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物流行业未来的发展前景

时间:2023-09-12 10:27:24 毅霖 发展前景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中国物流行业未来的发展前景

  我国实行改革开放政策以来,商品流通规模不断扩大,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每年平均递增15.3%。为此由小编为大家分享中国物流行业未来的发展前景,欢迎参阅。

  中国物流行业发展前景的现状

  自从1992年中国政府在商业领域实行对外开放试点,到目前已有300多家外商企业以合资合作等多种形式进入中国市场。沃尔马、麦德龙、家乐福等一些大型跨国商业集团先后登陆,超市、便利店、专卖店、仓储式和会员制的大卖场等各种新的商业形式、业态和经营方式都已采用。、外资企业不仅带来了先进的经营理念和管理技术,促进了国内流通业的组织化程度和经营管理水平,同时也带来了激烈的市场竞争,各种业态的生命周期明显缩短,这使得中国的流通产业现阶段发展带有明显的跳跃性和急速扩张性。

  事实上,经济全球化,自由化和网络化的发展,使社会分工趋于鲜明,企业供应链延伸得越来越长,销售渠道变得更加细密。这客观上造成了物流成本在产品成本中的比重居高不下,而且自营无疑加大企业包袱。这些问题迫使企业自已选择第三方物流企业。物流也成为企业的“第三利润源泉”;而现代物流的快速发展已形成产业,一大批专业的物流公司涌现并成熟起来,并活跃在市场中。

  我国第三方物流的发展前景问题分析

  (一)物流需求不足,观念落后。物流需求不足是第三方物流企业当前面临的主要问题。一方面,由于第三方物流在我国发展历程较短,企业仍然保留着“大而全”、“小而全”的经营组织方式,从而使我国目前第三方物流市场占有率不高;另一方面,我国的物流由于长期受计划经济体制的影响,企业领导和职工习惯于传统物资营销方式,与物流企业要求的创新发展能力差距较大,再加上行业垄断、部门分割、地区封锁的体制性障碍尚未完全破除,专业化程度低。

  (二)改制改组未到位,企业机制不适应。由于我国长期处于计划经济,企业习惯于计划经济体制下工作,导致一些在某些方面处理上不够完善。虽然一些企业成建制改,但大多是换个牌子的“翻牌公司”,产权模糊、权责不清,现代企业制度远未建成,企业内部三项制度改革不够深化。在改革开放的推动下,物资企业虽然普遍地开展了以人事、用工、分配三项制度为主要内容的企业制度改革,可以收到了一定成效。但是从整体上来看,物资企业的机制转换还是初步的,在企业管理特别是财务、资金管理上还很薄弱,经济效益低。三是企业约束机制乏力,没有严明的规范制度了。

  (三)物流人才匮乏,管理水平较低。我国物流业还处在起步阶段,高等教育和职业教育尚未跟上,人才缺乏,素质不高。主要在第三方物流业将朝着信息化、自动化、网络化的方向发展,它要求物流工作人员掌握计算机知识、网络知识、自动化技术,掌握物流优化管理理论与方法。但目前我国物流企业工作人员的业务素质较低,难以达到第三方物流概念的要求,提供综合物流业务;第三方物流不但对物流企业管理自身的能力有很高的要求,还要求企业

  有在复杂情况下(兼顾多方需求)的管理和协调能力;而我国的很多企业还停留在经验管理、粗放管理阶段,未能解决好先进管理思想、管理方法、管理技术的实际应用问题;另一方面,由于技术、设备等条件的落后,致使管理水平难以上台阶。

  1、我国物流行业的总体概述

  从历史趋势看,货运量增幅缓慢回落已多年,运输行业供大于求的局面仍是未来主要趋势,这种大趋势压制了运输企业的议价能力,进入2015年后随着宏观经济触底,物流领域的竞争更加激烈。国家统计局相关数据显示,2019年全社会物流总额保持基本平稳增长,社会物流总费用与GDP的比率为14.7%,比上年下降0.1个百分点。

  2020年全国社会物流总额300.1万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3.5%。2021年全国社会物流总额335.2万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9.2%,两年年均增长6.2%,增速恢复至正常年份平均水平;2022年全国社会物流总额347.6万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3.4%,物流需求规模再上新台阶,实现稳定增长。

  从供给方面看,国务院印发《物流业调整和振兴规划》以来,我国物流业保持较快增长,服务能力显著提升,基础设施条件和政策环境明显改善,现代产业体系初步形成,物流业已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仓储物流业固定资产投资高速增长,近10年增速均超过20%。

