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销售行业的发展前景
销售职业选择就像打游戏选服务器。在有些服务器里,矿藏丰富,能够刷到攻击力+500的装备,还有80级的高手与你并肩作战。为此由学习啦小编为大家分享销售行业的发展前景,欢迎参阅。
购买决策复杂度与销售发展前景
前面我们谈到了4类场景,从生意的角度,可能每一类都是有利可图的,但从职业销售人员的角度,却大不相同。
当面临问题简单-解决方案简单的情况时,客户并不需要销售人员的帮助,来作出高质量的购买决策。他们这时候的关注点,通常只落在了产品质量和价格上。和销售沟通对于客户来讲更多的是一种成本而很难带来多少附加价值。
这种场景的发展方向,是交易的自动化,完全砍掉销售人员或者仅提供最基本的服务,从而降低成本。例如前面说到的配电柜销售人员,应该就属于这种。客户觉得跟销售没什么好谈的,你质量有保证价格更低就好啦。
建议各位千万避开这种领域,如果已经在里面的请尽早脱身。客户都不需要你,你也就很难捣鼓出什么动静。
有一个名词叫做"功能型供应商",指的是企业对于产品的需求从功能规格到质量标准都非常的'清楚,唯一需要做的事情是找满足要求的供应商。也就是说,这时候客户购买决策的复杂度,通常处于问题简单-解决方案简单的状态。
需要说明的是,所谓的简单、复杂,并不是最终实现方式的简单复杂,而是从客户的角度,是不是能够理解问题和解决方案的关键因素和质量标准。例如可能一个产品或服务是非常复杂的,但客户具备了足够的知识和经验,对他们来讲依然容易独立做出高质量的购买决策。
例如在很多生产制造领域,尽管本身的技术非常复杂,但整个行业已经进入了成熟期,企业对于自己采购的需求、市场上的供应商非常理解,这时候对客户来讲,依然属于问题简单-解决方案简单的范畴。
做这样的客户,销售往往就很尴尬。客户可能将产品功能规格、服务水准要求、供应商利润空间规定的清清楚楚,你要做的就是在保证质量下更低的价格。从生意的角度当然可能还是有利可图的,但销售人员的发挥余地很小很小。
这里我建议大家在选择一份销售工作前,看一下,你的客户群体中是谁在参与与主导购买决策?如果决策权已经基本下放到了采购部门手中,通常这意味着这类购买对于企业已经是轻车熟路属于日常事务了(还有种情况是采购项目不重要)。
前面讲过,这种类型的购买,客户的关注点就是降低成本,与销售人员的沟通也是一种成本,可能的话越低越好。自动化的交易/电子商务,就是这类采购的发展方向。事实上,现在在企业中即使是一些金额比较大的设备和服务的购买,因为在这个范畴,也在电商化和自动化了。
客户把什么都摸清楚了,销售也就很难有用武之地。
而在另外一头,也就是问题复杂-解决方案复杂的场景中,客户很难独立做出高质量的购买决策,所以这时候会期望销售人员提供咨询的价值。而这种情况下的销售,有很大的机会去影响、改变客户购买的决策标准,从而提高成交率与利润。
有句话叫做"一流企业卖标准、二流企业卖技术、三流企业卖服务、四流企业卖产品、末流企业卖苦力"。大家看一下站在行业顶端的企业,或者站在社会生态链上方的阶层,他们往往是掌控了标准,例如法律就是一种标准。对于销售人员也是这样,你影响客户决策标准的能力,往往决定了你的档次。
举个例子,我毕业后第一份工作,是在一家管理软件公司,公司的产品,都是跑在微软SQL Server(数据库软件)上的。有一天听到同事说,他们去打单,客户的招标要求中,包含了一条:考虑到数据的扩展性,数据库将来必须能够放到小型机上。
因为微软SQL Server只能安装在PC服务器上,这一条如果执行,其实就等于判了我们公司的死刑。对方的销售人员,介入得早,已经给客户做了教育:“小型机等于高性能”。尽管他们的实际状况,其实根本不存在这个问题。
那么好了,如果你不能逆转标准,在这个案例中,连上场的机会都没有。
影响客户标准是一种能力,但是首先,你要落在客户自己难以搞定购买决策的地方,这里面发挥的空间才大。同时从客户的角度,这个领域也是他们希望专业化销售人员,能够帮助自己理清问题和解决方案、提供咨询价值的地方。
