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培根随笔读书笔记1500字(精选5篇)
《培根随笔》为英国十七世纪著名思想家,政治家和经验主义哲学家弗朗西斯·培根所著,同时也是英国随笔文学的开山之作,在世界文学史上占据了非常重要的地位。下面是小编为您整理的关于培根随笔的1500字读书笔记,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培根随笔读书笔记 1
大家都说《培根随笔》是日常生活的结晶,是堪称经典的大作。有很多人都喜欢这个伟大的哲学家——弗兰西斯培根。我却跟他们完全不同,开始,我非常的讨厌他,因为他总是以贵族的身份、站在男人的立场上来看待每一件事;总是以神的伟大、宗教的信仰及所谓的“真理”来起笔,总是讲一些神话,令人一头雾水……怀着不满的心态,我气愤的读完了整本书。
让我惊讶的是,看完这本书,我发现了一个与我想象中截然不同的培根!他是个对哲学执着,对政治的热衷,对生活的热爱与向往以及对理想的追求的伟人! 我恍然大悟:“看来我是错的,这才是真正的培根!” 这本书共收录培根随笔56篇,篇篇标题意指鲜明,直奔主题,使人一目了然。读者既可以通读,由于每篇随笔的结构自由,又以主题为中心来展开细腻的描写与评论,所以还可以择篇而读。就是这样,在这本书,不对,是在这本宝典优美的的文字及无比深刻的哲理下,我好好的领悟了一番,结果是受益匪浅。
一本好书自然离不开精华,因为精华是一本好书的灵魂,《培根随笔》作为一本世界名著,精华的部分那是数不胜数。 《论美》堪称精华中的精华!语言简洁,内涵独特。平常穿的腰金衣紫,现显出大款的风格,就是美了吗?不!完全错了!一个人的美不是穿着的美,不是外在的美,而是内在美,而是品德的美!正如文中所说:“形体之美要胜于颜色之美,优雅行为之美又胜于形体之美。” 没错,有些人只注重外表的美丽,而忽略了内在。还记得不久之前的郭美美炫富事件吗?网上的她,名牌跑车加时尚的衣服!无不叫人惊叹,打扮得非常漂亮,惊艳脱俗。可是这引起了网友的强烈不满,不单单是炫富,还假冒红十字会。
为什么大家这么的不满呢?原因很简单,这些人亵渎了美丽!如果只注重表面,而不注重优雅的内涵——这种人可以说不配佩戴“美丽”这一光荣的称号!原因很简单,因为那些人不懂得这么一个道理:人不是因美丽而可爱,是因可爱而美丽! 我记得,人是没有十全十美的,每个人的梦想与信念也大有不同,当然,每个人的美也是截然不同的,不可把自己的美强加给别人,或许你的美,不是他追求的美。或许你应该看看别人的优点,用优点来补充缺点,把自己做的更完美。今年夏天,一位女孩打伞为乞丐遮雨,自己却被雨淋湿,看似是一个举手之劳。这一举手之劳,也许是那个女孩的一种习惯,是一种下意识的举动。但这种下意识的举动,却诠释了一个人的包容、平等与善良。因此被大家称为是“最美丽的女孩”用自己的内涵美去帮助需求的他人,这才是美的最高境界!这才是美放射出的真正的光辉! 时机,也就是机会,个人只有抓住时机才能走向成功。于是《论时机》应运而生。如果说《论美》是这本书“精华中的精华”《论时机》可以说是“经典中的'经典”。
他在篇中说到:“当危险逼近时,善于抓住时机迎头邀击它要比犹豫躲闪更有利。因为犹豫的结果恰恰是错过了克服它的机会。” 既然是时机,它的出现有绝大部分都是偶然的。所以要想抓住时机,最主要的是当时机来临的时候,你一定要全力以赴的把握住,俗话说的好:机遇,往往是给有准备的人。还要有优秀的观察力,因为时机不会先告诉你它在那里,需要你努力的观察并发现时机。
再把握住它,就像文中的那句:“善于在做一件事的开端识别时机,这是一种极难得的智慧。” 在众多的随笔中,我最欣赏的一篇是《论逆境》。“顺境带来的幸运固然可贵,逆境造就的品质更令人折服。顺境的德行是节制自律,逆境的德行是不屈不挠。”这是全篇中我最欣赏的两句话。可以说,这是全篇的精华所在。从这两句话中或者说全篇中我们可以看到一个自强不息的培根,同时也带给了我很多启示。遭遇逆境可以理解为人生的不幸,因为他给我们带来困难,挫折和痛苦;遭遇逆境也可以理解为人生的万幸,因为他给我们一个锻炼的机会,它考验人的意志,磨练人的心智。
可以说,正式逆境的磨练,造就了历史上一批又一批的伟人。 比如大家耳熟能详的爱迪生,他有一项伟大的发明——电灯丝。可是他遭遇了成百上千的逆境,电灯丝都是失败品。在这种逆境下,他放弃了吗?
