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心得体会

中医针灸学习心得

时间:2022-12-14 19:34:36 其他心得体会 我要投稿

中医针灸学习心得(精选10篇)

  针灸是针法和灸法的总称。针法是指在中医理论的指导下把针具(通常指毫针)按照一定的角度刺入患者体内,运用捻转与提插等针刺手法来对人体特定部位进行刺激从而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对此小编给大家收集了有关中医针灸学习心得的优秀内容,应该能给各位带来帮助。

中医针灸学习心得(精选10篇)

  中医针灸学习心得 篇1

  一个学期的针灸学习很快就结束了,其实一直到结束了我才发现,针灸是一门很有用的学科,只怕是以后都没有机会学了,如果选修课可以把相同的学科能多选几次该多好啊。一直觉得针灸很神奇,用几根小针扎几下就好了,也很佩服扎针人的功夫,下手真准啊,还要记那么多的穴位,真不容易。

  针灸是中国人的一项伟大发明,她之所以吸引人们长达几千年,并能穿透不同文化几起几落,说明她有着神奇的魅力和价值。针灸的历史悠久,据考证,它起源于我国原始社会的氏族公社制度时期,但针刺疗法产生于新石器时代“砭石”的出现;灸法则可追溯到原始社会人类学会用火以后。由于针灸疗法具有独特的优势,有广泛的适应证,疗效迅速显著,操作方法简便易行,医疗费用经济,极少副作用,而广泛的被人们接受。远在唐代,中国针灸就已传播到多个国家和地区,为保障全人类的生命健康发挥了巨大的作用,这一直是我们中国人的骄傲。针灸是学习中医者必须掌握的一项技能,能熟练把这门技艺运用到临床,为患者们减轻病痛的折磨。随着中国历史的不断推进,针灸在中国这片大地上生根发芽,最终成熟,至今我们还有很多前人留下的针灸文献,足证针灸学的累累硕果,现今针灸也后继有人,一批又一批的医学生继承和发扬了针灸这一祖国的遗产。本学期的针灸学习已经进入尾声,在学习过程中也不是那么一帆风顺,我经历了三个不同阶段。

  第一阶段是对针灸的好奇与迷惑。虽然针灸很出名,但我以前从没尝试过这种治疗方法,不了解它的疗效和作用原理,甚至对针灸还存在一定的恐惧感。针灸真的能治病、保健吗?它的原理是什么?可是针灸这种中国特色的治疗方法之所以能延续至今,而且被世界认可,一定具有其积极地作用。针灸还是未来的中医工作者必备的一项专业技能,值得我们中医学生学习和研究。怀着这样的心情,我开始了对针灸的初步学习,也逐渐揭开了针灸的神秘面纱。通过一段时间的初步学习,我进入了对针灸认识的第二阶段,了解与认同。知道了针灸疏通经络、调和阴阳、扶正祛邪的作用机理,学习了腧穴的定位和主治,加深了我对针灸的认同。进行了简单的针刺、艾灸、拔罐的手法后,对针灸的恐惧感也彻底消失了。也激发了我进一步研究下去的兴趣。

  第三阶段是对针灸的熟悉与掌握。对一些针灸方面书籍的浏览使我更加了解针灸。治疗不同病证的穴位配伍及一些经验取穴,让我由衷的佩服古代人民的智慧,渐渐的欣赏这种起源于中国的古老文化。现在的我已经找到适合自己的针刺方法,并能熟练的掌握补泻手法。但我知道这些远远不够,还需要更深一步的研究和积累临床经验,这都需要在以后的学习过程中不断充实自己,让自己能熟练运用针灸。

  在课堂学习过程中,我充分意识到针灸知识的繁杂,穴位的定位、主治都是我们要记住的东西当时着实让我觉得很头痛。不过老师这学期新启用的教学顺序(先讲定位再讲主治特点)我认为是比较合理的。同一部位的不同穴位往往主治病证相同或相似,所以一旦明确了定位,主治病证也就不难记了。而且老师还让我们总结了腧穴定位和主治,这也对我们起到很大的作用。通过总结有助于我们更好的记忆,只有亲手写一遍,才能给我们留下更深刻的印象。本学期的针灸实验课让我收获颇丰,它给我们提供了一个练习针灸的平台,由开始的“下不去手”到后来的“得心应手”,每个同学都在改变。同学间的互相联系也体现了我们之间的友谊。学期末的扎针和点穴考试也是非常有必要的,很好的检验了我们的实际操作水平。光有理论知识是不行的,想要真正掌握针灸这项技能,必须靠亲自动手。虽然我们的实验课考试已经结束,但我不会抛弃针灸的平时练习,只有勤练习,在将来的临床中才能熟练运用。老师在课上讲针灸知识的同时还给我们讲了好多临床知识,通过他描述的各类型案例,再结合课堂上的知识,我们能更好的理解针灸、运用针灸。虽然本学期的针灸学习已经结束,但我知道我们还只是刚刚入门,还有更深入的知识需要我们在以后的生活中学习、研究。现在还有部分人不承认针灸,可能因为其理论知识的不完整,但我相信在未来的研究过程中,我们会用自己的努力让更多的人认识针灸,认同针灸。

  针灸是中国千年文化过程的产物,蕴含着中华民族特有的精神、思维和文化精华,涵纳着大量的实践观察、知识体系和技术技艺,凝聚着中华民族强大的生命力与创造力,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也是全人类文明的瑰宝,应该受到更好的保护与利用,而且将它们发扬光大。作为未来的医者,让针灸事业中医事业更加欣欣向荣是我们的责任,并且让所有人体会到中医的博大精深。

  中医针灸学习心得 篇2

  今年八月分参加了单位组织的学习培训,在哈尔滨中医药大学二院学习了半个月,在某老师的带领下,我对针灸推拿有了新的认识,收获了很多,也有很多的感触,现将我学习的体会总结如下,希望自己能不断的成长,成为患者满意的医生。

