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乡文化产业考察报告

时间:2023-02-18 22:25:08 考察报告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家乡文化产业考察报告

我的家乡是有名的茶叶之乡----安溪。在这个地方,应验着“靠山吃山”这句话,大部分人以茶为生。红土壤是大自然的赠予,特殊的地理环境下让山俊水美,一片片绿油油的茶园则是安溪人民劳动与汗水演绎的美丽。曾经看过这么一句话:关于茶的文章都难以结尾,因为它不曾结束。就是这么一个地方,依靠着茶产业,依靠着茶文化,依靠着茶叶链条在中国百强县有了自己的一席之地。安溪产茶始于1725。安溪铁观音天下闻名,安溪县的乌龙茶制作技艺(铁观音制作技艺)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安溪是中国古老的茶区,铁观音境内生长着不少古老野生茶树,茶叶在蓝田,剑斗等地发现的野生茶树树高7米,树冠达3.2米,据专家考证,已有1000多年的树龄。安溪茶叶通过“海上丝绸之路”走向世界,畅销海外。

家乡文化产业考察报告

台湾乌龙茶由安溪传入,随着乌龙茶传入台湾,安溪的茶俗也传入台湾。以茶王赛、茶文化交流会等民间习俗加强与台湾同胞的交流往来,如今已成为安台加深联系和乡情的重要方式。

文化源于生活,又不断的推着生活不断的向更好的方向发展。 茶文化形成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在日常的生活中不断的积累下来,慢慢的形成一种无形的意识、习惯。所有的这一切源于市场对于铁观音茶叶的需求,人们有喝茶这种习惯。在闽南地区,家家户户都会有泡茶用的茶具。客人一到,就会请客人喝茶。喝茶,成为生活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有人买,自然就会有人卖,要卖自然需要有成品的茶叶。然而一个

成品的茶叶是需要很多道工序的。从种植开始,施肥,除草,防虫,到茶叶的采摘,晒青,摇茶青,再到制作,烘培等等,满园的茶香弥漫,这还不是成品的茶叶,还需要经过挑梗,包装这才算茶叶制作的完成。在整个链条中,就带动了很多的相关的产业的发展。从茶树的施肥需要化肥就带动了化工产业的发展,而且量是非常大的:在除草,采摘,制作等等过程中又需要使用到机械农具,相应的产业就应运而生了;在到包装阶段,茶叶的包装是一门艺术,包装是否精美,是否到位,是否有茶文化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茶叶本身的销售,居于安溪茶都的周围有大大小小的包装店有上百家之多。

整个茶产业链条提供了大量的就业机会,不同阶段有不同的人来做,有的直接靠卖半成品茶叶为生,最辛苦,最累,人数也最多,他们甘于辛苦却也活的非常的自在,农忙时,可以不分昼夜的做茶,累也不会抱怨,就是默默的做着,农闲时,他们的业余生活显得非常的令人羡慕。打牌,喝酒,唱歌,骑着车到处玩,山清水秀在照片上衬托着他们灿烂的笑容,一切显得那么的和谐与美丽。这就是他们,敢干敢做敢玩让他们的生活质量不断的提高。他们开始懂得去享受生活,去感受生活。

有的人靠贩茶为生,相对于前者,他们的工作会相对轻松点,收入也会高很多。他们主要的工作是到各地去收集茶农刚做好的茶叶,以当年的茶叶市场行情去收购茶叶,统一到店里,进行简单的挑梗、包装然后转卖给别人。他们的生活节奏相对要快一些,他们需要不断的跑地方去收购,然后找客户,把收购到的茶叶以较高的价格转卖给客户,

利润空间较大。当然他们的生活也会较为繁琐,酒桌上的应酬必不可少,深夜归家也在正常不过了。

有的人靠做包装,做礼盒,在茶产业的链条里也扮演了重要的角色。他们都拥有一定的资金,在茶产业聚集的地方---中国茶都周围开起自己的包装店。因为靠近城乡,拥有了很多廉价的劳动力,他们不断的帮茶企业做包装工作,收入相当的客观。不断的到企业接收单子,不断的产出经济效益。一般情况下老板是具有一定文化水平的管理者,他们掌握着包装店的运转,提供就业机会的同时,自己获得了最大的经济效益。