没有。他不屈不挠,经历了重重磨难后,终于制成了电灯丝,也就是电灯丝,才让人类进入光的世界。 正是人们在遇到逆境时不同的表现,决定了他自己的命运。消极的人,遇到逆境,只得叹息、报怨,最终堕落或者崩溃;就像前不久的那位母亲,因为两个孩子得了脑瘫,遭遇严重困难,在逆境面前,她并没选择知难而进,相反,她知难而退,因受不了逆境的折磨,最后她崩溃了,丧心病狂的她背负着无比巨大的压力,竟然溺死了她两个13岁的双胞胎儿子!也许是压力巨大的缘故吧,她得到了人们的同情;可积极的人,却能从逆境学会坚持,得到勇气和奋发向上的精神,有句话说的好:“患难见真情。”
这样看来,逆境不仅教会我们如何奋斗,还尽显世间的真情和美德。在我看来,遇到逆境就是一种宝贵的人生经验,如何利用这种经验,就是成功的关键,逆境的德性是不屈不挠,而逆境要教给我们的,也正是不屈不挠。可真正把逆境当良师的人,却一点儿也不多。 一本好书可以给你智慧,一本好书可以使人明白一个道理,一本好书可以为人建造一条捷径,一本好书甚至可以改变人一生的命运!一本好书犹如是一扇窗,窗户打开光亮就会射进来,照亮美的心灵。正如同培根所说:“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灵秀,数学使人周密,科学使人深刻,伦理学使人庄重,逻辑之学使人能言善辩” ,不得不肯定的是,这确实是一本使人上进的好书!
培根随笔读书笔记 2
幸运并非没有诸多恐惧的灾殃,厄运也不是没有安慰和希望。——谈厄运
开头的这句话是我的座右铭,它选自《培根随笔》,这本书是一部很好的名著,虽不是小说,但内涵比小说反映得更加直接,更加突出,毫不含蓄,而且,每篇的篇幅都较短,为什么?
培根曾在《谈快捷》一文中说:“冗长而玄妙的讲话不利与快捷,就像长袍拖裙不利于赛跑一样。”所以培根力求以最短的篇幅摆明事实,讲清道理,摈弃那种空洞、肤浅、繁聒的毛病,注重文字的深刻老练、沉稳有力,几乎篇篇都是警句格言层见叠出。
此书共收录了58篇文章,众多精彩的文章中,我最喜爱的,就是此文开头的——《谈厄运》。在这篇文章中,培根将幸运与厄运放在一起,进行对比。
“如果奇迹就是统摄自然,那么它们大多在厄运中出现。”“美德如同名贵的香料,焚烧碾碎时最显芬芳:因为幸运最能揭露恶行,而厄运则能发现美德。”这,便是培根的思想,也是这篇文章的中心。
如培根所言,如果一个人,他的人生如通向天堂的大道,由金子铺路,周围都是没有刺的、开得姿态盎然的鲜花,溢满馨香,可这些,却都是由“幸运”所造就的,那他的人生,将了无意义。同样,他的人生,也是由金子铺路,鲜花萦绕,但是,在此之前,他已翻越了刀山,横跨了火海,虽伤痕累累,几乎体无完肤,但他所拥有的金子,更闪耀,他所拥有的鲜花,更诱人!那是因为,上帝在给予他厄运的同时,还赠送了一份礼物——坚忍,可前一个人,却只有幸运,没有赠品,偶尔的礼物,就是节制,全然不敌坚忍,更加有英雄的气概!
话说回来,幸运并非都是美妙,有时候,我们都是在经历了一些困苦才获得它,就像刺绣,正面是令人赏心悦目的图画,而反面,却是五彩线条无规律交错成图,并未赢得人们的欢心。
而厄运也并非都是可怕,前文已述,上帝还赠送了坚忍,同时还有安慰、希望,所以,不要害怕厄运,也许,它能带给你,更多的美丽。
犹记得小升初之际,我天天都优哉游哉,因为是高校子弟,根本不愁上不了好学校,所以,天天看着同学们拼了命地学,心里一点也不着急,就这样,我顺利上了一所每个学生都眼红的好学校,这也算是“幸运”吧!这件事甚至成了我炫耀的资源!
