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俗习惯

黎族风俗习惯有哪些

时间:2022-08-23 12:37:34 风俗习惯 我要投稿

黎族风俗习惯有哪些

  黎族是一个非常讲究礼仪风俗文化的民族,黎族人把礼仪是非常看中的。那么关于黎族的民族文化,你具体都了解多少呢?黎族风俗有哪些的特色呢?下面小编为大家介绍黎族风俗习惯,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黎族风俗习惯有哪些

  黎族风俗习惯

  宴席礼仪海南省黎族招待客人有一套饮食礼仪。用餐时,对男客先酒后饭,对女客先饭后酒。宾主分开对坐。请酒时,主人先双手举起酒碗向客人表示请酒,然后自己把酒一饮而尽。接着,把米酒逐个捧给客人,客人把酒喝完后,主人还给每个嘴里送一口肉菜,表示尊敬。通常,主人只陪客人喝酒,不陪客人吃饭,怕客人不好意思把饭吃饱。

  和解礼仪在海南省黎族地区,有一种和解的礼仪,黎语称为“蕊岔”,意为“给好色”。械斗双方,若想停战讲和,言归于好,就各派一名寡妇出面充当调解员。双方同时也各出一位代表。寡妇先把若干个铜钱投入一盆清水中,双方代表从水中取出铜钱,互相揩抹一下对方的眼睛。然后,互相接过双方的钱往脑后抛掉。最后,互相敬酒,以示和解。

  播种礼仪海南黎族一般在农历2月春分前后种植早稻,7月立秋前后种植晚稻。每季插秧前,都得由亩头先摘采带有绿叶的小树枝,挂在自家门口上,然后亩头的妻子身穿新衣服、新筒裙,一大早先在田角插上100株秧苗,并在旁边插上树叶与红藤叶,表示稻魂有主。此后村里一般妇女才可下田插秧。开始插秧第一天,亩头及妻子白天不能躺在床上休息,路上遇到别人也不能讲话。民间认为,白天卧床休息,会使妇女们插秧的速度减慢;同外人讲话,会走漏风声,带走好运,不利于稻谷生长。

  丧葬礼仪在海南黎族,当病人在弥留之际,家中人仍要喂水喂饭,表示孝敬。亲人离世后,以鸣枪报丧,亲友们在一起商量丧葬仪式。寨中亲邻抬猪、挑酒前来相助。给死者洗身换上新衣服,衣服必须反着穿。死者如果是女性,还要在其脸上抹上灶底黑灰,以示生前勤劳,到了阴间会欢迎。

  黎族风俗,生前不做棺木,认为不吉利,人死后,由众兄弟上山伐木制棺木。棺木按黎家习规分为四等,一等棺木用荔枝、黑墨、山丝等好木质制做,使用者丧事以杀牛为祭口,其余三种以杀猪为祭品。二等是用树皮制做,三等是用竹子编制的竹棺,四等是露兜席棺。

  祭礼礼仪祭祖仪式海南黎族人,每年农历七月十四日,要举行民间祭祖活动。这天,各家各户杀鸡买肉并以五色纸剪成纸衣祭祀祖先。晚上,每户人家由小孩在家门口插上几枝香,以祭那起无人供祭的祖先。

  祭稻公稻婆仪式黎族人在每年稻谷成熟时,要举行稻公稻婆祭礼仪式。由“畏雅”(带头犁田人)到每块田里捆扎四根稻谷,象征着稻公和稻婆,上放置一小团米饭,求稻公稻婆吃饱,代为看管守护稻谷,以保佑丰收以及全体村民平安。稻公稻婆平时由畏雅保管,置于谷仓低层,次年收割后,才能将它酿酒分给众人。