  针灸疗法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创造的一种独特的医疗方法。针灸由"针"和"灸"构成,是中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其内容包括针灸理论、腧穴、针灸技术以及相关器具,在形成、应用和发展的过程中,具有鲜明的中华民族文化与地域特征,是基于中华民族文化和科学传统产生的宝贵遗产。

  近年来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的保健意识越来越强,针灸疗法越来越受人们的欢迎与信赖,针灸疗法的特点是治病不靠吃药,只是在病人身体的一定部位用针刺入,达到刺潋神经并引起局部反应,或用火的温热刺激烧灼局部,以达到治病的目的。

  针灸疗法具有很多优点:第一,有广泛的适应症,可用于内、外、妇、儿、五官等科多种疾病的治疗和预防;第二,治疗疾病的效果比较迅速和显著,特别是具有良好的兴奋身体机能,提高抗病能力和镇静、镇痛等作用;第三,操作方法简便易行;第四,医疗费用经济;第五,没有或极少副作用,基本安全可靠,又可以协同其他疗法进行综合治疗。这些也都是它始终受到人民群众欢迎的原因。

  在临床工作了七年,总感觉自己的医术不够精湛,有时会感到力不从心,今年八月跟随某老师学习,自己有了很大的进步。老师用自己多年的丰富针灸临床经验,对每一个穴位一一解释,列举大量实际生活中,各种疾病在针灸临床中的治疗,让我解决了很多疑点和难点。我们应该活到老,学到老,时刻记住三人行必有我师,我感谢某老师对我的孜孜不倦的教导和指导。

  我们应该经常像别人虚心学习,取长补短,使自己芝麻花花节节高,不断提升自己的医术水平。

  通过这次学习还使我明白了要想成为人们的好医生,除了具有精湛的医术外,还要学会与人合作。我们无论生活、工作、娱乐都离不开人与人之间的配合与合作,当医生更是如此。一个医术再高明的医生,也必须要有其他医护人员的配合才能完成各项医疗任务。所以,一个人如果缺乏与他人合作的精神和能力,他不仅在事业上不会有所建树,甚至连适应社会都会感到困难。一个人事业的成败在于人品的优劣,因此,一个人要想立足社会,有所作为,就必须学会与人合作。

  我会不断的努力,为人民,做好一名康复医者,有一个好的人品,好的医德。

  中医针灸学习心得 篇3

  经过推拿科两个月及针灸科一个月的实习我对针灸有了更深的认识。

  穴位诊断:许多疾病都会在体表产生反应点,疾病与体表反应的相关规律虽然还未有定律,但也有一定的诊断意义。我在实习时观察到了一些病人的耳穴及背部反应点与疾病有密切相关:一个颈椎病患者的耳穴颈椎部位有一个反应点;一个胃粘膜下垂的病人在其耳穴胃上有一个白色的1平方毫米左右大小的突起;一个胃口差又有口苦的病人在其耳部有一条淡红色的血管穿过耳穴胃和胆;腰肌劳损的病人在其劳损侧的腰部有一个红色的突起点等。

  针灸治疗方法:对于针灸治疗疾病,不同的方法其疗效是有区别的。许多病人经过不同的方法治疗后会觉得有些方法对于其疾病效果会更好。例如:对于增生性膝关节炎,用温针效果比电针效果更好;对于顽固性头痛或其它痛证用刺络放血的方法更有效;我见过一个强直性脊柱炎的病人在颈部有疼痛多年未愈,用痛点刺络放血约半火罐的血后疼痛缓解;有老师介绍其治疗一个顽固性头痛十余年的病人,用百会、耳尖、率谷、大椎等穴放血十余次后治愈;另外还听老师们介绍了一些有效有意思的治疗方法:如用电针内关和外关治疗心脏疾病、用刮痧大椎并拔罐治疗一个发热38.5度的病人一小时降温至37.5度、配合温针灸涌泉治疗顽固性失眠、治疗坐骨神经痛用长针刺环中穴更容易刺中坐骨神经以提高疗效、贴磁片加电治疗面瘫初期或面肌痉挛、贴磁片加电治疗小儿过敏性鼻炎、治疗眩晕用百会压灸等。

  选穴:三针疗法作为附院针灸科的常用选穴对于临床应用有一种指导意义,可以规范临床针灸选穴,让针灸更容易掌握;对于有些疾病带教老师们都有一些其经验:治疗耳聋用听宫深刺一寸左右加晕听区和中渚外关。

  中医针灸学习心得 篇4

  随着社会竞争的日益激烈,人们的生活节奏也变得更加快速和紧凑,在长期的劳累中,人们才发现身体健康的重要性。因此,推拿在当今的社会中,广泛受到人们的青睐。

  推拿按摩操作方便,不需要很多的时间,并且经济安全,不需要大笔的医药费,且不会产生药物的副作用,而且推拿对一些疾病还有显著的疗效,省去了吃药打针的麻烦。除此之外,推拿的保健作用更提升了它在人们头脑中的印象分。

  当初我抱着极大的热情选了这门课程,就是因为我想通过这门学科的学习,获悉一些中医的文化和针灸推拿学概况,掌握一些按摩推拿的技巧,以此来强身健体,更主要的是我热爱为我的家人和身边的人按摩。很荣幸我们课程的张水生老师是临床经验丰富的教授,他向我们展示了很多关于同学们关心以及切身健康问题的解决之道。比如如何缓解痛经,调理内分泌,减肥,美容,预防和治疗脊椎疼痛等等,这些都是相当实用的,以及按摩哪些具体的穴位,缓解什么病症等等,通过自身调节达到防病治病的目的。课余时间,老师还为学生提供了养生保健咨询,同学们受益匪浅。对于选学<针灸(推拿)学>这门课程,我兴趣于推拿这个部分,因为相较针灸来说,它更具有实际操作性,不像针灸需要专业的知识和精准的手法技法,以下为我对中医针灸推拿培训的心得体会。