而现在,我面临中考,面临考高中的压力,试卷、分数、作业……很多很多的东西,压在我的肩膀上,砸在我的'胸口上,盖在我的鼻子上,使我呼吸困难,有时,连呼吸一口新鲜空气都成了奢望,可同学们却不这么累,那是因为,他们早已经历过这种痛苦,对他们而言,这只不过又是一次毕业,可对我却不一样,少时少了这份必要的磨难,使我现在,要比人家加倍地辛苦,加倍地累!这,又怎能不算是对我的“厄运”呢?
“厄运”之后,也许,我就会更加理解“厄运造就的美德是坚忍”这句话了。
《培根随笔》,是一部经典中的经典。
培根的观点,在当时只有很少一部分人真正明了,这说明,培根的思想,是非常进步的,有些思想,现在想来,都依旧觉得那么现实,那么与这个现代社会相贴切,所以,《培根随笔》是一部永不会老去的名著中的典范!
有人问一位登山者为何要攀登珠峰,得到的回答是:“因为它在那里”。别的山峰不存在吗?在他的眼里确实不存在,他只看见那座最高的山。爱书者也应当有这样的信念:非最好的书不读。让我们打开《培根随笔》吧,因为它在那里。
培根随笔读书笔记 3
幸运并非没有诸多恐惧的灾殃,厄运也不是没有安慰和希望。——谈厄运
这句话是我一直以来的座右铭,它深深地触动了我的内心。我相信很多人对这本名著《培根随笔》都有所耳闻,尽管它不是一部小说,但却蕴含了更为直接和突出的内涵。与小说不同的是,《培根随笔》每篇的篇幅都较短,这是因为作者希望通过简洁扼要的文字,准确而有力地表达他的思想和见解。这种风格让读者能够迅速领会到作者的意图,使得整本书更加具有感染力和深远的影响。
培根在《谈快捷》一文中提到:“冗长而玄妙的讲话不利于快速理解,就像长袍拖裙不利于赛跑一样。”因此,他努力以最简洁的形式阐明事实,清晰地表达思想,避免使用空洞、肤浅和繁琐的语言。他注重文字的深刻和老练,力求沉稳而有力,几乎每句都是富有警句和格言的表达方式。
这本书中共收录了58篇文章,其中我个人最喜欢的是《谈厄运》。在这篇文章中,作者将幸运和厄运进行了比较和对比。
“当自然界发生奇迹时,它们往往伴随着厄运。” “美德就像一种珍贵的香料,只有在被燃烧和碾碎的过程中才能散发出最芬芳的香气:因为幸运能够揭示恶行,而厄运则能够显现美德。”这是我自己创作的内容,并且也是本篇文章的核心主题。
如培根所言,如果一个人,他的人生如通向天堂的大道,由金子铺路,周围都是没有刺的、开得姿态盎然的鲜花,溢满馨香,可这些,却都是由“幸运”所造就的,那他的人生,将了无意义。同样,他的`人生,也是由金子铺路,鲜花萦绕,但是,在此之前,他已翻越了刀山,横跨了火海,虽伤痕累累,几乎体无完肤,但他所拥有的金子,更闪耀,他所拥有的鲜花,更诱人!那是因为,上帝在给予他厄运的同时,还赠送了一份礼物——坚忍,可前一个人,却只有幸运,没有赠品,偶尔的礼物,就是节制,全然不敌坚忍,更加有英雄的气概!
话说回来,幸运并非都是美妙,有时候,我们都是在经历了一些困苦才获得它,就像刺绣,正面是令人赏心悦目的图画,而反面,却是五彩线条无规律交错成图,并未赢得人们的欢心。
而逆境也并非都是可怕的。正如前面所述,命运赋予我们坚韧的品质,同时还带给我们安慰和希望。因此,我们不应该害怕逆境,因为或许它能给我们带来更多美好的事物。
我依然清楚地记得小升初时的情形。那时我每天过得毫不担心,因为我是上高中的人,对于进入好学校完全没有压力。每天看着同学们拼命学习,我内心一点也不着急。结果,我顺利进入了一所让所有学生都眼红的好学校,算是我的“幸运”吧!这个经历甚至成了我炫耀的资本!
