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内高职院校考察心得

时间:2024-04-07 18:10:52 考察心得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省内高职院校考察心得

  为了学习和借鉴省内高职院校在人才培养模式、教学管理、教学改革、校企合作、实习实训等方面的经验,学习有关特色高等职业院校的建设经验和典型做法,提升我校内涵建设, 2012年5月15日---2012年5月18日,我校在郑书记的带领下,组织了相关学院的教学副院长、教务处、组织人事处、校企合作共建处等相关工作人员,先后参观了襄阳职业技术学院、十堰职业技术学院、三峡旅游职业学院、三峡职业技术学院、仙桃职业学院。这次活动组织严密,时间紧凑,内容丰富。每到一地,除了听取学校领导的经验介绍和参观校园外,我们还分专业分科室与交流的学院进行了对口-交流和学习。时间虽然短暂,但感受颇深。通过这四天的学习,我的体会可概括为八个字:“震撼、差距、压力、动力”。通过考察,他们的办学理念、办学条件、教学模式、教学成绩等方面都值得我们学习。

省内高职院校考察心得

  一、 考察的的五所院校基本情况 在我们考察的学校中,每所学校都各有特色,如襄阳职业技术学院学院坚持“依靠行业、服务社会、育才树人、追求卓越”的办学理念,积极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探索并确立了符合高职教育规律,具有自身特色的“1233”办学模式,即一个目标、两个依靠、三级平台和三支队伍。一个目标:就是把学生的培养目标定位于在保证学生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上,以社会职业岗位(群)的需要为依据,培养直接为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能将客观规律和原理转变为物化形态,直接为社会创造价值的高技术、高技能、专门职业技能型人才。两个依靠:就是在专业建设、课程建设、教学计划、课程设置、人才培养方案等方面,依靠行业组织和行业研究会办学。三级平台:就是搭建工具学科、专业基础和专业技能三级教学平台。三支队伍:就是建设“双师型”、“理论型” 和“技能型”三支队伍。“1233”办学模式的确立,既为学生综合素质和实践技能的提高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也促进了产学研结合,提高了学院为地方经济建设服务的能力

  十堰职业技术学院和襄阳职业技术学院一样,是国家骨干职业技术院校。是国家和湖北省最早独立设置的高等职业院校之一,是湖北省11所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国家100所骨干高职院校建设单位。十堰职业技术学院有独特的办学背景,东风汽车公司以及与之配套的地方汽车工业企业为学院提供了产学研基地。

  三峡旅游职业学院和三峡职业学院,都是依托当地旅游行业的迅猛发展而不断成长壮大的院校。宜昌市政府着眼于打造鄂西圈核心城市、省域副中心、区域性中心城市的建设,大力发展旅游业、商贸物流业和金融保险业,万达、沃尔玛等一大批知名的高端企业纷纷抢滩宜昌,急需大批高技能的专门人才,为三峡旅游职业技术学院的发展和人才培养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因此,这两所院校的旅游专业和酒店管理专业发展形式良好。

  仙桃职业学院是湖北省教育厅命名的两所“园林式学校”之一,多次被湖北省委、省政府授予最佳“文明单位”的荣誉称号的高职学院。仙桃职业学院的特色是,办出精品专业,其学校的护理、计算机应用技术等专业均为省级重点专业。

  以上的这些学校之所以能有今天的发展,根据我的理解,主要因为以下几点:

  1、思想观念的转变。在教育改革的大好形势下,五所学校都抓住了机遇,解放了思想,并让教职工充分认识到只有思想的解放,进取的精神才能有发展。每个教职工以全新的精神面貌,营造出了人人为学校,学校为人人的良好局面。全校教职工的共同努力,创造了学校现在的局面。这几所学校均由中专合并而成的,在从中专的办学理念到高职办学理念观念的转变中,弯路走得比较少。

  2、地域上、行业上的差异。 襄樊、十堰、宜昌是我省经济比较发达地区之一,企业众多,在就业上有很大的主动性,在经济上和政策上,能得到当地政府有力支持。 襄樊、十堰的职业院校依托汽车 产业,大力发展汽车、电子等专业,利用订单培养模式,学生基本上都能在本地就业。而宜昌的两所院校, 很好的利用了当地旅游资源丰富的特点,通过社会服务促专业,与各景点、酒店深

