,山势陡峭,交通险阻。几个世纪来居住于怒江、丽江地区的傈僳族靠一些简陋的工具,就地取材,开出了村寨联系的简易道路。为战胜怒江澜沧江汹涌江水,沟通两岸往来,他们还创造了溜索,傈僳语称为“娄痕”。溜索分平溜和陡溜两种,溜索的用材是数十根竹篾纽结成拳头粗的溜绳,横悬于大江两岸,平溜基本平直,来往皆可,陡溜是两根溜索高低对倾一往一来。过溜时可以带人也可溜渡货物及牛、马牲畜。在河水较缓的河曲地带,也有用船过渡的交通方式,渡船为独木舟,用粗木剜空制成,大小不等,大可容20人马帮牲畜。村寨往来的山路交通主要是徒步和马帮驮运。

  傈僳族住房大致有两种:一种是木结构,用长约一二丈的木料垒成,上覆木板,形似木匣,内地傈僳族大都居住这种房屋;另一种为竹木结构,先在斜坡上竖立二三十根木桩,顶盖茅草或木板,屋中央置一大火塘,因这种房子下面有很多木桩,故被称为“千脚落地屋”,流行于怒江傈僳族地区。

  傈僳族因地理环境而演变的饮食特色

  少数居住在河谷地区的则以大米为主食,以苞谷、洋芋一类杂粮为辅。芋头是傈僳族人比较喜欢吃的一种食物,又加上可以兼作粮食,所以,家家户户都栽种芋头。 傈僳族普遍日食三餐。仍然习惯于饭菜一锅煮的烹制方法,即在做饭时,先把米放入锅内熬煮,中间更换两次水,待米快熟时,放进青菜、白菜直至菜烂。平时很少单做菜,饭菜合一的粥煮熟后,全家围着火塘就餐。用作煮粥的米通常有玉米和荞麦。因大米种植较少,只有在节日或接待客人时才用大米做粥。

  居住在丽江的傈僳族喜食阴玉米饭,所谓阴玉米是指秋天刚熟的玉米包,去包叶后放入沸水中煮一下,然后阴干储存。食用时将玉米粒搓下,用木难舂去表皮,加上四季豆、猪头或猪排微火煮食,作为佳馔。大部分傈僳族都喜食玉米爆成的玉米花。

  傈僳族的肉食来源有家庭饲养的猪、牛、羊、鸡肉和捕猎的麂子、岩羊、山驴、野牛、野兔、野鸡和河里的鱼,肉类的食用方法大都采用把肉抹上盐,放入火塘中烧烤后食用。

  烧烤肉食品是傈僳族人传统的吃法。不论是猪肉、牛肉和小鸡、鱼类都能烧食。这种吃法味道鲜美香脆。这是由于这个民族长期以狩猎、采掘为生形成的饮食特点。但是傈僳族不吃水牛、狗、猫、马肉。

  常见的蔬菜有青菜、白菜、萝卜、芋头和各种瓜菜、薯类,辅以橘子、桃、梨、等多种水果。因当地盛产漆油,所有菜肴均用漆油烹制。如漆油炒鸡、漆油炖鸡、漆油煮甜酒蛋等。漆油煮甜酒被认为是产妇补虚的上等食品。

  傈僳族家家都养蜂,少则4、5群,多则十几群,每年秋季,家家都酿酒,所用原料除玉米、高梁外,还喜用稗子,并以稗子酒最好。酿酒时,先将原料捣碎,蒸煮后放酒药装坛封存,10天后即可启封冲饮,度数不高,淡而醇,有解渴提神之功效。

  傈僳族民族风俗特点

  傈僳族喜饮一种麻籽茶。制作麻籽茶时,先将麻籽入锅用微火焙黄,然后捣碎投入沸水中煮6-7分钟,取出沥渣,汤仍入锅放盐或糖煮沸即可饮用。麻籽茶洁白,多饮也像饮酒一样能够醉人。在贡山一带的傈僳族,受当地藏族生活方式的影响,也有喝酥油茶的习惯。

  傈僳族一年有很多传统节日。这些傈僳族的节日,有些和汉族的一样,明显受汉族文化的影响,很多是傈僳族自己的节日。这些傈僳族的节日大多与他们的生活环境和习俗直接相关。

  傈僳族澡堂歌唱比赛

  又称温泉歌会或汤泉歌会,是云南省怒江地区傈僳族的传统节日。每年农历正月初三后举行。歌会通常持续十多天。歌中,傈僳族男女分成两组,然后围成一个圆圈。女人们手牵手,男人们手肩并肩,他们的脚随着节拍有规律地移动,不断变换姿势。在每一个圈里,比赛的男女歌手和谐地带领着其他人。大部分歌词都是即兴创作,内容丰富。在六库地区,傈僳族歌会以《汤泉情歌》为主题,这是一首讲述一男一女三次在温泉相遇的爱情故事的抒情长诗。

  每当夜幕降临,人们就会生起篝火,播放歌曲,品尝他们带来的美酒佳肴,兴致勃勃。据说洗澡大赛已经有一百多年的历史了。相传,很久以前,登更地区的两位美丽的傈僳族姑娘吸引了众多青年男女沉迷其中,歌声美得连仙女都不愿离去。然而,一个恶魔告诉众神,歌唱扰乱了天地的安宁,于是众神分别把他们变成了金山和阴山,但两个女孩并没有屈服,长出了无数挺拔的松柏,极大地刺破了天空。

