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留守流动儿童关爱工程工作宣传片解说词
一,基本情况
叶集试验区南依大别山,北连江淮平原,地处安徽河南两省交界处,素有“大别山门户”、“安徽西大门”之称。全区所辖四个乡办,71个行政村,5个社区,总人口15.93万人。在校就读中小学生17656人,其中中学生6751人,小学生10905人。近年来,由于社会政治经济的快速发展,叶集区出现了大量过剩劳动力,大批青壮年人员外出经商打工,在外拼搏谋发展,留下子女同老人们待在家里。这些孩子成为了 “留守儿童”。据统计,叶集区留守儿童共有7062人,占全区农村在校学生总数的40%,其中小学生4708人,中学生2354人。
这些留守儿童由父亲或母亲单方监护的有3500人,由爷爷奶奶或外公外婆看管的有2824人,寄居在亲戚好友家的有700人,寄宿学校的有20人,有18名留守儿童为自己独立生活,没有任何监护人的看管。
这些留守儿童与父母远隔,长期缺少父母的关爱、引导和教育。留守儿童心理与生理的健康成长面临着许多问题。部分留守儿童性格变得孤僻,情绪波动大;在生活中表现出任性,不合群;学习成绩普遍下降。
二、领导重视,强化制度建设
2017年,区工管委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把农村留守流动儿童工作纳入各乡办新农村建设、农民工
工作等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和各部门工作规划,置于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体系之中。把农村留守流动儿童工作与政府实施妇女儿童发展纲要结合起来,将农村留守儿童的各项权益保护列入纲要实施的监测评估体系,让各级政府重视和关注留守儿童问题,把留守儿童工作作为促进城乡统筹、社会和谐发展的重要内容。尤其是通过建设农村“留守儿童之家”,并将其纳入民生工程,加大财政投入力度,构建农村留守儿童教育、监护和资助体系,切实维护了留守儿童的合法权益。
区工管委高度重视留守流动儿童关爱工作,成立了以教育局局长为组长的“留守流动儿童”关爱工作领导小组,局其他人员为小组成员。依据《安徽省校内留守儿童之家建设和管理办法》、《六安市校内留守儿童之家建设和管理办法》。结合叶集区实际,制定了《叶集区留守儿童之家实施方案》、《叶集区留守儿童之家建设和管理办法》、《叶集区留守儿童之家建设和管理考核办法》。依据方案,2011年叶集区在原有17所留守儿童之家项目学校的基础上,又增加了17所留守儿童之家项目学校,覆盖了全区。督促项目学校成立以校长为组长的留守儿童领导小组,制订本校具体工作计划,实施留守儿童教育工作方案,推动留守儿童教育管理工作制度化、规范化和经常化。
区教育局牵头,对全区34所项目学校留守儿童情况进行摸底调查,做到“五个清楚”,即清楚留守儿童的姓名、性别、年龄,清楚留守儿童的性格特点、兴趣爱好,清楚留守儿童健康状况,清楚留守儿童父母的务工地点和联系方式,清楚留守儿童的临时监护人姓名、地址、联系方式。由各学校将调查信息分类整理建档,报区教育局备
案。同时要求留守儿童所在的学校、班级、班主任和任课教师,做到心中有数、工作明确,切实解决留守儿童生活、学习、思想等方面的困难。重点做到“三管一强化”,即管学习、管生活、管身心、强化监护人的法律责任和道德义务;“十个一”,即一张联系卡、一次交流沟通、一次谈心活动、一次学习辅导、一次亲情活动、一次家庭访问、一封亲情家书、一门实用技术、一次家长会、一本工作记录。“五必访”,即身体不佳时必访、情绪不好时必访、成绩下降时必访、迟到后必访、与同学争吵后必访。
