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我国明清时代的酒文化
酒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国人民的日常饮食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在中国历史长河中,酒文化一直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与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相互交织、相互影响。以下是小编给大家整理的我国明清时代的酒文化相关资料,欢迎阅读!
明朝-我国葡萄酒业的低速发展时期
明朝是酿酒业大发展的新时期,酒的品种、产量都大大超过前世。明朝虽也有过酒禁,但大致上是放任私酿私卖的,政府直接向酿酒户、酒铺征税。由于酿酒的普遍,不再设专门管酒务的机构,酒税并入商税。据《明史·食货志》,酒就按"凡商税,三十而取一"的标准征收。这样,极大地促进了蒸馏酒和绍兴酒的发展。
而相比之下,葡萄酒则失去了优惠政策的扶持,不再有往日的风光。尽管在明朝葡萄酒不及白酒与绍兴酒流行,经过一千多年的发展,毕竟已有相当的基础,在明期的一些文学作品,甚至民间文学中也都有反映。
清末民国初期-我国葡萄酒业发展的转折期
清朝,尤其是清末民国初,是我国葡萄酒发展的转折点。首先,由于西部的稳定,葡萄种植的品种增加。据《清稗类钞》:"葡萄种类不一,自康熙时哈密等地咸录版章,因悉得其种,植渚苑御。其实之色,或白或紫,有长如马乳者。又有一种,大中间有小者,名公领孙。又有一种小者,名琐琐葡萄,味极甘美。又有一种曰奇石密食者,回语滋葡萄也,本布哈尔种,西域平后,遂移植于禁中"。
清朝后期,由于海禁的开放,葡萄酒的品种明显增多。除国产葡萄酒外,还有多种进口酒。清末民国初,葡萄酒不仅是王公、贵族的饮品,在一般社交场合以及酒馆里也都饮用。这些都可以从当时的文学作品中反映出来。
1892年,爱国华侨实业家张弼士在烟台芝罘创办了张裕葡萄酒公司,并在烟台栽培葡萄。这是我国葡萄酒业经过二千多年的漫长发展后,出现的第一个近代新型葡萄酒厂,贮酒容器也从瓮改用橡木桶。1912年,孙中山先生曾亲临张裕公司,题写了"品重醴泉"四字,给予很高的褒奖。
1914年,公司正式出酒,即在当年举办的南洋劝业会上获得最高优质奖章。1915年,在巴拿马万国博览会上,张裕所产的红葡萄酒、白兰地、味美思,以及用欧洲著名优良葡萄品种命名的"雷司令"、"解百纳"葡萄酒等荣获金质奖章,自此,烟台葡萄酒名声大振。此后,太原、青岛、北京、通化相继建成葡萄酒厂。这些厂的规模虽不大,但我国葡萄酒工业已初步形成,葡萄酒的消费面扩大。
由于军阀连年混战,帝国主义的摧残,官僚资本的掠夺,我国的葡萄酒业难以生存,连赫赫有名的张裕葡萄酒公司也难以维持,于1948年公司宣告破产。
从1949年建国初期剩下的葡萄酒厂和年产量来看,吉林通化为39吨,长白山为23吨,北京为20吨,山东烟台26.4吨,山东青岛4.5吨,山西清徐2.9吨,六个厂总计年产葡萄酒115.8吨(折全汁酒产量84.3吨)。
纵观汉武帝时期至清末民国初的2000多年,中国的葡萄酒产业经历了从创建、发展到繁荣的不同阶段,其中,有过繁荣和鼎盛,也有过低潮和没落,与之相随而行的是绵延不断、流传至今的灿烂的中国葡萄酒文化。她极大地丰富和发展了中华的民族文化,并成为其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她真实地记载和再现了中国葡萄与葡萄酒产业的发展历程,同时也有力地促进了我国葡萄酒业传统民族产业的繁荣。
酿造技术的变革
在明清时期,中国酿酒技术有了新的发展和变革,出现了一些新的酿酒技术和酒品。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酒的酿造方法的改进
在明清时期,酒的酿造方法出现了较大的变化。在北方,由于水质偏硬,使用大曲酿造技术成为主流。
而在南方,则因为水质偏软,使用小曲酿造技术更加普遍。此外,明清时期还出现了一种叫做“糯米酿酒”的新酿造方法,使得酒的品质得到了提高。
陈化酒的出现
在明清时期,陈化酒成为了一种新型酒品。陈化酒的制作方法是将酒装入坛子或瓷罐中,存放在阴凉通风的地方进行陈化,使其经过时间的沉淀、发酵和氧化,达到更佳的口感和质量。
陈化酒的出现标志着中国酿酒技术迈入了一个新的阶段,也为中国酒文化的发展带来了新的契机。
酱香型白酒的诞生
明清时期,酱香型白酒成为了中国酒文化的一大特色。