还有的是以服务业为生。他们有自己的店铺,从购买的茶叶,到精细的包装都经过严格的挑选,店铺的设计,物质的排放都让你感觉一种古朴的味道,空间里充满了茶的文化。他们的服务理念都是顾客就是上帝,即使做不成生意,也依旧是好朋友。他们的主要目标客户不仅仅是本地区内的顾客,他们更多的有和台湾商家在做生意。精细的包装和优秀的服务团队让茶叶的价格一翻再翻,他们的盈利的模式真正让茶文化为其服务,为其创造利益、价值。

就是这么一个产业,让安溪的经济不断的发展,带动了安溪人民的就业,让一方富庶,让一方太平。

在整个茶叶产业链条中有许多非常优秀的茶企,他们有自己的茶叶庄园,有自己的加工工厂,有自己的包装、营销团队,规模相对较大,一定规模下就会重视企业的自身文化。其中八马茶叶、华祥苑做的是很好的茶叶企业。我们有幸于2017年4月份去参观了八马茶叶整个

《家乡文化产业考察报告》全文内容当前网页未完全显示,剩余内容请访问下一页查看。

园区。他们的品牌理念正如著名茶业品牌专家兰晓华指出的一样:深圳八马茶叶和天福为代表的模式的精髓在于不做生产型企业,而是将企业定位于能够控制终端销售的营销型企业,通过委托加工,什么茶好就卖什么茶,通过搭建直接面对消费者的营销平台,充分供应能为消费者接受的产品,从而化解销售压力。他们以市场为主要导向,适时的推出符合消费者需要的各种品型的茶叶,有赛珍珠系列,铁韵系列,品韵系列等等。他们在全国各地都有自己的实体店,公司参与管理茶园基地50000多亩,现有西坪和龙门两个加工厂,总建筑面积6万平方米,年加工能力6000吨,其中龙门加工厂是目前亚洲最具现代化的乌龙茶铁观音精制加工厂。八马茶企只是安溪茶企业的一个简单缩影,还有大大小小的像八马这样的茶叶企业在不断的为茶文化的形成贡献着自己的力量。

由传统茶企业带动了当代的旅游发展。茶叶大观园位于铁观音之乡——安溪县城北郊的凤冠山上,1998年初兴建,1999年6月竣工,包括茶叶品种园和凤苑两部分,与东岳寺、城隍庙、凤山碑林等连成一片,构成安溪新的旅游景点——凤山风景区。从东岳寺边拾阶而上,不远便见一石砌拱门,上书“茶叶大观园”, 入得门来是陆羽雕像,背后就是茶叶品种园,步入品种园,种植着国内外50多种名茶品种,有6个国家级良种,6个省级良种和30多个地方品种,一眼可以览尽全国茶树之精华。

“茶叶作坊屋”,游客可以亲眼目睹世界名茶铁观音制作的整个工艺流程,亦可以亲自动手制作一泡芳香的铁观音。

“民俗馆”里,陈列着安溪人民各个历史时期的生产生活用品,从中可以了解人类的文明和进步。在“国际茶艺表演厅”,游客既可以边品茗、边欣赏独具一格的安溪茶艺,也可以欣赏唐朝、清朝、日本、韩国、台湾、杭州、苏州、广东、昆明等古今中外、各具特色、不同风格的茶艺表演和茶歌茶舞。

在“凤苑”里还设有茶餐厅,游客可以品尝50多种精美绝伦的安溪茶餐和茶糕茶点;“茶叶博物馆”里,展示了中华五千年的茶文化史,国内外红茶、绿茶、乌龙茶、黑茶等各类茶叶、茶具、实物和有关产地、制作方法以及茶艺、茶文化的资料。园中的凤山碑林,汇集全国各地书法名家之精华,展示着中华书法艺术的精湛和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