三、宣传培训,督导检查,组建高素质关爱队伍
叶集区大力宣传留守儿童关爱工作。学校、社区、街道均悬挂关爱留守儿童横幅标语;叶集电视台《叶集快车》栏目组制作了专题栏目《关爱留守儿童》;区教育局关工委同志举办报告会,以留守流动儿童的家庭教育为主要内容,全区300余名留守流动儿童家长聆听了报告,反响强烈。各学校也通过召开家长会、举办家长学校、下发《致留守儿童父母的一封信》、《致留守儿童的一封信》等宣传材料、向留守儿童捐赠物品等活动,在叶集掀起了关爱留守儿童的氛围。
叶集区在今年举办了留守流动儿童之家关爱工作培训会,各留守儿童之家项目学校校长、具体负责人参加了培训会,培养了骨干70余人。暑期举办了班主任培训班,邀请专家讲课,班主任在培训中系统学习关爱留守儿童的心理学策略、方式方法等诸多知识。
为进一步扎实开展留守儿童关爱工作,督促各项目学校的留守儿童之家的建设工作,区教育局依照《叶集区留守儿童之家建设和管理
《留守流动儿童关爱工程工作宣传片解说词》全文内容当前网页未完全显示,剩余内容请访问下一页查看。
考核办法》,多次组织检查小组至各项目校进行监督检查。针对在检查中暴露出的问题与不足,立即指出并限期纠正。
叶集区还联系区妇联、财政局、保险公司等部门单位开展关爱活动。发挥“五老”余热,发动关爱工作热心人士组建了300余人的爱心志愿者队伍。一支高素质的留守流动儿童关爱队伍慰然形成。
四、丰富关爱活动,让留守儿童家外有家
为让留守儿童感受社会的温馨,4月份,区教育局关工委联合保险公司举行了2011暖春行动----“携手同行。共创未来”留守儿童坐谈会暨现场捐赠仪式,发放了学习用具、玩具,52位留守儿童受到资助,资助金额达1.2万元。充分发挥区妇联特殊作用,组织社会各界妇女开展关爱留守流动儿童,争当爱心妈妈结对帮扶活动。
为了进一步丰富留守儿童的暑期文化生活,培养兴趣爱好,陶冶情操,促进全面健康发展。叶集区组织300名留守儿童免费参加了“爱心助成长短期培训班”。聘请在校大学生和部分在职教师担任爱心志愿者,为留守儿童讲课。组织夏令营活动,让留守儿童走出家门,参加实践活动,开拓眼界,增强实践能力。
学校是关爱留守儿童的主阵地。叶集区充分发挥农村学校主阵地作用,通过建立留守学生档案、建立配对帮扶制度、设置“亲情”电话、铺设心理健康绿色通道、开展丰富多彩的人文关爱活动,走进留守学生家庭,走进留守学生心灵,有针对性的开展教育工作。
一部亲情电话,把留守儿童与远在他乡的父母联系起来。当孩子们拿起拨通了电话,听着父母的声音,孩子的心就暖和起来,彼此的
心贴得很近很近。
一份生日蛋糕,接近了同学之间的距离。蜡烛点亮了,生日歌响了,小手拍起来,此时,没有了孤独、没有了寂寞,却有温情、有和合睦。
打开书本电视,家事国事天下事,尽在眼前。球拍拿起、棋子落下,跳绳摇动,毽子翻飞,处处是快乐的笑声、喝彩声、赞叹声。
老经军来了,留守儿童的耳畔响起了枪声,炮声,眼前起了硝烟,火光。热爱心活、学会坚强的信念在孩子心中扎根。
代理家长来了,生活上的困难解决了,学习上的难题没有了。多了一份自信,多了一份温馨。
心理健康老师来了,心里的小疙瘩消失了、怨气跑光了、困惑灭迹了,多了一份从容,多一份自在、多了一份洒脱。
法制教育,让留守儿童懂得如何自我保护;安全教育,让留守儿童懂得如何远离危险;健康教育,让留守儿童懂得怎样得到健康。补差教育,让留守儿童的成绩越来越好。
有了省市领导的高度重视与指导,各项目学校的积极努力,以及社会各界的热心帮助下,叶集区留守儿童正在关爱中茁壮成长。但我们仍将与时俱进,不断创新工作思路,在我区的留守流动儿童关爱工作方面做出更大的贡献。
叶集区(教育局)留守儿童关爱工程办公室
留守流动儿童关爱工程工作宣传片解说词 [篇2]