在大多数人心目中,销售人员往往是来自社会底层,教育程度低、平均收入低。但是在像高技术、高端金融服务领域,销售常常是高学历背景、素质和能力出色,即使普通销售人员收入也很高。而他们从事的领域,常常是技术含量高,问题复杂-解决方案复杂之处。
销售行业的发展前景
雷军讲过一句话“在风口上,猪都会飞”。
我大学学的是建筑相关专业,毕业后做了软件开发。当时其实能力也不算强,但是找工作还是容易,因为那时候正赶上软件行业大发展,企业人才短缺,一个不知名的公司,校招也有几十上百人的名额。
在一个快速成长的市场中,无论是产品还是人才,往往需求都容易大于供应。于是你可以更容易的切入这个行业,企业可以更容易的获得客户。反过来,如果行业已经发展到非常成熟甚至下滑阶段,市场容量下降,客户也已经门门清了,这时候拼的往往就是成本控制,你进去也往往是陷入价格战的泥潭。
还有一个问题,这个行业里已经有很多老人了,他们的经验在那里,人脉在那里,作为一个职场新人,你拿什么跟这些人去拼?位都被卡的死死的根本没有多少超车的机会。
几年前,我的一位朋友,本身是在一家顶级的快消品公司做招聘,后来跳出去做猎头,却选择了奢侈品行业。大概一年的时候,在上海就在这个行业打出了知名度,成为了公司的金牌猎头。他说如果选择自己熟悉的快消品行业,恐怕收入只有现在的一半。因为快消品已经发展多年,市场增长缓慢,而且每家公司基本上都有了合作多年的供应商。反过来当年奢侈品行业在中国快速发展,各大品牌纷纷进入中国市场或者大开门店,对招聘有迫切的需求,而行业里面专业的猎头反而基本没有。
同时,当时他去做的时候,这块业务只有自己一个人。而市场发展快,要扩大人员规模,很自然的从一个人变成了一个团队,而他顺理成章的成为了团队负责人。也就是说,在快速发展的市场上,你更容易和市场一块成长。
但在成熟的业务中,事情就是两样了。以前我在微软的服务部门时,我的老板曾经说:“你们有机会也要看看外面的世界,我们这里的业务已经很成熟了,所以上升的机会有限。哪怕我做的再好,我的老板不走我就没有机会;反过来哪怕你们做的再好,如果我不走你们可能也没有机会。”
很少有老板把这话说出来,但道理很实在。前面我们说过,努力和回报不是对等的,很多时候市场需求已经决定了回报的程度。
上周跟一位在智能硬件业的学员聊天,分析智能硬件市场。这两年由于技术的发展,很多传统行业都在考虑将自己的产品加上智能化特性,或者做出新的智能产品。但到底该怎么做,从老板到实际运作的员工,都有很大的困惑,毕竟都是大姑娘上轿头一遭。所以客户也期望有专业化的人来帮助他们。这样一来,在这个行业有很多机会去教育客户,影响他们的决策标准,也容易获得更高的利润率。如果是成熟行业,就很难了。
时势造英雄,顺着时代的潮流成事就容易很多。但很多人求职基本上是机会主义,看看有什么公司招聘就去投,最后拿到什么机会就从中选一个,结果也就是听天由命。
代表先进生产力
共产党提出过"三个代表"的纲领,其中有一个是"代表先进的生产力"。
为什么要代表先进生产力呢?在电影中,通常大家会发现往往是正义战胜邪恶。但现实和历史无数故事告诉我们:落后就要挨打。先进生产力会吊打落后生产力。当初蒙古灭掉南宋,他们并不是正义一方,但当时,却代表了先进的军事生产力。
前两天看了雷军一个演讲,其中说到他们现在一共7500人,其中研发人员2500,但是却创造了几百亿的产值,可以说是全球效率最高的公司之一。大家看到小米最近在多个行业攻城略地,这背后他们凶残的生产力,是一个关键的.因素。
今天我们看到一个现象,传统行业中的巨头体量很大、资源雄厚,但是对于未来却充满了焦虑感。一方面是因为互联网发展颠覆了市场环境,另外也是因为互联网公司代表了更先进的生产力,而传统公司尽管看到了这个方法,但船大难掉头。就像当初清朝也看到了西方的先进制度和技术,但却难以从根本上实现升级。
那么如何判断生产力的先进性呢?所谓先进生产力,就是用同样的资源产生更高的产出。
如果从人力资源的利用这个维度,一个简单的标准,就是员工人均创造的利润。
两年前我让学员做过一个练习题,就是分析500强公司的员工人均创造利润。算出来最高的是苹果(大概40万美金/人)、Google(30万)、微软(27万)。这些数字凭记忆有偏差,但量级就是这样了。对于小米这样在持续投资的创业公司用利润率并不适用,但和同行业相比的人均产值也是领先。