  度合作,使得学生能充分就业。同时,当地政府以及相关行业管理部门的大力支持也使得这些院校发展迅速。

  3、管理的规范化。学校不断收取外来管理的经验,让每个教师和管理人员都能学习到先进的授课经验和管理经验。部门互相协作,分工明确,各负其责,为学校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4、重视师资队伍建设。学校为不断提高教师的业务能力,不断增加教学硬件设施建设投入,为教职工的自身发展创造了一个良好的工作环境,为学生的学习提供了一个有利的学习条件,为实训教学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平台。

  5、重视实践教学。5所院校内的专业基本上实行了每个专业都建有校内实训基地和多个校外实训基地,襄阳职业学院和十堰职业技术学院将企业引进学校,如通用汽车等。十堰职业技术学院实行双园融合办学制度,学院划分为两块场地,一块为校园,一块为产业科技园,学生理论实践都可以再学院内部实施。

  6、重视内涵建设情况。

  本次参观的学院,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加强内涵建设,打造标志性成果,在国家精品课程建设、省级特色学科建设、省级品牌专业建设、省级教学团队建设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果,为这些学院的持续健康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他们非常重视师资力量的培养,通过派教师去企业顶岗锻炼或从企业聘请教师的方式,着力打造过硬的“双师型”教师队伍;同时重视专业设置,对准当地产业发展趋势,紧密跟踪经济发展和就业市场变化,灵活地调整、科学地设置专业;同时重视实训实习基地建设,不断完善实训实习条件。

  二、考察后的几点心得

  通过4天的考察参观学习,结合我校实际情况,有以下几点心得体会:

  1、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通过与这几所院校的交流,大部分高职院校实行的是旺工淡学、多学期分段式教学,真正的实行工学交替。在用人单位大量需要人才的时候,调整教学安排,组织学生外出顶岗实习,实习结束后返校继续未完成的理论教学。酒店、旅游、机械电子类的专业在制定人才培养方案时,应充分考虑行业的时间特点,旺季开展顶岗实习,淡季开展理论教学活动。

  2、抓住机遇,大力开展内涵建设。院系负责教学的领导应积极主动担任专业核心课程的负责人,要指导教研室开展教研活动,进行捆-绑式建设,比喻,重点选取一个专业,进行重点专业建设,同时建设该专业的教学团队、该专业的精品课程。前几年,是国家级、省级精品课程的大力发展时期,错过了这个时间,省级精品课程很难申报。同时,在平时,要大力进行校级精品课程、校级重点专业、校级重点专业教学团队的建设,只有打好基础,再以后申报省级、国家级相关项目时,才能有经验和实力进行申报。

  3、重视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是落实人才培养模式的关键,是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关键。制定师资队伍建设规划,加大教师队伍建设力度,是学校最根本的基础建设之一。

  我们参观的5所院校,基本上以制度的形式,要求35岁以下的教师到企业挂职锻炼,并将这一项要求纳入职称评定体系。除了顶岗实习带队到企业,还可以采取其他多种模式,比如:参加专业建设活动及参与专业结构的改革与调整、下厂调研、参与建设实习、实训基地、指导专业竞赛、对教师提供各类培训进修的机会等等

  4、依托当地产业背景,服务于区域经济是高职院校生存发展之道。专业的发展,离不开地方、离不开行业、离不开企业。必须与政府、上级管理部门紧密结合,将行业、企业引进学校。结合我校实际,应立足于光谷,立足于江夏,调研光谷和江夏的企业背景和用人需求情况,根据实际情况,大力发展校企合作,

  共建实训基地,学校提供场地、政策,企业提供资金、设备、技师、技术,共同培养应用型高技能人才。

  5、彻底贯彻双证书制度。要求学生在领取毕业证之前,必须拥有职业资格证书。

  6、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应该在教学硬件的发展上加大投资力度,应以节约为本,在学校教学硬件现有的基础上根据学校的财力,努力改善目前学校硬件不足的现象,为教师提供一个良好的实践场地。为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实践学习环境,为下一步发展做好准备工作。

  这次参观学习,时间虽然短暂,但收获却不少。在参观五所学校的过程中,我们受到了学校领导的热情接待,详细的讲解。我坚信,只要我们一步一步努力去做,我们学校的办学条件会逐步得到改善,我们学校的教学质量会逐步得到提高,我们学校的发展会越来越好。

  省内高职院校考察心得 [篇2]