茶叶大观园是安溪茶文化的缩影,集中华茶文化之大成,只要一进入茶叶大观园,所有与茶有关的东西应有尽有,使您大开眼界,大饱眼福,大饱口福,留连忘返。

就是这样一条茶产业链条让安溪人民以茶为生,以茶为乐,不断的在南国之乡打造中国第一茶叶铁观音品牌。未来茶产业发展方向会不断的向服务业方向转变。让自身塑造的茶文化不断的为安溪的经济主体服务,不断为安溪营造更好的茶文化范围。同样安溪也注重于人才的培养,其与福建省农林大学合作,在安溪创办安溪茶学院。为安溪将来的茶文化继承与传播培养大量的优秀人才。

总而言之,安溪人民依靠着茶,依靠着自己的辛劳付出,依靠着自己的智慧,依靠着现代的高科技手段,让茶文化走向正确的轨道,走

向更好的未来。

家乡文化产业考察报告 [篇2]

一、苏锡常文化产业发展快速提升,方兴未艾

苏锡常三市文化体制改革起步早、力度大、抓得实、文化产业发展快速提升,成效显著。到2017年年底,三市的文化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已分别达到3.6%、3.8%、3.5%;至2017年,他们的目标为6%。

1、深化文化体制改革。苏锡常三市按照中央关于文化体制改革的精神,从2001年起,就开始对文化产业的发展进行探索,确立了“以发展为主题,以改革为动力,以创新为重点”的思路,在转变政府职能、理顺管理关系、服务社会大众等方面进行了大胆改革。

一是成立文化体制改革和文化产业领导小组。按照建立现代化企业制度的要求和政事分开、管办分离的原则,苏锡常三市都将广电、新闻出版和文艺演出事业的实体从政府相关管理部门中分离出来,将原来文化、广电、新闻出版三局合并为文广新局,对原来三局的职能进行了归并,明确了政事、政企的职责。为了更好地管理文化资产,三市都成立了文化资产管理办公室,设在市委宣传部,负责本系统内国有文化资产的管理使用,实现国有文化资产的保值增值。为了加快文化产业的发展,文广新局的内设机构还作了调整,将原文化局的企管科改成产业处。

二是设立了文化产业统计考核体系。首先,三市实施了全社会文化产业统计制度,对文化产业的增加值,按照“核心层”、“外围层”、“相关层”列入统计,定期公布,形成你追我赶的态势。其次,对包括文化产业发展指标在内的文化重点项目任务实施考核和奖惩。他们把文化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这项指标纳入对县(市)区党政领导班子和主要领导干部年度综合考评评价指标体系,并把“占比”的目标值,按年度、按部门单位层层分解,落到实处。例如,无锡市2017年文化产业占GDP的比重为

《家乡文化产业考察报告》全文内容当前网页未完全显示,剩余内容请访问下一页查看。

3.8%,2017年为4.5%,2017年为5.5%,2017年确保超过6%。为达到这一进度目标,他们通过计算后把文化产业所要达到的增加值层层分解到各实体单位和各县(市)区。

2、优化文化产业布局和结构

苏州市根据经济发展的总体布局和加快服务业发展的要求,合理规划文化产业布局,不断提高文化产业规模化、集约化、专业化发展水平。首先,抓好了文化产业基地建设,建成了刺绣产业基地、动漫产业基地、美术产业示范基地、影视基地等四大基地。其次,将旅游与文化产业相结合,依托苏州深厚人文和山水风情资源优势,加快传统旅游产品的优化升级,积极打造城市旅游和休闲度假旅游新产品,着力培育形成沙家浜“红色旅游”、“农家乐”生态文化游、苏州工业文化游、山塘街和平江历史街区等一批特色文化旅游项目。三是积极推动艺术在传统、传承、传播中与产业的结合,繁荣了演出市场。他们积极开拓演艺业市场,