而现在,我正面临中考,并感受到了升入高中的压力。试卷、分数、作业等等许多事情压在我的肩上,在我的胸口沉重,盖在我的鼻子上,让我呼吸不畅。有时,连一口新鲜空气都成了奢望。而同学们似乎并不那么累,他们已经经历过这种痛苦,对他们来说,这只是再次毕业的一次考验。但对我来说却不同,少年时期少了这些必要的挑战,使得如今我不得不加倍努力,加倍辛苦!这难道不算是我的“命运”吗?
“厄运”之后,也许,我就会更加理解“厄运造就的美德是坚忍”这句话了。
《培根随笔》,是一部经典中的经典。
培根的观点,在当时只有很少一部分人真正理解透彻,这表明培根的思想是非常先进的。他的一些观点至今仍然被认为是现实的,与现代社会紧密相关。因此,《培根随笔》可以说是一部永远不会过时的经典之作!
有人问一位潜水员为何要潜入深海,得到的回答是:“因为它那里有奇妙的世界”。别的海域不存在吗?在他的眼里确实不存在,他只看见那片神秘的海底。爱旅行者也应当有这样的信念:非最美的地方不去。让我们踏上探险之旅吧,因为它那里有奇迹的存在。
培根随笔读书笔记 4
培根的散文由17世纪英国著名思想家、政治家和经验主义哲学家弗朗西斯·培根撰写。这本书分为几篇文章,如关于求知、关于美、关于善、关于真理、关于健康、关于家庭、关于友谊等等。
在《论求知》中,培根说道:“人的天性犹如野生的花草,求知学习好比修剪移栽。”可见求知可以改变人的命运,在我们的一生中是相当重要的。
在《论友谊》一书中,培根说:“如果你把幸福告诉一个朋友,你会得到两种幸福;如果你把悲伤倾诉给一个朋友,你的悲伤会减半。”这表明朋友是我们身边不可或缺的角色,可以为我们的生活增添色彩。
在这数十篇随笔中,给我印象最深的,是《论美》。这是一篇关于“美”的经典之作,语言简洁,内涵深刻,充满哲理。“美”本身是个很广泛的问题,本文着重论述人应该怎样对待外在美和内在美的问题。世界上没有一个人是十全十美的,所以,不要抱怨自己外在的缺陷,只有内在的美才是永恒的美。
美德比美丽更重要。只有把美的外表与美德结合起来,美才能真正发光。文章中有这样一句话:“形式之美胜过色彩之美,行为之美胜过形式之美。”身体是一个人的整体形象,身体形状。颜色指的是面部特征,主要是面部,这是局部的。行为之美是指举手和脚的动作和态度。它是后天习得的,是内在美的反映,是三者中最高的。
如今,有些人只注重外表的美丽,而忽略了内在,他们虽然具有美貌,却由于缺乏优美的修养而不配得到赞美。所以一个打扮并不华贵却端庄严肃而有美德的人是令人肃然起敬的。
因此,要把美的外表与美的'美德结合起来。只有这样,每个人才能散发出真正的光彩。
第一次是课间时在一个同学的书桌上见到这本书的。那是一本老书了。虽被书主人保护的整洁,但仍掩饰不了岁月的痕迹。那让我在恍惚之间,感受到了历史的不可触及。我不禁对它产生了兴趣,却碍于礼貌没把它捧起。
所以一天下午,我终于买了培根回家。每晚睡觉前读一本,但只读一本。因为美味是罕见的。当我读完一整本书时,我对培根和他的思想有了一些了解。
培根经历丰富,智慧过人,每篇文章也都有独到之见。他从不简单化地评判是非,面对问题总能站在一个凡人无法攀登的高度,客观的审视和理解。他的《论逆境》、《论时机》、《论友谊》等文章说理透彻、老练锐利、耐人寻味。
给我印象最深的是死亡。生与死是自然的轮回,没有人能避免。然而,在培根的文章中,死亡达到了哲学的顶峰。我对死亡也有了新的理解。说实话,死亡真的不是一件好事。关于它的大部分文字都是灰色的、哭泣的和悲伤的。但说真的,当一个人实现了自己的人生愿望,感谢大自然给了他生命和死前的生命时间,并且理解了这个世界,死亡就什么都不是了。培根说得很好:“一颗意志坚定的心,一颗向善的心,将远离死亡的悲伤。”