  首先什么是按摩呢?按摩为中医外治法,按摩即为用能量手进行技能操作,激发人体生物能量,平衡阴阳,改善相关病症的方法。中医博大精深,古老而神奇,是我国灿烂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民族四大国粹之一,在国际上有着越来越重大的影响,深受大家的热爱和欢迎。当然也包括我们这些业余爱好者。五十年来中医药在各方面都取得了巨大的成就。针灸的故乡在中国,这让我感受到无比的自豪!至今日,推拿学的存在历史已经很长了,我国现存最早的医书中,就有关于保健按摩及推拿治疗的记载,沿续至今,在当代医学不断的研究发展中,出现了众多的操作方法,得到了创新和更有针对性的突破,特别是对一些疾病:内分泌失调、精神紧张、高血压、脾气不和、糖尿病、头痛失眠、腰酸背痛四肢风湿、体弱多病具有很好的疗效。在保健功能上,推拿能促进血液循环、肌肉活络、醒脑安神、舒肝顺气、还能高免疫力、健体增寿,能达到养生地。想按摩成功,认识经络和穴位是基础,也是中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生活中,多了解一些中医常用的取穴方法和人体骨节定位知识,可以让按摩收到更好的疗效,对于自己和家人的健康都大有裨益。日常按摩手法有很多种,主要包括按法、推法、拿法、摩法、揉法等。这些手法简单易学、操作安全实用,对预防和治疗各种疾病具有良好的效果。通过学习,我才发现我已经掌握了那么多种手法,只是手法加速需要加强。我梦想着我能拥有像理发店洗发小姐熟练又舒服的按摩技巧。按摩是讲究原则的,首先你要有力,而且要持久,并且柔和,最后力道要均匀。因部位的不同可选择不同的肢体部位选择不同的手法。只有掌握这些原则,才能很好的驾驭按摩。就拿我的亲身经历来说,从前我给家人按摩的`时候,操作上便出了错误,着力部位没有紧贴体表,暴力猛然按压,以致被按者反映不舒服。其实正确方法是按而留之,刚中兼柔,不可移动,用力要由轻而重,这是要吸取教训的。所以说按摩也是一种学习的过程,一份功力,一份效验。通过学习,我知道了人体中有14条经脉,它内属于脏腹外络与沟通,是运行气血的通络,有运行气血、濡养全身、抗御外邪、保卫机体的作用。在临床上能说明病理变化,指导辩证归经指导疗效及判断疾病预治。针炙治病,是要针炙在一定穴位上的,这些施术点,是指人体体表部位,人体俯气血输注,它大体分为经穴、经外穴和阿是穴腧穴,有近治和远治的作用,当指刺某些腧穴,对机体的不同状态可起双重良性,另外,有些腧穴还具有相对特殊性的作用。腧穴的位置不像阿是穴那样好确定,找对压痛点就找到了它的位置,是很难确定精确的位置,医学上运用人体体表解剖标志定位法(如神门穴的定位,它在手腕部,腕侧横纹尺侧端,尺侧腕屈肌腱的桡侧凹陷处)、骨度折量定位法,(如劳宫穴,定位于在手掌第二、三掌骨之间,偏于第三掌骨,握拳屈指时中指指尖处)、及指寸定位法(如天枢穴的定位,在腹中部,距脐中两寸,人的大拇指宽为一寸)拟取腧穴。每一个穴位都会有一个主治功能,如劳宫穴,主治中暑、中风昏迷、口臭等症状。腧穴又分为手太阳肺经、手少阴经、足太中医、中西医结合医师考试:实践技能考试二神经检查-椎体束...戴无菌手套阳经、手少阴三焦经、足少阴胆经等等。以下是我实实在在学到的穴位按摩。天枢穴——既可通便治便秘,又可止泻治腹泻;大椎穴——退热;少泽穴——通乳:太阳穴——头痛:丰隆穴——治痰,当然还有很多的穴位以及相应的治疗效果。

  推拿虽好,但也不能滥用,对于一些特殊情况是不能用推拿的或者说是推拿是无效的。通过学习针灸推拿这门课程,我学会了很多的东西,受益匪浅。它不仅让我习得一些日常保健和小毛病的解决办法,并且能运用一些手法去缓解疲劳。生活,学习让人忙碌,更应该去保护自己的身体,保护自己就是保护好自己的革命本钱,运用学会的知识,爱护身体吧!

  中医针灸学习心得 篇5

  一、遵从中医整体观念,强化针灸疗效

  中医学非常重视人体本身的统一性、完整性及其与自然界的相互关系,它认为人体是一个有机整体,构成人体的各个组

  成部分之间,在结构上是不可分割的,在功能上是相互协调、相互为用的,在病理上是相互影响的。同时也认识到人体与自然环境有密切关系,人类在能动地适应自然和改造自然的斗争中,维持着机体的正常生命活动。这种内外环境的统一性,机体自身整体性的思想,称之为整体观念。在临床针灸治疗中,整体观念显得尤为重要,不仅在要考虑患者的生理、心理因素,还要注意季节气候、昼夜晨昏、地区方域对患者的影响。平衡针灸创始人——xxx总医院平衡针灸专家xxx教授认为:人体本身就是一个自我平衡系统,具有自身的调节修复功能。因此,在针灸的过程中要使患者去舒适的体位,积极与患者沟通,使患者充分了解针灸疗法和疗效,解除患者心理上的顾忌和怕痛的心理,积极配合医生,以期通过人体自身的调节与平衡取得更好的疗效。此外,还要注意患者的状态和体质,饥饿患者不宜针刺,若需针刺,应取穴少,轻刺为宜;过饱者不宜针刺,若需针刺,上腹部不宜深刺、直刺;出大汗、大出血及年老体弱者,针刺手法宜轻;剧烈运动后不宜马上扎针。再次,人体在不同的季节影响下,也以不同的生理功能来适应。如春夏阳气升发在外,气血容易浮于体表,故皮肤松驰,腠理开泄,人体就以出汗散热来调节。秋冬阳气收敛内藏,气血闭于内,故皮肤致密,出汗减少,体内必须排出的水液就从小便排出。因此在春夏季节针灸后的患者皮肤松驰,腠理开泄,易至风邪入侵,务必叮嘱患者不要急于洗澡和吹风,以免加重病情。