—2—

在海内外打响了苏州文化品牌,五大剧团从2017年起消灭了赤字,家家都有盈利。同时,按照“大力扶持、积极引导、加强管理、逐步提高”的原则,发展民营表演团体,形成了多元化的了民间艺术表演。去年,苏州表演团体共演出10177场次,观众达到167.3万人次,营业额超过5000多万元。

无锡市加快产业园区和示范基地建设,把文化创意产业放到优先发展的位置,大力发展文化休闲产业、开发文化休闲产品,满足人民休闲生活的需要。以新闻出版、广播影视、文化艺术为主的传统意义上的文化产业作为“核心层”,其增加值基本上占据了全部文化产业的近50%;以软件、网络、旅游、休闲娱乐和广告会展五大新兴行业为主组成的文化产业“外围层”占据了超过30%的份额;以文化用品、设备及相关文化产品生产和销售为主的文化产业“相关层”占据了20%的份额。

常州市将文化产业与旅游结合,以已建成的中华恐龙园及正在规划建设中的太湖湾“中国游戏嘉年华”等为代表的现代高科技主题旅游项目正陆续成为闻名长三角地区乃至整个中国的旅游精品项目,成为常州文化旅游的拳头产品。已建和正在建设之中的常州大剧院、常州博物馆、常州体育中心等一系列文化设施,一方面为市民提供了陶冶情操、增强体魄的好去处,另一方面也即将成为常州的新景观、新亮点,向广大游客充分展示了常州崭新的城市文化面貌。

3、培育和发展重点文化产业

—3—

苏锡常三市均建成了国家级的动漫产业示范基地。苏州市以正在建设中的“太湖文化论坛”为龙头,实施重大文化产业项目带动战略,打造具有核心竞争力的知名文化品牌。以工业园区动漫产业园、苏绣文化产业群、胥口文化(美术)基地、桃花坞传统工艺坊为突破口,带动文化休闲业、动漫和网络游戏业、演艺业、出版和印刷复制业、发行业、工艺美术业、会展广告业、影视制作业等重点文化产业发展。

无锡市积极扶持一批实力雄厚、具有较强竞争力和影响力的文化企业发展。召开了全市文化产业工作会议,完善文化产业统计工作制度,落实文化产业扶持政策,充分发挥无锡市文化产业发展专项资金、文化建设专项资金、动漫产业专项资金的作用,积极申报江苏省文化产业引导基金,支持重点文化产业的发展。积极帮组企业打造品牌,组织举办或参加国际性的文化产业展示会。在高校中开设有关课程,为企业发展培养人才。

常州市通过每年举办的动漫产业文化周,引导动漫企业落户。并计划用三年时间筹措5000万元,建立“动漫专项资金”,以激励入驻常州国家动画产业基地的企业创作出更多更好的优秀动漫产品,同时推动常州文化产业发展,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

4、引导社会资本进入文化产业

在文化体制改革中,不断加大政府对文化事业的投入力度,积极转变投入方式,把政府揉入方式逐步从对文化事业单位一般投入,转变为“拨改投”、“以奖代补”和“政府采购”。同时,

—4—

还建立了文化产业发展基金、创投基金、动漫创意基金等,搭建平台,搞好服务,引导企业进入高新科技文化园区。通过政策和项目投入,积极引导社会资本进入文化产业。为了吸引动员社会各方面力量发展文化产业,苏锡常三市纷纷制定并出台了《文化产业“十一五”发展规划》、《关于加快推进文化产业园建设的政策意见》、《关于支持文化产业发展若干经济政策的通知》。常州市政府还为民营资本进入动画产业推荐了7条可行路径:组建动画产业风险投融资平台,参与基地公共技术平台的建设与管理,参与基地建设,投资卡-通教育培训业,投资卡-通衍生产品开发与经营,投资卡-通主题公园或游乐项目的开发,投资网络游戏运营和手机增值业务。

与此同时,苏锡常三市的市委、市政府均会同工商、税务等部门研究减免文化产业税费的政策,营造良好的发展氛围,树立民营企业参与文化产业发展的成功榜样,调动民营企业进军文化产业的积极性。