(一)背景篇
在青藏高原北缘的祁连山脉与内蒙古高原南缘之间,有一条长约1000公里,宽约70公里至100公里的狭长地带,因其位于黄河之西而又形似走廊,得名河西走廊。这条走廊东端的第一重镇就是全国历史文化名城凉州。她历尽沧桑,几度辉煌,仿佛一朵多彩的浪花,留下了光辉的篇章。
在历史文化名城凉州,有一个特殊的家,年龄最大的16岁,最小的12岁。他们本来应该穿着整洁的校服,坐在明亮的教室里朗朗读书。可是,他们却过早地挑起了生活的重担,但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身份“留守儿童”,这就是武南镇中畦中学“留守儿童之家”。
武南镇位于甘肃省武威市凉州区的东南部, 兰新铁路穿境而过。全镇经济主要以农业经济为主,各级政府把发展劳务经济作为振兴当地经济的主要手段之一。因此农民纷纷外出务工,滞留农村的留守儿童越来越多。他们都是父母外出打工,家里无人照料或是家里虽有爷爷奶奶照料,但照顾乏力的儿童。这些外出务工人员将自己的孩子留给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照管,或寄养在亲戚家里,因此对“留守儿童”的教育管理问题成为社会、学校教育管理面临的一个崭新课题。
(二)目标篇
学校“留守儿童之家”共有留守儿童161名,其中,男生61名,女生100名。“留守儿童”中,有103名儿童的父母一方在外打工,有56名儿童的父母双方都在外打工;还有2名孤儿,3名残疾孩子;有18位孩子是单亲家庭。
为了使留守儿童有一个温馨和谐的生活环境,我校2017年5月创建了“留守儿童之家”,创建“留守儿童之家”以来,为了使留守儿童之家工作有序开展,我们制定了“留守儿童之家”建设目标:“住有所,食有饭,玩有伴,学有教,难有帮,心能平,气能和”。
《留守流动儿童关爱工程工作宣传片解说词》全文内容当前网页未完全显示,剩余内容请访问下一页查看。
(三)活动篇
经过全校教师群策群力,我们的留守儿童工作从建好四个家出发,以活动为载体,广泛开展“4567”主题实践活动(即营造四个家,做到五掌握,建好六团队,开展“七个一”活动),努力营造一个留守儿童幸福学习、生活的乐园。
一 重点营造四个家:
学校成为“关爱之家”;教师重点扮演好三个角色:老师、爸爸或妈妈,让他们感受到学校家的温暖。班级成为“温馨之家” ;心语室成为“圆梦之家”;留守儿童大多心理孤独寂寞,有话没处说,有话没人听,感觉很无助。为解决这一现实问题,学校设立了“心语小屋”。并且组建了一支留守儿童心理咨询辅导队伍,为留守儿童提供心理援助;少年宫成为“快乐之家”。为了有更多的少年儿童有更为广阔的成长空间,学校创建了乡村少年宫,购置了钢琴、二胡、口风琴、笛子、手风琴、脚踏琴、电子琴等设备,为留守儿童免费提供场所、免费提供器材、免费上课。
二 努力做到五掌握:
做到了“五个掌握”,即:掌握留守儿童家庭基本情况,学生基本情况:即姓名、性别、出生年月、班级、特长、学习成绩、行为表现、心理状况等项目;掌握留守儿童的托管人基本情况即托管人姓名、性别、年龄、职业、详细住址、联系电话等项目;掌握留守儿童学业成绩,及时了解学习动态;掌握留守儿童日常行为习惯;掌握留守儿童的困难救助和需求。
三努力建好六团队:
学校在留守儿童的师资上下大力气组建好六个团队:
思想品德辅导团队;学校联系市区级妇联领导、企业界成功人士、老干部、老党员、老军人、老教师、老模范和以及“留守孩子”的邻居与其“结对子”,加强同家长和托管人的合作,开办家长培训班,托管人联系会,积极营造深厚良好的育人氛围。同时学校还加强对留守儿童在生活、学习等方面给予特别的照顾,将家庭困难的留守儿童纳入到“爱心救助”、“结对帮扶”中来,确保他们顺利完成九年义务教育。