  上帝非常生气,他在两座大山上钉了七个大钉子来盖住七个大铁锅。很快,两座山的山脚下流出了两股鲜血,然后变成了热气腾腾的温泉水。为了纪念这两位美少女的叛逆精神,人们每年都会来到温泉,用优美的歌声赞美她们。这逐渐演变成一年一度的温泉音乐会。这个节日也是傈僳族青年男女谈论爱情的绝佳机会。

  傈僳族拉戈节

  云南省龙川、盈江等地傈僳族的传统节日,每年农历正月初五至初六举行。主要内容是唱歌跳舞。节日前夕,傈僳族人要修整舞池。绿色的松枝和彩纸让跳嘎的田野变得五彩缤纷。节日一到,傈僳族人就喜气洋洋,穿着漂亮的节日服装,从四面八方聚集过来,载歌载舞。每逢拉戈节,当地汉族、景颇族、拉祜族等民族也来凑热闹。白天,人们愉快地举行射弩、爬杆、荡秋千、踩高跷等娱乐活动。晚上,我们聚在一起,在舞池里尽情地唱歌跳舞,常常是通宵达旦。

  傈僳族刀棒节

  云南省怒江傈僳族自治州碧江、福贡、湖水傈僳族的传统节日。它在农历二月初八举行。这个节日起源于一个傈僳族的传说。据说在明朝,外敌入侵云南边境兵部。兵部官员王绩奉命勇敢地拿起矛和弩,帮助官兵战胜敌人,巩固边疆。不幸的是,王姬在回朝途中被奸臣所杀。那天正好是农历二月初八。纪念这位战死沙场的傈僳族英雄和傈僳族战士。人们每年的这一天都要举行“刀棒节”。

  下火上刀山是刀杆节的主要内容。节日那天,傈僳族人穿着他们最好的衣服聚集在刀杆场上。场地中央有两根20多米长的粗竹竿,30多把刀刃朝上的长刀,称为“刀杆”。大部分爬杆者都是身强力壮的傈僳族中年男子,他们经过长期训练,拥有一项特殊的爬杆技能。爬杆者通常穿着红布和红色衣服,光着脚。围着扁担载歌载舞后,他们赤脚跳上扁担,捏着刀面,踩着锋利的刀刃勇敢地爬了上去。当你爬到顶端时,你必须做一些高难度的动作,比如倒立。演出结束后,你应该放鞭炮庆祝。围观者热情欢呼,争相向爬杆者敬酒。

  在爬杆的前一天,举行了一场“跳入火中”的比赛。也就是在地里,点起一堆堆柴火,选出五个身强力壮的傈僳族中年男子,赤着脚在熊熊烈火中跳跃。他们一会儿扑进火里,一会儿翻滚,一会儿上升空又下降。他还把红色的火球捧在手里,在脸上“擦洗”了几下,然后迅速地在手上滚来滚去,擦来擦去。此外,节日期间还举行了扔烟盒、跳舞、唱歌、荡秋千等活动,为节日增添了无穷的乐趣。

  傈僳族牛沐浴节

  云南省兰坪县岩头乡傈僳族的传统节日,每年农历六月初五举行。据说过去牛在天上过着舒适的生活。一头牛向世界低头,看到地上的傈僳族人,却以吃又苦又涩的野果为生,给予牛顿同情。春天,藏在葫芦里的五谷种子洒在了上帝背后的大地上。从此,五谷傈僳族摆脱了饥饿。上帝发现这件事后,一怒之下把牛推出了世界。

  傈僳族人感激牛的好意,让他留在家里。牛见人们干活太累,就自告奋勇去帮忙拉犁。上帝知道它会释放各种霜冻,虫害和其他灾难。为了保证丰收,每年都要种牛,然后求上帝不要放过各种灾难。为了感谢牛的贡献,傈僳族人在每年的六月初五春种后给牛洗澡,用盐煮一锅粥喂牛。最后,家中年纪最大的女人祈求母牛向上帝求情,不要发生灾难。

  傈僳族火把节

  也叫“点火手柄”。傈僳族传统节日。每年农历六月二十四日举行。部分地区将于6月25日举行。节日期间,傈僳族家庭会制作火把,每个村庄会在广场中央用松枝和干柴建造一个巨大的宝塔状柴堆,并在柴堆上插上一根大树枝,用五颜六色的彩纸和纸花装饰。白天,傈僳族人聚集在广场上举行赛马、打靶、弩射、荡秋千等活动。

  夜幕降临前,傈僳族人会用火把把房前屋后所有不干净的东西都烧掉,以驱邪。之后,人们举着火把聚集在广场上,点燃巨大的宝塔形柴堆。突然,广场上火光冲天,锣鼓喧天。在一些傈僳族地区,人们举着火把在村庄的田野里漫步。据说这样可以驱除猛兽害虫,消除瘟疫,辟邪。然后人们围着巨大的篝火唱歌跳舞。

  傈僳族有许多关于火把节起源的传说。比如鹿泉地区的一个传说,讲的是一对很穷的老夫妻,曾经有一个很漂亮的女儿,但是被当地的土司抢了,她坚决不肯自杀。得知此事后,村民们非常气愤。那天晚上,人们点燃了熊熊的火把,聚集起来准备起义。恰好是农历六月二十四日,傈僳族人把这一天作为“火把节”,纪念这次叛乱。火把节期间,人们杀猪,宰羊,走亲访友。

【傈僳族的风俗习惯有哪些】相关文章:

壮族有哪些风俗习惯09-06

苗族有哪些风俗习惯08-15

除夕有哪些风俗习惯03-07

壮族有哪些风俗习惯09-06

寒衣节有哪些风俗习惯?01-14

越南有哪些主要的风俗习惯08-16

傣族的风俗习惯特点有哪些12-18

傈僳族的习俗有什么10-02

清明节有哪些风俗习惯03-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