5、建立现代文化市场体系

苏锡常三市都加快了产品市场、要素市场建设,完善现代流通体制。打破条块分割、地区封锁、城乡分离的市场格局,充分发挥市场在文化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无锡市在进行文化体制改革后将报社和广电网络整合,放大资源优势;常州市通过土地置换等方法,盘活了艺术剧院,发展改善了艺术学校的生存环境。同时以市区、各市(县)中心城区、文化服务集聚区为重点,

—5—

加强文化旅游、工艺美术、书报刊、电子音像制品、演出娱乐、影视剧等文化产品市场和资本、产权、人才、信息、技术等文化要素市场建设,充分发挥城市中心市场和区域专业市场的主导与辐射作用。加快文化经纪业发展,培育文化产业市场中介。通过各类行业协会加强对文化市场的管理,维护市场秩序,创造公开、公平、公正的市场竞争环境。

二、苏锡常文化产业发展经验给我们的启示

苏锡常三市在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发展文化事业与产业方面,探索和积累了很有特色的经验,给了我们诸多的启示。

(一)繁荣发展文化产业,必须以解放思想为先导。

在这次考察中,我们听取了苏锡常三市的介绍,明显地感到他们思想解放,观念领先,思路清晰,改革步子迈得大。他们在实践中体会到,当经济发展到一定的程度后,人们对教育、医疗卫生的要求更高,伴随着对文化需求的渴望也更为强烈,我们必须超前地谋划,满足人们的需求,否则就会落伍。因此,他们不为已有的成绩而自满,不为已有的经验所束缚,不为现有的小康而止步。他们说:“既要有文化高地,还要有文化高峰”。因此,三市紧紧抓住文化建设核心问题,大胆引入先进的管理、经营观念,大力倡导解放思想,勇于打破传统的管理模式、经营模式的束缚,推进观念转变。明确了由“办文化”向“管文化”、由“管微观”向“管宏观”、由“主要管直属单位”向“管社会”为核心的“三大转变”。三市的市委、市政府多次召开棠委会、政府

—6—

常务会,对文化体制改革等重大问题进行多次专门研究,协调解决了许多文化体制改革过程中的重点难点问题,确保正确的改革方向。实践证明,哪里改革有深度,哪里就有动力,就有大发展,就有新局面。

(二)繁荣发展文化产业,必须以培育市场主体为引擎。 苏锡常在培育和发展文化市场主体的过程中,先后组建了广电集团、报业集团、图书发行集团、印刷集团等文化产业集团,这些集团具有独立的法人身份,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管理,正在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市场主体。他们不断地完善产业基地,推进产业载体,提升原创生产能力。例如,苏州刺绣于2017年被国家文化部命名为第二批国家文化产业示范基地,已形成“一所一馆一街(镇)”的刺绣文化产业群,太湖边上的郑和镇群众的收入60%来自于刺绣,8000绣娘,销售额达到6至7个亿。在科技园三期科技广场内的苏州国家动漫产业基地,占地一万多平方米,总建筑面积5.8万平方米,聚集了一批如宏广动画、鸿扬卡-通、香港万宽特、乐升软件、汉文动画、天堂卡-通、欧瑞动漫等30多家颇具实力的动漫游戏企业,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势头。2017年,苏州动漫游戏产业产值约6.5亿人民币。无锡市“十一五”期间,要求广电集团的文化产业投入20亿元,报业集团投入10亿元,艺术中心投入5亿元。现在看来,实际投入远远超出,仅广电集团已完成了11亿元。为了推进出版事业的发展,无锡市与江苏人

