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人际交往中的心理反应
社会心理学研究表明,在人际交往中,对交往对象的认知、印象、态度以及情感等,都会直接影响到交往的正常进行。然而,由于种种原因,交往过程中的人际认知往往会出现这样或那样的偏差。下面是小编给大家整理的人际交往中的心理反应,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人际交往中的心理反应
1、首因效应
首因,即最先的印象,或称第一印象。在人际交往中,人们往往注意开始接触到的细节,如对方的表情、身材、容貌等,而对后来接触到的细节不太注意。这种由先前的信息而形成的最初的印象及其对后来信息的影响,就是首因效应。
首因效应是大学生的交往活动中一种比较常见的现象。客观地说,首因效应在交往活动中有一定的作用。这就是我们常说的“先人为主”,它影响着今后交往活动的深入进行。当然,第一印象也不是不可改变的。虽然第一印象赖以产生的信息是有限的,但由于人的认知具有综合性,完全可以把这些不完全的信息贯穿起来,用思维填补空缺,形成一定程度的整体印象。
2、近因效应
近因,即最后的印象。近因效应,指的是最后的印象对人们认知具有的影响。最后留下的印象,往往是最深刻的印象,这也就是心理学上所阐释的后摄作用。首因效应与近因效应不是对立的,而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在大学生的人际交往中,第一印象固然重要,最后的印象也是不可忽视的。一般而论,在对陌生人的认知中,首因效应比较明显;而对熟识的人的认知中,近因效应比较明显。这就告诉我们,在与他人进行交往时,既要注意平时给对方留下的印象,也要注意给对方留下的第一印象和最后印象。
3、光环效应
光环效应又称晕轮效应,指的是在人际交往中,人们常从对方所具有的某个特性而泛化到其他有关的一系列特性上,从局部信息形成一个完整的印象,即根据最少量的情况对别人作出全面的结论。所谓“情人眼里出西施”,说的就是这种光环效应。光环效应实际上是个人主观推断的泛化和扩张的结果。在光环效应状态下,一个人的优点或缺点一旦变为光圈被扩大,其优点或缺点也就隐退到光的背后被别人视而不见了。在大学生的人际交往中,光环效应也是一种常见的现象。例如,男女大学生会对外表吸引人的同学赋予较多的理想的人格特征,常常为那些长相比较动人的同学设计美好的未来。
4、投射效应
投射效应是指在人际交往中,认知者形成对别人的印象时总是假设他人与自己有相同的倾向,即把自己的特性投射到其他人身上。所谓“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反映的就是这种投射效应的一个侧面。
一般说来,投射可分为两种类型:一种是指个人没有意识到自己具有某些特性,而把这些特性加到了他人身上。例如,一个对他人有敌意的同学,总感觉到对方对自己怀有仇恨,似乎对方的一举一动都有挑衅的色彩。另一种是指个人意识到自己的某些不称心的特性,而把这些特性加到他人身上。例如,在考场上,想作弊的同学总感觉到别的同学也在作弊,倘若自己不作弊就吃亏了。值得注意的是,这后一种投射往往会把自己某些不称心的特性,投射到自己尊敬的人、崇拜的人身上。其逻辑是:他们有这些特性照样有着光辉的形象,我有这些特性又有何妨。目的是通过这种投射重新估价自己的不称心的特性,以求得心理上的暂时平衡。
5、定势效应