  黎族织锦介绍

  用途

  黎锦多用于妇女筒裙、摇兜等生活用品。今海南通什专设有“黎锦研究所”从事研究和生产。中国纺织艺术的一朵奇葩。

  特点

  黎锦的特点它制作精巧,色彩鲜艳,富有夸张和浪漫色彩,图案花纹精美,配色调和,鸟兽、花草、人物栩栩如生,在纺、织、染、绣方面均有本民族特色。黎锦以织绣、织染、织花为主,刺绣较少。染料主要采用山区野生或家种植物作原料。这些染料色彩鲜艳,不易褪色。各地黎族人民根据自己的喜好,创造了多种织、染、绣技术。比如,白沙县黎族人民有一种两面加工的彩绣,制作精工,多姿多彩,富有特色,有苏州"双面绣"之美。

  工艺制作

  黎锦是以棉线为主,麻线、丝线和金银线为辅交织而成。东方、昌江地区黎族创造了扎染与织造相结合的织锦工艺。其经线多采用缬染法(即扎染),在一个扎线架上编好经线,然后用纱线在经线上扎结,染色后拆去纱线,即出现蓝地白花的图案,再织进彩色纬线。纺织、织造的工具仍然沿用古老的传统工具,如手搓去籽十字棍、木制手摇轧花机、脚踏纺纱机和织布机等。

  品种分类

  黎锦的品种有妇女统裙、上衣、裤料、被单、头巾、腰带、挂包、披肩、鞋帽等。黎锦的图案有马、鹿、斑鸠、蛇、青蛙、孔雀、鸡以及竹、稻、花卉、水、云彩、星辰等100多种,大多由简单的直线、平行线和方形、三角形、菱形等几何图形构成。在色彩上,善于运用明暗间色,青、红、黑、白等色互相配合,形成色彩对比强烈的艺术效果。

  纷繁图案

  黎族织锦图案是体现妇女的审美意识、生活风貌、文化习俗、宗教信仰及艺术积累的文化现象。其内容主要是反映黎族社会生产、生活、爱情婚姻、宗教活动以及传说中吉祥或美好形象物等。据不完全统计,织锦图案有100多种,大体可分为人形纹、动物纹、植物纹、几何纹、以及反映日常生活生产用具、自然界现象和汉字符号等纹样。其中人形纹、动物纹和植物纹是最常用的织锦图案。

  人形纹主要有婚礼图、舞蹈图、青春幸福图、百人图、丰收欢乐图、人丁兴旺图、放牧图、吉祥平安图等,它寄寓了人们对生育繁衍、人丁兴旺、子孙满堂和追求美好生活的强烈愿望。黎族妇女通过夸张和变形的工艺创造手法,把黎族人民的生活、生产场景反映在织物上,使图案造型具有可视性和艺术性。最有代表性的是婚礼图,它主要流行于乐东、三亚、东方等市县,是典型的人形纹样,它将黎族婚娶礼仪习俗中的迎亲、送亲以及送彩礼和拜堂等活动场面反映在筒裙上,描绘了新郎新娘和前来参加婚礼的众多村民的画面。其场面开阔,热烈壮观,内容丰富,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和浓郁的地域风情。

  黎族舞蹈介绍

  在许多的舞蹈中,大致可以分为祖先舞、生活舞和生产舞三种。前者有捉鬼舞(即“驱鬼舞”)、招福舞(即“招魂舞”)、年舞(即“平安舞”)、打碗舞(即“跳娘舞”)等;生活舞有打柴舞(即“跳竹竿)、锣鼓舞、逗娘舞、钱铃双刀舞、钱串领舞等;生产舞有舂米舞等。