—7—

民出版社共同投入,借助无锡的场地、人员,成立了凤凰出版分社。

(三)繁荣发展文化产业,必须以民营文化为新的增长点。 目前,民间文化在全国迅速崛起,成为文化产业发展的一支重要生力军。一是所占比重较大。歌厅、演艺酒吧、动漫等都是民营企业。二是民营资本成为文化发展的重要资金来源。许多文化工程、文化项目、文化市场都是依托民营资本建立起来的,现已探索出一条投资主体多元化、组织活动社会化、经营活动市场化的文化发展新路子。无锡的“超越神话”等大规模的演艺歌厅都是民间资本投资。苏州本色当代美术馆是民营企业苏州本色造品实业有限公司投资2000万元兴建的。美术馆占地13亩,面积达1.1万平方米。三是民营文化经营方向呈现出多元化。紧紧围绕市场需求,积极探索开发能满足人民群众各种文化需求的产品。例如,除了苏绣文化产业示范基地——苏绣文化产业群外,还有胥口书画,约有1500多人从事书画创作、装裱、销售一条龙生产经营,每年有10万幅胥品农民画销往全国各地及日本、东南亚和欧美等国家和地区,销售收入超过3000万元。还有山塘历史文化旅游街区、锦溪“民间收藏博物馆群”、传统民俗文化街——贞丰街等等。

(四)繁荣发展文化事业与产业,必须以标志性文化工程为带动。

—8—

“十五”期间,苏州科技文化艺术中心总投资超过17亿元、15万平方米,由大剧院及观摩演艺餐厅、科技展览馆、电影城、商业中心等不同功能区域组成。在建的苏州演出中心投入2.4亿元,美术馆新馆投资2亿元。除苏州图书馆新馆、苏州博物馆新馆之外,“十五”期间,完成的市级文化设施项目还有中国昆曲博物馆、中国评弹博物馆、桃花坞木刻年画博物馆等。苏州还要建一个书店花11个亿。由中央领导批示、中信集团投资花30个亿建一个2万平方米的“太湖文化论坛”。无锡市建成了太湖艺术中心、博物馆新馆和中国民族工商业博物馆。常州市建成常州软件园、国家动画产业基地、常州博物馆、常州体育中心一期工程。“十一五”时期,三市都按照高起点、高质量、高效益的要求,分别投资56亿、58亿、55亿建设演出中心、刺绣艺术馆、美术馆新馆、现代休闲旅游区、体育中心二期及会展中心等一批重大文化体育旅游项目,力争打造一批国内外知名的广场、剧场、舞台、展馆。

(五)繁荣发展文化产业,必须以人才为根本。

苏锡常都十分重视对文化艺术和文化产业人才的使用和培养。一方面他们改革用人机制,打破限制人才流动、制约人才发展的各种地域性、体制性壁垒,真心实意器重人才,引进了一批一流人才,让他们在广播、电视、新闻出版等领域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一方面加大对内部人才的培养、使用力度,在高校开设相

—9—

关课程,与文化产业园区相挂钩,培养专业人才,促进人才快速成长,让大批新人脱颖而出,成为文化建设的中坚力量。

(六)繁荣发展文化产业,必须以宽松的政策环境为保障。 苏锡常文化产业发展之所以能取得令人瞩目的成绩,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市委市政府为文化建设提供了一个宽松和谐的环境。为促进文化体制改革和文化产业发展,出台了一系列文件,涉及财政、税收、社保、国土等多方面优惠政策,为文化体制改革与文化产业的顺利推进提供了强有力的政策保障。实现了传统管理模式与现代管理模式的结合,对文化工作者政治上关心、管理上放权、工作上放手,使全市文化系统上下齐心,斗志昂扬,形成了建设文化的强大活力。

三、加快XX文化产业发展的建议与对策

2002年全市文化工作会议召开以来,各地和各有关部门认真贯彻落实会议精神,抓住机遇,开拓创新,建设文化大市的各项工作得到有效推进。市委、市政府顺应形势,适时出台相关的文化经济政策,引导文化事业尤其是文化产业健康发展,取得了初步成效。2017年XX市文化产业从业人员6.9万人。文化产业增加值34.5亿元,占GDP比重1.64%。与2002年相比,文化产业增加值(13.7亿元)增长1.5倍,占GDP比重(1.58%)增加0.06个百分点。