  二、掌握配穴原则,灵活取穴

  1.先后次序的灵活应用由于人体每一个穴位的主治功用不同,因此取穴时有主穴和配穴之分。在我院朱宝医师的指导下,我们掌握了针灸学的普遍应用的“八要穴歌”:肚腹三里留,腰背委中求,头项寻列缺,面口合谷收,心胸取内关,小腹三阴谋,坐骨刺环跳,腿痛阳陵透。这八句话,共四十个字。每一句讲了一个穴位,一句五个字,即讲了一穴位,又讲了它治疗的部位。对于初学针灸的我们在配穴方面有很大的启示。朱宝医师还特别强调取穴的先后次序,在临床应用时,应根据病人分清主次,灵活掌握取穴的先后顺序。如发作性痛症,易先刺远隔穴位,运用导气手法,通过经络的远隔诱导作用,使疼痛改善后,在刺痛处穴位,就可避免病变部位因疼痛过敏引起的肌肉紧张,造成进针困难,加重疼痛。又如胃痛时常先刺远端足三里穴,再刺中脘;三叉神经痛先泻合谷,再取头面部穴位。可见,取穴的先后顺序的不同直接影响着临床疗效。

  2.循经选穴的原则临症选穴配伍,朱宝医师倡导按照“循经选穴”的原则,以脏腑经络理论为指导,根据病机和症候,在其所属或相关的经脉上选穴配方。在明确辩证的前提下,直接选取与病情相关经脉上的穴位进行治疗,临床上常取经脉循行远隔部位的经穴作为主穴,这些穴位是经络之上下、出入的处所,具有远近联系的功能,对本经头面、躯干、脏器等疾病,有直接的治疗作用。前面所提到的“八要穴歌”正是临床循经取穴法的高度概括。在临床应用中以本经取穴和他经取穴多见。如手厥阴经病变出现的心绞痛、心悸取内关,手太阴经病变的咳嗽取尺泽,咯血取孔最等。此外还有中病旁取,远近取穴法等多种取穴法,临床上根据病情酌情应用。

  3.疼痛选穴以“以痛为愉”的原则在循经选穴的基础上,直接选取患部经脉循行所达的穴位,以局部选穴为主。如眼病取晴明,耳疾取听宫,膝痛刺犊鼻等。

  4.灵活补泻,辨证施治在补泻手法的应用上,朱宝医师重视针刺手法,认为恰如其分的运用补泻手法是针灸疗效的关键,认为进针得气后,应根据个体生理、病理状态的不同和气血盛衰辨证施治,采用不同的用针强度、频率和持续时间,将补针和泻针分为轻、平、大三类,即轻补、大补、平补、轻泻、大泻、平泻、平补平泻等七法。对不同的病人甚至同一病人,都不应该是一成不变的,应根据病情变化辨证施治。如一例胆绞痛患者的治疗,初期采用大泻法针刺阳陵泉止痛后,改用平泻法刺其他穴位,使经气保持畅通,从而达到治疗目的。

  通过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学习,我们初步掌握了针灸理疗的方法,取得了一定的经验,但是在如大海般浩瀚渺茫的中医世界里,这些都只是皮毛,总结出一点体会与心得,与各位同仁共同学习,不足之处,请见谅。

  中医针灸学习心得 篇7

  针灸学是一门以中医理论为指导,研究经络、腧穴及刺灸方法,探讨运用针灸防治疾病规律的学科。

  经络是体内运行气血的通道,由经脉与络脉相互联系,彼此衔接而构成的体系成为经络系统。其中经脉包括十二经脉、奇经八脉、及附属于十二经脉的十二经别、十二经筋、十二皮部;络脉包括十五络脉和难以计数的浮络、孙络。手三阴经从胸走手,手三阳经从手走头,足三阳经从头走足,足三阴经从足走腹胸。

  腧穴是人体脏腑之气输注于体表的特点部位。人体的腧穴既是疾病的反应点,又是针灸的施术部位。腧穴分为十四经穴、奇穴和阿是穴,主治特点有近治作用、远治作用和特殊作用。

  手太阴肺经起于中焦,属肺,络大肠,联系胃及肺系,从肺系出,循行侧胸部及上肢内前缘。主治咳、喘、咯血等肺系疾病,及经脉循行部位的病证。

  手阳明大肠经循行于上肢外前缘,上肩,入缺盆,络肺属大肠。从缺盆上颈,止于鼻旁。主治头面五官疾患、热病、皮肤病、胃肠病、神志病,及循行部位病证。

  足阳明胃经循行鼻唇部,过耳前;主干线从颈下胸,内入缺盆,属胃络脾;外行胸腹第二侧线,下循下肢外前缘,止于第二趾外侧。治之胃肠病、头面五官病等。

  足太阴脾经下循小腿内侧中间,经膝股部内前缘,入腹属脾络胃,上膈,止于舌。分支一注心中,另一分布胸腹第三侧线,止于大包穴。主治脾胃病、妇科病、前阴病及循行部位病证。

  手少阴心经起于心中,联系心系、肺、咽、目系,络小肠,从肺浅出腋下,循行于上肢内后缘,入掌中,止于小指桡侧端。主治心胸、神志病及循行部位病证。

  手太阳小肠经循行于上肢外后缘,绕行肩胛,内线入缺盆,下行络新,属小肠。上线从缺盆至目外眦,分支止于目内眦。主治头面五官病、热病、神志病,及循行被病证。

  足太阳膀胱经循行头顶络脑,分支至耳上角;主干从头项向下,循行于脊柱两侧,内属膀胱、络肾,下贯臀,止腘窝,枕部分支下行背腰部主干线外侧,至腘窝部相合下行小腿后侧,止于小趾外侧端。主治头面五官、项、背腰、下肢病证等。

