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元宵节的风俗习惯有哪些
元宵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早在2000多年前的秦朝就有。据资料与民俗传说,正月十五在西汉已经受到重视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正月十五元宵的各类民间传统习俗,希望大家喜欢!
元宵十大民间习俗
吃“元宵”
正月十五吃元宵,是在中国流传己久的习俗,它的做法成份风味各异,但代表的意义却大体相同,代表着团团圆圆和和美美。虽然南北各异,南方的汤圆是包出来的光滑细腻,而北方的元宵则是滚出来的咬劲十足,做法不同,口感也不同,你更喜欢哪一款呢?
“送花灯”
“送花灯”简称为“送灯”,即送孩儿灯。因为“灯”与“丁”谐音,元宵节前,娘家送花灯给新嫁女儿家,或一般亲友送给新婚不育之家,以求添丁吉兆。表示希望女儿婚后吉星高照、早生麟子;如果是女儿怀孕,那除了大宫灯外,还要送一两对小灯笼,祝女儿孕期平安。
耍龙灯
龙是中华的图腾,中华民族崇尚龙,把龙作为吉祥的'象征。正月十五舞龙灯,载歌载舞,氛围喜气。
舞狮子
舞狮,多在年节和喜庆活动中表演。狮子在中国人心目中为瑞兽,因此象征着吉祥如意,从而在舞狮活动中寄托着为民众消灾除害、求吉纳福的美好意愿。
猜灯谜
每逢元宵节,各地都会挂出灯谜,因为谜语能启迪智慧又饶有兴趣,所以深受社会各阶层的欢迎。
踩高跷
高跷会一般由群众自发组织起来的。正月十一、十二开始踩街,寓意告知人们在众多的民间花会中,今年挂个号。而正月十五正式上街,一直到年十八方告结束。
祭门、祭户
古代有“七祭”,这是其中的两种。一般是把杨树枝插在门户上方,向盛有豆粥的碗里插上一双筷子,或者直接将酒和肉放在门前
走百病
“走百病”,是一种消灾祈健康的活动。元宵节妇女相约出游,结伴而行,见桥必过,以祛病延年。并不是为逛街找借口喔!
迎紫姑
紫姑也叫厕姑、坑三姑。古代民间习俗中,正月十五这天要迎厕神紫姑,占卜蚕桑,并占众事。每到迎紫姑这一天的夜晚,人们用稻草、布头等扎成真人大小的紫姑肖像,等夜间在厕所间猪栏迎而祀之。
逐鼠
逐鼠在农历的正月十五举行。养蚕的人家会在正月十五熬上一大锅粘糊糊的粥,有的人家还在上面盖上一层肉,然后用碗盛好,放到老鼠出没的顶棚、墙角、一边放还要一边念,诅咒老鼠再吃蚕宝宝就不得好死。传说这样做,本年的老鼠就不会吃蚕宝宝。
元宵节节日诞生的过程
形成历史
元宵在早期节庆形成过程之时,只称正月十五日、正月半或正月望,隋以后称元夕或元夜。元宵大约是从三世纪开始,慢慢形成的一种节庆,在南北 朝发展成一固定的节日,但成为后世元宵主要节日的花灯和百戏要到隋炀帝才开其端,炀帝也是一个把元宵庆典官式化的皇帝。唐初受了道教的影响,又称上元,唐 末才偶称元宵。但自宋以后也称灯夕。到了清朝,就另称灯节。而在国外,元宵也以The Lantern Festival而为人所知。各式各样的灯固然是元宵的主要特色,但在这一节日的发展史中,灯到隋朝(581~619)才出现,算是晚出的节目内容之一, 而要到唐以后灯才成为元宵的主要标帜。
民间传说
关于元宵节的来历,民间传说在很久以前,有一只神鸟困为迷路而降落人间,却意外的被不知情的猎人给射死了。天帝知道后十分震怒,就下令让天兵于正月十 五日到人间放火,把人类通通烧死。天帝的女儿心地善良,不忍心看百姓无辜受难,就冒着生命的危险,把这个消息告诉了人们。众人听说了这个消息,有如头上响 了一个焦雷。吓得不知如何是好。过了好久好久,才有个老人家想出个法子,他说:“在正月十四、十五、十六日这三天,每户人家都在家里挂起红灯笼、点爆竹、 放烟火。这样一来,天帝就会以为人们都被烧死了”。大家听了都点头称是,便分头准备去了。到了正月十五这天晚上,天兵往下一看,发觉人间一片红光,以为是 大火燃烧的火燄,就禀告天帝不用下凡放火了。人们就这样保住了生命及财产。为了纪念这次的成功,从此每到正月十五,家家户户都悬挂灯笼,放烟火来纪念这个 日子。
特色节目
上元节吃元宵可能始自宋代,不过当时称做“浮圆子”,到明朝才改称“元宵”,每家做汤圆、煮汤圆以象征团圆幸福。元宵节又称灯节,所以花灯是元宵节的中心活动。民间称花灯为“鼓子灯”,因为过去小朋友所提的灯型似鼓锣。此外,元宵也有猜灯谜活动。
迷信活动
近年来的民俗将元宵节穿凿附会变相作为天官上帝的生辰,而增加牲醴祭拜的仪式。而花灯展览也多被佛寺庙宇宗教化,用以宣扬民间的迷信或传说(如目莲救母、 十八层地狱、十殿阎罗等)。
【元宵节的风俗习惯有哪些】相关文章:
元宵节有哪些传统风俗习惯03-06
立夏的有哪些风俗习惯06-20
傣族有哪些风俗习惯06-19
羌族有哪些风俗习惯07-10
壮族有哪些风俗习惯08-03
基里巴斯有哪些风俗习惯06-16
瓦努阿图有哪些风俗习惯08-07
壮族有哪些风俗习惯11-24
壮族有哪些风俗习惯09-06
苗族有哪些风俗习惯08-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