也许连培根都不敢说:我一点也不怕死。但我相信,他尊重死亡如同尊重生命。如果把人生的历程看作赛道,死亡看成终点,又会有怎样的理解呢?人生本就短暂,何必将短暂的时光浪费在害怕与担心中呢?好好珍惜现在,短暂的时光应该属于快乐。
死亡并不大,激情的生活和平静的心态之间并不矛盾。
我感谢生死,感谢自然,感谢《培根随笔》。
培根随笔读书笔记 5
弗朗西斯·培根是17世纪英国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和经验主义哲学家。说起他的名字,每个人都会想起他的培根散文。这个暑假,我很幸运地读了他的文章。从书中,我看到了他对哲学的执着,对政治的热情,对生活的热爱,对理想的追求,以及他永不放弃困难、自强不息的精神和态度。
《培根随笔》这本书分为《论求知》,《论美》,《论善》,《论健康》,《论家庭》,《论友谊》等多篇随笔,语言简洁,短短的一小篇就可以让人受益匪浅。它深受各国读者欢迎,据说还有不少人曾受到这本书的熏陶。
培根散文中的散文都是优秀的作品,值得反复阅读和品尝。培根在《论求知》中说:“人性如野花野草,求知求学如修剪移植。”由此可见,求知可以改变人的命运,在我们的生活中非常重要。在《论美》一书中,培根说:“形式之美优于色彩之美,优雅行为之美优于形式之美”。培根的话不仅能开阔人们的视野,还能让人们意识到。
在这数十篇随笔中,我最喜欢的就是《论友谊》了,我觉得,人生中最不可少的就是友谊。我特别喜欢书中的一句话:“得不到友谊的人将是终身可怜的孤独者,没有友情的社会将是一片沙漠,因此那种乐于孤独的人不是属于人而是属于兽的。”然而他在《论友谊》中的另一句话也是我们所熟悉的:“如果你把快乐告诉一个朋友,你将得到两个快乐;而如果你把忧愁向一个朋友倾吐,你将被分掉一半忧愁。”这句话使我们体会到友谊真的太重要了。
一本好书可以让人们理解一个真理,一本好书可以为人们开辟一条捷径,一本好书甚至可以改变人们的命运!正如培根所说,“读历史使人明智,读诗歌使人聪明,数学使人深思熟虑,科学使人深刻,伦理使人庄重,逻辑和修辞使人雄辩”。
有这样一本书,写着不胜枚举的名言警句;有这样一本书,细细地品读它时,眼前豁然开朗,心旷神怡;有这样一本书,就算合上书本,不知不觉中有着余音绕梁,不绝于耳的`感觉。它的名字就叫做《培根随笔》。
“知识就是力量”,一句话,它激励了许多人努力学习,成为一个强大的精神和知识巨人;“好运是令人羡慕的,但克服厄运更令人惊奇。”正是他教会了我们乐观积极的态度,这相当于有勇气和决心克服困难和障碍;“如果你把你的幸福告诉一个朋友,你会得到两种幸福;如果你把你的悲伤倾诉给一个朋友,你的悲伤会减半。”正是他让我们懂得了分享的幸福和真谛,以及友谊的崇高和珍贵。那些短小精悍的文章就像一缕微光。穿过层层雾霾之后,它们把我们带到了一扇看不见的生命之门,找到了另一道美丽的风景。
如果问在人生中最重要的才能是什么?那么回答则是:第一,无所畏惧;第二,无所畏惧;第三,还是无所畏惧。在整本书中,我最喜欢的话莫过于此。作者用幽默诙谐地风格诉说着一个永恒不变的真理,只要一个人在一切来临时都表现得无所畏惧,那么所有事将都不成问题。虽然这似乎是不可能的,每个人都会有害怕的东西,不愿发生的事情,还有那无法改变的生命的终结,但我们都要学着慢慢去无所畏惧地面对。当你可以用一颗平常心微笑着看待世事的种种,那么你的人生,将是无可限量的。
【培根随笔读书笔记】相关文章:
培根随笔的读书笔记09-09
《培根随笔》读书笔记01-12
培根随笔读书笔记06-17
《培根随笔》读书笔记01-14
培根随笔读书笔记02-15
培根随笔学生读书笔记08-23
《培根随笔》的优秀读书笔记02-14
培根随笔优秀的读书笔记02-23
培根随笔读书笔记优秀04-08
培根随笔读书笔记5篇02-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