情感交流沟通团队;开展校长、班主任、课任教师、好学生以及社会贤达人士与留守儿童的交友活动,把留守儿童的喜怒哀乐放在心上,注重留守孩子的心理生活,道德情操、审美情趣的教育,与留守学生沟通情感,弥补“留守孩子”亲情的缺失。
日常行为监护团队;每天安排相关老师对留守儿童的“真空时段”进行管理,如组织看电视、阅读课外书籍等;回家后,通知监管人,负责督促完成作业,照顾饮食起居。
生活学习帮扶团队;通过爱心妈妈、知心爸爸、生活学习辅导老师,建立关爱留守儿童的帮扶团队。
心理健康指导团队;通过对学校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探索,把心理健康教育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纳入了学校教育教学体制,纳入校本课程的开发。
学校定期联络团队:通过建立家校互动平台、开好家长会、做好家访工作、接待家长来访、邀请家长参与学校组织的活动、创设家长学校等活动,使留守儿童在校在家情况互相知晓,构成教育留守儿童的密而不漏的网络,防止发生意外情况。
四广泛开展“七个一”活动:
为了使留守儿童享有同别的孩子一样的花样年华,学校开展了丰富多彩“七个一”活动;既每个月进行一次家访,由班主任和爱心爸爸、爱心妈妈定期到家中及时了解留守儿童的思想、学业、心理动态促进家校沟通;要求学生每半月给家长写一封信;向爸爸妈妈汇报学习及生活情况;为留守儿童开通亲情电话,每周与家长通一次电话,促进学生与父母之间的情感交流,达到家校共教的目的;每月在网上与家长见一次面,利用学校宽带网同他们的父母上网交流、视频聊天,以此来抒发和宣泄内心情感,保持心情舒畅。每月搞一次社会实践活动。卫生大扫除、植树造林义务劳动、石羊河流域综合治理宣传活动、保护环境倡议活动、关爱老人、社会调查、郊游等活动;每学期组织一次趣味运动会或才艺展示,让孩子们在活动中感受家的温馨;每学期组织一次节日庆祝活动 。
(四)关爱篇
为了让留守儿童能健康快乐成长,我们制定了“三个优先”的工作原则:一是学习上优先辅导。农村留守儿童家庭环境的不完整和教育的弱化,孩子成功时得不到应有的赏识,失败时得不到及时的鼓励,产生了一些学习负面影响,针对这种情况,学校对留守儿童的学习情况进行跟踪,遇到问题及时解决。班级从学习方面对留守儿童逐一进行分类、分组,落实到每一位任课教师。由任课教师具体分析学生的学业情况,制定学习帮扶计划,明确帮扶时间、内容和阶段性效果。二是生活上优先照顾。对留守儿童要多看一眼,多问一声,多帮一把,使学生开心、家长放心、政府省心。留守儿童患病时,我们及时送诊,悉心照料。遇到大风、大雨、大雪天时,在征求孩子托管人的同意下,学校还专门指派一位生活老师照顾这些孩子的生活、起居,帮孩子做饭、洗衣服、夜间盖被子、课余作业辅导等。想办法为其解决生活难题。平时,老师指导学生学会生活自理,养成文明健康的生活习惯。特殊情况下,如孩子过节日、过生日等,学校让爱心爸妈与留守儿童共庆节日。元旦时,给他们赠送礼物;过中秋佳节时,学校让他们集体过中秋,一起吃月饼,让留守儿童感受到生活在学校大家庭里的温暖,促进孩子的健康成长。我校留守儿童廉荫虎同学,因父溺水而亡,母亲改嫁,成为孤儿,生活陷入困境,学校组织师生为其捐款两千多元,积极联系武南镇镇政府,将该孩子纳入低保,帮助他解决了学习、生活等问题,通过帮扶后学习成绩在班上名列前茅,今年该生在高中会考中稳居凉州考区第四名,考入武威六中“宏志班”。三是活动上优先安排。学校高度重视并认真组织留守儿童参加“第二课堂”等集体活动,或根据特点单独开展一些活动,既使其愉悦身心,又培养独立生活能力,还能强身健体。在班内开展“手牵手”活动,结成友情对子;积极鼓励“留守儿童”参与体育运动会、植树劳动、各科竞赛等活动,在文娱表演、书画比赛等活动中对他们给予特别的关心和鼓励。