  足少阴肾经斜走足心,沿小腿、腘窝、大腿内后侧上行,过脊柱,属肾络膀胱,分支上行腹胸正中线旁。主治妇科、前阴、肾脏病,及循行部位病证。

  手厥阴心包经起于胸中,属心包,络三焦,外行支从胸中出侧胸上部,循行于上肢内侧中间,止于中指端。主治心、心包、胃、神志病,就循行部位病证。

  手少阳三焦经循行于上肢外侧中间,上肩,循耳部、面颊部,体腔支从缺盆进入,分布胸中,联系心包、膻中、三焦等。主治头、目、耳、面颊、咽喉、胸胁病和热病等。

  足少阳胆经胸胁,目、耳部;从缺盆发出内行支入胸中,过膈,联系肝胆;外行支下行大腿外侧止于第四趾外侧,足背分支止于足大趾。主治肝胆病,册头、目、耳、咽喉、胸胁病,及循行部位病证。

  足厥阴肝经经足背、内踝前,上行大腿内侧,联系阴部如体腔,联系肝胆,上行与督脉交汇于颠顶。目系支脉注于肺中。主治少腹痛、泌尿生殖病证等。

  督脉起于小腹内,下会阴部,上行于脊柱内侧上达顶,下止于唇内龈交穴。主治神志病、热病、腰、骶、背、头项等部位及内脏病证。

  任脉起于小腹内,下会阴部,在腹正中线上行,过面部,联系于目。主治少腹、腹腰、胃脘、胸、颈、咽喉、头面等部位疾病,及内脏疾病。

  针刺治疗要有严格的无菌观念,包括针具。医者手指、针刺部位及诊室内的消毒。进针主要有单手进针和双手进针,后者包括指切进针、夹持进针、舒张进针。行针手法有提插法、捻转法,及辅助手法:循法、弹法、刮法、摇法、飞法、震颤法。毫针补泻手法有单式补泻法,包括捻转补泻、提插补泻,及其他补泻手法,以及复式补泻手法:烧山火、透天凉。

  灸法主要借助灸火的热力给人体以温热的刺激,通过经络腧穴的作用,以达到防治疾病目的的一种方法。灸法分为艾灸和其他灸法。艾灸包括艾炷灸、艾条灸、温针灸和温灸器灸。其他还有灯火灸和天灸。施灸一般先上后下,先阳后阴,壮数先少后多,艾柱先小后大。特殊情况下,则可酌情而施。

  拔罐法是以罐为工具,以燃火、抽气法排除罐内空气,造成负压,使之吸附于腧穴,使局部皮肤充血、瘀血,以达到防治疾病额目的。拔罐方法有留罐法、走罐法、闪罐法、刺血拔罐法、留针拔罐法。

  在本学期的整个学习过程中,针灸腧穴各论的学习占有很大的比例,需要掌握临床常用穴位的定位与主治及操作方法,这是针灸学的基础,需要下功夫花时间的。针灸学一门技术,更是一门学问,需要去学习去钻研,而我只学习到了其皮毛,真正深奥的东西还未曾涉及。在今后的学习实践中,我应该通过阅读相关文献和多实践加深对针灸的理解,从而能在今后的临床之中解决更多实际问题。

  中医针灸学习心得 篇8

  在这个学期,我们学习了针灸学这门课程。在学习的过程中,有许多感悟。

  针灸学是研究针刺和艾灸等治法的一门学科,是祖国医学宝贵遗产之一。其内容主要包括经络、腧穴、针灸方法及临床治疗等部分。由于其具有操作简便、适应症广、疗效明显和经济安全等优点。因此数千年来深受广大劳动人民的欢迎。

  针法和灸法是两种不同的治疗方法。针法是运用各种金属针刺入穴位,运用不同手法进行治病的方法;灸法是采用艾条、艾柱点燃后熏灼穴位治病的方法。由于二者都是通过调整经络脏腑气血的功能达到治病的目的,常配合使用,所以合称为针灸。

  针灸学根于中医理论,特别是经络和腧穴理论,它着眼于人体的经脉循行和腧穴分布。由于理论比较抽象,所以在学习过程中要时刻注意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我们不仅要熟记经络的循行规律及分布特点,每条经的具体循行路线和主治,而且要善于在自己或他人身上点穴记忆。针灸学的经络系统由经脉和络脉组成,经络是人体运行气血的通道,包括经脉与络脉。有直行主干经脉和侧行分支的络脉组成。经络系统是由经脉和络脉相互联系,彼此衔接构成的体系。经络中由经气活动。经络系统由经脉和络脉组成,其中经脉包括十二经脉、奇经八脉以及附属于十二经脉的十二经别、十二经筋、十二皮部;络脉包括十五络脉和难以计数的浮络和孙络等,这些都需要我们了解和记忆。

  十二经脉由手足三阳经三阴经组成。共十二条经脉左右对称分布于头面、躯干、四肢、纵贯全身,其阳经分布于阳侧,阴经分别于阴侧,但是足阳明胃经徇行于前腹部,足厥阴肝经上达诸阳之会的巅顶部,并且在内踝8寸上于足太阴交叉。徇行过程中十二经脉由各自所属的脏腑及联系的脏腑器官。相表里的阴经与阳经在手足末端相交接,同名的阳经于阳经在头面部相交接,互相衔接的阴经与阴经在胸中交接。其交接规律为“肺大胃脾心小肠膀肾包焦胆肝乡”,形成了一个气血循环,使经经脉之气营运不休。奇经八脉为别道奇行的经脉,包括:督脉、任脉、阴维脉、阳维脉、冲脉、带脉、阴跷脉、阳跷脉。奇经八脉部隶属十二脏腑,无表里关系,但是其沟通十二经脉的联系,将部位相近、功能相似的经脉联系起来,起到了统摄有关气血,协调阴阳的作用。