而另外一端,富士康,从产值上也是全球500强,但员工人均创造利润大概是3000美金。
在职业选择时一个常见误区是选择大公司,却没有去分析具体公司的生产力水准。有不少的公司规模大名头也有,但是人均战斗力可能是战五渣。
在销售生产力方面,你可以考虑两类模式:美军特种兵与阿富汗游击队。
同样是军事组织,论人均战斗力,明显美军特种兵,对阿富汗游击队强了不止一个档次。这里有人员素质上的差异,但更基础的一点是:美军有一个超级强大的战斗系统。
他们的每次战斗行动,并不是盲目出击。而是首先有缜密的情报工作,从情报机构到卫星、侦察机等,精准锁定打击目标,就像本拉登任务时,直接锁定了对方的住宅。
在锁定目标后,通常一线战斗人员并不是直接出击,而是首先使用无人机等设备进行批量打击,瓦解敌人的战斗力。然后再由一线人员出动,1对1解决最后的问题。
这种模式确保了人力的高效使用,将人均战斗力提升到了新的高度。
而阿富汗游击队,就没有这样强大的战斗系统,军人们常常只能靠自己去解决各种问题。
绝大多数企业是阿富汗游击队模式。销售人员要依靠自己战斗,例如自己寻找潜在客户(或者虽然公司有市场开发,但线索很不精准),客户也缺乏对于企业的基本信任,要从头做起沟通、关系建立的工作。这种模式下面,销售人员疲于奔命,很难真正将注意力放到客户价值创造上。
阿富汗游击队模式以数量取胜,而美军模式以质量取胜。显然后者有着人均战斗力上的优势。而前者,大多数人都会成为炮灰。
前面谈到“末流公司卖人力”,这一点在很多公司的销售体系中表现的非常明显:公司招聘大量的销售人员,很少给一线人员在市场与销售方面有力支持(例如提供精准的销售线索、提供销售工具、辅导与培训),就让销售冲上前线拼刺刀,成交率低也就是自然的结果。
尽管绝大多数公司,在招聘广告都有"重视员工发展"的套话,但现实是,绝大多数公司并不在意一线销售人员的成长,只在意业绩的增长,哪怕是用涸泽而渔的方式。
举个例子,在把销售当作体力劳动者和炮灰的企业中,往往喜欢用成功学的理念来进行思想灌输:“你没有成交是不够努力,客户拒绝了你你要继续坚持下去,一直到打动客户”。
但现实中,客户没有购买很多时候并不是因为你不够努力,可能是本身你们就寻找错了目标群体,可能是你们的产品就是垃圾,也可能是你还没有解决客户的某个困惑。但在很多公司销售管理者那里,似乎所有的问题都可以用"销售不够努力"来解决。
这类企业的销售管理者,往往管理的方式就是“这个月打了200个电话,成交了3个。那么你要再打200个,就可以成交6个了”。他们简单的觉得销售就是一个数字游戏,只会让一线销售通过数量实现增长,却对于如何提升销售工作的质量,用更少的时间获取更高的成交率束手无策。
一流的企业就像美军,会给一线工作者强有力的支援。我刚刚进入微软的时候,记得经理说过一句话:“你们的职责是服务好客户,我的职责是服务好你们”。从我自己的经历中,这句话真正是落到了实处。例如刚刚工作的时候我的客户满意度比较低,公司发给我们在客户调研中所有客户提到的不满之处(情报服务,很少有公司会系统化调研客户的体验并且反馈给员工,而如果你不知道客户的感觉也就很难提高),晚上经理还加班给我做辅导,结合具体的案例谈客户关系管理(辅导与教育服务)。
从现实的角度,一家生产力先进的企业,员工人均创造价值高,才有能力给员工高报酬,才有能力吸引、培养和留存高质量员工。这两年,传统企业甚至一些500强的公司,都在感叹互联网行业吸引了大量的优质人才,很难从薪酬上与之竞争。这很大程度上也是因为互联网公司代表了更先进的运作模式。
【销售行业的发展前景】相关文章:
教育行业发展前景10-13
快递行业的发展前景08-08
婚庆行业发展前景10-12
哪些行业有发展前景04-01
美发行业的发展前景09-22
民营医院行业发展前景09-30
大健康行业发展前景09-12
酒店行业发展前景分析08-26
储能行业发展前景08-02
传感器行业发展前景1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