定势效应是指由于人们头脑中存在着某种想法,而影响对他人的认知和评价。在人际交往活动中,当我们认知他人时,常常会不自觉地产生一种有准备的心理状态(出现原有的某种想法),并从这种心理状态出发,按照事物的一定的外部联系进行认知和评价,于是也就产生了定势效应。定势效应在某种条件下有助于我们对他人作概括的了解,但往往会产生认知的偏差。例如,农村来的同学认为城市来的同学见多识广,但狡猾、小气;城市来的同学则认为农村来的同学孤陋寡闻,但忠厚、老实。
6、刻板印象
刻板印象是社会上对于某一类事物或人物的一种比较固定、概括而笼统的看法。它主要表现为:在人际交往过程中机械地将交往对象归于某一类人,不管他是否呈现出该类人的特征,都认为他是该类人的代表,进而把对该类人的评价强加于他。刻板印象作为一种固定化认识,虽然有利于对某一群体作出概括性的评价,但也容易产生偏差,造成“先人为主”的成见,阻碍人与人之间深入细致的认知。例如,男生往往认为女生心细、胆小、娇气;女生则往往认为男生心粗、胆大、傲气。
人际交往中不要做的行为
几乎每个人都喜欢听赞美的话,例如,做太太的很喜欢先生说些甜言蜜语,因为听起来很舒服。但有时说这种安慰他人、附和他人的话,说话的人自己的心里都觉得怪怪的,好像在说谎一样;要知道自己是不是在说谎,标准就在于自己的“存心”。
有的人嘴甜如蜜,表面上讲得非常好听,但骨子里尽是讽刺,只是为了达到目的,不得不口是心非,这种阴险、欺骗的行为是很糟糕的,最好不要有。
不过,如果是真心赞美又不一样了。例如,一位女士虽然以客观角度来看,并不是很美,但因为自己的确很欣赏对方、觉得她很美丽而赞美说:“你今天打扮得真好看,看起来很有精神。”这种赞美是由内心真诚发出的,是一种勉励的言语,能让人感觉很舒服,任何人都愿意接受,就不算是巧言令色了。
有时候,为了想和不熟悉的人尽快建立起良好关系,或是引起对方的注意,加深对方对自己的印象,以顺利达成特定目的,就会特别投其所好,讲一些对方喜欢听的话。这原本并不为过,但是要视态度而定,如果是以诚恳、谦虚的态度,希望对方接受自己的好意,使自己得到一点帮助,只要是让对方觉得被尊重,可以拉近彼此的距离,不再那么陌生,便不算是“绮语”。
例如,常常会有人对我说:“师父,几年没看到您,您怎么没变老,反而愈来愈年轻呢?”如果他们说我真的比过去年轻,这就是谎话;如果只是感觉上,觉得我看起来好像比过去年轻一点,或许是真心话,不算是妄语。事实上,他们说这些话都没有恶意,也不算是谎言,因为他们希望师父年轻健朗,所以感觉我好像精神比过去好一点;或者他们希望我听了很开心,这也是一种心意。其实我自己的身心状况,自己最清楚,所以我会感谢他们所讲的话,但不会把它当真。
但是,就是有人特别喜欢听些恭维的奉承话,希望别人报喜不报忧,专门听一些妄言、绮语,这种人的智慧不够,正人君子一定会远离,只能任用一些小人,他们说绮语的目的就是要讨好你,你希望听哪一种话,他就讲哪一种话,表面上让你听了很舒服,其实这些话非但毫无益处,反而还会影响你对事情的判断,为你带来麻烦,使你成为受害者。
至于一般认为无伤大雅的白色谎言,最好也不要说,例如有人上班迟到,可是又不想说出真正的原因是睡过头,所以就借口堵车,或随便找其他理由搪塞。像这样假借其它理由来掩盖事实,其实对方可能早已心知肚明,只是一时间没有拆穿而已,长久下来是得不到别人谅解的,所以还是说实话比较妥当。既然“绮语”和“妄言”对人对己都没有好处,还是少说为妙!
【人际交往中的心理反应】相关文章:
在人际交往中的心理效应11-15
人际交往心理学人际交往中的病态心理08-27
人际交往中的心理效应有哪些呢10-14
人际交往心理03-07
人际交往心理12-24
人际交往心理经典10-13
【经典】人际交往心理08-17
(精选)人际交往心理08-31
人际交往心理11-19
大学生人际交往中的不良心理09-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