酱香型白酒的酿造方法是将高粱、小麦、豌豆等杂粮磨成粉末,经过蒸馏、发酵、陈酿等多道工序制成。酱香型白酒的独特风味和高质量,使其在中国酒文化中占据了重要地位。
酿酒设备的改进
在明清时期,酿酒设备也发生了较大的变化。
例如,出现了一种叫做“大锅酿酒法”的新技术,使用大锅煮熟杂粮后进行发酵,使得酿酒效率和质量得到了提高。
同时,一些制作酒具,如陶罐、青瓷坛等也得到了改进,使得酒的保存和质量更有保障。
饮酒习惯的变化
在明清时期,中国人的饮酒习惯也发生了一些变化,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饮酒场所的变化
在明清时期,人们开始重视饮酒场所的环境和气氛。茶楼、酒肆等饮酒场所的数量增多,饮酒环境的整洁、装饰和布局也得到了改善。
同时,人们还开始在家中设立专门的酒房,用于接待客人或自己品尝酒品。
饮酒方式的变化
在明清时期,人们开始重视饮酒方式的品味和文化内涵。例如,在饮用白酒时,不再直接饮用,而是采用小杯品饮,使得酒的味道更能被品尝到。
同时,人们还开始使用酒器,如瓷杯、青铜杯、酒壶等,来装饰和增强饮酒的文化内涵。
饮酒礼仪的变化
在明清时期,饮酒礼仪得到了更加严格和规范的制定和执行。例如,在官场或社交场合中,人们必须遵守一定的饮酒礼仪,如酒杯敬酒、饮酒顺序、酒杯摆放等等。
同时,饮酒礼仪还反映了社会等级和人际关系,如对长辈或上级敬酒时需要用两手奉上。
饮酒风俗的变化
在明清时期,饮酒已经不再是男性独享的习惯,女性也开始逐渐参与到饮酒活动中。同时,饮酒还成为了人们社交、娱乐和谈判的重要手段。
在官场中,饮酒成为了官员们沟通情感、增进关系的手段;而在民间,饮酒则成为了人们交流感情、表达心声的重要途径。
总的来说,明清时期的饮酒习惯呈现出更加多元、文化化和礼仪化的特点,反映了中国社会在经济、政治和文化等方面的变迁和发展。
酒文化的表达方式的改变
随着酒文化的发展和变迁,人们的表达方式也随之改变。在明清时期,酒文化的表达方式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文学作品
明清时期的文学作品中经常涉及饮酒文化,如诗词、小说、戏曲等。
这些作品通过对饮酒场景、酒的品种、饮酒习俗和饮酒情感的描写,反映了当时社会的饮酒文化和人们的思想情感。
绘画艺术
明清时期的绘画艺术中也常常出现饮酒的场景和题材。这些作品通过画家的笔触和构图,表现了饮酒的气氛和人物的情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文化和审美趣味。
饮食文化
明清时期的饮食文化中,酒与食品的搭配也变得越来越注重,如宴席上的点心和烤肉等。同时,酒也成为了烹调的调料,如用黄酒炖肉等。
这些饮食文化的变迁和发展,也表达了人们对饮食和饮酒文化的追求和热爱。
社交礼仪
明清时期的社交礼仪中,酒也成为了交际的重要方式。官场、商界和民间都有各自的饮酒礼仪,如宴席上的敬酒、客人的饮酒顺序和饮酒的轻重等。
这些礼仪的变迁和发展,也反映了社会的变化和人们的思想观念。
总的来说,明清时期的酒文化表达方式变得更加多样化和丰富化,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发展和变迁。
这些表达方式也成为了后来中国酒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酒的社会功能的变迁
随着明清时期酒文化的发展和变迁,酒的社会功能也发生了一些变化。下面是一些明清时期酒的社会功能变迁的例子:
宗教功能
在明朝初期,佛教还在中国广泛传播,酒被认为是一种用于供佛、祭祀的物品,有着宗教意义。
到了清朝,随着基督教等宗教的传入,酒的宗教功能逐渐减弱。
政治功能
在明朝时期,官员之间的酒宴往往被视为互相拉拢的手段,也是展示地位、宣示权力的表现。
随着清朝的建立和士人政治的兴盛,酒宴的政治功能逐渐弱化,取而代之的是文人雅士间的饮酒会友和交流思想。
社交功能
明清时期饮酒的社交功能逐渐得到强化,尤其是在商界和民间。
饮酒成为了商业交流和社交交际中的重要环节,为商业贸易和社会交往提供了场所和机会。
娱乐功能
饮酒在明清时期也成为了一种娱乐方式。除了宴席和饮酒会外,一些地方还兴起了酒楼、茶馆等娱乐场所,吸引了许多人前往消费。
【我国明清时代的酒文化】相关文章:
我国酒文化与茶文化的异同点11-01
黎族酒文化08-13
襄阳的酒文化07-08
董酒文化12-04
浅说酒文化11-24
美酒文化11-25
养生酒文化03-26
中国的酒文化05-08
关于酒文化05-08
浅讲酒文化1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