  信息技术和供应链管理不断发展并在物流业得到广泛运用,为广大生产流通企业提供了越来越低成本、高效率、多样化、精益化的物流服务,推动制造业专注核心业务和商贸业优化内部分工,以新技术、新管理为核心的现代物流体系日益形成。随着城乡居民消费能力的增强和消费方式的逐步转变,全社会物流服务能力和效率持续提升,物流成本进一步降低、流通效率明显提高,物流业市场竞争加剧。

  从需求方面来看,物流需求增速稳中渐升,根据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和中国物流信息中心发布的数据,2019年,社会物流总额增势良好,社会物流成本水平继续降低,社会物流总费用与GDP的比率持续回落,物流运行延续了稳中有进的发展态势。

  2020年,物流需求结构继续调整,新动能带动引领作用凸显。工业领域的高新技术物流需求、国际物流需求、网上零售物流需求快速发展,新产业、新业态、新产品的拉动作用持续增强。

  2021年全年社会物流总额335.2万亿元,同比增长9.2%,两年年均增长6.2%。物流需求规模再创新高,社会物流总额增速恢复至正常年份平均水平;2022年全国社会物流总额347.6万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3.4%,物流需求规模再上新台阶,实现稳定增长。从物流业景气指数中的物流服务价格指数看,2019年12月份中国物流业景气指数为58.6%,较上月回落0.3个百分点;中国仓储指数为52.5%,较上月回落1.9个百分点。

  12月份物流业景气指数虽略有回落,但仍在高景气区间运行,反映出供应链上下游经济活动保持活跃。分地区看,东中西部均保持较快增长态势。分行业看,各行业都位于景气区间运行,受电商促销运力需求逐步释放影响,装卸搬运和其他运输服务业和邮政快递业指数略有回落,增速减缓。从品种上看,钢铁、有色和建材等生产建设用大宗商品物流活动较活跃;与民生相关的服装、日用品和农副产品等消费品物流需求增多。2021年社会物流总费用16.7万亿元,同比增长12.5%。

  社会物流总费用与GDP的比率为14.6%,比上年下降0.1个百分点。2022年社会物流总费用17.8万亿元,同比增长4.4%。社会物流总费用与GDP的比率为14.7%,比上年提高0.1个百分点。图:2020-2022年全国社会物流总额

  2、国家相关产业政策

  物流业属于国家大力鼓励发展的行业。2014年7月18日,《交通运输物流信息互联共享新标准发布》由交通运输部发布,此举措有助于解决物流链上下游企业间信息“孤岛”问题。

  2014年9月12日,国务院发布《物流业发展中长期规划》(国发〔2014〕42号)提出了物流业发展的三大重点:降低物流成本;提升物流企业规模化、集约化水平;加强物流设施网络建设。提出了物流行业的发展目标,至2020年,基本建立现代物流服务体系,物流业增加值年均增长8%,物流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7.5%。第三方物流比重明显提高。全社会物流费用占GDP比率由2013年的18%下降到16%左右。

  2014年11月18日,国家发改委等七部委下发《关于我国物流业信用体系建设的指导意见》提出,加强物流信用服务机构培育和监管、推进信用记录建设和共享、积极推动信用记录应用、开展专业物流领域信用建设试点、加强物流信用体系建设的组织协调等十余项措施。2014年12月4日,《2014年到2030年山东省综合交通网中长期发展规划》出台,这是山东出台的第一个省级综合交通规划。

  它明确了未来15年全省铁路、公路、港口、机场、内河航道、交通枢纽等各种交通运输方式的发展目标和建设重点。2015年5月25日,商务部等10部门发布《全国流通节点城市布局规划(2015-2020年)》,确定2015-2020年“3纵5横”全国骨干流通大通道体系,明确划分国家级、区域级和地区级流通节点城市,并提出完善流通大通道基础设施、建设商贸物流园区、完善城市共同配送网络、发展国家电子商务示范基地、提升沿边节点城市口岸功能、促进城市商业适度集聚发展、强化流通领域标准实施和推广等九项重点任务。

  2015年9月29日,《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推进线上线下互动加快商贸流通创新发展转型升级的意见》指出运用互联网技术大力推进物流标准化,重点推进快递包裹、托盘、技术接口、运输车辆标准化,推进信息共享和互联互通,促进多式联运发展。