  腧穴部分包括腧穴的定位与主治,还有特定穴的特殊应用。腧穴为人体脏腑经络之气输注于体表的特殊部位,包括十四经穴、奇穴与阿是穴三大类。腧穴有近治和远治作用,部分腧穴具有特殊的治疗作用。特定穴是一类具有特殊性能和治疗作用的腧穴,包括依经气运行特点具有不同作用的五腧穴:脏腑原气输注流经和留止于四肢部的原穴,十五经脉别出的络脉的络穴,十二经脉和阴阳跷脉之经气淀聚的郄穴;脏腑之气输注于背部的背腧穴,汇聚于胸腹的募穴,六腑之气下合于下肢足三阳经的下合穴;脏腑奇穴筋脉骨髓等精气汇聚的八会穴;十二经脉与奇经八脉相通的八脉交会穴;两条或两条以上经脉相交会的交会穴。

  在课程的学习中主要分了四大部分。除了上、中、下这三篇以外,主要上篇分了2个部分,一个是定位,另一个是穴位的功效。既然学校和老师按照这样的顺序来讲课,那么就一定有他的用意。在初学阶段,我觉得最重要的就是去模仿、去接受老师总结出来的有一定实践价值的东西。看课外书是必不可少的,但是要以课本为正统,不要对其他的书尽信,因为我们现在还没有足够得临床经验,也就是没有辨别事物正确与否的能力,因此,不要对学习求广而不求深。广可以经过以后的学习慢慢的去拓展,而深必须现在去做。因为只有打好了牢固的基础,才有可能对以后的临床其到促进与推动作用。

  在一开始学习的时候老师就要求我们背诵十二正经以及任脉和督脉的经络循行。这并不是一个简单的任务,记混淆的情况经常发生。而后又开始背诵腧穴歌诀,歌诀的背诵就相对简单了。在背诵了经脉循行及歌诀后感觉学起腧穴来就比较有思路,而在学习腧穴的过程中也复习了经脉走形及歌诀。

  在学习这一部分的时候学校还为我们开设了针灸实验课。在实验课上老师的指导和同学们的帮助下,我们开始按照规范正式在他人身上进针、做手法。刚开始,我还是对此抱有敬畏态度的,经过本人不懈的努力,终于在同学身上进针了,体会很深的第一次体验了扎针与被扎的感觉,第一次用艾柱对同学进行艾灸,第一次被艾灸。在针刺别人的时候,第一次感觉到了针下得气。在被针刺的时候第一次感觉到了经络气血的传递。实践是检验理论的惟一标准,没有经过实践检验的理论是站不住脚的,想要真正掌握针灸技术,就必须经过大量的实践。

  经过数周的针灸实验操作课程的学习,我们逐渐掌握了消毒方法,基本的进针方法,以及行针手法,留针出针方法。同时熟悉了针灸施治时,异常情况的处理和预防。此外,我们也进行了灸法的练习,同针法相比,灸法的作用比较局限,但灸法也有针法难以企及的优势,《医药入门·针灸》载“药之不及,针之不到,必须灸之。”我们学习了间接灸,包括隔盐灸、隔姜灸等隔物灸法;以及悬起灸,包括温和灸,雀啄灸,回旋灸。

  针灸在治疗上具有很多优点:第一,有广泛的适应症,可用于内、外、妇、儿、五官等科多种疾病的治疗和预防;第二,治疗疾病的效果比较迅速和显著,特别是具有良好的兴奋身体机能,提高抗病能力和镇静、镇痛等作用;第三,操作方法简便易行;第四,医疗费用经济;第五,没有或极少副作用,基本安全可靠,又可以协同其他疗法进行综合治疗。普遍为人们所接受,已经成为世界上许多国家医疗手段的组成部分。

  针灸在治疗上有几项原则:第一,补虚泻实——指扶助正气,祛除邪气。临床中大多以提插捻转补泻为主,配合呼吸、疾徐、开阖、迎随四法,但在具体应用时,还应该根据不同病证、不同穴位的特点运用不同手法。第二,清热温寒——热性病治疗用“清”法;寒性病治疗用“温”法。第三,治病求本——治疗疾病时要抓住疾病的根本原因,采取针对性的治疗方法。第四,三因制宜——因时制宜、因地制宜、因人制宜。如治疗失眠一类的疾病,若白天针刺治疗应刺以“兴奋”类穴位,而夜间治疗应刺以“安静”类穴位。

  针灸应用为学习经络、腧穴、刺法灸法等基本知识和技术后,培养运用针灸方法解决临床实际问题,须把上述知识和技能综合运用,由此,知道基本功对于以后临床治疗的重要性。

  现在的中医学习,是任重道远的,而且没有将中医融会贯通,是谈不上创新的。“穷者独善其身,达者兼济天下。”我们学习中医针灸,不仅要诵习经典,而且要心存大众。医术是为大众服务的,我们只有确立了为人民服务的目标,才能更有动力学习。校训讲“继承创新”,可见继承是非常重要的,一些人一知半解的就去给人治病只会害人害己。所以我们要学习针灸,首要的是诵习经典,前人的智慧是无法想象的,尽管限于时代的局限,他们的经验也是值得我们学习。试想中医针灸是多么的博大精深,依靠一己之力是无论如何也探究不清楚的。所以研习前人的经验,可以让我们快速掌握一些必要的知识,理论总是要和实践相结合的。泥古不化是注定要被淘汰的。我们要将前人的经验和现实密切的联系起来,进而真正掌握属于自己的针灸技术。在现实生活中我们要掌握常见病症的病因病机,辩证分型和针灸治疗方法,要重视在实践中学习,在见习实习课中,多动手,多思考,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掌握针灸治疗的知识和技能。

  中医针灸学习心得 篇9

  这个周末上门诊,下午休息,刚刚整理东西,发现实习时的小本本,是在针灸科时用废弃的病历自个整出来的。上面记录的都是实习时候我带教老师的经验。

  名字不说了。是个女医生,属于踏踏实实专研业务的,中西医并重的,带教很有一套。跟着老师6个多月,像这样小本本记满了好几本。记不清第一次见老师的场景了,只记得去针灸科报道后,老师你给我讲的第一堂课就是病理征的意义,