(五)成绩篇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爱心一小步、人类文明一大步。我校自建设留守儿童之家,开展关爱留守儿童活动以来,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和支持,有市、区、镇各级领导及致富女能人130多人与留守儿童结成了帮扶对子,他(她)们亲自将1000多元钱、20套校服、65个书包及25个温馨礼品等送到留守儿童手中;区司法局知心爸爸将300元现金捐助给3名残疾留守孩子,并将23本《汉语词典》、一套法制教育宣传光盘、160多本法制教育读本送到这些孩子手中;特别是区民政局结队帮扶留守儿童80名,捐助校服、书包价值达8000元;武威市海龙电脑科技有限公司陈海龙捐资3万多元的打印一体机。以上捐助折合人民币4万多元。
在上级领导的关心和各位家长的支持下,通过全体教职员工的共同努力,我校连创佳绩,在09、10、11年的三届中考中均有多名同学位居凉州区前100名,取得了令同行刮目相看的成绩,也受到了社会和每一位家长的关注和好评。在08、09、10年凉州区教育工作考核中,我校连续被区教育局评为“教育教学先进单位”;2017我校被甘肃省妇女联合会评为“甘肃省留守儿童之家”;同时学校吴琦校长被甘肃省妇女联合会评为“甘肃省爱心人士”;2017年,我校被市委、市政府评为“文明单位”和“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先进集体;2017年,我校被甘肃省农村留守儿童工作联系会议评为“优秀留守儿童之家”;2011我校又被区委、区政府评为教育系统先进集体。所有这些荣誉都得到了留守儿童、家长及社会各界的广泛赞誉。我们先后收到感谢信38封、表扬信12封。这项活动既解除了留守儿童父母的后顾之忧,又促进了当地劳务经济的长足发展,更维护了社会的和谐稳定。
(六)前景篇
三尺讲台,终岁莫问荣枯事;两袖清风,回首只闻桃李香。”我们昨天的努力,换来了孩子们的笑脸,他们快乐、健康。换来了少年的青春焕发,他们激昂,向上。他们高尚,他们学业有成,他们,就是民族的希望!
为了使同一片蓝天下的孩子们都能享受幸福的童年和美好的明天,伸出温暖的双手,关爱我们的“留守儿童”,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我们要齐心协力,倾注爱心,为留守儿童创造和谐的成长环境,以“留守儿童之家”为主阵地;以开展留守儿童与爱心人士结对帮扶活动为主渠道;以培养留守学生全面发展为大目标;不断总结经验、改进工作方法,继续深入开展关爱活动,使我校的爱心队伍更加壮大,让孩子们充分感受到亲情的温暖,让他们真正觉得心有人爱,身有人护,难有人帮。实现思想上帮贫,生活上帮困,学习上帮难的目标 。使留守儿童的脸上绽放出更加幸福、更加灿烂的笑容。
让我们共同呵护这朵盛开的民族教育之花,为她插上腾飞的翅膀,她将飞上蓝天,飞向那更加辉煌的明天!
【留守流动儿童关爱工程工作宣传片解说词】相关文章:
关爱留守儿童的经典句子11-10
关爱留守儿童的句子11-02
关爱留守儿童的文案02-17
关爱留守儿童方案12-17
对留守儿童的关爱方案05-19
关爱留守儿童的工作总结12-21
关爱留守儿童的名言大全05-17
关爱留守儿童的创意句子11-29
关爱留守儿童方案通用0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