  招福舞介绍

  招福舞亦称“招魂舞”,流行于海南省通什市和毛阳地区。每年夏历的'三月、七月和十月属牛日时跳。据传,黎族先人认为世间万物都在存在着“吉”、“凶”之分。牛日是吉日。三月跳此舞,能招来养牛“福气”,使牛群不断繁殖;七月跳此舞,能招来“稻魂”,使禾苗茁壮成长,五谷丰登;十月跳此舞,能招来众人“福气”,使大小成员平安,婚后不孕妇女能生男育女。牛日那天,所有成员聚集于俄布隆家杀猪摆席,边喝酒、边轮番打锣鼓。在锣鼓声中,俄布隆夫妇身穿传统服饰,用洗擦宝石的米酒当作富贵的“福酒”,带头先饮起舞。舞时,琶俄布隆手拿淋有“福酒”的两支红藤叶向众人洒“福酒”。接着,身穿蓝、青、绿丝绸长袍的众男女在屋外用长袍袖子向屋里边舞边招手。女舞者手捧酒碗,边舞边向男舞者敬“福酒”。舞者头和身躯保持垂直,两膝时曲时直,在锣鼓声伴奏下,小步向前或后退,双手不时地向屋里招手,表示把“福魂”招进家里。

  黎族的春节风俗

  黎族春节是黎族的民间节日。黎语称“江”或“葛呣”,意为年。在农历正月一举行,节前,家家户户忙着打扫庭院、修整房屋、备年货、做新衣等。

  年三十早上,准备丰盛的佳肴;傍晚,摆祭品,祀拜祖宗。事毕,吃年饭、喝年酒;全家人不得外游。早上,主人给牛、猪、鸡送年糕;给果树挂粽子叶,挑水时要在井边或河边放一个铜钱或一块年糕,表示向河神或地神买“神水”。

  黎族春节习俗活动

  二至四,一些男女青年外出野游,或拜访亲朋好友,或上山打猎,或下水捉鱼,或荡秋千,或敲锣打鼓,或跳年舞。五,家家户户举行“送神出寨”仪式。即将过年期的杂物(粽叶子、猪毛乱物等)在竹箩中,并在上面放一稻草秸,点上香火,然后由两个人神架和过年期间堆秽物的箩筐,男女老少将其送出家门,表示送“旧魂”随“神”出村寨,以保证新一年里人畜平安。神架和秽物的筐就放置在村口路旁,待到正月十五日,再来人将其烧掉。

  1、“围炉”烧香拜祖先好福荫护孝子孙

  黎族人是崇拜祖先的,初一十五都要烧香给祖先。大年三十下午要沐浴,换上新衣服,干净的衣服。然后把整个煮熟的鸡,酒,恭敬摆放的“公”供桌上,烧香,由家里辈分最大的人主持,邀请公婆父母回来过年。然后等祖先“吃好”了,家里的男丁,大的小的,就在供桌前烧金银香纸,主持把一壶酒洒在上面念;

  过水成银过酒成金公婆父母全部收到保护子女子孙健康发财仪式结束,就把祭祀的鸡切好全家人吃饭喝酒,也就三十“围炉”。

  2、大年初一不出来男丁进门是福财

  大年初一一般是不出行,也不动刀杀鸡,三十先多做几只,大人不出行,小孩子是可以走动,这天谁家来了小男孩子主人高兴不得了,快拿吃的给小孩子吃,认为;啊,好运气发丁啊。是祖先送来的福。

  3、鞭炮鸣声报主人鸡肉桌上待客人

  初二后开始拜年了,要拜年,进屋前要点一挂鞭炮,向主人报声;来客拜年啦。主人就要杀鸡招待。黎族人有;无鸡不成席。鸡肉是招待贵宾的最高礼节。

  4、长明灯顺顺燃来年福滚滚来

  灯预示有丁之意。三十到十五,公桌上都要点一对煤油灯,主人要认真照看,添油。灯长明不灭,预示来年的顺利好运。十五晚上“小年”再祭祀祖先,年就算结束了。

【黎族风俗习惯有哪些】相关文章:

黎族有哪些风俗习惯07-18

黎族的风俗习惯有哪些07-12

海南黎族的风俗习惯有哪些07-14

黎族的风俗习惯07-11

海南黎族的风俗习惯07-11

黎族的风俗习惯和历史07-11

黎族有哪些方面的禁忌05-23

羌族有哪些风俗习惯08-17

夏威夷有哪些风俗习惯03-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