  随着高等职业教育的长足发展,青年教师逐步成为高职院校教师队伍的主体。青年教师的师德建设在高职院校的建设中也凸显的越来越重要。

  从青年教师方面看。①重学历,轻业务。青年教师的学历层次较高,知识结构新,知识面广,进取心强,具有较强的竞争意识,对未来怀有远大的抱负,渴望继续深造。但同时,青年教师在日常的教学工作中,也存在轻视工作实践,不注重提高自身业务素质的现象和急功近利、好高骛远的心态。尤其是,当前青年教师肩负着提高学历、开展科研和晋升职称的多重压力,使部分青年教师片面注重学位和科研,对日常教学敷衍了事,表现在备课不认真,教案不更新,教学方法不创新,不关心教学质量,不丰富教学内容,忽略学生感受,课后少与学生交流等现象。在科研方面科学研究态度不端正,科研成果质量不高,急功近利情况严重。

  ②重教书,轻育人。教书育人是教师的天职。教师在向学生传授文化知识的同时,还要教会学生做人的道理,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作为高职院校的教师,其教育对象将是社会各领域的应用型和技能型人才,为人处世、与人沟通等育人因素和知识技能的传授同等重要。然而,由于青年教师的年龄与学生比较接近,具有与学生代沟小、易沟通等优势的同时,容易忽视自身的角色定位,淡化自身教书育人、为人师表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加之高职院校的特色定位,部分青年教师片面认为高职教育的主要目标是培养出有一技之长的学生,因此,在教学过程中,片面注重理论知识的讲授,而对如何培养人、教育人的问题探索不够。

  ③重自我,轻奉献。当前,多数青年教师出生于改革开放之后,成长于我国社会转型期,在自我价值的调节过程中,有强烈的表现欲,渴望实现自我价值,比较看重自身利益所得,容易被现实的物质利益所影响,不愿吃苦,经不起挫折。因此,在实际的工作中,青年教师重视个人价值的实现,崇尚个人奋斗,缺乏团队协作精神不关心集体,对事关教学的一些重大问题,思想认识模糊。

  因此,我们必须加强青年教师的师德建设。加强职前师德教育,提高青年教师的师德认识。党和政府高度重视高校青年教师群体的师德建设,专门制定颁布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师德建设的意见》(教师[2017]1 号)。高职院校在青年教师入职前,要加强对青年教师的师德教育培训,加深青年教师对师德的认识

  和理解,促进青年教师在工作、学习和生活中,自觉养成良好的师德习惯、师德品质,进而内化为良好的师德观念,师德意识,外化为高尚的师德行为。挖掘典型、树立榜样和示范引导是促进青年教师师德养成的重要手段。首先,高职院校可以将教育战线上的先进人物、典型事迹作为师德教育的活教材,宣传历史上优秀教师的先进事迹;其次,对本校教学一线涌现出的优秀教师进行表彰,以身边人的先进事迹教育感染青年教师,促进青年教师的师德养成;再次,倡导新老教师“传帮带”活动,让青年教师从老教师身上学到精湛的技能,感受高尚的品德和甘为人梯默默奉献的精神;最后,可以将先进人物“请进来”,给青年教师作报告,组织青年教师“走出去”,通过参观、访问,让青年教师直接接受教育。健全师德评价机制,激发青年教师职业责任感。健全师德评价机制是师德建设的重要内容。高职院校应制定科学师德评价机制来把握教师的师德状况。例如相关部门应制定出适合教师的职业道德规范,将师德标准具体化、规范化。将青年教师的师德行为作为教师评优、晋升、进修的重要依据,从而激发青年教师的成就感、荣誉感以及职业责任感。营造和谐管理氛围,增强青年教师职业幸福感。和谐的管理氛围,不仅包括良好的学术氛围,还包括能够让教师感到心情舒畅的工作氛围。高职院校应营造一种民主平等、重视人才、重用人才的校园氛围,关注青年教师的内心感受,了解青年教师的心声,让青年教师能够感受到一种积极向上的工作氛围,更加激发青年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从内心增强青年教师的职业幸福感。

【省内高职院校考察心得】相关文章:

2017甘肃省内32所高职院校不参加高考即可入学03-26

高职院校审美教育意义论文11-27

福建最好的专科高职院校排名08-03

赴省内开发区考察有关情况的报告范文11-27

如何培养高职院校学生的职业能力11-09

高职院校教师述职报告08-05

高职院校教师岗前培训心得体会11-19

高职院校教师岗前培训心得体会12-06

高职院校班主任工作计划1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