  很好很强大,深深被折服。

  毫无疑问,脉诊在中医学的诊断技术中占有重要的一席之地,而且在针灸的临床诊疗中,脉诊也有重要的地位,经典《灵枢》中对这一点重视散见各篇。如《灵枢·九针十二原》中说:“凡用针者,必先诊脉,视气之剧易,乃可以治”,在古代的那个时候,对疾病的诊断和预后的判断,远没有现在的认识深刻,因此在针灸治疗之前,通过脉诊来判断病患的体质和疾病状态是否适合针灸是必要的。

  如在《灵枢·刺节真邪》篇中说:“用针之类,在于调气”,如何判断气的状态呢?气的虚实逆顺,除了根据症状之外,再有较为客观的就是脉诊,脉的不同状态可以反应人体气的状态,有时症状可以和脉象同步,有时也可以不同步,因此对于针灸效果的情况判断,还需要脉症合参,《灵枢·终始》中说:“凡刺之道,气调而止”,“气调”二字应该包括了脉症综合的信息。

  《灵枢·九针十二原》中说:“所谓气至而有效者,泻则益虚,虚者脉大如其故而不坚也;坚如其故者,适虽言故,病未去也。补则益实,实者脉大如其故而益坚也;夫如其故而不坚者,适虽言快,病未去也,故补则实,泻则虚,痛虽不随针,病必衰去。”这一段就是说明了针灸治疗之后脉症相应与否的问题。

  《灵枢·热病》中说“无刺病与脉相逆者”、“身热甚,阴阳皆静者,勿刺也”,在古代,古人治疗疾病的技术缺乏,只有中药、针灸、按摩等手段,针灸算是比较快捷的治疗手段了,在临床应诊时,能否进行针灸治疗,需要做出合理的判断,在那个年代能够有这样的经验真是难能可贵的。在《灵枢》中,这样的记载还有很多,对现在的临床诊疗仍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后世中,唐代孙思邈也十分重视脉诊在针灸中的作用。在《千金要方》和《千金翼方》中记载“凡欲针灸,必先看脉”,“脉恶勿乱下针也”,“凡微数之脉,慎不可灸”,“脉浮热甚,勿灸”,“脉好乃下针”,这些记载都说明药王对针灸治疗时对疾病选择的慎重。

  近代陆瘦燕对脉诊也非常重视,如果出现弦脉,他认为是元阴不足,应取太溪、肾俞、关元等穴,严重出现结代脉时,还要大艾炷急灸关元、气海、命门、足三里等穴;他对冲阳、太溪、寸口、颔厌、太冲诸脉都有独到经验,如冲阳脉不衰,说明胃气犹存,生机未绝,但脉旺弦急,木来克土则预后多为不良;凡肝阳上逆时,颔厌脉往往搏动较甚,而寸口及太冲脉都相对弦细,临床当补涌泉导血下行,泻行间以平熄肝风,补太溪以滋水涵木,而脾肾两亏,中气下陷者则颔厌脉搏动常现微弱而不易触及,而寸口三部及太冲脉亦细小微弱,治疗应灸百会,导清阳之气上升,取脾俞、肾俞、足三里等穴,补益脾肾,以治其本。

  业师赖新生教授更重视四诊合参,结合现代医学的诊断学内容,综合各类信息进行判断。赖老师说,切脉乃是中医学四种诊断技术之一,四诊合参获得人体整体信息后,通过归纳、推理,得出比较确切的患者疾病状态,再确立处方用药,取穴施法,而不可单凭脉诊确立对应穴位。脉诊是古老的获得人体信息的诊断技术,虽然现在仍有重大价值,但是随着现代医学的发展,各种技术手段日新月异,核磁、CT、各种化验等应互相参照,不能偏执一端,不可一味依赖脉诊。

  脉象的浮沉迟数,弦滑芤弱,对应人体的外邪内伤,寒热虚实,与其他的诊断技术结合互参更能揭示人体的疾病状态,四诊结合得出的较为确切的体质证候类型。针灸取穴应该将证候和经络辨证结合,指导取穴,单纯以脉象指导取穴,有失偏颇。赖老师所创立通元针法正是基以对整体体质及证候类型的判断,以背俞穴和腹部募穴为调节具体脏腑的主要用穴,以任、督二脉及四肢五输穴做为整体调节的主要用穴的综合治疗方案。

  近来,有一将脉诊深入探讨推广,并以脉象作为取穴根据的学派,名“切脉针灸”,其创立者俞云老先生以其切脉针灸结合中药治疗肿瘤取得成效。虽取名“切脉针灸”,但是其内容与传统取穴原则无异,唯按脉象的经验取穴乃是其特色之处,取穴也非常重视背部及经络之反应点取穴。临床治疗取穴较多,常以穴组出现如大腹四针包括中脘、双天枢、气海,痞五针包括上脘、中脘、双梁门、下脘五穴,脐四针,补肾四穴包括照海、太溪、复溜、三阴交,调理八穴包括中脘、阴都、肓俞、气海、气旁等等,其他尚有排针奇穴等取穴方法,针具方面以金针为补,银针为泻,同时结合中药治疗,针药并用。俞老先生采用针药治疗肿瘤的实践是对针灸学发展有开创性意义。

  1978年5月《光明日报》发表文章《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这句话对中医非常适用,只有在实践中不断检验,中医学的真理才能越来越熠熠闪光。

  中医针灸学习心得 篇10

  那么作为中医学院的一名学生,苦读数年的莘莘学子,刚刚踏入临床的实习医生,应该如何来学习呢?