  2016年1月,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运输部发布《交通运输标准化“十三五”发展规划》提出,“十三五”是交通运输转型升级、提质增效的关键期。面对新形势、新任务,交通运输发展必须坚持以“四个全面”为统领,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贯彻落实“使交通真正成为发展先行官”要求,加快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建设,提高交通运输服务品质,提升行业治理能力和水平。

  2016年3月17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正式发布,对于降低物流成本、加强物流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开放商贸物流领域、加快推进物流链、改善交通运输线路等事项进行说明。

  2018年10月9日,国务院办公厅发布《推进运输结构调整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年)》,提出到2020年,全国货物运输结构明显优化,铁路、水路承担的大宗货物运输量显著提高,港口铁路集疏运量和集装箱多式联运量大幅增长,重点区域运输结构调整取得突破性进展,将京津冀及周边地区打造成为全国运输结构调整示范区。

  与2017年相比,全国铁路货运量增加11亿吨、增长30%,其中京津冀及周边地区增长40%、长三角地区增长10%、汾渭平原增长25%;全国水路货运量增加5亿吨、增长7.5%;沿海港口大宗货物公路运输量减少4.4亿吨。全国多式联运货运量年均增长20%,重点港口集装箱铁水联运量年均增长10%以上。

  2020年3月1日,国家发展改革委等部门发布《关于推动物流高质量发展促进形成强大国内市场的意见》,强调物流业是支撑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性、战略性、先导性产业。物流高质量发展是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山东能源集团有限公司2023年面向专业投资者公开发行科技创新可续期公司债券(第一期)募集说明书126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

  2020年5月29日,国务院办公厅发布《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推动制造业升级和新兴产业发展,支持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产业研发设计、现代物流、检验检测认证等生物性服务业。2020年8月22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发布《推动物流业制造业深度融合创新发展实施方案》,鼓励制造业企业开展物流智能化改造,推广应用物流机器人、智能仓储、自动分拣等新型物流技术装备。

  2021年3月,国家“十四五”规划提出强化流通体系支撑作用,建设现代物流体系,加快发展冷链物流等。2022年1月,发改委印发《“十四五”现代流通体系建设规划》,要求聚焦补齐现代流通体系短板,着眼现代流通体系高质量发展,加快形成现代流通统一大市场。

  3、物流业发展前景和趋势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流通产业取得长足发展,交易规模持续扩大,基础设施显著改善,新型业态不断涌现,现代流通方式加快发展,流通产业已经成为国民经济的基础性和先导性产业。但总的看,我国流通产业仍处于粗放型发展阶段,网络布局不合理,城乡发展不均衡,集中度偏低,信息化、标准化、国际化程度不高,效率低、成本高问题日益突出。

  “十四五”时期,我国将以推动现代物流业高质量发展为重点,以支撑构建新发展格局为目标,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现代物流业实现由大到强转变为主线,深入推进现代化物流提质增效降本。

  对外,要立足全面开放新格局,精准把握全球供应链体系,重构战略机遇,努力适应复杂多变的国际经贸环境,为扩大对外开放提供坚实的保障;对内,要把握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时代要求,顺应技术创新应用发展趋势,加快构建现代物流体系,全面提升物流服务的质量和效率。

  为此,“十四五”时期,国家将重点推进八大体系建设:一是构建“通道+枢纽+网络”的物流运行体系,二是建立安全可靠的现代供应链体系,三是发展集约高效的物流服务体系,四是完善创新赋能的物流经济体系,五是健全保障有力的应急物流体系,六是打造内联外通的国际物流体系,七是培育分工协调的物流市场主体体系,八是夯实科学完备的物流基础体系。通过八大体系建设,将加快推进物流业高质量发展,为建设现代产业体系、培育强大国内市场、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和构建现代流通体系,奠定坚实的基础。

  随着企业的转型发展及社会化分工的完善,企业特别是跨国企业对核心业务更加专注,物流服务外包发展速度加快。国内一些大企业也开始寻求核心竞争力的培养,国内物流服务外包业务将进一步的发展,且我国目前采用第三方物流服务的企业比例远低于欧洲、美国等发达地区,第三方物流市场发展潜力巨大。此外,跨境电商迎来爆发期,国际供应链服务获得新的业务增长点。

【中国物流行业未来的发展前景】相关文章:

中国未来五年最有发展前景的行业11-23

2017中国物流行业发展前景11-23

未来行业的发展前景11-23

中国物流发展前景11-23

物流行业发展前景11-23

物流行业的发展前景11-23

中国激光行业发展前景11-23

未来发展前景最好的行业11-24

物流与配送在中国的发展前景1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