从总体上看,我市文化产业尚处初步发展阶段,滞后于文化事业发展的要求,与发展较快的苏南城市相比,与人民群众日益

—10—

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相比,差距明显,还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一是思想观念滞后,产业意识薄弱。二是管理部门多头,准入门槛偏高。三是管理体制落后,运营机制僵化。四是产业规模偏小,市场竞争较弱。五是资源利用不够,挖掘开发不深。另外,我市文化产业缺乏统一规划,文化产业发展的量化数据尚未全部列入社会统计,对文化产业各门各类的界定、文化市场的开发利用、文化产品的投入产出等诸多方面的深入研究还留有空白。为进一步加快我市文化产业的发展,我们建议:

1、提高对发展文化产业的认识。文化产业作为21世纪的朝阳产业,以其能耗低、投入少、潜力大逐渐已经成为发达国家的重要产业。在美国,版权产业已经超过批发业和建筑业,大约是制造业的一半;在英国,以文化为主体的创意产业是英国发展最快的产业;在亚洲,韩国是公认的文化出口大国。文化产业的发展不仅有重要的社会价值,而且有重要的经济价值,还有重要的战略价值。文化产品不仅具有娱乐的功能,而且具有知识的功能,更重要的是能够塑造公众的价值取向、情感取向和好恶标准于无形。面对国际竞争的挑战,我们应当从战略的高度重新充分认识和估价文化产业发展的重要性,扶持国民文化产业的发展,坚决保障国民文化产业的主导地位不受国际竞争的损害。经过改革开放30年的发展,我市在经济总量上与苏锡常三市的差距逐步缩小,但是文化产业的差距却在不断的拉大。加快文化产业发展,是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初步建立的情况下,繁荣和发展社会

—11—

主义先进文化的迫切要求。加快文化产业发展,有利于促进文化事业的改革和发展,有利于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有利于扩大内需、增加就业和国民经济结构调整,对于国民经济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推动力量。

2、加快文化管理体制改革。不久前,中央召开了文化体制改革会议,我省也将于近期召开有关会议,推进全省文化体制改革工作。我市要自上而下要统一思想、形成共识,成立市文化体制改革领导小组,加大改革力度。针对我市的实际情况,可先从报业、广电等国有公共文化资源开始进行整合,组建报业集团、广电集团,并从原有的行政体系中脱离,形成在市委、市政府统一领导下的集团公司化运作体制。进一步明确责任主体,从宣传部、财政局等相关部门抽调人员,组建文化资产管理办公室,监督管理广电集团、报业集团等公司的国有资产流向及相关人员的使用。同时将文化企事业单位从文化行政管理部门中彻底分离出来。文化行政部门要切实转变职能、理顺关系,由“办文化”向“管办文化”转变,由微观管理向宏观管理转变,由直接管理向间接管理转变。市委、市政府还应加大文化工作考核在全市考核体系中的权重,建立健全文化工作考核体系和机制,统一各县(市)区市各部门的思想认识,真正把建立文化强市的方方面面纳入到经济发展的考核目标中去。

3、通力整合文化资源。首先,近年内,通过充分的论证,抓

—12—

好我市图书中心、报业中心的建设工作。同时根据动漫产业的自身特点,可做好动漫产业“一前一后”的工作,即动漫的创意设计及动漫附加产品的开发销售。其次,抓好文化行业内的资源整合。一是做好以XX历史文化为特色的文化旅游发展,如唐闸近代工业街区、寺街、西南营历史文化街区。二是以XX的博物馆资源为龙头,拉长相关产业链,开发一系列有XX特色的旅游几年产品,如沈绣、板鹞风筝、珠算、蓝印花布等。三是以XX的地方文化产品的生产为主,建设生产聚集区。把生存发展环境恶劣、但具有市场前景的产品集中进行培育。如启东版画、如东农民画等。再次,抓好行业之间的文化资源整合。将文化与旅游联手,以“淮风吴韵”为主题,发展以濠河为依托的近代文化游;以五山为依托的佛教文化游;以青墩遗址为依托的古代文化游;以圆陀角、海上迪斯科为依托的江海风情游;以渔港、港口文化为依托的民俗特色游。以文化为纽带,突出发展具有浓郁 “江海文化”特色的XX旅游带。进一步加快本地旅游业的对内开放步伐,落实产业政策,鼓励多种经济成分投资旅行社等行业,促进全市旅游企业的发展壮大。实施本地旅游景点一卡-通工程,鼓励优势互补、资源共享。