  1、先要明白,针灸只是中医的一部分。

  中医体系庞大,如同一颗千年老树,枝蔓众多,而针灸,仅仅是其中的小小分支。所以,要想再针灸上面有所建树,光在这个小分支上

  修修剪剪,装饰装饰,搞些表面文章是不行的,唯有在肥沃的土壤上把根扎深,才能日久弥香,长出属于自己的花朵。

  肥沃的土壤就是中医理论。就是阴阳五行。从此入手,学中医,学针灸,方是正道。

  本针灸专业奉之如珍宝的是《灵枢》(最好是看马莳的版本《灵枢注证发微》)是一定要熟读,经典条文要背诵;《针灸大成》中很多经典条文也要熟悉,后面的一些歌赋也是必背,如《玉龙赋》《标幽赋》等;如果有机缘的话,能够遇到真正懂子午流注的老师,一定要好好珍惜,认真学习。这个要是能有点感悟体会,《易经》是一定要在老师的指导下学习(这个也是我实习最大的遗憾,没有珍惜机会)。

  在学校把基础打扎实,临床跟师,才能有所感悟,当老师随手起沉疴,我们认真总结,提问,老师的只字片语会定让我们有茅塞顿开的感觉。否则,师徒无法共鸣,平白浪费时间,难道还指望天天忙于临床的老师回头来给我们讲最最基础的经文?

  2、针刺手法的练习。

  一个虎背熊腰的北方大汉和一个小巧秀气的江南女子,谁的针刺手法好?这个问题很难回答。由此可见,针刺手法不是比力气,而是讲究巧劲。针刺手法的重要性到底有多大。这个话题值得进一步讨论。也许时下,很多针灸医生不信这个,扎上针后多是直接电针接上了事,我这么说并非是否定电针的治疗效果,说实话,有的时候我自己在是否应该用电针这个问题上也很犹豫。一方面,临床上我在治疗很多颈肩腰腿痛的患者时候喜欢用电针的,并且觉得用电针比不用电针效果好很多(没有严格的统计过,仅仅是凭一些病人治疗效果的反馈)。但另一方面,我又是非常相信手法。因为读书的时候,亲眼见到1个病人,都是老师的VIP病人,一侧肢体的酸痛10多年,大关节处尤为明显,RF及HLA-B27,骶髂关节CT这些基本上无异常,基本排除了免疫系统相关疾病。多方治疗(针刺也试过很多医生)效果不明显,老师针刺治疗上的核心

  是一是缪刺;二是在手法上采用合谷刺,患者治疗1次后,疼痛明显减轻。当时这个病例给我的震撼太大。所以,如果有机会接触信奉针刺手法的老师,那么恭喜,请务必静下心,抓住机会,先模仿、学习。

  3、不要过于偏执的学习针灸而忽视了中药、方剂。

  临床上很多针灸大夫基本上只扎针不开中药,因为长时间不开中药,方剂背不出几首,《内经》《伤寒》《金匮》基本上没有研究,《温病》更不用说,这样其实是买椟还珠。真正合格的针灸大夫,不仅仅要擅长针灸,开汤药的思路应该要更具有特色。因为本身就是搞针灸的,对于经络辨证会更有体会,毕竟背了那么多年的“是动所生病,是主所生病。”,故在治疗一些内科疾病中,你的思路定当更加开阔。所以年轻的时候还是要背点东西的。《药性赋》《长沙方歌括》《汤头歌诀》是基本功,《内经》《伤寒》《金匮》更是基础的基础,当然,能有一个好的老师领着入门是非常幸运的事情。

  4、针灸针灸,要清楚,是针刺和艾灸。

  时下,多是注重针刺,灸法开展唯有江西的陈日新独树一帜,在往前推,安徽的灸法也风光过一段时候,可如今人气逐渐流失。如对灸法感兴趣的看家,推荐2本书,值得一读。江西陈日新教授的《热敏灸》和安徽周楣声先生的《灸绳》。

  中医的生命力是在临床的。

  曾经治疗过一个病人,朋友的朋友,每每发脾气后就容易干咳数日,胸部CT、MRI,痰涂片等检查都做过,无异常,学中医的都清楚,此是肝气犯肺,用药或用针皆可。简单的背腧按压,肝胆腧压痛尤为明显,针刺后,当夜咳嗽明显减轻。再举个例子,有次坐火车回家。途中遇到一个腹痛的病人。患者青年女性,既往有慢性胃炎的病史,此次疼痛部位是剑突下,触诊,腹肌非常紧张,墨菲征及麦氏点无压痛,当时身上没有带针,患者双侧梁丘(是胃经的郗穴,“郗”是孔隙之意,病症的反应点,临床多可用来治疗急症)较足三里压痛更为明显,但患者穿牛窄裤,梁丘不太好按压,只能用手按压足三里,大约1分钟,患者疼痛明显缓解,嘱咐其下车后去正规医院行胃镜明确下诊断,建议其当地找中医治疗。再有急性腰扭伤,落枕等服用复方氯唑沙宗等不能缓解,针刺后多数症状能很大缓解(此时治疗尤其重视经络辨证,定好病变经络,循经远处取穴,疗效颇佳),这样的例子针灸科能时时见到,不足为奇。所以,当我们能有幸跟位好的中医,亲眼见到仅仅凭中药、针灸,解决了些西医诊断治疗较为头痛的病例,我们就会有自信,才会由衷的喜欢上中医,就会自发的去专研中医。老师只是将我们引进门,指明方向,以后的路还长着呢,必须得靠自己走。

  如今医患关系紧张,但我相信,随着全民素质的提高,而今的囧境会慢慢好起来的。医生,本就需要能静下心去专研的。其实中医也好,西医也罢,好医生的标准,无外乎业务和医德。作为一名中医不去夸大中医疗效,但也不要在西医面前妄自菲薄,坚持下来,相信未来无论是名(在病人中的口碑),还是利(说白了就是钱),肯定会双收的。当然,初期还是要收敛性子,冷板凳做几年。毕竟,荣耀的背后必然刻着一道孤独。

【中医针灸学习心得】相关文章:

中医针灸必背口诀03-02

中医针灸人员自我评价12-14

中医针灸科实结07-06

研究发现中医针灸止痛的科学原理06-23

中医针灸推拿实习总结优秀范文09-02

中医执业医师针灸推拿复习辅导08-08

中医综合考研针灸学重点小结11-18

美国研究发现:中医针灸止痛的科学原理06-23

中医院针灸科实习报告07-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