4、制定积极的文化经济政策。首先,要用足用好国务院办公厅、江苏省政府印发的关于支持文化事业和产业发展的若干经济政策,保证这些经济政策在我市能得到全面贯彻和落实。其次,要合理区分公益性的文化事业和经营性的文化产业,分别制订不

—13—

同的经济支持政策。对政府应予以支持的文化事业在土地划拨、税费减免,乃至经费扶持等方面给予相应的优惠政策。对可进入市场运营的文化事业,通过财政资金投入、国有资产授权经营、国有文化企业资本运作、放宽银行贷款限制、特许经营等多种方式拓宽融资渠道。对新建的文化企业实行免征3年企业所得税的优惠政策。其次,对文化事业经费拨款应引入竞争与激励机制,逐步实行“养事不养人”和“文化事业项目化”。

5、培育XX特色的文化品牌。进一步促进文化与经济的相互融合,挖掘、开发有XX特色的江海文化、名人文化、民俗文化、民间艺术、旅游文化、商业文化等资源,规划发展好西南营、寺街等一批历史文化街区,发展有特色的地域文化旅游经济,办好融文化、经贸于一体的会展、节庆等文化经济活动,策划好全市性的、有XX特色的、在国内外有影响力的各类文化活动,树立XX文化经济新形象,提高XX文化品位及在国内外的知名度,营造文化产业的强烈氛围,推动文化产业的快速发展。

6、编制全市文化产业发展规划。加快发展文化产业是建设文化大市的重点工作之一,必须对产业化的方向、空间布局、发展目标等加以规划研究。切实加强文化产业调研,摸清家底,在比较研究国内外文化产业发展规律和趋势的基础上,依据我市经济社会发展对文化产业的要求,制定符合XX实际、具有XX特色、与时俱进的发展战略,进行文化产业的结构调整和资源整合。特别要将文化产业发展规划与城市、社区、村镇的总体规划有机结

—14—

合起来,制定和完善文化产业的措施,将规划项目建设落到实处。当前市政府要抓紧出台文化产业发展规划,提出加快XX市文化产业发展切实可行的战略目标、总体路线、主要任务和措施保障。规划内容要覆盖文化战略规划、体制改革、政策制定、产业结构和人才队伍等诸多方面,明确XX市文化产业的发展重点、核心产业群和基地建设。制定文物事业“十一五”规划、2017——2011年文化事业建设规划纲要等,形成深厚文化底蕴和鲜明时代特色相结合、经济发展与文化发展相互动、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创新相协调统一的文化名城发展格局。

7、构筑XX文化人才高地。要培养、引进、使用“三管齐下”,切实解决我市文化人才奇缺的矛盾。设立专项基金,选派优秀文化产业经营人才和文化艺术领域专门人才,到国内外一流的大学、文化单位、企业进行交流、学习;积极引进高层次的文化产业经营人才和文化艺术专业人才,特别是要引进一些在国内外有重大影响的“文化名人”,如名作家、名导演、名制片人、名演员等,对其优惠政策可参照科技领域人才引进政策执行;调动广大文化艺术专业人才和优秀经营人才的积极性,文化品牌、创作和科研成果等文化产业生产要素,经有关部门审核批准后,可以作为无形或有形资产入股转制后的文化企业,参与收益分配。

—15—

【家乡文化产业考察报告】相关文章:

云南广西文化产业旅游产业考察报告08-03

文化产业发展建议08-02

文化产业调研报告03-09

文化产业表态发言摘录11-23

文化产业管理专业就业前景08-03

如何大力培养文化产业人才11-23

文化产业商业计划书08-19

文化产业调研报告(15篇)04-05

文化产业调研报告(精选16篇)03-11